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圖書館空間改造
這次改起來特別辛苦,因為動到的是一樓和三樓,一樓不用說,出入口、大廳、門面,一動就會影響到出入動線。三樓則是同仁的辦公地點,動起來就會影響到同仁的出入和工作品質、空氣品質。夾在一樓和三樓之間的二樓則是受到三樓地板施工的咚咚咚聲影響。
更不用提,整個1-8樓挑空的圖書館建築,施工的聲音傳導、粉塵...。
而且我們那老建築,室內裝修執照的申請... You Know...,搞了兩個月才下來。然後金額的緣故,據說若要採用準用最有利標,還得報部,所以工程標就採取最低價。如今看來也不知道是申請室裝同時去抱部採最有利標好呢,還是現在用最低價標好?
其實,工程標決標時還蠻擔心的,因為得標廠商事前沒來看現場,也未曾經驗到設計監造的「威力」,來標的代表還有點刺龍刺鳳,害同仁真的有點擔心。但是這幾個月下來,心裡覺得還蠻慶幸的,儘管是個年輕的營造商,但施工品質、配合程度等等還算不錯。
對了,一定要提的是這次讀者抱怨的聲音雖有,但是還好呢!儘管噪音、粉塵,也是有好多讀者如老僧入定。
就剩最後一個月了,同仁們再撐一下吧!監造和施工也再撐一下吧!親愛的讀者們也再忍耐一下吧!
這次改了一樓和三樓之後,以後要改其他樓層應該是比較容易了,因為只要把那層封起來了就好。
話雖如此,先是經歷了燈光改善工程(比起這次來是大惡夢),又來了這次空間改造,然後還有建置異地書庫(未來還有異地書庫的淘汰搬遷事宜),以及也在進行中的公館分館的空調更新工程。我想,關於工程還是休息一下吧,哈哈。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記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
我是人來瘋和過動兒。去年此時,在中山大學圖書館辦106學年度 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 ,在晚宴時力拱政治大學圖書館辦今年的館長聯席會,因為政大即將有一個新的圖書館,當時的志銘副館長(現在的志銘館長)雖然答應,但留下了一個但書,說新的圖書館若無法在今年如期落成(而且又要新建圖書館又是大工程)的話希望臺師大圖書館救火。當時我可能想說應該會如期完工吧,於是就答應了。結果,沒過多久,臺師大圖書館就臨危受命,接下今年的任務了。
因為這幾年一直受IFLA不斷地薰陶UN 2030 SDGs,所以一開始就想把永續發展當作主軸,同仁們很有創意地想到『圖解永續』這個主軸。接著,開始煩惱要在哪裡辦聯席會,因為臺師大圖書館過去主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很多館長都來過了,可能沒啥吸引力,而且學期中可能找不出主會場和五個分會場,如果在市中心的旅館/會議中心舉辦,價格恐怕也不便宜。於是鎖定郊區的度假村,一來可以讓館長們在熱烈討論之餘可以放鬆,二來在荒郊野外大家比較不容易跑掉。最後大板根出線。
往年,為了五個分會場的討論主題總是傷透腦筋,這次在常設小組討論中,陳維華館長建議可以想出幾個通用的主題,不用每年換,但因應趨勢的演變,討論的內容可以有所不同,也因此擇定了定位與價值、營運與管理、挑戰與因應、結盟與合作、創意與實踐等五個主題 (這五個主題也是同仁想的)。另外,過去在分會場通常有兩位主持人、兩位引言人,也是常設小組覺得雙主持人功效不大,倒不如多一位引言人分享,學習機會更大,所以才演變成今年的單主持人、三引言人。
今年找引言人特別困難,不知道是因為變成三引言人,人數變多的緣故嗎?但,我發現今年二月有許多圖書館更換館長,其中不乏大館。原本這些大館應該是可以分享的,但新館長上任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熟悉,因此多婉拒分享。
今年更令大家開心的事,高教司梁學政副司長的出席,因為...過去幾年有科長出席算很好了,也曾有科員出席的。當然,原因可能是高教司這回在聯席會中就有兩個提案。但我想借力使力、見面三分情,於是把握這個機會和高教司建立感情。副司長也很捧場,第一天聽完曾淑賢館長的專題演講、吃完便當後才離去。第二天還帶著科長、科員來參加提案討論,中午吃完午餐後才走。至於兩個提案,一個是國際期刊和研討會矮化我國地位的問題、另一個則是關於掠奪型期刊。雖然這兩個提案都無立即解方,但圖書館的確可以在學校中扮演宣導、教育的角色。
