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IFLA 2022 年度公共圖書館入圍館 -- Gellerup Library in Denmark

 

Gellerup Library, Denmark

除了2022 IFLA年度公共圖書館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圖書館之外,還有好幾個入圍圖書館,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丹麥的Gellerup Library了。Gellerup Library位在丹麥的Aarhus。是的,這個城市的圖書館總館就是赫赫有名的Dokk1(不知道哪年可以去造訪一下)。

Gellerup Library位在一個社區再造的地區,圖書館成為社區再造過程中的重要驅動力。這是一個不太有錢的社區,在圖書館興建的過程中,運用了當地失業青年的專才,請他們加入圖書館建設,後來這些失業青年也都找到了各自的一片天。另外,因為社區再造,意思是打掉了不少老建築吧,圖書館的興建中也把舊建築的材料運用在圖書館中。在Gellerup Library的介紹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讀者,說到這個圖書館讓不同膚色的讀者都擁有自由的空間。

以下,是我從介紹影片裡摘錄的一點資訊:

  1. 明亮、有趣和溫馨的氛圍為特色
  2. 設計圖書館時,關注其環境、社會和經濟的永續性
  3. 在社區營(再)造過程中,改變的重要驅力
  4. 圖書館是社區中心(Hub, Center)、民主的基礎建設
  5. 與夥伴、社區協作,重視使用者參與與共建
  6. 圖書館空間是由全體社區民眾所擁有,是民眾的地方和文化聚會場所
  7. 除了和自己熟悉的人,也會在這裏遇見同社區但不熟識的人,累積社會資本
  8. 建築、內容、影響帶來了魔法
  9. 小小的圖書館、大大的影響
  10. 彈性可根據活動性質調整的空間,重視不同區域的連結、互相激盪
  11.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12. 沉思的空間、和周遭環境與生活融合的空間
  13. 關注有孩子的家庭、年輕人和公民驅動的活動
  14. 每周都有針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開放式研討會,並為每個人提供創客空間
  15. 動態的攀岩場、開放與溫暖、小孩與大人、不同顏色人種
  16. 特色服務:家庭作業説明、Folkeinformation(民俗資訊)和當地歷史檔案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22 IFLA Public Library of the Year (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公共圖書館)


今年IFLA選出了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公共圖書館做為年度公共圖書館。稍微看了這個館的介紹,有幾項特點:

  1. 環保意識、地方文化、數位創新
  2. 夥伴關係
  3. 相機設備、製作工作室、家譜研究設施、家庭工作坊、Demonstration Kitchen 
  4. 遊戲、學習、實驗、聚會
  5. 融合周遭環境
  6. 持久、靈活、永續、長期的彈性 (resiliency) 、熱能與太陽能、保水、日光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IFLA-UNESCO 公共圖書館宣言 (2022年版)

 





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2022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年

 

社會和個⼈的⾃由、繁榮和發展是⼈類的基本價值。它們只有通過充分知情的公⺠⾏使其⺠主權利並在社會中發揮積極作⽤才能實現。建設性的參與和⺠主的發展取決於令⼈滿意的教育,以及⾃由與不受限制地獲取知識、思想、⽂化和資訊。

公共圖書館是獲取知識的地方門戶,為個人和社會群體的終身學習、獨立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公共圖書館藉由提供各種知識的取用並促進各種知識的創造和共享來鞏固健康的知識社會,這些知識包括了沒有商業、技術或法律障礙的科學和地方知識。

在每個國家,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圖書館有助於確保全民能夠享有受教育權,以及參與知識社會和社區文化生活的權利。

本宣言宣告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信念,即公共圖書館是教育、文化、包容和資訊的活躍力量,是永續發展以及透過所有人的思想促進和平與精神福祉的重要機構。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並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資訊中心,為使用者提供各種知識和資訊。公共圖書館是知識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地適應新的溝通方式,以履行其為所有人提供普遍取用和有意義地使用資訊的使命。公共圖書館為知識的生產、資訊和文化的共享與交流,以及促進公民參與提供了可公開造訪、近用的空間。

圖書館是社區的創造者,積極主動地接觸新的受眾,並利用有效的傾聽來支持設計滿足地方需求並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的服務。大眾信任他們的圖書館,作為回報,公共圖書館的戮力於主動讓他們的社區知情和瞭解。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是在所有人平等取用的基礎上提供的,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社會地位和任何其他特徵。公共圖書館必須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無法使用常規服務和館藏的使用者提供特定的服務和材料,例如語言少數群體、身心障礙人士、不善於數位或電腦技能差者、素養能力差的人、住院者或在監獄中的收容人。

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必須找到與其需求相關的資訊資源。館藏和服務必須包括所有類型的適當媒體和現代科技,以及傳統資訊資源。高品質、與地方需求和條件相關,以及反映社區語言和文化多樣性是必不可少的。資訊資源必須反映當前趨勢和社會演變,以及人類努力和想像力的記憶。

館藏和服務不應受到任何形式意識形態、政治或宗教審查,也不應受到商業壓力。

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以下與資訊、素養、教育、包容、公民參與和文化相關的關鍵任務應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透過這些重要使命,公共圖書館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和建設更加公平、人道和可持續的社會有所貢獻。

  1. 提供不受審查、包羅萬象的資訊和思想,支持各級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以及終身學習,使人們能夠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持續、自願和自主地追求知識;
  2. 為個人創造性發展提供機會,激發想像力、創造力、好奇心和同理心;
  3. 培養和加強兒童從出生到成年的閱讀習慣;
  4. 發起、支持和參與素養活動和課程,以培養閱讀和寫作技能,促進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數位素養技能的發展,讓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具備建設一個知情、民主社會的精神;
  5. 除了為社區提供面對面服務之外,亦能透過數位科技以遠距方式盡可能提供民眾取得資訊、館藏、活動、課程的服務;
  6. 體認圖書館在社會結構核心中的作用,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各種社區資訊和社區組織的機會;
  7. 為社區提供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例如可以影響使用者生活的研究成果和健康資訊,以及促進參與科學進步;
  8. 為當地企業、協會和興趣團體提供充分的資訊服務;
  9. 保存和提供取用地方和原民資料、知識和遺產(包括口述傳統),提供一個環境,提供一個環境,使當地社區可以根據社區的意願在確認要記錄、保存和共享的素材上發揮積極作用;
  10. 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和支持文化多樣性;
  11. 促進對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資產的保護和有意義的取用、藝術欣賞,以及科學知識、研究和創新的開放取用,不論是傳統媒體形式,或是數位化和原生數位形式。

資金、立法和網絡

原則上應提供公共圖書館建築和服務的免費使用。公共圖書館是地方和國家當局的責任。公共圖書館必須得到符合國際條約和協定的具體和現代化立法的支持。公共圖書館必須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資助。公共圖書館必須是任何文化、資訊提供、素養和教育之長期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數位時代,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立法必須確保公共圖書館有能力以合理條件採購和提供數位內容取用,就如同採購和提供實體資源一般。

為確保全國圖書館的協調與合作,立法和策略規劃還必須根據商定的服務標準定義和促進全國圖書館網絡。

公共圖書館網絡的設計必須結合國家、地區、研究和專門圖書館,以及學校、學院和大學的圖書館。

經營管理

公共圖書館必須制定明確的政策,確定與本地社區需求相關的目標、優先事項和服務。本地知識和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對這一過程很有價值,本地社區應該參與決策。

公共圖書館必須有效地組織,並且必須保持專業的運作標準。

社區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可以採實體或數位方式獲取服務。這需要位置和設備齊全的圖書館建築、良好的閱讀和學習設施、以及相關技術和方便使用者的充足開放時間。它同樣意味著為那些無法到訪圖書館的人提供外展服務。

圖書館服務必須根據農村和城市地區社區的不同需求而有所調適,同時必須根據弱勢群體、有特殊需求的使用者、多語言使用者和社區內原住民的需求而調整。

圖書館館員是使用者和資源(包括數位資源和傳統資源)之間的積極中介者。 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以及圖書館館員的專業和繼續教育,以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挑戰,對於確保提供充分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領導層應就何謂充足資源的定量和定性定義與圖書館專業人員進行磋商。

公共圖書館必須提供外展和使用者教育課程或活動,以幫助使用者從所有資源中受益。

持續進行的研究應側重於評估圖書館的影響和收集數據,以便向決策者展示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公共圖書館應該長期收集統計數據,因為圖書館在社會中的益處往往會在後代身上體現出來。

夥伴關係

建立夥伴關係對於圖書館接觸更廣泛和更多樣化的公眾至關重要。公共圖書館必須確保與相關夥伴的合作——例如,使用者團體、學校、非政府組織、圖書館學會、企業,以及地方、區域、國家和國際層面的其他專業人士。

實踐宣言

特此敦促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決策者,以及世界各地的廣大圖書館界實施本宣言中表達的原則。


原文網址: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2022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第二屆圖書資訊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員大會

洪福齊天!順利辦完了「第二屆圖書資訊學術與實務研討會(CoLISP 2022)」 +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7屆第2次會員大會」。

今年因為事情太雜太多,說實話,不是太有熱情辦這個研討會。但是,事情到頭上,只好勉力一為。記得是今年四月才架好研討會網站、發出去Call for Paper,就行禮如儀的樣子吧。

可能是「靠勢」,知道所上元顯老師主持的計畫中有筆經費可以某種程度地支應費用,就...沒有很積極地去申請國科會的國內研討會補助,到了10月左右,才想說來去申請申請吧,結果已經過了申請期限,哈哈。就算那時可以讓我申請,我看到申請書格式之複雜,也...有點懶了!幸好,咱家教育學院每年都有一筆經費可以讓系所申請辦研討會,幫了大忙!

