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V)

By Yen Wen

聽說現在母校所上學生不太参加甚至沒人要参加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和美國實習。

老師好像很難過……XD

想當初也很想去美國實習,可是知道自己不是認真的學生,也不是讀書和做研究的料,加上當時同班同學都很優秀,報名踴躍,所以我直接放棄!

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在我一考上圖資所時就決定一定要去了,當時馬來西亞跟泰國的服務隊名額很快就額滿了,真的是大家搶著去。我覺得人生不能留下這個遺憾,所以看了青輔會需要圖書館服務隊的名單上,還有個菲律賓的學校,不然就去這個好了,這個在大家印象中治安不太好的國家,好像也沒人有興趣,於是找了同樣憨膽的同師門學長,組了2人隊伍申請計劃,萬萬沒料到,對方是佛教學校,宿舍的部份男女要分開,所以指定要同性別的學生去,當時師長好像覺得既然要一個人去,那就派學長去,因為男生比較安全。我覺得好像不太對,是我想去,學長覺得可去可不去,所以把機會讓給我了!非常感謝~
(雖然到了菲律賓的學校後發現,根本還有好幾間空房,但因為同一個大空間僅限同性別,男性要去另一區……當時已住滿了台灣的役男)

只是想表達,當年對於這種能有政府補助經費出國的機會真的是很搶手……

或許現在不少年輕人需要還學貸,有現實的經濟壓力,需要工作~
或是經濟狀況不錯,出國旅遊的機會很多,也就不覺得機會難得,
或是還有其他原因吧!

撇開服務隊對僑校有多少實質的幫助XD
關於人生,覺得這趟菲律賓僑校圖書館服務

#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可以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體驗不同文化價值觀
#種下喜歡出國旅行看看世界的種子
#有機會跟當地人去秘境小島旅行
#幾乎每天跟台灣役男一起吃晚餐
#認識全家移民菲律賓的台灣人
#第一次到東南亞國家
#第一次看到貧民窟
#第一次親眼看見貧富差距如此大而難過
#第一次買食物給遊民母子吃
#第一次一個人出國
#第一次在國外那麼多天
#第一次跑馬拉松
#可以用專業幫助他人感覺很棒
#旅行是人生一輩子的養份

世界很大,有機會出去走走,能影響生命和看待事情的角度……

反正出社會後要工作的日子很~長~啊~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IV)

By Maggie Chen


不知道是不是要回覆在這裡。因為我的臉書好友幾乎沒有在學的學弟妹(我只盲目追求加學長跟大叔好友XDDD)



我是去芬蘭交換一學期,沒看過極光就回來了。

我想人性大抵是相通的,但文化跟地理環境會形塑出人的不同性格和行為模式,而我認為這是交換生生活最迷人之處。

英文常說think outside the box,可有時文化跟地理環境會限制人的想像力。尤其台灣是座島,出國一定要搭飛機,跟其他隨便開個車、過個橋就到鄰國的國家不同。我相信那在思維模式跟行動上就會影響所謂的國際移動力/國際觀。

雖然這是個網路無國界世界地球村的時代,但是有些文化生活面是無法單從搜集資料得知的,都是到當地去生活個幾個月才有可能意識到、體會到的。(例如歐洲食物熱量有多高、台灣美食世界第一、體驗日照時數短真的會使人憂鬱等,阿不是,我開玩笑的)

藉由交換的機會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待幾個月,除了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去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從教學空間設計、課程安排、作業要求、考試方式,甚至是宿舍基本配備的安排等,都跟台灣的環境大不相同。這些都會很新鮮,也會刺激反思為什麼跟台灣不一樣。沒有什麼優劣,但是能看見不同,就已是一大收穫,像我就因此發現人生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

交換生的生活圈大抵也就是跟各國的交換生一起。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國籍異質性越高,聊的事情也越有趣。例如五個交換生各自走不同的program而在芬蘭聚首,可是探看各program背後各國政府對於交換生的補助情形,可以隱約推測一下各國國力跟資源啊啊啊。(Erasmus跟東協的獎金都讓他們的學生毋須邊求學邊煩惱學費,還有每月零用金,我們只有六萬元獎學金還不一定人人都有😭)

當然我理解修課也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去體驗不同的思考邏輯,試著去理解這些邏輯背後的文化因素或可能原因,再反過來自我檢視。芬蘭的經驗讓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教人思考,學會思考後才會開始學會判斷。而思考怎麼教是很有趣的議題。在芬蘭求學很自由,有很多機會去探索,但自己做的決定也要自己承擔。(但我只待一學期,也許只是蜜月期的盲目)

我覺得經費也是很重要啦,走學校交換,申請交換獎學金六萬,但去半年還是花掉了大學四年存下來的錢,還沒回國帳戶就只剩幾千台幣。還好人生最有本錢窮的時候,大概就是當學生的時期吧。大學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人生一定要趁年輕時去窮遊。沒錢很可怕,但是當人真的沒錢時,就會激發求生本能啦。