兩場的專題演講,第一場是由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主講《國圖與大專校院的合作》,目的在於加強國圖和大專校院圖書館的合作;第二場則是由臺師大環教所張子超教授主講《永續發展的意涵與實踐》,既然以「圖解永續」做為大會主軸,就想讓大家知道UN 2030 SDGs的意義,以及想想大學圖書館如何在實踐UN 2030 SDGs 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除了兩個提案外,學位授予法和公共出借權意外掀起一番討論。不容諱言,每個議題都有正反兩面意見,就如同張子超老師所說,從Diverse到Inclusive最重要。
昨天大板根下了一天的雨,晚上總算停了,今天到中午竟然出大太陽。應該有不少館長 (包括我) 有偷得浮生三刻閒去小健行、泡溫泉、慢跑(這個大概只有我)吧。也感謝許多館長被我ㄠ著完成下午的小健行後才離去。
接下來是感謝詞。首先要感謝校長和副校長的支持,尤其主責照顧圖書館的印副校長在百忙之中前來致歡迎詞。常設小組的各位館長們,感謝有您們讓聯席會在主辦場地、會議主軸、分組討論議題等各方面定錨。感謝專題演講主講人、主持人、引言人的珍貴經驗分享。感謝高教司副司長親自蒞臨。感謝第二年(才第二年嗎?我怎麼覺得不只)和我一起主持座談的陳維華館長(不好意思,讓您緊張了),有機會再和您合唱《雙人枕頭》。當然還有所有與會的館長和各館代表們。另外,絕對不能忘記的是,每年都很支持館長聯席會的贊助廠商,我自己也很緊張,怕館長們顧著聊天不去攤位參觀,那我就真的很對不起你們了。還有贊助晚宴摸彩獎品的廠商,以及剛成立的DOI協會所贊助的紅酒。希望沒有漏掉忘了謝的。對了,還有很麻煩臺師大總務處幫我們處理場地招標、議價的細節。
閉幕時,我說有一天我做惡夢,夢到場地布置上缺東少西...。雖然有點誇張,但真的在5/1的某瞬間腦子閃過會不會甚麼甚麼沒弄。然而,我很快地就把這件事丟在一邊,因為在慈玲、靖斐、妍芳、金燕幾位組長的帶領下,還有東華編審的臨場調度,以及來到大板根會場的前場同仁、鎮守臺師大圖書館的後場同仁的通力合作下,這場聯席會辦得非常成功(這絕不是我自吹自擂啦)。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今天下午小健行後送館長們回板橋的一部遊覽車掛點,還好還有一部要載同仁回臺師大的遊覽車晚幾分鐘開,即刻救援。只是比較擠了一點,嗚嗚嗚,我對不起你們。
開會前一天,我和前場同仁說,大家就開開心心的,不要太緊張,有突發狀況就想辦法解決就是了。如果無法解決,那一定是天仙難救的事,也就不用解決了。同仁們也很配合,有說「吃午餐,GO的...」、有說「我們請蟀氣的柯館長為我們講幾句話」的、還有看我不專心就Cue我「我們請柯館長起立示範一下」的...,咦,這好像都出自同一位耶,哈哈。
如同我今天在閉幕式時所說,當一個圖書館辦大活動時,就是展現這個圖書館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向心力的好機會,只是...這種機會不要太頻繁了,哈哈。五根手指頭都會打架了、牙齒都會咬到嘴唇了,在籌備過程中一定會有意見不合、起爭執之處,身為館長,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同仁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其他同仁的優點。所以我還是很感謝政大圖書館把今年的機會讓出來給臺師大圖書館,明年就看你們了喔。
還有... 東海大學彭懷真館長、逢甲大學駱榮富館長、中興大學林偉館長,不好意思啦,逗你們要不要接明年聯席會的主辦,因為大家覺得好久沒去臺中開聯席會了。雖然明年麻煩政治大學圖書館,但你們可要有心理準備喔,嘿嘿嘿。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無病呻吟之「人工智能與圖書館」
![]()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不管是五月初的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或今天在政大舉辦的研討會,不約而同地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為主軸,在今日AI翻譯成人工智能或許會比人工智慧來得好(對了,從以前到現在臺灣都將AI翻譯成人工智慧,人工智能是大陸的用語),也可能未來真有一天會由智能演化為智慧,不過我今天也沒有要討論資料、資訊、知識、智能、智慧間的層次與異同就是了。
其實我在政大小小開了玩笑,大學時沒去修AI,連Neural Net都沒去上,從大學就沒學好人工智能。倒也不是避AI唯恐不及,我今日回想,也忘了當初為啥沒去修這麼有趣的課。
雖然該去買本AI的通識書,不過今天來不及,就姑且引用維基上人工智能的詞條吧。詞條中說到AI研究的課題包含:(1) 演繹、推理和解決問題;(2) 知識表示法;(3) 規劃;(4) 學習;(5) 自然語言處理;(6) 運動和控制;(7) 知覺;(8) 社交;(9) 創造力;(10) 倫理管理;(11) 經濟衝擊等。