好幾年了,因為COVID-19疫情,許多研討會都用線上舉辦。早在去年知道有這個任務的時候,就某種程度希望以實體方式舉辦。說來真是洪福齊天,今年八月的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會員大會,算是這兩年來比較大規模的圖書館館員實體聚會吧,和我也有那麼一丁點關係。

Keynote Speaker的邀請,為了顧及學術與實務,就請千雯老師邀請學術方面的講者,我自己則是邀請實務方面的講者。由於以資訊素養為主題,自然就想以邀請和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相關的學者。其實一開始就鎖定了Carrie Forbes,因為她是現任ACRL Instruction Section的Chair,Section 的職責是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ans to advance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education,然後也是拖了一陣子沒去邀請。有一次詢問康乃爾大學圖書館的好友,她推薦了好幾位人選,其中一位就是Carrie Forbes,不謀而合呀!同道問我說之前認識Carrie嗎?其實根本不認識,就寫了一封信,她就很爽快地答應了!還說能不能來臺灣演講而不是線上,那時候,臺灣的國境還沒開放呢!一直到十月份,國境開放有譜。說來,沒待幾天呀,星期四晚上到臺灣、星期天中午飛回去奧勒岡(via SFO)。

Paper的審稿與議程排定,就交給怡瑾老師煩心了,我真的沒花多少精神在這上面!ㄟ,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就是學術論文、實務論文、學術海報、博士班論壇這部分就交給怡瑾老師處理囉。

我,專門將問題複雜化,然後求「可接受解」。同樣因為疫情影響,好幾年沒辦國科會計畫成果發表了。以前,都要請計畫主持人寫Paper、親臨現場報告。今年接到這個任務,但也是拖著拖著,想想,就和CoLISP 2022一起辦吧!因為拖到十月中下旬,想想,用海報展的形式是對計畫主持人們比較Easy一點的,所以就趁著學會年會原本就有實務海報展,就把那海報板多加利用,排了三個Session的國科會計畫成果海報展了。如今想想,排這個成果海報展還真不錯,至少找了二十多位的圖資老師來參加研討會。看!就多塞了這議程進去。

圖書館學會年會,真的是諸多圖資學長姐、學弟妹、先進同道聚會、話家常的場合!圖資界一年大概就三大盛會:館合協會年會、CONCERT國際研討會、圖書館學會年會,但是前兩個會議參加的還是以學術圖書館館員居多。尤其是圖書館學會年會,如果學術性太重,真的會讓各類型圖書館同道卻步。也因為如此,今年在籌辦時,自己就決定要多一點實務味。本來在Call for Paper時放了實務論壇的Track,但沒人投,所以我只好賣我這張老臉,情商諸多好友與前輩來相助。圖書館策展和圖書教師的這兩個論壇是最先定下來的,策展有凌厲又伶俐又靈力的曾苓莉幫忙規劃,圖書教師請了昭珍老師和品方幫忙(圖書教師的實務自然與大會主題素養有關),本來想安排一個公共圖書館的論壇,但是,實在不忍心,因為年底這時公共圖書館都在忙著臺灣閱讀節。然後,又是拖著拖著,拖到了十一月中,請出吳美美老師規劃和資訊素養有關的實務論壇,美美老師二話不說馬上答應,而且找了王梅玲、莊道明、賴苑玲三位大咖出馬!我有看到三個論壇裡,都有與會者忙著寫筆記、拍照。我還是若有憾焉:沒有發文、Email、發賴給相關人士與單位,請大家來參加,要不然人應該還可以更多一些。

賴著賴著,好像也是拖到十一月多,才麻煩銘心老師擔任會場各項人力、設備的調配統籌。雖然說太久沒辦研討會,所幸銘心老師的功力依舊驚人,外加圖書館廖館長的大力支持,讓慈玲和妍芳兩位組長鼎力相助,還有學會的育銘副秘書長和南星幹事協助,才讓這個兼雜各種學術、實務、成果發表、論文獎,要收註冊費的參加者+不收註冊費的參加者都有的研討會能夠順利舉辦。還有,雖然是實體會議,但因為有場Keynote Speaker還是沒能親臨現場,所以Zoom + OBS的設定也是忙得人仰馬翻,好在那場Keynote Speech中Speaker線上QA的環節處理得很順利。頭過、身就過。幕後影武者的苑菁、沛萱、榆真、軒廷、順宏、Mia、芳伶、力孔、Maggie、偉翔 + 圖資所同學 + 圖書館同仁,謝謝你們啦!

Last but not least... 謝謝圖書館金燕組長的招商。雖然一開始有些不順,但出動了我這張老臉,感謝圖書資訊廠商們的鼎力相助,沒有各位的支持和經費挹注,我可能要拉著我兄弟台灣成去江湖賣藝了!我還是覺得有點對不起大家,就是各項活動排得太緊,也沒能號召更多同道來參加,總是怕太少人去到各位攤位。

第一天的晚宴,有點嚇到我了!大家關太久了嗎?居然擠滿了六加一桌人。除了臺師大之外,就輔大老師最捧場:麗娟、元鶴、海倫老師!

雖然,只用了一丁點的熱情,好在大家的燃點很低,讓這個研討會圓滿完成。要謝的人太多,那就謝天吧!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13.67 (By 陳浩基)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對於這部神作耳聞已久,之前斷斷續續看了前兩回〈黑與白之間的真實〉、〈囚徒道義〉,這個月讀墨在「推理閱讀馬拉松」,我就用這本書達標了!這本書在「推理閱讀馬拉松」綜合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六個說謊的大學生 (By 淺倉秋成)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ㄟ,好一陣子沒寫閱讀心得了,其實並不是沒看書,只是好像前一陣子天氣太熱了,提不起勁寫。

先說結論,沒有像書籍簡介裡面寫的:『一場絕對猜不到凶手的沉浸式心理戰。日本全國書店員、讀者口碑推崇,屬於當今世代的燒腦神作。狂銷150,000冊,現象級IP改編電影、舞台劇、漫畫。從踏入「面試室」的那一刻起,將顛覆你所有預想』那麼誇張,但不難看就是了,其中更有發人深省之處。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卸任感言 (從FB轉過來)

 FB要找過去的留言還是不太容易,所以就轉過來自己的部落格擺吧。

迎新送舊典禮

難得的,在平日可以睡到上午6:00才起床。看來卸任館長之後,血壓值可以好看一點。

算了算,從2013年8月1日起擔任館長,到7/31卸任,剛好滿9年!在大專校院圖書館長如走馬燈更換的近幾年已經算是個異數,所幸在這講求專業的大專校院圖書館界還可以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更沒有讓臺師大、臺師大圖書館丟臉。

其實這九年也不是那麼順風順水,上任第一個月就遇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升級,因為有專業同仁,那時我好像在新加坡開IFLA WLIC,關心關心就可以了。

接下來的大挑戰是圖書館燈光節能工程。原本想說換LED燈就好,但是會造成天花板看來就很醜很醜,於是就連天花板一起換了。這次命運有點坎坷,因為施工廠商不佳,有半年的時間二樓的SMILE區是漆黑一片的無施工工地狀態。我上星期有感而發的七年前動態回顧,講的就是這個階段。我現在的兄弟之一鄭怡庭教授當時還跑來找我吵架,說怎麼讓同仁在這麼危險又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工作。相信怡庭兄現在擔任行政職就知道很多事情很苦的。雖然人高(怡庭兄也很高),要頂著天(花板)也頗辛苦的。跟我吵架的也會變成兄弟,真有趣。

圖書館燈光節能工程後,我覺得有比較倒吃甘蔗了。之後還有一樓校史展示廳的工程,然後盛大實施的總館一樓、三樓空間改造工程。這回運氣是真的不錯。工程標採最低價標,結果來了個低價搶標的廠商,事先完全沒來看過施工場域,據說議價時還有刺龍刺鳳的議價代表。果然是世事如棋、乾坤莫測,這次的工程竟然是與工程廠商合作最順利的一次。所幸成果也頗受好評。

於此約略同時,為公館分館爭取了2000萬(嗯,這可比圖書館燈光節能工程經費還高)更新全館空調冷氣,空調主機、水塔全換了。另外,2021年又一次的公館分館空間改造。

其實還有很苦的林口第三書庫建設、教育大樓地下室第二書庫搬遷、公館分館六七樓館藏整理與搬遷。這年代,各方想法不同,但臺師大實在是校地不夠大,無可奈何。

除了這些外表看得到的地方,圖書館圖資專業的部分,同仁也沒放下。館藏發展、學生資訊素養與全人閱讀、支持師長的學術研究與學術傳播,其實是大學圖書館的核心工作,這方面的工作不像放煙火,而是必須向下紮根、開枝散葉,有自信地說,各種工作項目已經和學校師長、同學有了某種程度的結合,我實在覺得是未來幾年圖書館必須繼續努力的。

還有就是校史回溯、2021年版校歌,以及不該知道怎麼說的擔任某中心主任。

這些事情許多人覺得我好像處理得行雲流水,其實是舉重若輕,呈現在外人面前的總是順利的一面呀。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

其他就不多說了,昨天在歡送會上,某人代表全館的歡送詞講得比較全,據說她的完整版有三小時,就請她釋出好了。

許多人知道長久以來我是新竹臺北高鐵通勤族,也常有人問我這樣通勤不累嗎?我總是回答:我應該沒有那麼可憐,到65歲還在當行政吧?現在總算可以如願以償,休息一陣。希望身為巨蟹座的我,不要在家裡成了「巨大垃圾」,礙我家老婆的眼,每天起床第一句話就說「午餐吃甚麼?」

圖書館界有許多金句,啊,我說的不是「圖書館是成長的有機體」這句。最近看了一句:Bad libraries build collections, good libraries build services, great libraries build communities。我是覺得用字沒有很精準啦,我的意譯是這樣:館藏發展是圖書館的馬步功,館藏發展完善後,優秀的圖書館會進而提供專業、適性、親切(any adj you want)的服務,卓越的圖書館會進而藉由服務塑造讀者社群(無論這社群是關於專業、知識、娛樂、靈感的)。

我想,在歷任館長經營下,臺師大圖書館雖不敢稱卓越,但已在邁向卓越的路上,就請同仁們持續加油吧,我先走一步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不過人還在圖資界,依我過動又自閉的個性,還是有許多人情債要還的。

離開這個崗位,陸續有同仁用各種方式致上他們的心意,就容我匿名引用一位同仁的心意吧:對大家,您總是寬厚大度,對工作,則是那麼孜孜不倦;許多同仁說:能和您共事是福氣,我也由衷這麼認為。

說來,過去幾年,中午的時候我總會回圖資所研究室吃便當、看布袋戲、稍瞇一會兒。雖然努力館務,但亦知總有一天會離開崗位,所以把教學研究和行政能切分就切分。九年的館長任期,館長室裡除了一些出版品留給新館長外,其他的打包打包就下面這些了。




丟的東西也不少呢!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碩士在職專班又如何?別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這世間總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為您點播:「恨世間,愛情吶…」),因著一件事,就把一間學校、一個制度說的「無一塊好(bô tsi̍t-tè hó)」。


這就真的是「時空背景不同」了,不要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然後我講的都是我的個人經驗,沒有學理證明。應該是民國90年前後,許多大學紛紛設立「碩士在職專班」,專門招收大學畢業後就出去工作,在職場上已有實務經驗的人。猜想,是其時普設大學、專科學校紛紛升格為技專校院,就現實層面說,越來越多人讀完學士讀碩士,已經在職場上的人自然會覺得學歷不足;就個人專業成長說,工作了幾年,也會覺得當年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已有所不足,想回學校充電一番。在那個年代之前,畢竟只有少數人讀完學士直接讀碩士,因此碩士在職專班的生源不虞匱乏。

那時,我正在交大圖書館工作,館員學歷的確是以學士為多(這和四分之一世紀後的現在來比,可能沒有碩士學位是進不了大學圖書館工作的了),在職專班成了館員專業成長的管道之一。尤其在那時,「數位圖書館」的觀念剛引進圖書館界,有許多新知對已就業的圖書資訊相關人員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交大資訊學院下成立「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時,一開始的確吸引了不少人報考。

誰說念在職專班是來混文憑的?

