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2023 CONCERT 國際研討會 -- 當生成式AI碰到學術圖書館(AI在學術傳播服務的方法與應用)

 大疫過後,2023 CONCERT國際研討會重磅回歸!再度看到許多學術圖書館同道和電子資源廠商,十分開心。今年幾乎坐滿全場,除了因為圖資所的一些事情還有IFDIK 2023國際研討會的籌備事宜離開了一會兒。

自動送上門的三個玩偶

引用EBSCO "大家的老公" Peter的一句話:"(G)AI is a mix of blessing and Overhyped... "(引自: Charlie Munger),我還蠻怕圖書館界又像之前追逐Web 2.0 (Library 2.0)、Cloud Computing、Big Data,只得其形不得其意。不過因著ChatGPT的風潮,許多電子資源廠商都跳上了這部Bandwagon,可能在電子資源服務的應用面上還有點看頭吧。聽了兩天的演講,可以發現各個電子資源廠商基於(G)AI的想法都差不多:

  1. 將ChatGPT(LLM)結合自己的電子資源內容加以訓練,減少GAI回覆的幻覺(Hallucination),避免「正經八百地胡說八道」,而且每個回覆都有值得信賴的參考資源,不至於產生fake reference。這樣子就有助於研究議題建議。
  2. 利用GAI進行摘要、總結生成、重點提取,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與興趣推薦期刊。
  3. 根據研究興趣進行文獻回顧。
  4. 撰寫學術論文草稿、學術論文潤稿。
  5. 期刊編委會可以利用GAI推薦審稿者,審稿者可以利用GAI協助審稿。
  6. 以AI為基礎的剽竊偵測。
  7. 利用AI生成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8. AI有助於跨領域合作。
  9. AI有助於資訊內容的可及性,例如用AI做OCR(老報紙、老雜誌等等)、影像的自動替代文字生成、text-to-speech/speech-to-text轉換。
幾個演講者也提到運用AI要小心的法律議題、智財權議題、偏見與公平性、隱私權、問責、透明性等等。這些議題在我「AI與學術誠信」的演講裡都有涵蓋到。

我們常說圖書館不要為了科技而科技,也不見得最新的科技就是最實用的科技,這一點在Wiley的演講中有類似的看法:"You only need a working solution, not necessarily the most advanced one."

EBSCO Peter則有另一句話值得館員深思:"Librarians are uniquely qualified to lead AP applications in academia."

來自Oxford的講者 Casper則給了學術圖書館館員一些建議:
  1. 關注AI的發展:運用可信賴、權威的管道時時關注AI的發展,例如國外的Scholarly Kitchen、國內的AI Academia
  2. 嘗試(G)AI的相關工具,例如ChatGPT、Claude、Bard、MidJourney等等,了解各種工具的優缺點(華藝的演講做了很好的示範)。因為館員應該是各種GAI工具最佳的評估者、教育者。
  3. 利用新興的人工智慧服務提升圖書館數位化資產的被發現和被使用。
  4. 支持全球相關的AI指引(這個在我「AI與學術誠信」的演講中有約略提到)。
我也蠻喜歡科睿維安Alcome講的建立值得信賴的內容是建立值得信賴的AI的第一步

Q&A中有與會者問到「圖書館在提供生成式內容給讀者時有甚麼要注意的事項?」我自己認為,「提供生成式內容給讀者」這件事應該不是館員的工作,館員要做的應該是能夠教育讀者各種AI工具的功能與特性、使用AI要注意的事項(就上面講的法律議題、智財權議題、偏見...那些),換句話講,應該是教育讀者AI Literacy、Data Literacy。當然,要教育讀者AI/Data Literacy,那館員自然也要有呀!說著說著,CONCERT孟玲就丟了一顆球過來~小弟只好試看看組個SIGAI看會怎麼樣了

CONCERT孟玲在Q&A前講了「OA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的議題。我一直覺得歐洲很理想主義,雖然我想要走到Totally Gold OA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圖書館同道可能也要思考,如果哪一天真的走到Gold OA,那不就不用訂期刊了嗎?我知道這件事情在我退休前不可能發生,但年輕館員恐怕要想想這個議題。我一直覺得Scholarly Communication這件事是學術圖書館挺重要的事情,我也贊同我的老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黃明居館長講的:「(藉由APC Discount之類的Transformative Agreement)...圖書館終於成為學者學術出版(與學術傳播)的一環...。」以臺師大為例,由圖書館優先導入Pure、SciVal,讓研發處、IR辦公室知道這些工具對提升學者能見度與影響力,也可以用來評估自己在一堆世界大學排名評比中所處的位置,可以呈現圖書館優秀的能力。而藉由CONCERT引進的Elsevier、IEEE的APC折扣,以及像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UP)的R&P方案,可以呈現圖書館對學者學術出版的助益;而藉由對於上述方案的統計,可以呈現圖書館對學校的幫助,進而可以和研發處、研發副校長討論整體的經費運用,這樣子不會讓圖書館被學校一直以為是花錢的單位。

雖然來了個尖銳的提問:「完全OA後,期刊組都要去研發處上班了嗎?」我忘了我怎麼答的了,哈哈。後來我因為另外一個問題鬧了EBSCO Peter (真的是大家的老公),他很正面地說圖書館館員不斷地面對新東西、學習新東西,館員是絕對不會消失的。我這個人比較負面,哈哈,請大家想想N年前,採編還是圖書館第一大組,如今我相信,很多圖書館的編目人力都減少了。編目館員去了哪?可能去了圖書館的不同單位,從事不同工作。我不敢說期刊組會不會有一天不見,但如果圖書館(館長)能夠找出新的任務方向和價值,即使期刊組不見了,圖書館還是有新興的任務可以執行的。

怕就怕...!

我還是覺得OA這件事不能只在圖書館裡喊喊,我希望有一天OA的議題可以提到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甚至全國大專校院研發長聯席會、全國大專校院校長聯席會上去報告、討論。

以上,是微醺的非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