在這麼廣泛的定義下,機器學習、資料探勘應該也都屬於人工智能的一環吧?最近我和Shun-hong Sie在建置的臺灣歷史人物資料庫(TBDB)中用技術去判斷人事時地物,你能說那不是人工智能嗎(說不定判斷地比人還準,因為人會看錯眼,哈哈)?很久以前玩的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IE)(其實是推薦系統),若推薦地準到使用者嚇一跳,這算不算人工智能呢?講著講著,很厲害的排課系統應該也有人工智能的成分在吧?
當然,可能有一天人工智能會發展到比人還厲害 (強人工智能尚在發展階段)。
不過,對圖書館來說,我還是覺得與其去問「人工智慧在圖書館中會有甚麼功能、有甚麼想像?」,倒不如去思考圖書館(和讀者)有甚麼需要,這些需要是否有辦法利用科技(包含人工智慧在內)來解決。
我這個電腦人到頭來被人文給洗腦了 (其實應該說我本來就很有人文素養),我覺得本心、初衷很重要。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會不會就如同Web 2.0、雲端、大數據一樣,都只是個華麗的名詞。最近有人跟我說... 如果一項科技會讓人類失業,這是好科技嗎?我們都想像有了科技,館員可以去做更深入、高階的讀者服務,但現實是,有了科技可能就砍人頭了。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IFLA持續專業發展指導綱領:原則與最佳實務 (Executive Summary)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第2次會員大會開幕致詞
歡迎大家願意在周末假日前來參加本會第54屆第2次會員大會。回顧過去一年,圖書館界遭逢許多挑戰,包含考選部規劃調整職系、圖資學門在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逐漸萎縮、圖書統一定價制度和公共出借權議題浮上檯面,一直到近日學術圖書館與電子期刊廠商間的角力等,在在衝擊到圖書資訊學的教育與學術發展,以及圖書館的實務運作。這些衝擊都有賴各位會員的齊心協力,謀求因應之道。學會在其中,也希望扮演樞紐的角色,例如撰寫對於職系調整的說帖並面見考試委員,舉辦圖資研究發展座談會,並與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聯合發函籲請學術圖書館能團結一致應對電子期刊廠商。
回顧過去一年,我要感謝常務理監事、理監事,以及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委員們的大力協助,讓學會的業務有所進展。例如教育委員會規劃與執行暑期研習班;大學校院圖書館委員會辦理圖書館館員實務座談會和館員實務工作改善計畫競賽;高中職圖書館委員會和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對閱讀向下扎根著力甚深,並籌辦本次年會的高中職及中小學圖書館海報展;分類編目委員會以IO Talk論壇前瞻資訊組織理論與實務;國際關係委員會在今年本會幾次國際交流與對話中協助英文書信來往;會員發展委員會成立了本會FB粉絲專頁,讓本會資訊更容易流通與傳播。此外,新成立的長青會員委員會推動退休館員訪問計畫、促進長青會員間的交流,傳承長青會員樹立的典範;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裡,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推動以閱讀來療癒、平復每一個人的身心靈,也透過工作坊培育種子教師。當然,我們今天的年會能順利舉辦則是有賴年會籌備委員會的積極規劃。學會有諸多委員會,我今天在此僅能概述若干委員會在過去一年的豐碩成果,其他未能提及的委員會成果,請大家參閱今日的會議手冊。
在未來的一年,學會有多項業務亟待推動,兹列舉其中四項:(1) 修訂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本項工作已經在本年度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會中通過,我們也希望藉由白皮書的修訂可以讓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重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2) 推動專業能力認證,我們自詡圖書館是一門專業,自當注重圖書館員的專業發展,專業能力認證僅是專業發展的其中一環。