在那個時代,不像現在因為COVID-19促進了數位學習,所以都還是實體上課。既然是給在職生,時間不是安排在周末假日,就是安排在晚上。那時「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選擇的是晚上開課。說句沒輸贏的,無論是周末假日或晚上開課,用的都是老師(和學生) Extra的時間,在職專班學分費合理地比一般生學分費高也是很自然的吧?

後來,「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的確隨著市場需求降低 (越來越多資訊人、圖資人都有碩士學位了)等緣故就停止招生了。

這裡,我要提的是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1. 路途最遙遠的學生應該是來自臺東吧!記得那時的課排在星期三四晚上居多,我這位學生整整兩年的時間,星期三從臺東搭飛機到松山,再搭客運、火車到新竹,星期四晚上搭夜車晃回臺東,星期五一早剛好上班。整整兩年!喔,我忘了他是不是兩年畢業,要不然還得多花上幾次跑來新竹跟我Meeting的費用。不光只是費用,連精神都很傷!難怪頭髮都白了(一笑)。
  2. 久久我總要講一次,有哪位老師和學生Meeting時會帶到住家社區的會客室咧?ㄟ,我就做過這種事。因為爸媽家住新店社區,民國九十幾年時常會在星期五晚上回去爸媽家過夜。兩位青春美少女學生就約著我在爸媽家社區公設的會客室Meeting,這樣他們就不用跑新竹了。這樣子Meeting下來總有個半年一年吧?然後兩位青春美少女學生現在都已經是二寶(大)媽了!當然更不用說有好長一陣子,不是下午五點過後在交大圖書館和學生Meeting就是在周末開團咪~。是說認真的學生碰到認真的老師,雙方都會很認真吧!如果學生不認真了,老師就提不起勁來認真了!
  3. 在職專班因為已經有職場經驗,所以上課的討論就會比較深刻,因為大家都可以把自己在職場的實務經驗拿出來分享。
  4. 有人說在職專班是交朋友的。我慷慨承認,交朋友是目的之一。說真的,剛開專班時,我還不知道這些學生會從哪裡來,說來,我可能連上面說的那位臺東同學本來就不認識吧?久而久之,就發現會在圖書館界各式各樣的研討會中相見。此外,因為圖書館界本來就是良心事業,無甚利益糾葛,所以交的都是心靈(與酒食)的好朋友
  5. 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提,就是這些以交朋友為目的之一的在職專班同學們(尤其是第一屆和第二屆)到現在還定期聚會!要不是因為COVID-19的緣故,每年暑假總要聚上一次,只是我豬事繁忙,不見得能每次都跟他們見面。今年,我還在因COVID-19謝絕餐廳聚餐中,乾脆來個Google Meeting吧!
團團圓圓的交大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專班

後來,我就轉職到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ㄟ,怎麼2009年轉職過來,到現在已經十三年了!我這個人哪,別人的名字最記不住,我也常說,通常就是一開始帶的一兩屆,以及當所長的那幾屆,比較容易記得名字,要不然,就是這一班的同學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自然,又要來回憶一下了。果然是老人家才有的症頭。

  1. 的確是剛到臺師大圖資所時帶的第一屆OR第二屆專班。那時候帶著一群學生到南京大學參加「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後來又去上海參加「世博會」。那時候,某人帶著老公,外加一雙兒女前往,那一雙兒女那時跟我混得蠻熟的,如今,兒子今年都考大學了!另外還有一位青春辣媽,那時剛生完小孩,據她的回憶,我沿路幫她張羅哺集乳室。哈哈,自己對號入座囉。
  2. 後來有一屆專班學生,明明我一開始只收了三位學生,後來就跟肉粽一樣,變成了七八個學生(你看,我連我收幾個學生都不知道)。這一屆專班學生,我都暱稱「雙尾團」,ㄟ,統計上久了就會這樣,這雙尾也沒甚麼特別的啦,就是有一位比較早畢業、另一位比較晚畢業,然後有一拖拉庫在同一學期畢業。ㄏㄡ~一屆帶這麼多學生,品質很差吧!我要說的是,這一屆同學的向心力特別強,有總召會盯著大家的進度,更會強ㄠ老師(就是我啦)我的周末時光Meeting(當然,每次給老師的束脩都不會少,ㄟ,的確是肉乾、花生、各地名產啦;啊,束脩不是重點啦!我記得,就那位總召的朋友,在總召畢業後還跟我說:「柯老師,我發現你真的有用心帶OO,我真的沒想到OO的論文這麼有份量。至少SPSS用得有到位!」(之類的,總之,就是總召的論文不是亂寫的)…這屆雙尾團,要不是COVID-19影響,恐怕「環島龍蝦謝師宴」辦不完。啊,有誰有蒸籠宴的照片呀?
的確有聽說,有人以為「碩士在職專班」是來「洗學歷」的,但我都跟臺師大圖資所在職專班的同學們講:「趁早死了這條心」。我相信同學只要來上過一學期的課就知道:課程扎實、老師認真,絕非浪得虛名

海峽兩岸趴趴跑團

雙尾團

對於在職場工作一段時間,想提升學歷的人來說,我覺得「碩士在職專班」絕不像最近新聞媒體上報導的那麼不堪,也給這些同學一點建議:
  1. 不要抱著兩年就能畢業的想法。試想,一般生都不見得能夠兩年就拿到碩士學位了,更何況有工作在身的在職專班同學呢?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估個三年的時間應該不為過。
  2. 承上,但也不要拖太久。說來世事難料,就算讀個三年,但你也不知道這三年會發生甚麼事?有工作上的陞職、有結婚生子,這些都為取得學位帶來變數。很需要一鼓作氣。
  3. 同儕支持很重要。上過好幾屆在職專班的課,以前面臺師大圖資所的兩個回憶來說,我要講的應該都是同儕支持。如果因為是在職生,就不和同屆的同學做朋友,一來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孤單,二來少了彼此鼓勵加油的力量,會讓取得學位的路程特別辛苦。
  4. 碩士論文 VS. 實務專業報告。就圖書資訊學領域來說,我自己都很難區分甚麼是研究論文、甚麼是實務專業報告。我要說的是,其實教育部已經放寬碩士學位的取得可以用「實務專業報告」代替「碩士論文」。大部分圖書資訊學的碩士論文都屬於「實徵論文」,要找個實際上的研究對象(不管是圖書館、讀者…)利用實驗、訪談、問卷等各式各樣的研究方法去進行,也許不一定是創造或遵循理論,但重要的是把整個研究或實務的過程走上一遍 (訂定研究目的與問題、了解前人怎麼做、在實務場域進行研究、歸納研究發現、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說來,碩士論文或實務專業報告一般很難對理論有劃時代的突破,但走過整個研究程序一遭,就在職專班同學來說,就掌握了未來在職場上評鑑現況與追求創新的能力
  5. 承上,無論是碩士論文或專業實務報告,可以挑選與自己職場相關的主題,一來是自己最熟悉的場域,二來可能可以對職場上遇到的問題有所突破。當然,要恪守職場倫理,有些題目是需要向老闆報備或請准的 (在圖書資訊學領域,職場大多數是圖書館,比較沒有那麼敏感,但還是建議需要報備或請准)。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畫妖師 (By 石子)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卷一:故宮密窖
卷二:驅魔戒
卷三:陰陽式神
卷四:妖降
這一回,我沒打算寫長篇大論。去年剛入坑讀墨時,看到有「暢讀」方案,就去訂了一年的小說暢讀。但如同前輩提過的,划不划算存乎一心,訂期還有三個月,我好像才看完八本,誰叫我從讀墨買的書不少、又一直馬拉松,看來得再加把勁,才會更划算一點。

《畫妖師》系列就是「暢讀」方案裡面的系列小說,總共四卷,簡單說,就是捉妖記。斷斷續續地看,終於把四卷看完 (也因為斷斷續續地看,所以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就難寫心得了)。

直接寫結論:的確,喜歡看《盜墓筆記》的讀者,應該會喜歡這一系列。更何況,《盜墓筆記》的坑沒填完!

就寫幾個重點吧!

  1. 甚麼是妖?妖是人的一種單一慾念的群聚,當同一股慾念聚集過多,就會產生妖。例如刑天就是『恨』的群聚,而『妖核』就是此股慾念中最強大的東西。收入畫中,其實是不會滅的,會永遠存留,如果畫作遭破壞,就會被釋放出來。(卷一 #233)
  2. 畫妖師的工作就是把妖封印到畫裡面。但因為即使將妖收入畫中還是會永遠存留,所以畫妖師的一個支派『仙水妖畫』,就是專門把妖從畫中放出來興風作浪,畫妖師稱他們叫『邪畫師』。
  3. 畫妖師一系列四卷講的就是畫妖師與邪畫師對幹的故事。
  4. 妖中之王共有九個,稱為「九鼎妖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兇惡的九隻妖獸(卷一#97),分別是皇帝、蚩尤、刑天、鳳凰、九尾狐...ㄟㄟㄟ,背不出來。
  5. 九鼎妖王的妖界都有好幾層,舉例來說,九尾狐的妖界就包含趙飛燕、妲己、陳圓圓、貂蟬、胡太后(北齊)、褒姒、妹喜、楊貴妃。鳳凰則是:女人國、呂后、武媚娘、慈禧太后等。要把妖封入畫中,必須突破層層妖界,每一層妖界都是「守關人」在世時的實景重現。
  6. 即使是畫妖師,還有不同角色,例如「造門者」是找出妖界中連通各層的「門」,加快收高級妖的效率;「搜索者」是散發大規模靈網,針對妖界所有人事務進行搜索 (卷一#2744);「通貨商」可以把現實世界中有助於收妖的工具帶入妖界。
  7. 我想這四卷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把世界上各種與妖、魔鬼有關的東東都扯到一塊,例如在華人地區就講妖畫師、邪畫師,天主教就有驅魔師(卷二),日本就有陰陽師(卷三),其實大家都是在收妖(王),只是收妖的方式不同。連西藏活佛轉世的關鍵靈識元核都和妖核有點關係。
  8. 理論上四卷(卷四妖降是放出將近二千隻被困在畫裡面的妖)是結尾了(坑都填完了),雖然最後留了個小尾巴,然後牽到埃及去了。也是啦,可想而知,文明古國的木乃伊若能轉世,應該也是跟靈識元核有關。就看還要不要往下寫了。
  9. 《畫妖師》應該很值得映像化!但因為妖界場景太大,成本有點高,就當作是東方版的MARVEL也不賴。話說回頭,連《盜墓筆記》都可以映像化了,《畫妖師》有何不可!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尼羅河謀殺案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必須老實說,我看的是遠流2002年版本,而不是「克莉絲蒂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珍藏」。自然也不是「尼羅河謀殺案」電影版 (從維基百科來看,電影版除了男主角、女一、女二和主要情節沒變外,出場人物的身分有些更動)。不過電影版找來神力女超人演琳妮.瑞奇威(多伊爾),頗有女一的氣勢!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希波克拉底的試煉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系列前兩部的《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我都看得很滿意,所以一知道系列新作《希波克拉底的試煉》出版了,馬上就下單購買,因為是電子書,所以當然是即買即看囉,而且只花了5小時19分鐘就閱讀完畢。

書籍簡介是這樣寫的 (摘自讀墨電子書詳細書訊):

中山七里的法醫學推理「希波克拉底」系列第三部正式登場!

