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界線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雖然是社會派推理,還是宣告一下:本文涉及真相,請慎入!

這本號稱是《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續集的小說,給我的感觸倒沒有《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那麼深。就連是不是稱得上續集,我都有點存疑。在時間序上,《界線》的創作時間稍晚;人物方面,笘篠(音:山篠)、蓮田等宮城縣警、賣名單的五代、疑兇的利根都有在《界線》裡出現,但兩本書的關聯性不是那麼強。

貫穿兩本書的背景就是三一一日本東北大地震,在《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中就提到笘篠的妻子和兒子在三一一大地震中失蹤,但笘篠一直抱著一絲希望,沒去申請宣告死亡。在《界線》裡,某日出現一具屍體,身上的駕照用的是笘篠妻子笘條奈津美的名字…。但笘篠到現場一看,發現死者並不是他的妻子…。後來,又出現另一名死者,同樣的,死者的真正身分並不是駕照上的那個姓名。

說來,案情很單純,就是有人專營賣身分、做假證件,利用的就是三一一大地震中失蹤、但尚未申請宣告死亡者的身分。

社會派推理有個好處,就是破哏的傷害性不是太大,重點是小說裡想談的社會議題。

他們兩人的共通點,是用本名活不下去。不是本人有前科,就是家人有前科。有人把失蹤者的個資賣給這種處境的人。 (#1617)

上面說的兩人,就是案件中兩位死者,都因為遭受這個社會歧視,而不得不假冒他人的身分。而看起來,利用這個機會販賣他人個資的背後藏鏡人應該是很壞的吧!?

…那…《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裡的五代是藏鏡人嗎?ㄟ,當然不能破哏到這個地步啦。

這本小說,劇情是沒甚麼,但,我覺得裡面有幾句金句和覺得閱讀後令人感觸很深的片段:

  1. 災難並不公平。即使是規模那麼大的災害,也有人免於受災。有人失去許多,有人一無所失。優越感與自卑感、同情與失意、安心與嫉妒,兩者之間有著立場不同的精神對立。只不過是東北人特有的堅忍與禮節讓他們絕口不提。(#256)
  2. 以形式還形式,這是禮貌。(#275)
  3. 要被視為一個有名有姓的人,光是身體存在是不夠的。紀錄和記憶缺一不可。要有證明他存在的官方紀錄,也就是根據戶籍發行的各類證明。還有其他人看過他、和他說過話的記憶。沒有這兩項,就算人就活生生站在這裡,他也不存在。(#500) <-- 我最喜歡的就是紀錄和記憶缺一不可這句!
  4. 要求災民不要接受性服務也算是一種扭曲的道德。強制的道德只不過是暴力。(#691)
  5. 在一種極限狀態中,五代差點大笑。作惡受罰的自己三餐無虞,無辜的人們卻在避難所挨餓受凍。不僅如此。罪犯們因為被關在堅固的監獄裡而毫髮無傷,無罪的人們卻連人帶房子被沖走。還有比這更諷刺的事嗎!(#2899)

至於背後的藏鏡人,他在被捕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買賣戶籍的確是違法行為,但沒有人會因此而蒙受實質損害。官方雖視為失蹤,但他們實質上等同死者。無論自己的戶籍被如何利用,都不可能出面申訴。另一方面,世上有些人用本名連找工作、生活都有困難,他們想要另一個名字。就行政而言,可以從實質上等同死者的人徵收稅金。這是需求與供給雙贏的生意。因此,雖違法我卻不認為是罪惡。

這或許是辯解。但看完藏鏡人在三一一的遭遇,以及前面的那句紀錄和記憶缺一不可後,我不禁想,藏鏡人是不是想利用這種方式,讓已逝之人用紀錄的方式猶如仍在世

故事的結尾,笘篠聲請了宣告失蹤妻兒死亡,留下了這段令人感傷的OS:

這七年,他一直告訴自己不去申請宣告死亡,是希望兩人能夠生還,但那不過是欺騙自己。是他不願承認兩人的死。是他沒有自信能承受兩人的死。若說這次的案子是笘篠的怯懦造成的也不為過。要是他有接受現實的勇氣,奈津美的名字也不會被人盜用。(#3551)

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在日本朋友的心中埋下了傷痛的陰影,從而影響了其後許多影劇、小說作品。《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和《界線》是其中之二。之前看了日本電影「淺田家」,劇中主角在三一一大地震之後到東北協助災後復原,因為專長是攝影,便以清洗、復原在震災現場找到的相片,提供災民認領為主要工作,這看來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別忘紀錄和記憶缺一不可了,說起來相片乘載著記憶,同時也是家庭曾經歷過的紀錄

另外一部日劇「監察醫 朝顏」,更是在三一一大地震的背景下展開整齣劇。女主角萬木朝顏的母親也是在三一一大地震後失蹤,父親刑警萬木平在三一一大地震當天因為辦案未能和妻女一同回妻子的娘家,從此一直耿耿於懷,和笘篠一樣,未為妻子聲請失蹤死亡,而且常在休假期間回東北去探尋妻子的行蹤(其實是一直在震災地挖掘妻子的遺骨)。如果我沒記錯,在故事的後段終於找到萬木平妻子的遺骨,終於讓她得以安息。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