在明年,我希望先推動分類編目的能力認證,也許沒法做到盡善盡美,但我相信邁開第一步總比在原地裹足不前來得好。長久來看,以英、美等國家的圖書館學會為標竿,建立我國圖書館館員專業發展的完整制度是值得推動的;(3) 與專業發展相關的是以Webinar推動研習活動,以數位學習方式讓圖書館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4) 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無論是獨立舉辦,或者是和國內產官學界合作,甚至爭取國際協會的年會,提升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國際能見度。
我知道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面臨許多問題,例如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編制人力不足、經費不足、圖書館是否被主政者和民眾認為是一種專業等,這些問題的背後有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或許不是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能獨力扭轉,但我期盼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之下,能逐漸有所突破。我也相信,就如今年選出來的圖書館週標語 「My Life, My Library. 我的生活、我的圖書館」一般,唯有當圖書館成為民眾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圖書館的存在才有其價值。
在我心中,今年年會的主題有個暗藏的主題「跨域」,不管是與其他學會如ASIS&T的合作、與數位人文或其他領域的協同研究,以及開啟和出版界、作家的對話,都在在說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應該要「跨域」。在「跨域」的過程中或許有衝突,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秉持良善之心,任何一次的衝突其實都是建設性的對話。
最後,我要感謝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及同仁長久以來對本會的支持,以及國圖對今日場地的提供和後勤支援。我也要感謝各位會員百忙之中抽空前來參與今天的年會,今天年會的活動十分豐富多彩,希望大家ENJOY。謝謝大家!
柯皓仁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ORCID 臺灣聯盟意向徵集
基本會員(Basic)
|
超值會員(Premium)
|
1. 僅能與機構內單一系統整合
2. 一年可取得兩次資料檔
3. 每月僅與機構內少量研究人員互動
4. 年費:US$5,000 (非營利機構可打八折,臺師大現為基本會員,年費US$4,000)
|
1. 可與機構內多套系統整合
2. 每月皆可取得資料檔
3. 特定ORCID識別碼的更新通知
4. 有大量資料需求與需要頻繁的資料下載(data dumps)
5. 每月與機構內大量研究人員互動
6. 機構希望促進ORCID資料與機構內資料的同步
7. 機構希望分析機構內系統與ORCID系統間的互動
8. 年費:依機構規模而定(非營利機構可打八折) (臺灣大學的規模落於Small organization,所以打折後的年費為US$8,000)
|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Google大神,我真是搞不懂你
- site:ntnu.edu.tw -- 約有40,800項結果
- site:lib.ntnu.edu.tw -- 約有41,600項結果
- site:dspace.lib.ntnu.edu.tw -- 約有19,100項結果
- site:lib.ntnu.edu.tw AND site:ntnu.edu.tw -- 約有15,900項結果
- site:dspace.lib.ntnu.edu.tw AND site:ntnu.edu.tw -- 約有6,550項結果

Bala Bala由Hao-Ren Ke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實踐數位人文的真人書
實踐數位人文的真人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柯皓仁專訪