未知的疾病正在蔓延!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 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

 急劇惡化的神秘疾病,接連發生的可疑死亡,竟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大流行的序幕?

個性怪僻,但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光崎藤次郎教授所率領的浦和醫大法醫學教室來了一位稀客--城都大附屬醫院的內科醫師南条。南条表示對前一天送醫猝死的前都議會議員權藤之死有所疑問。雖然權藤的死因被判定為肝癌,但九個月前做的健康檢查顯示卻沒有問題。被迫前去進行調查的埼玉縣警古手川抓住了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的證據。然而,光崎自司法解剖導出的答案竟是駭人的感染症!緊接著,權藤周遭又出現另一起可疑的死亡案例。法醫助教栂野真琴奉命找出感染源,而循線找到的驚人真相竟是……。

解剖現場的情形有如法庭。坐滿了被告人、辯護人、檢察官,以及旁聽人的法庭。法院本來還吵吵嚷嚷,法官一出場便如潑了水般鴉雀無聲--就和那個情況一模一樣。

致肉體於死的死因是被告人,要求揭露其罪狀的是遺體。手持手術刀的解剖醫是法官,而主宰解剖室的靜謐則與法院的氣氛相仿。 

老規矩~

以下文章觸及真相,小心慎入

既然書籍簡介都寫到"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了,透露一下到底是啥疾病應該也無所謂:突變種的包生絛蟲(絛 音 掏)。

包生絛蟲以肝臟為巢穴,就結果而言會引起肝功能障礙 (Chapter 1 #635)

這回光崎教授不僅關心死人,還關心活人,因為包生絛蟲可能隨糞便尋找新宿主,擴大感染源。光崎教授繼續拿出"個性怪僻、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實力,ㄠ著埼玉縣警刑事部長、渡瀨組長…以及可憐的古手川做事,古手川的領域也從刑事擴展到生活環境課的保健衛生第三科(管食物中毒的),真是可喜可賀 (大誤)!古手川和真琴持續著到死者的喪禮上搶屍體做司法解剖。光崎的個性,書中有鮮明的描述:

光崎是個不知(醫學)學會的常規慣例與學者的心胸狹窄為何物的人,所以即使同在醫療體系,討厭他的人也絕對不少…不過說來奇怪,一知道那個開腸的到現在還是不懂禮貌,竟然感到安心。到了這把年紀很多人都變圓融了… (Chapter 1 #108)

一開始的權藤命案,當情節發展到古手川發現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時,還以為權藤的肝癌是黃麴毒素引起的,卻又被毒素量不足以致癌而推翻,一直到搶到屍體,光崎進行司法解剖後,才發現死因是包生絛蟲的毒素引發了肝癌。自此,急轉直下,從追兇轉成追感染源,後來還演變成真琴和凱西跑到紐約去找紐約市醫檢局和CDC…。

我個人覺得這系列第三集沒有前兩集精彩,但主要是這回中山七里想要探討的議題不再著重於真正的死因,而是其後的社會現象:亂花人民納稅錢的政客、社會不平等與種族歧視,至於官僚機構間的權力平衡與彼此掣肘就更不用說了。例如:

從剛才聽你說的,就一直拿管區、權限當作逃避的藉口。你到底有沒有身為公僕的自覺?不特定多數的一般民眾就要曝露在危險當中,卻還事不關己,是何居心? (Chapter 1 #691)

唉唉唉,上面這串光崎教訓古手川的話,套用在COVID-19的防疫上不是也很像嗎?1922、衛生所、醫院、救護車,基層的公僕就算想幫忙民眾,但還是有層層的約束,不是那麼容易拋開這些約束去做事的!以下這一串這是美國人凱西的說法:

感染一旦擴散,國民的生命就受到威脅。那你還要讓命令系統、管轄、組織理論這些優先於你的任務嗎?組織無法提供協助,古手川刑警私人協助不就好了? (Chapter 2 #1452)

這裡還有一些唉唉唉~

垂直行政的弊端、官方單位的地盤意識、醫療體制的威權主義與不負責任。只是,吃虧的總是患者 (Chapter 2 #823)

這樣的情形想必不僅限於醫療界,凡是有權威的世界便存在階級。所謂的階級,同時也是君子的種姓制度。乖乖服從就大致安全,也不會產生風波。然而,只要無視自己的立場舉止桀驁不遜,當然就會遭到習於階級的人反彈 (Chapter 2 #991)

說起政客,以下這句話才是精彩呢!

 自己選出來的議員那麼混蛋,就表示投票給他們的選民都是混蛋 (Chapter 3 #2123)

故事的後半部,真琴和凱西到了大蘋果紐約,中山七里藉著凱西、紐約市醫檢局和CDC的口,說了以下這些話:

現在這個國家由一個在選舉演說裡也大發仇恨言論的人治理,以後這種傾向一定會更嚴重 (時間應該是2017... You Know) (Chapter 4 #2511)

 每次紐約要舉辦什麼大活動,市警和檢方就想把一些不光彩的店從大街上藏起來。明明平常都說妓院是必要之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超級盃就一腳踢翻。而且還連補身湯都不許做了,哪門子的自由國家啊! (Chapter 5 #3236)

嘿嘿,我還以為只有某共產大國會這樣呢!原來…

說來,看這本書,我也長了不少見識。例如,總以為華人才會吃狗肉,原來韓國人也會呀!到韓國可別亂吃補身湯啊!

中山七里在故事的最後還埋了兩個和事件真相有關的哏,一個是感染包生絛蟲的原因,一個是一群都議員不肯說出真相的原因:

考察團和瑞德勒局長買春、吸毒、吃狗肉,任何一件被國內知道了都會被追究責任,也會飽受抨擊。可是啊,這是不惜拿自己的命來換也要守住的秘密嗎? (Chapter 5 #3448)

至於故事中大蘋果紐約的「九九零公寓事件」 ,我就不知道是真是假了!呃,看來是真的,因為網路上找到了這則新聞

對了,我覺得應該是用「試煉」而不是「試練」,雖然後者是日文原書的書名。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魔球 (By 麥可.路易士)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終於,因為讀墨的「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讀完了這本「理論上早就該看過」的《魔球》。之所以說「理論上早就該看過」是因為數年前「大數據 (Big Data)」這個名詞剛出來時,有某一本談論大數據的書,裡面就介紹到《魔球》是大數據的著名應用。


還有,《魔球》的電影版是由布萊德彼特演比利.比恩,ㄟ,我為啥以為是凱文.科斯納演的呢!


那幾年我就一張嘴「舌燦蓮花」到處跟圖書館界同道宣講大數據,就算沒看過《魔球》也能講得頭頭是道,都不知臉紅。例如:那本大數據的書就提到在《魔球》裡「以賽事的影音檔分析球員資料,進行球員訓練、運動損傷預防、治療管理」還是怎樣。但,這次我真的把它看完了,才知道沒怎麼提「賽事影音檔分析」,哈哈。

但撇開我沒真正看過《魔球》不談,在我宣講時的結論中強調「基於資料的決策 (some kind of evidence-based decisions)」就對味了!

再怎麼說,《魔球》這本書是2004年出版的,那時候還沒有大數據這個詞呢!就像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經典案例:WalMart「尿布與啤酒」的故事,發生在1990年代,那時候也沒有大數據這個詞,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可以把它當作是大數據的經典案例之一。

是的,《魔球》在說的,就是美國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和總經理助理保羅·迪波德斯塔(Paul DePodesta)利用棒球統計挑選物美價廉的球員的故事。

一開始,講的是比利.比恩高中時參加大聯盟球探測試的故事:

大聯盟球探測試業餘選手時,「腳程」永遠是最首要的項目。這些球探會隨身攜帶測驗表,測試五大項目──腳程、傳球、防守、打擊以及長打火力。球探們習慣以修車工人的語言,來談這些大男孩。腳程快的,被稱作「有跑胎」;臂力超強的,叫作「有水管」。聽一群球探對話,你會以為他們在討論跑車而不是年輕棒球員,這不是你的錯。 (第一章 #170)

我想,比利.比恩原來這麼厲害呀!後來才發現他的大聯盟生涯也不怎麼樣,主因是他無法承受自己的心理壓力。這個我是頗有體會的,從小我就很討厭競賽型的活動,不管是演講比賽或是運動會,甚至我也不太想去考機車駕照,因為總是會有莫名的壓力。雖然說,我有考到汽車駕照啦。即使現在,或許我可以跑完半馬,但是我也不太想去參加甚麼臺北馬拉松、太魯閣馬拉松的,因為還沒跑,壓力就上來了。

打職業棒球所需要的體能天賦,不如心理天賦來得重要。只有神經超大條的選手,才能滿懷信心,去面對瞄準自己頭部附近的一百哩速球。 (第三章 #919)

中間幾章,岔開去講比利.比恩的先驅者:比爾.詹姆斯(Bill James)。這個人從1977年開始就寫了好幾部關於棒球統計學的書,大致上都取名為《Baseball Abstract》,例如他的第一本書《1977年棒球摘要:提供18項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棒球統計資料 (1977 Baseball Abstract: Featuring 18 Categories of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That You Just Can’t Find Anywhere Else)》。裡面有些有趣的論述,例如甚麼叫失誤:
想要避免失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刻意慢下來,根本沒機會接到球。畢竟,詹姆斯寫道:「你得做對一些事才會被記失誤;就算球是直接朝你過來,那也要你一開始就站對位置。」 (第四章 #1206)

講到用棒球統計挑球員和接受球探的意見挑球員,二者的差異在哪裡呢?比利.比恩在第二章時這麼說…換言之,比利.比恩覺得球探們憑經驗、憑印象做出的決定,錯誤率會比用棒球統計做出的決定高:

 「我問你,」比利.比恩說:「如果布朗穿上球衣後,看起來像麥祖斯基 (德州大學棒球隊外野手,外型有如希臘雕像) 一樣帥,你會把他的名字擺在這面白板的哪裡?」…「你們真以為我們是在賣牛仔褲,對吧?」 (第二章 #789)

書的後半部則是介紹幾位比利.比恩挑來的選手,包含他們的出身、身材(因為不怎麼樣),以及在球場上的表現。說老實話,因為我不算MLB的忠實球迷,所以除了傑森.吉安比 (Jason Giambi)和強尼.戴蒙(Johnny Damon)等少數幾位外,我都沒聽過,不過其他這些我不認識的球員的故事,我看來也津津有味就是了。喔,對了,之所以知道傑森.吉安比和強尼.戴蒙自然是因為王建民囉。喔,還有,這兩位球員都待過比利.比恩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後來成為自由球員去到了邪惡帝國。

書中,沒提到王建民。但是在書寫查德.布瑞佛(Chad Bradford)這位低肩投手的故事中有這麼一段話,你看,是不是很容易聯想到王建民?

這也引發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大聯盟為什麼沒有更多像布瑞佛這種成功的滾地球型投手?答案也同樣明顯:因為沒有第二個像布瑞佛這樣的滾地球投手。以上肩高壓方式投球的滾地球投手,大多數是伸卡球投手,也很容易有控球問題,同時三振能力都不強。無論從統計數據角度或從他這個人的角度來看,布瑞佛都是異數。(第十章 #4041)

講白了, 奧克蘭運動家隊是個沒錢的窮球隊,不像邪惡帝國洋基隊那麼富有,所以自然要錙銖必較、聘用CP值高的球員,而所謂CP值高,不是人長得帥,而是能夠為球隊的贏球帶來貢獻!其他我就不多寫了,就放幾句金句吧:

想要以低成本贏球,祕訣就是買進某些被市場低估的球員特質,同時賣出被市場高估的。 (後記 #4877)

利用科學方法的優異管理手法,居然可以如此低廉,無疑是棒球界最欠缺效率之處。 (第十二章 #4635)

正確的數據是四壞保送、全壘打、三振,再加上其他少數幾項。(第十章 #4041)

觸擊、盜壘、打帶跑──全都很容易弄巧成拙,而且還有一個共通特質:害怕在大庭廣眾下出糗。(第四章 #1372)

 比方上壘率的重要性壓倒一切、平均每打席所消耗的投球數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二章 #678)

喔,你問哪些棒球統計比較重要?在上面這幾段金句應該多少呈現了一些吧?

你可能會問《魔球》為什麼會放在「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原因在我這篇閱讀心得的前幾段已經寫出來了。如果你是一個喜愛棒球的讀者,又缺了幾小時跑「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的話,我誠心推薦這本書,會讓你跑得不那麼痛苦!除此之外,麥可.路易士的《橡皮擦計畫》可以說是這本書的續篇,也建議一讀!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艷陽下的謀殺案(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在〈敬單純美好的「古典偵探小說黃金時代」--謀殺女王的三本偵探小說〉這篇文章中提過,《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我看過的第一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但沒說的是,之所以會買應該是因為在那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艷陽下的謀殺案」陸續登上大螢幕,雖然在我那青春期自然沒能去看這三部電影,但就在腦袋裡留下了印象。

有趣的是,我沒寫過《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艷陽下的謀殺案》的閱讀心得。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照例,直接貼上書籍簡介

在「走私者之島」上羅傑飯店的眾多旅客之中,妖嬈美豔、緋聞不斷的馬歇爾夫人阿倫娜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她與年輕英俊且已婚的雷德佛明目張膽地出雙入對,讓丈夫馬歇爾憤怒不已,令雷德佛夫人情難以堪,而看在眼裏的其他旅客更是不恥其放浪行徑。

然而,悲劇終於發生了,在一個豔陽高照的正午,於匹克斯洞前的海岸邊,有人發現了阿倫娜橫陳的屍體,此事震驚了整座小島。適逢在飯店中度假的白羅立刻加入了追兇的行列。警方一一盤查過相關人等後,研判阿倫娜可能是遭受某個嫉妒的情人所殺;但亦有人透露在案發前晚聽到阿倫娜被人勒索;緊接著,死亡現場又搜查到暗藏的毒品海洛因,種種證據浮出檯面,使得案情更加複雜難辨。

經白羅深入調查,熟識阿倫娜的同行旅客,人人都有殺人動機,卻又個個都有不在場證明──這是否表示,阿倫娜是死於外來客之手?抑或因目擊毒品交易而遭人滅口?甚或是命運頒佈的譴責令?陷入膠著的白羅,隱隱感覺到,在這燦漫亮麗的豔陽俯身照下,有一股邪惡的慾望暗潮正在鼓動洶湧……

照例,警告一下:

以下涉及事件真相,慎入!

推理小說中的謀殺動機不外乎為情愛、為仇恨、為金錢、為正義…。在書籍簡介裡提了幾個可能的原因:嫉妒、勒索、毒品,又寫了可能的兇手來源:嫉妒的情人、外來客,只要有提到的通通不是,大概是推理小說迷的初步剖析吧,哈哈。

照例,事件真相不是重點,重點是書中赫丘勒.白羅的名言錄:
從來沒有一個案子是絕對單純的。十分之九的謀殺案件都與被害者的性格、周圍環境有關。被害者之所以被害,是由他(她)身上的諸多因素決定的。(遠流2002年版第五章P106)

這段話倒不是要檢討被害者。姑不論是否為命案的加害者或被害者,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性格可能是決定命和運的關鍵因素。那,被害者阿倫娜是怎樣的一個人?美麗動人、受人仰慕?罪惡的化身?或是沒有頭腦、淺薄而愚蠢的女人?

瞧那兒成排(在沙灘)躺著的那些人。他們是什麼?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他們不再具有個別性,他們都是一具具的—肉體。(遠流2002年版第一章P8)

我知道啦,就算每個人都在沙灘陽傘下仰躺或俯臥著,胖瘦男女還是不盡相同。走筆至此,部由得想起今日無聊的國際新聞:光著上身的俄國普丁、英國強生。當然若二個人同樣身材曼妙,那在沙灘陽傘下或是臉上頂了個大帽子,可就分不出誰是誰了?呃,看過本書的人,就知道這是關鍵了。

自然,謀殺女王總是要創造出許多嫌疑犯、放出許多煙幕,讓各位看官猜這個猜那個。我想,謀殺女王借白羅的嘴說出的最佳名言就是以下這段:

其實破案就與您玩的拼圖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您得把所有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最後的成品就像鑲嵌畫一樣,包含許多顏色和圖案,每一塊奇形怪狀的碎片都必須被放在該有的位置上…有時候破案就類似於您剛才放上去的那最後一塊碎片。您把所有的碎片按照顏色井然有條地拚在一起,可是有一塊,按顏色本該屬於毛毯的一部份,結果卻被用來構成一條黑貓的尾巴。(遠流2002年版第十章P234)

不知道謀殺女王在創作時,是不是先有一張完整的拼圖,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碎片(線索)。然後把這完整的拼圖拆開來,鑲嵌在故事中,讓讀者去把這散亂的碎片再組合起來。ㄟ~怎麼寫寫,就想起我的老本行,Computer Science,究竟是組譯還是反組譯。

當然,謀殺女王不會像我上面那麼蠢笨地寫她的推理小說。但有趣的是,許多事實的追索,都埋在故事裡,例如:馬歇爾先生是坐在鏡子前的桌子打字嗎?請對照P284和P174。又如:

幾件物品整齊地舖在一塊岩石上。一把剪刀…一塊被打碎的菸斗碎片… (遠流2002年版第九章P202)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在那個年代(本書原著是1941年出版), 雖然沒有網路,還是有一堆指指點點、絮絮叨叨的鄉民(我一直沒去查「鄉民」這詞是怎麼來的):

他意識到身後鄉民們那些窺視的眼睛、那就要伸出來對他指指點點的手指,還有那些街談巷議。(遠流2002年版第十章P219)

走筆至此,我好像一直沒洩漏兇手是誰。 但前面已經警告過涉及事件真相了,應該洩漏一點關鍵點也行。第一個關鍵點是白羅有關「沙灘上的肉體」的那段話;第二個關鍵點是:這是個時間差的殺人事件;第三個關鍵點是白羅也像現代警探一般去追索類似事件(1941年其實也算近現代了吧?)

在我來看,這是一宗非常狡猾的罪行。因此,我就想到兇手這次可能已不是初犯了。…於是,我對自己說,我們得調查一下過去發生的類似罪行…(遠流2002年版第十一章P261)

差不多可以停筆了。狗尾續貂幾點:(1) 不知道怎麼回事,看到加徳納夫人就想起阿蕊登·奧利薇夫人;(2) 這個命案的動機會不會太薄弱了點呢?反正已經從阿倫娜身上撈到不少錢了,也不是保險受益人,消失到天涯海角不就好了?(3) 總覺得…和《尼羅河謀殺案》…有點像…嗯,還是重看完《尼羅河謀殺案》再來說好了;(4) 前面的「請對照P284和P174。」不要以為我都這麼閒,通常我就囫圇吞棗看過去了,這是為了寫網誌才仔細探究,看看謀殺女王有沒有糊弄讀者。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血河車系列 (By 溫瑞安)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弓是良弓。箭是利箭。氣氣壯。
劍是好劍。雪是白雪。血血紅。

風雲時代版把這部小說改成《大宗師》系列。但我明明記得這系列應該叫《血河車》系列,現在看來還是應該這樣叫,因為血河車幾乎貫穿這一系列四部小說:《大宗師》、《逍遙遊》、《養生主》、《人間世》。有學問的人就是知道這四部小說的書名來自《莊子》。

小時候對溫瑞安小說最有印象的,自然是《神州奇俠》系列,更有印象的是溫瑞安小說中的臥底、叛變。光看小說,就會讓我想像這位作者怎麼了?是不是在真實世界中遭遇到這些人性的惡呢?及長,粗粗了解溫瑞安的境遇,再加上網際網路太厲害了,至少在維基百科就有溫瑞安的辭條。

幸好,《血河車》系列中臥底、叛變的場景並不多。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冰島暗湧系列 (By 拉格納・約拿森)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上個月,讀墨有個《冰島暗湧》系列的特價活動,就下單買了這一系列的三本書。這個月,讀墨推出「2022性別閱讀馬拉松」,這三本書列在書單中,然後我的書櫃中(目前)也只有這三本在馬拉松書單中,就先拿它們當標的,拿到初階版的徽章。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之回顧、實踐與展望

 

公共出借權登記系統

(本文節縮版刊載於2022《文訊》Vol.438 四月號)

108年年中,國內掀起一陣討論「公共出借權 (Public Lending Right, PLR)」的熱潮,最後由教育部、文化部拍板自109年起推動「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實施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 (教育部,2019),並於110年完成第一次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發放。有關試辦計畫推動以來的實施與觀察,在國家圖書館《臺灣出版與閱讀》季刊110年第4期已有許多深入論述,不再贅言。筆者有幸參與108年的討論,繼而成為教育部專案小組成員之一,並於試辦計畫實施過程中行政協助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乃藉本文書寫對於整個過程的一些觀察。

回顧往事

回顧108年年中的討論,雖然有點「前塵往事,俱往矣」,但是總不能「船過水無痕」呀。

當時的論點之一,是把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提升連結到圖書銷售量下滑,然而二者間的消長是否有統計上顯著的關聯,迄今仍未有足夠的證據。對許多愛(購)書人來說,常是經由圖書館認識某位作者,進而購買他的作品,說來這不就是圖書館協助圖書行銷嗎?當然,筆者無法排除的確有民眾只借書不買書,甚至有些民眾根本買不起書只好透過圖書館借書,或是購書不是他們的必要消費;甚至,由於知識來源趨向多元,有許多民眾不再直接以圖書為主要知識來源,更不用說買書了。