柯皓仁教授在1996年起就和國立交通大學前館長張瑞川教授跨入臺灣電子資源採購的前身--InforSpring計畫,從數位資訊合作為臺灣大專院校圖書館注入一股新活力,一路走來,他秉持盡心盡力的一貫精神,發揮巨蟹座的愛家本能,專注在本位上做出圖書資訊服務的新天地。多年來涉足資訊服務、數位典藏、資訊架構、資訊系統乃至於服務政策,同時扮演教學與實務的工作,在數位資訊服務上推動人文社會的工作。
形塑師大.大師更卓越
由國立交通大學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柯館長的熱忱理想持續不變,上任館長後接續前館長陳昭珍教授的服務理念,他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策略規劃,在構思中已經有些初步的藍圖,期望落實以使用者為中心,重視圖書資訊專業,並鼓勵創新與合作,成為支援教學、研究、休閒的卓越學術圖書館。在經營的核心價值要可以融入讀者的服務體驗、從創新思考和跨領域合作中,持續專業的發展。運籌中的草案預計在過年後從Vision、Mission、Strategic Focus、 Objectives去討論與凝聚團體共識,策略上要能標樹館藏特色、促進學術卓越、深化學科服務、提升資訊素養、活化館舍空間、擁抱開放趨勢、開展數位人文、增進館員知能,最後由落實績效評估中提供各種修正與評量的可能,驅動圖書館精益求精。這些原則與方向需要和館內組長、編審及全體同仁去討論定案,透過群策群力來共同建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未來。
經營圖書館活動和鑽研圖書館學術領域多年,柯館長主張內外兼修來引導團隊,他深知圖書館內專業精進與館外形塑亮點是齊步共進的。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中獨特的何日章分類法已在逐步修訂中,希望能夠更貼切學科分類的進化;館內資訊流的品質與資訊服務動線有關,也是服務外顯的基石,故而需要詳加檢視。在校園內,配合學研活動推展ORCiD和ResearchGate,與研發處合作,藉由學研生產力與引文分析工具了解臺師大學術能量,進而建置臺師大學者入口網(Researcher Portal),提升臺師大學術成果可見度與影響力。柯館長認為國內學術圖書館館員雖然大多是圖書資訊領域出身,較缺乏學科專業,但若賦予同仁們適當的學科服務工具與訓練,仍可建立一套不同於西方世界的學科服務,這也是他積極努力的方向。此外,在本年度圖書館也會與教務處合作,透過Lexile特色館藏的購置、主題網站、主題書展與推廣活動、讀書會等方式,提升臺師大同學的英語讀本閱讀能力。
因應2016年六月臺灣師範大學七十周年的校慶,臺師大圖書館校史經營組現正統籌規劃校史暨師大七十叢書,將包含校史、10本叢書、二片DVD,預計有150餘萬字。師大七十叢書將以臺灣與臺師大的發展互為經緯,從教育、國學、美術、體育…各方面呼應臺灣近代的教育軌跡,以彰顯臺師大對臺灣之貢獻。而強化各種主題書展與資訊策展活動,更是臺師大圖書館的強項,致力於書香校園的目標會持續發酵,期望提供校園師生更多有感的資源應用。館員能力的提升也是服務向上的基礎,他鼓勵館員參與各種新的計畫與訓練,如服務設計這樣的活動,從服務的問題的發現、重新定義問題中的資訊、設計可能性與服務雛型,最後到解決問題,敏捷思考以讀者為中心,改善服務,提供更有質感的服務。
在國內少子化和教育政策的策略聯盟主張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結合了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三校,已展開教學的聯合運作,圖書館也從借書證交換、部分讀者服務逐步發展到原卡通行,預計今年9月會全面開通所有入館借書服務。圖書館的運作也從任務編制中,讓三校間有任務小組會議到教育訓練的推展、聯合目錄、學習資源中心等,更多的結盟活動指日可待。
學研合作GO GO GO