另一方面,圖書館界某種程度認為推動公共出借權可能傷害到圖書館的使命,並忽視圖書館長久以來對推廣閱讀的努力。圖書館的使命在於確保民眾無償、普遍、平等地取得知識和資訊,且圖書館已經採取許多舉措支持作者和出版者,包含舉行讀書會、與粉絲見面、為圖書提供展示櫥窗,這些服務讓讀者認識作者、提升作者知名度,而且圖書館還確保了作品的長期保存,即使這些作品已經絕版。

在當時,筆者引用了代表全世界圖書資訊界及其使用者利益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 Institutions, IFLA)」對於公共出借權的立場(IFLA, 2016):

  1. IFLA 並不傾向贊同公共出借權,因其可能危害民眾無償取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儘管如此,IFLA認為大部分現存的公共出借權制度對創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持確實值得讚揚。
  2. 一個國家是否建立公共出借權制度,應權衡「給予創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持」和「可能危及資訊和創意表達的平等傳播」間的利弊得失,尤其公共出借權的推動不能影響民眾免費取得圖書館的資訊。
  3. 圖書館館員應接受公共出借權乃是文化認同,以及支持創作者經濟和社會保障的手段,但前提是公共出借權的經費來源不能排擠到圖書館的經費,應由政府提供獨立財政資助。
  4. 如果建立公共出借制度,則應為文化支持制度或酬勞權,並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
經歷多次座談會、公聽會,以及教育部專案小組的「熱烈」討論之後(平心而論,「熱烈」代表了一丁點的「火花」),終於以教育部和文化部為主辦單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和國立臺灣圖書館為執行單位,秉持「『公共出借權』係政府為落實公共圖書館之核心價值與鼓勵文化創作力,於成立公共圖書館提供圖書借閱公共服務之同時,為保障創作者權益所為之補償酬金。二者是政府於整體文化政策下,所採取的推廣知識與獎勵創作之並行措施。透過實施公共出借權,宣示國家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以獎勵文化創作,有益出版業之發展。」的理念(教育部,2019),自109年起展開試辦計畫。

試辦實踐

試辦計畫的實施步驟主要分為六部分,包含: 一、建置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二、修改試辦兩館書目暨調整自動化系統;三、辦理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教育訓練;四、協助與受理使用者進行PLR書目登記與補償酬金申請,並進行審核;五、籌組PLR相關推動小組;六、PLR登記系統暨管理系統平臺之系統滿意度調查及評估。

筆者因行政協助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推動試辦計畫,於其中有一些觀察。首先,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計算係基於圖書借閱次數,因此必須整併試辦館年度書目借閱資料。然而,圖書館書目管理的原始目的非為公共出借權,且圖書館於編目時雖遵循編目規則,但實際編目內容須由編目人員判斷編寫,因此可能造成同一本書但在不同圖書館的編目資料不盡相同,是以增添了整併二試辦館書目借閱資料的困難度。復以重複ISBN的情形於各館書目當中屢見不鮮,可能情形主要包括重複書目、不同版次圖書沿用ISBN、套書共用ISBN等樣態,造成書目借閱資料彙整上的困難。當未來公共出借權納入更多圖書館時,整併書目借閱資料的困難度更高,屆時需要預留整併書目借閱資料的前置作業時間,但同時也帶給圖書館持續改善書目品質的契機。

在110年10月至11月間,筆者協助國資圖針對創作者和出版者發放了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的滿意度問卷和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內容涵蓋政策內容、政策實施、政策效益三方面。回應的創作者對於PLR制度和110年度實施情況抱持較高的滿意度。尤其在政策效益方面,參與的創作者普遍認同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的實施宣示了國家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有助於獎勵文化創作,並能激勵創作者持續創作,並能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作品仍在被借閱。雖然就目前實施規模來說,仍未能實質增加創作者的收入,但不可否認地是創作者仍對此有所期待。就此看來,試辦計畫的確達到了其宣示的「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以獎勵文化創作」(教育部,2019)。

從出版者的角度來看,由於試辦計畫鼓勵出版者代創作者登記,以出版者為主要申請者,除必須連線PLR登記系統註冊申請外,還須和創作者交涉、收集所需檢附之資料等,耗費不少時間和人力。但是因為PLR制度主要補償創作者,給予出版者比例較低,且試辦階段借閱次數尚少,造成出版者耗費大量心力卻並未收到相應回報。因此,出版者對於試辦計畫無論在政策內容、政策實施、政策效益等方面的滿意度都較創作者為低。

從焦點團體訪談和試辦期間收到的回饋來看,創作者與出版者普遍認為現行制度中部份流程及所需檢附資料仍太過繁雜,如因圖書版本老舊無法取得版權頁、創作者若要委託不同出版者代登記須簽署多份委託書、出版者取得創作者的委託及資料有困難等。針對這些回饋,試辦單位正針對補償酬金登記申請流程及檢附資料進行研議,期藉由流程的簡化提升創作者及出版者之登記意願。此外,這些作業多是在圖書或作者初次申請補償酬金時才需檢附,之後就可沿用,大幅降低爾後申請的繁雜程度。另一方面進一步說,在目前的代登記制度下,出版者代創作者註冊建檔並代登記作業,實乃無法避免之建置成本,而目前PLR試辦計畫所給予出版者30%金額係給予出版者之補償酬金,並非代登記或代辦費用,故筆者建議制定政策之文化部,倘若後續推行仍採代登記制度,應考慮其他獎勵方式或補助辦法,以鼓勵出版者積極參與並代創作者登記。

經統計109年在二試辦館有借閱紀錄、初步篩選後共計11萬6,666筆書目,79萬5,287次借閱次數,若進一步扣除創作者已故、非本國籍、無符合資格之創作者等系統無法篩選之不符合登記資格之書目後,粗估可登記書目約在8萬2千餘筆。由於單書創作者要達最低發放金額門檻需至少被借閱15次,在此粗估可登記約8萬2千筆書目中,借閱次數在14次以下者有72,463筆(88.52%)、15次以上者有9,395筆(11.48%),亦即近9成的可登記書目借閱次數不高,亦未達單書最低發放門檻,故對於出版者及創作者而言的確誘因較低,在時間、人力不足之情況下,登記量自然有限,或可能因此放棄申請。綜觀110年度的登記情形,登記審核通過的書目雖僅10,414筆,但是在PLR登記系統中出版者及創作者的有效註冊帳號數已超過2千位,其中一千餘位所申請之補償酬金皆亦已達發放金額門檻,其領取金額雖不高,然第一年試辦即發放一千餘位作者與出版者,本次試辦計畫可謂已有好的開始。而第2年登記因考量出版者的時間與人力,試辦單位也從善如流延長登記時程。

在問卷調查中,創作者和出版者普遍認為補償酬金的多寡是影響申請意願之主要因素。對於結算金額不多,以及流程及所需檢附資料繁雜的問題,有出版界人士直言曰「金額少、限制多,誘因不大」(陳宛茜、潘乃欣,2021),而參與執行的出版者在意見回饋實亦有「錢少事多、不得不做」的反應(祝本堯,2021)。對此,筆者覺得還是須回歸到試辦計畫的初衷,事實上藉由109年度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申請,熱心參與的創作者與出版者的確回饋給試辦單位許多寶貴意見,試辦單位在執行過程中也發掘了不少問題,這正是試辦計畫的精神。如果創作者與出版者都冷眼看試辦計畫,不願意投注心力於補償酬金申請,萬一未來兩年的補償酬金結算金額都未見成長,又如何說服政府與民眾全面實施呢?

筆者曾和IFLA公共出借權的專家進行討論,對方認為公共出借權的成本可能很昂貴(柯皓仁,2019)。以試辦計畫而言,出版者耗費不少時間和人力,這些都是成本!而兩個試辦館須肩負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開發、教育訓練、彙整與修正書目和借閱資料、審核補償酬金申請、發放補償酬金、解決爭議、回覆創作者與出版者問題等責任,雖有計畫承辦人員,但仍需要中階主管與公務人力統籌,且因業務量龐大,二館須另行指派館內其他人員協助審核申請,造成承辦人員及館內其他協助人員無暇處理原先業務,對於館內原先處理業務之人力安排造成影響及負擔,這些也是成本!所幸在二館全力投入眾多資源後,促使109年度PLR補償酬金申請和發放作業順利完成。感性地說,館員容或在試辦計畫底定之前有不同的想法,但一旦接獲任務,館員就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使命必達。

前瞻未來


由於公共出借權在我國乃首度實施,無論在政策擬定、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開發、登記與審核流程乃至於補償酬金發放,都尚在草創階段。試辦計畫旨在使用小範圍的樣本測試登記申請流程與初建置的PLR系統是否需要修正,並蒐集出版者及創作者實際參與的意見與經驗、發現問題並持續修正,以期對原訂制度與實施辦法提出建議,進而建立適於本國之公共出借權制度與實施方式。就此而言,筆者認為試辦計畫已初見其成效。

不容否認地,試辦期間的補償酬金可能不如創作者和出版者的期望,但一個完善公共出借權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時間蒐集出版者及創作者實際參與的意見與經驗、發現問題並持續修正,以期對原訂制度與實施辦法提出建議。為此,在試辦計畫第二、第三年的補償酬金申請,仍需要創作者與出版者的熱心參與,藉此發掘問題、提出制度與流程上的改善建議,進而說服政府和民眾,公共出借權制度是值得長期實施的

創作者是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發放的主要對象,但由於圖書館界所接觸的創作者有限,且相較於同樣施行公共出借權政策之國家,我國缺乏較具規模的創作者團體,因此主要依賴出版公協會轉知出版者的方式來宣傳制度,然而仍有眾多創作者未能得知試辦計畫。未來如何提升公共出借權的能見度,鼓勵更多創作者登記,是值得試辦單位深思的。而藉由公共出借權的實施,催生創作者團體,亦值得期待

IFLA建議圖書館在國家擬引入公共出借權之時,必須積極為了公眾利益參與相關運動(campaign),確保公共出借權可以使作者獲益,但與此同時不會削弱平等取用公共資訊,並且不能使用圖書館預算;IFLA也指出,公共出借權制度的順利實踐需要圖書館和所有利害相關者共同參與政策制定。筆者認為從108年年中我國對於公共出借權的討論伊始,乃至於二所國立公共圖書館執行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期間的盡心盡力,圖書館界都遵循著IFLA的見解,這毋寧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則是公共出借權的法制基礎。截至目前為止,專家學者見解殊異,有《著作權法》取徑,亦有文化政策專法取徑,甚至有人提出修訂《圖書館法》(吳政鴻,2021;邱炯友、吳秋霞,2021;賴文智,2021)。IFLA的立場是應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IFLA, 2016),筆者亦不贊同為公共出借權修訂《圖書館法》第七條。既然公共出借權是文化支持制度下的產物,筆者淺見認為從文化政策專法著手應該是較為適當的。然而筆者並非法律、政策專家,究竟公共出借權如何入法,尚待各方協調與折衝。

創作者、出版者、圖書館都屬於圖書出版市場及產業鏈中的一份子,公共出借權深化了三者間的對話,期盼後續公共出借權的推動,能強化三者彼此間的信賴感,達成永續的和諧共生(邱炯友、吳秋霞,2021)。

參考資料

吳政鴻(2021)。啟動公共出借權,保障本土出版者權益。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22-25
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1888548.pdf

邱炯友、吳秋霞(2021)。臺灣公共出借權之試辦:研究者的實務觀察。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42-49。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834486.pdf

柯皓仁(2019)IFLA公共借閱權專家的信件往返。檢自:https://twpubliclibrary.blogspot.com/2019/05/ifla_68.html

祝本堯(2021)。以出版社與數位之觀點探討公共出借權的實施現況與未來。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52-58。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750690.pdf

教育部(2019)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計畫。檢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4F8ED5441E33EA7B&s=F90C95DCDB7FFF69

陳宛茜、潘乃欣(2021)。公共出借權 出版人:誘因不大。聯合報。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223845

賴文智(2021)。公共出借權制度設計的困難與挑戰。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36-40
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750668.pd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 Institutions(IFLA)(2016)The IFLA Position on Public Lending Right (2016)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publications/the-ifla-position-on-public-lending-right--2016-/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界線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雖然是社會派推理,還是宣告一下:本文涉及真相,請慎入!

這本號稱是《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續集的小說,給我的感觸倒沒有《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那麼深。就連是不是稱得上續集,我都有點存疑。在時間序上,《界線》的創作時間稍晚;人物方面,笘篠(音:山篠)、蓮田等宮城縣警、賣名單的五代、疑兇的利根都有在《界線》裡出現,但兩本書的關聯性不是那麼強。

貫穿兩本書的背景就是三一一日本東北大地震,在《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中就提到笘篠的妻子和兒子在三一一大地震中失蹤,但笘篠一直抱著一絲希望,沒去申請宣告死亡。在《界線》裡,某日出現一具屍體,身上的駕照用的是笘篠妻子笘條奈津美的名字…。但笘篠到現場一看,發現死者並不是他的妻子…。後來,又出現另一名死者,同樣的,死者的真正身分並不是駕照上的那個姓名。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死亡醫生的遺產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在書櫃擺了一年的《死亡醫生的遺產》,早在去年六月寫完《開膛手傑克的告白》後就說該看的,中間曾拿起來看了第一章,但一直沒能往下看,直到今日。或許,是因為討論的議題太過沉重吧!

博客來的內容簡介直接點出了這本書的主題--安樂死:

我是「Doctor Death」

繼承了推廣積極安樂死之傑克・凱沃基安醫師的遺志。

人皆生而平等,既有生存的權利,亦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以低廉的代價讓人獲得安詳解脫的神秘來訪者,究竟是病患的「救世主」,還是穿著白袍的「索命死神」?

但是當我們來到攸關生命尊嚴的岔路時,心中搖擺不定的指針,最後會在這場艱困選擇中朝向哪一方?

尊嚴與正義,是用什麼標準去決定的?一連串「不存在被害者」的犯罪,到底又該如何予以制裁?

直接挑戰「生命的尊嚴」與「安樂死的善惡」等哲學思考,由「逆轉的帝王」中山七里所獻上,融合「刑偵」、「醫療」、「家族」以及「社會議題」要素的────  「刑警犬養隼人」系列第四作,隆重揭幕!

從推理小說的角度看,這是部追緝讓人安樂死的「兇手」的小說。熟悉犬養的書友們自然知道犬養有個因「尿毒症」長期住院的女兒沙耶香,這次犬養連女兒都拿出來當誘餌了,難怪會被前妻與女兒碎碎念。科學鑑識自然不能缺席,不管是監視器畫面的Zoom In…或是由嫌疑犯留下的泥土分析出嫌疑犯可能的棲身之處,都對鎖定兇手派上用場。當然,免不了最後的抖包袱、大逆轉。

顯而易見地,雖然有前述的「類本格」推理小說元素,這本小說自然是不折不扣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死亡醫生」指的是傑克·凱沃基安(Jacob "Jack" Kevorkian),『他公開提倡透過醫生協助自殺,完善晚期病患的「死的權利」』(維基百科),因為他已經在2011年去世,這部2017年寫就的小說用的「遺產」,應該是指他的精神吧!

維基百科裡對「安樂死」的定義是這樣的:

安樂死(英語:Euthanasia,源自於希臘語:εὐθανασία,「好的死亡」;εὖ為「好的」,θάνατος為「死亡」)是一種有意地結束生命以減輕人的痛楚或痛苦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屬於不治之症或到了晚期,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負擔,病人或其家屬不願讓病人再受病痛折磨,經過醫生和病人(或其家屬)雙方同意後而採取了結生命的措施。

維基百科裡還羅列了允許主動或被動安樂死的國家。日本不在其中。維基百科裡把中華民國列在「目前已立法容許被動安樂死的國家及地區」,但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應該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其實應該類同於日本在平成十九年公布的《安寧療護決策相關之準則》。幾年前名主播傅達仁到瑞士去進行安樂死,就是因為瑞士屬於「目前已立法容許協助自殺的國家及地區」。

中山七里用了犬養的角度說明了安寧療護,還認為安寧療護或可稱為「消極的安樂死(P64)」:

對於被宣告時日所剩不多的患者,將會停止單純延續生命的治療方式…讓患者緩緩等待死亡到來。

更狠的是,中山七里還鞭了醫院一頓:「但站在醫院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斷採用最新技術進行延命治療,醫療收入就會直線攀升,所以也不難想像經營方打死也不肯停止無效延命治療的心態。」 

從病人和病人家屬角度來看,對於安樂死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所謂的違法行為,就是因為法律不承認才構成違法的沒錯吧?…我們夫妻倆一直忍受痛苦,奮戰不懈。每天不斷消耗金錢跟體力,也磨耗了精神,沒有一天能放鬆下來,兩個人都已經快超出負荷了…但我真的很高興能讓先生安安穩穩地離開人世,我相信他也跟我抱持著一樣的想法。你們肯定沒辦法理解,不必受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吧?我們好不容易才從痛苦中解脫,對Doctor Death的感謝一輩子都感謝不完。(P49)

畢竟,犬養有個生病的女兒,在刑警與父親的身分間擺盪,恐怕是更有感觸的吧。有些警方人士會認為「安寧療護的體制太過鬆散,絕症病患的家屬不得不拜託那種傢伙,於是黑暗醫生就可以光明正大享受眼前的殺人樂趣,同時還受到被害者家屬的感謝…(P73)」

好在,死亡醫生的動機不是為了享受殺人樂趣!!

故事的最後,犬養面臨了是否要放手讓死亡醫生對某人進行安樂死的抉擇,也藉著死亡醫生的OS寫下犬養的心理:

這個男人(犬養)知道人有生的權利,卻完全沒辦法理解也有死的權利。即使他能制裁犯人,也無法制裁罪孽。肯定是因為他女兒也深受重病侵擾的關係吧,所以才無法超然地看待生命。…突然羨慕起這個男人,既膚淺、又幼稚,但是卻擁有一對無法徹底割捨事務的溫柔眼神。(P316)

死亡醫生又是如何看待自己? 

自己(死亡醫生)也曾擁有過像是那樣的眼神吧,只是在戕害了那麼多條性命的過程中,已經徹底改變了,而情感上的某個部分也已經消磨殆盡。(P317) 

 「即使他能制裁犯人,也無法制裁罪孽」!是啊,在不容法律的前提下,死亡醫生是個不折不扣的犯人;但對於「堅信人有死的權利」的人(不管是病人或家屬)來說,恐怕覺得死亡醫生是善心人士。儘管如此,「這是我所要背負的罪孽,你不必扯上關係。」,死亡醫生應該不是認為自己毫無罪孽,只是所背負的罪孽是屬於倫理、道德層面的十字架,不是法律所能制裁的。

就如同犬養會在安樂死的是與非之間擺盪,我想,可能很多人在看完這本小說之後對於「安樂死」還是不會有自己的定論,畢竟「事不臨頭不關己」。最後,就用沙耶香和犬養的對話作結(P320):

爸,你不能接受安樂死對不對?

我承認它有它的道理在,但恐怕無法全盤接受。

那就只是想法不同而已。因為不管是不想讓家人死去,還是不想讓家人繼續受苦下去,其實本質上都是一種體貼。 

對了對了,岔開話題,以前一直覺得犬養這個姓氏很怪,但最近看了《日本節日好吃驚》 ,在11月1日「狗狗之日」提到:

根據古書《日本書紀》記載,第二十七代安閑天皇在西元538年於各地廣設犬養部,派遣專人飼養狗狗來守衛倉庫,而這專門職司養狗人的後代,就以犬養或犬飼作為姓氏,因此人家事實上是養狗的,而不是狗養的,順序不同意義可是差很多呀。目前全日本大約有270人以犬養為姓,14,500人以犬飼為姓。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真凶標籤

 

真凶標籤 (圖片來源)

之前在臉書PO說我正努力追「真凶標籤」,臉友回我一句「有看『輪到你了』嗎?」我其實一直沒意會過來。就跟看推理小說一樣,有時候忍不住就想翻到最後看結局,在看「真凶標籤」時,忍不住會上網看評論(還好是沒直接看兇手是誰),評論總有人提到「秋元康」、「爛尾」,還讓我丈二金剛,那自然就要Google Google 「秋元康」囉,然後才知道這號人物才真大牌,也才知道「輪到你了」的爛尾。ㄟ,好在KKTV上「輪到你了」時沒去追,哭哭,「輪到你了」在KKTV上已經下檔。

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Medium 靈媒偵探城塚翡翠 (By 相澤沙呼)

 

圖片來源:讀墨

啊,廣告詞是五冠王達成:

  • 【第20屆本格推理小說大賞 TOP1】
  • 【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 TOP1】
  • 【本格推理小說BEST10 TOP1】
  • 【年度最佳推理小說 TOP1】
  • 【SR推理同好會最佳推理小說 TOP1】
  • 【2020本屋大賞TOP6】
  • 【吉川英治文学新人賞候補】
又說全書皆是伏筆 (其實我沒看到這句,或是忽略了…),於是乎…

!!沒看過這本書的絕對不要往下看本篇文章!!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看過不少中山七里的小說,寫過不少閱讀心得,但就是看這本《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後的心情最為沉重。中山七里的許多小說都有點社會派推理的影子,但是也可以把他們歸在法醫推理(希波克拉底系列)、法庭推理(御子柴禮司系列)、警探推理(開膛手傑克、泰米斯系列),就這本《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是很純粹純粹的社會派推理。還是用書籍簡介開場吧:

  三雲忠勝被殺了。他是一個好人。身為福祉保健所的課長,他竭心盡力為每個案例做最妥善的安排處置,細心照顧提攜後進。作為一個丈夫與父親,凡事以妻子與孩子做為出發點,更別提那些從沒有過的酗酒、賭博、外遇與家暴。從未見過那麼為人著想、體貼善良的人,無論工作與家庭,他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這麼一個好人被殺了,作者用了〈好人之死〉做為第一章的標題。但這不是單一的命案! 接著在第二章,死了個君子縣議員,作者用了〈君子之死〉做為第二章的標題。

ㄟ,推理小說迷再怎麼笨都會猜到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命案一定涉及這兩個死者的過去…。共同的過去就是他們都曾擔任宮城縣鹽釜市福祉保健所的職員。

福祉保健所是啥呢?亂亂找了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的Wiki,裡面寫了很多工作,其中一條和《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最有關係的就是生活福祉部的生活保護:

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保障日本國民而建立的公共救濟制度。 根據《日本憲法》第25條和《生活保護法》的理念,對生活困難的公民進行資力調查,根據他們的需要程度,向主要監護人提供必要的援助,以確保最低生活水準(國家最低生活) 旨在鼓勵自力更生。 (資料來源)

簡單說,就是對於確實生活困難的公民給予救濟金的制度。 然而,因為政府預算有限,不可能每個來申請生活保護的民眾都給予通過。那些保護申請駁回者會不會對生活福祉部的承辦人員、課長心生怨念呢!