面對學研的發展,柯館長在各出版社間與出版會社間看到Open Access Journal(簡稱OA)的支持度與配套措施,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覺得國內也必須有正確的Open Access Journals的策略規劃,藉此鼓勵老師們在投稿時要去投向OA或者商業出版社的OA,支持研究經費和學術出版的正向循環。國外大學如英國約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對於教授們投稿OA期刊還設有獎助經費,讓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不會成為投稿的負擔;而一些國家和機構也訂定有OA Policy,規定接受補助的研究計畫產出必須要以OA形式公開。另一個和學術出版相關的是Research Data,美國的國家科學發展基金會和國家衛生研究院都要求接受補助者要提出Data Management Plan,讓學者有效管理與分享研究數據。初步和陳雪華教授有志一同期待將政策提案給科技部,讓國內OCRiD、OA與Research Data有更好的政策與配套措施。而國外的商業出版社在這些年對於OA也釋出善意,折成購買collection的coupon或者APC折扣方式,便利學者投稿應用,是大學在樽節電子資源經費上需要整體考量和運用的方向。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下設有出版中心,肩負大學出版社的職責,除每年約出版10本書外,還負責設計開發校園特色文創商品,年收入已突破500萬元。出版中心在體制運作上已符合學術出版的需要,有校級的出版委員會統籌學術審核決策,下設教育、人文社會、綜合等三個學門編輯委員會落實嚴謹學術審查制度。圖書館不僅僅是典藏資源,更是資源很好的策展單位,本年度將與國際處合作規劃國際交流成果展,主要也是臺師大圖書館在資料的提供和規劃展覽能力都是校園中的佼佼者,成為合作夥伴的首選。
前館長陳昭珍教授任內建構的臺灣電子書採購聯盟,集結全臺灣大專院校電子書的採購方案與策略上有資方的優勢,使全國圖書館享有了比較完整的採購優勢與典藏內容。站在全國合作與審視整個國內電子資源採購環境,柯館長和臺大陳雪華館長將向教育部建言成立全國文獻保障中心,落實合作館藏發展。為確保以往在電子資源的投資有檔案留存臺灣,也正視黃鴻珠教授憂心目前國內仍未建置Dark Archives,柯館長以館際合作學會理事長的身分著手更新Elsevier’s SDOS在國內典藏檔案的硬體環境,期能將現有典藏維持應有之效能,這樣的計畫會推展到國內現存的其他大型電子圖書、期刊數位檔案。
社會人文PLUS
和柯館長另一個連結是數位典藏計畫,從景觀雕塑、布袋戲、漫畫起步,在雲門舞集、優人神鼓、朱銘美術館締造藝術典藏佳績,未來將導入鏈結資料(Linked Data)促進數位典藏資料的公開與加值運用。數位典藏在臺灣師範大學中有更多有意義的連結,如輕度自閉症類群青年的才能發展與知識系統專案中,輔助專案去蒐集與數位化自閉症青年在繪畫上的畫作,成為啟發特殊人才教育素材與支持,更深度結合應用在社會資本與資源的活化。今日教育界在談翻轉教學,許多中小學老師苦無數位教材,其實在數位典藏中各種數位元件有許多可以應用的物件原型,而在數位化的同時,進一步衍伸到教學,可以化解數位教材上的需求。在數位典藏開發系統中,柯館長數位團隊投入越來越趨於穩定的客製化Drupal系統,醞釀在開發穩定後分享建置數位典藏平臺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讓更多人可以建構數位典藏,發展屬於臺灣文化的數位人文。臺灣師範大學擁有許多藝術、教育、人文發展史,柯館長也試圖進行Ontology的建置與推理,首先會以圖書館界的王振鵠教授做為分析對象。跨足在教學和實務領域中,柯館長關注的議題還有公共圖書館評估。一直以來從國內的圖書館普查、評估研究到公共圖書館的Outcome評估,做了許多階段性的研究與可能性探勘,柯館長的研究雛形歡迎各公共圖書館採行各種檢測,希望可以協助公共圖書館有不同面向的評估方式看待影響力與結果關係。「小地方大書房」即是對公共圖書館的臉書平臺,給了關注公共圖書館者更多專屬感和訊息連結力。
小閱讀大影響
柯館長於工作研究之餘,他閱讀和生活上的點滴可以在「百世經綸」網站看到館長多元的觀感。他笑稱閱讀就像他「生命中的小三」,給了他能量的支撐。小時候每次考完試,就由父親騎摩托車載他到重慶南路買書閱讀,成了他很大的活力來源,也強化他閱讀的喜愛。從倪匡的科幻小說《支離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開啟了許多異想世界,持續閱讀的樂趣,在成人的歷程中成為紓壓的來源。他喜愛布袋戲的故事處處可列舉,他回憶自己可以為了看布袋戲放棄去參加榮星合唱團、也可以在交通大學大學生時期準時在11點用午餐,為了12點的布袋戲電視節目上場。從一個深度閱讀與喜愛閱讀者對照一直以來從事的工作,柯館長詮釋了一個資訊服務走向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好榜樣,在服務的熱情上可以更貼切真情擁抱服務的實踐,同時在跨域合作間呈現更大的服務價值。
(本文依據柯皓仁館長實際訪談,林孟玲整理撰稿,柯皓仁館長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