啊,當然會,不然就不會有這本書了。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書寫了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後仙台市生活保護率的變化,連帶政府生活保護預算縮減的情形,以及福祉保健所公務員「為預算頭痛」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書寫了被駁回生活保護民眾的困境,裡面有一點我覺得蠻誇張的:

我哥哥十多年前去了東京就音信全無了。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做些甚麼、也不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可是福祉保健所…的說法…就算音信全無,只要沒有證明那個親人沒有經濟能力,申請就不會通過…那等於是叫人硬找出音信全無的親人。(P163)

書裡面用了一個詞,我恰好最近在 日劇「99.9 刑事專門律師 特別篇:新的相遇篇」裡看過:「證明不存在的事物。這便是所謂魔鬼的證明!」…證明沒有謀生能力、證明沒有資產、證明你那音信全無的親人沒有資產。

解剖之後,從她的胃裡取出了一大堆面紙。一定是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吃了。(P262)

這是引發連續殺人事件的某位被餓死的申請生活保護被駁回者的解剖結果。

用來養一群明知會再犯的犯人的,和不願拿出來救濟人微言輕的窮人的,同樣都是稅金…窮人該受保護的順位還在監獄裡的罪犯之下? (P290)

閱讀的同時,讓我想起去年五月COVID-19三級警戒時,對於生活困頓民眾的資助。是的,有些人專走偏門,濫用社會福利,呃,這些人還真的申請得過!但對於一些真正陷入困境者,卻因為他們可能有賣不掉的祖產,卻拿不到救濟金。

身為公務人員,有時候也是很難的。畢竟有政府的政策在上面,要拿捏分寸實在不容易,真有那麼容易依照每個人的需求給予幫助嗎?就算一開始是熱血青年,會不會時間一久磨滅了初心?

在身為公務人員之前,得先是個人吧。在駁回申請時,他們很清楚惠婆婆是甚麼狀況。他們明知不給生活保護費,惠婆婆就會餓死,卻還是冷酷無情地駁回了她的申請。國家和省政府的命令比人命還重要嗎?不是為了替人民服務才有公務員的嗎?不是為了要維護國民的健康才有厚生勞動省的嗎? (P353)

三雲被身邊的人當成好人,但其實他一點都沒變。經常把我判斷無論如何都需要生活保護的申請,以一句預算不足就回絕…我也很清楚社福行政的架構和現況,但三雲他們對於個別申請者實在太不用心了…(P363) 

原來,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就是指在社會底層、連今天的米在哪裡的都不知道、卻又無法得到政府生活保護的人!

給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請大聲說出來。不要隱忍,向至親,向近鄰,若環境許可,向網路說出你有多辛苦。無事可做關在屋裡,會覺得世上彷彿只有自己一個人。可是,不是那樣的。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寬廣,一定有人關心你、在意你。我也曾為這樣的人所救,所以我敢保證。(P365)

以下涉及真相,慎入!

回來從推理小說的角度評析:一如往常,中山七里在故事的最後又抖了包袱,只是這次的包袱抖得有點喘。抖包袱的意思是,你以為的凶手不是真正的兇手。只是,在鹽釜市福祉保健所打人的是利根、放火燒鹽釜市福祉保健所的是利根,為什麼在最後來了句:「利根為了保護情同弟弟的…做了八年的牢。(P366)」

然後,一開始對於好人的描述,和最後P363(就上面的引文)的描述,實在兜不太起來。難道只有某人看得出來,其他人都看不出來嗎?

此外,在這本小說裡又看到日本人蠻愛用的「非血緣家庭」了。例如日劇「#家族募集中」、小說《接棒家族》

最後,扯得有點遠了,是《動盪》這本書裡談的德國:

他起訴的那些德國人,犯下的是違反人性的罪行,納粹德國的法律是不合理的,不能以服從這些律法為藉口來作為辯護。沒有任何法律,可以開脫危害人類的罪行

我覺得是很難的一件事!如果把上面的納粹德國、法律,改成日本、生活保護制度,就會變成:日本的生活保護制度是不合理的,不能以服從日本生活保護制度來作為辯護,在預算考量下駁回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的申請。 真是令人掙扎呀!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日本節日好吃驚 (By 李仁毅)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沒人說人文社科閱讀一定要很嚴肅呀!這裡有一本既逗趣、又可長知識的書,對我這個五十音記不起來但又常跑日本的「偽日本通」頗有吸引力。

你知道日本人對於一年三百六十六天 (含閏年啦)都有個「OOOXXX之日」嗎?舉例來說,今天呀,三月十四日除了是大家熟知的白色情人節之外,還是「国際結婚の日」、「円周率の日」。

作者在導讀中就指出日本這些有趣好玩的節日或紀念日,起因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 與歷史有關,啊就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了一件事,就以這件事命名,比較複雜的是涉及明治改曆 (陰曆、陽曆);(二) 與諧音有關,啊就是數字0-9有許多種唸法和諧音,啊請作者原諒我,直接引用書中的一張表;(三) 因東拉西扯而有關,就是腦筋急轉彎吧!

圖片來源:《日本節日好吃驚》(讀墨電子書 -- 導讀 #862)

舉例來說,一月一日是「原子小金剛之日(鉄腕アトムの日)」,因為日本第一部每星期一次30分鐘的黑白動畫「原子小金剛」就是在1963年1月1日播出。

那二月十四日呢?ㄟ,不是情人節嗎?嘿嘿,二月十四日是「兜襠布之日(ふんどしの日)」,啥亂七八糟的!啊,原因是兜襠布的日文ふんどし(Fundoshi)和數字2、10、4是諧音喔!挖哩咧,這也能掰!

另外,還有個「假髮之日」,這是愛德蘭斯這家公司訂的紀念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嗎?3月19日!這是怎麼來的?告訴你,是腦筋急轉彎來的。因為假髮的英文是Wig,如果把3順時鐘轉90度,後面放上1、9,不就成了Wig? 😁😁😁

    惠方卷

幾年前的冬天二月去了一趟日本,那時看到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在賣「惠方卷」,ㄟ,啊不就是海苔卷嗎?有啥特殊的?我終於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人就習慣在立春前一天把炒過的大豆由屋內往外撒,一邊喊著「鬼在外,福在內」;或是吃下符合自己年歲的大豆,祈求新的一年無病無災;或是朝向當年的吉位方向(不是吉胃福適)大吃海苔卷。因為吉位方向就是「惠方」,所以這海苔卷就稱為「惠方卷」。

另外還有一個節日很重要,就是4月30日的「圖書館紀念日(図書館記念日)」,因為日本在1950年4月30日正式公布「圖書館法」 (事實上明治時期在1899年11月11日就有「圖書館令」了),而整個五月都是「圖書館振興之月(図書館振興の月)」。

總之,這本書既有趣、又可長知識,如果你很無聊,可以從第一天看到最後一天;要不然,也可以把它當作工具書,要把人唬得一愣一愣,讓別人覺得你很有學問時,就可以找幾個有趣的紀念日來說說。

ㄟ,你知道明天是甚麼日子嗎?把書打開來看看就知道了。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動盪--芬蘭 (By 賈德.戴蒙)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 -- 柏拉圖

這本書,是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推薦我看的。之前曾經在圖書館借來,沒看幾頁就還了,因為覺得字有點小、書有點厚。嗯,我還在戴近視眼鏡閱讀的階段,只是偶爾覺得眼睛有點酸。

最近因為時勢和Readmoo「人文社科閱讀馬拉松:大國崛起的光與影」的緣故,買了電子書,開始閱讀。剛看完芬蘭和日本。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接棒家族 (By 瀨尾麻衣子)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老實說,我是因為「接棒家族」的電影才買《接棒家族》的!還是用內容簡介開啟這篇部落格文章:

比「家族」更重要的,是「家人」。如果血緣是一場慢慢傳下去的接力賽,毫無親緣關係的棒次也能延續幸福嗎?

剛出生時,我的名字是水戶優子。之後也曾經是田中優子、泉之原優子,現在則是森宮優子。

和式早餐、西式早餐,或是把豬排飯當成早餐,每個爸爸媽媽都有屬於自己的習慣,就像我的姓氏,隨著居住的屋簷而改變。

老師曾對我說:「如果不把困難或是煩惱說出來,別人就無法瞭解。」

擁有三個爸爸、兩個媽媽、四個姓氏,卻沒有任何的不幸感,這樣的我是不正常的嗎?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天帝妖狐 (By 乙一)

 這是個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乙一和伊阪幸太郎這兩位日本推理作家,我還不知道如何定位他們的創作類型。多少看了幾本他們的小說,但沒有看得像島田莊司、宮部美幸等人的作品那麼多,也許是因為乙一和伊阪幸太郎的作品比較「超越」吧。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死相學偵探2 -- 四隅之魔 (By 三津田信三)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先來劇情介紹 (資料來源):

轉子只是平凡的大學生,卻加入了熱愛靈異事件的「百怪俱樂部」,和社員們一同挑戰各項與「恐懼」相關的活動:觀賞靈異照片或影片、尋訪靈異地點、搭乘遊樂園的恐怖驚叫設施、恐怖小說的讀書會……今天,他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室舉辦「四隅遊戲」。濃密的黑暗伴隨深深的恐懼籠罩著成員們,在不知不覺中,未知的第六人似乎從異界中悄悄現身。緊接而來的一連串死亡事件,逼迫著轉子,並將她推往「死相學偵探」的事務所門前……傲嬌死視偵探弦矢俊一郎,是否能破解引發連續死亡疑雲的靈異遊戲?

死相學偵探 -- 十三之咒 (By 三津田信三)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前一陣子,讀墨有個促銷活動,雖然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因為書太厚、看得有點吃力(ㄟ,沒錯,我是說紙本書。我至少看完了《如無頭作祟之物》。不知道改看電子書會不會好些),還是如著魔下單之人把三津田信三的《死相學偵探》八本買了下來。

古書堂事件手帖 (By 三上延)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發生在古城鎌倉「文現里亞古書堂」舊書店的日常推理輕小說,居然在日本已經出到 7 (栞子編)+ 2(扉子編) 本了!另外還有六本漫畫版和二本外傳輕小說。書籍簡介是這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