像我這樣臉皮薄的,年紀再大一點,也許就沒那份勇氣了。出社會有薪水後,要辭掉工作去窮遊的成本更高。現在回想起來,要去體驗國外的生活跟文化,比起出國唸書、留學等,交換生的program其實是最划算的。所以我覺得,有機會利用學校的資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值得賭一把的😬不過,有勇氣做選擇,就要有肩膀承擔~

以上,都是「我覺得啦」,完全不能爲我的話負責。

ps: 其實我覺得比起錢,語言能力更重要。錢可以找可以借,但語言無法速成。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I)

By Jo Chu

已經有很多優秀學長姊分享了超棒經驗談,想不出還能補充什麼,改分享個人小故事吧:

(1)
剛抵達愛爾蘭交換沒多久,國考放榜,有幸上榜,本想立刻返台上班。
彼時,認識的公務員前輩跟我說:「我上班15年來,從來沒有連續休假超過10天過,妳現在不好好享受,以後還要工作到65歲不能停欸!」

現在工作幾年了,覺得當初真該去交換更久...而且該連美國實習都去...

(2)
去越南僑校暑期實習的時候,我剛開始每天都跟某同學吵架,可說互看不順眼,幸好有其他同學出面協調,但後來竟逐漸成為很好的朋友。
這位朋友圖書館實務經驗超強,從他身上學到好多招數,這些實務技巧是上課或是看paper學不到的。

我現在是一人館員,幾乎不會遇到同行,工作遇到問題時,我知道還有這些好朋友可以幫忙想辦法,感覺很安心。如果沒有去實習,大家一起相處好幾週,依我慢熟又怕生,現在就少了幾位好朋友。

謝謝師大圖資所及國際處,謝謝UCD的資圖系所跟國際處,謝謝柯老師、美美老師、仙女助教、之前學長姊的經驗傳承、一起去實習的好朋友以及所有協助我的人。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

By Wenling Lo


跟上 Serena Pang 學姊的腳步,分享一下在UWM實習的心得跟一點想法。

大概可以猜測得到學弟妹對海外實習會有所顧慮的點,包括語言能力、經費來源、實習內容、課業/生涯或是遠距離感情問題等,我針對語言能力、實習內容跟課業生涯規劃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語言能力:跟很多強者比起來,我不認為自己語言能力有多好、多優秀,頂多只能書信來往(還需要不斷查字典確認生字跟文法)跟生活溝通(大概也只限於social)。到了美國,我被單獨分到Archive部門,全部都是外國館員,一開始其實蠻緊張的,很怕會聽不懂或無法跟館員溝通,但一切都是我過慮了,館員們都很親切的指導、協助我完成實習的內容,在跟我交談時也都很有耐心,真的如學姊所說,到當地多聽多講就會通了(當你趕不上飛機的時候,還能跟地勤用英文吵架呢)。畢竟大家都學了這麼多年的英文,只是沒有使用的機會而已,不表示不會講。

實習內容:我其實很羨慕後面學弟妹能到當地公共圖書館去實習,而且還能負責規劃一個小型專案,這樣的經驗很寶貴,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能放手讓實習生規畫專案的。不過我們那時候去實習的時候,UWM館方很用心的為我們規畫了很多的參訪,也把我們分到不同的部門去實習,Golda Meir Library真的是一座很棒的大學圖書館,到現在我都還想去那樣的圖書館工作呢。

課業/生涯規劃:我自己是2年畢業,跟我同行的3妞們也沒有拖很久畢業,現在也都各自在圖書館、數位行銷公司工作。就我自己來說,因為我讀研究所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準備國考,所以我也花了很多心力跟時間在準備,雖然去美國實習讓我錯過一次高普考的機會,但我在那年12月的地方特考就上榜了,後來也順利在2年完成論文,畢業後就在市圖工作到現在。只要規劃得當,2年畢業一定是沒問題的,而且國外實習不單只是去遊學或語言學習,而是真的有進行業務實習,這樣的成果及經驗,對未來的工作履歷多少會有加分效果的。

能順利完成這樣的實習,要感謝圖資所的老師們以及 Yan-Ching Lan 助教在行政上的協助,雖然我們那屆沒有拿到教育部的補助,但 柯皓仁 老師跟 Phoebe Chiu 老師還是努力的幫我們寫計畫找錢,盡量讓我們能拿到跟學海差不多的補助。在美國的生活也要感謝 Ling Meng 學長跟 Suyu Lin 學姊一家人的照顧跟協助(感謝學姊在我們差點冷死的時候借我們大衣XD),真的超級喜歡學長跟學姊溫暖的家,還有小雨、小山、小寶,好懷念去學長家煮飯然後大吃大喝的時候喔。

研究所生涯裡我一直很感謝銘心老師,因為老師的指導跟信任,我能順利考上國考、完成碩士學位,還拿到學會的優秀論文,連出國實習都沒錯過,可以說是我求學生涯裡最充實、收穫最多的階段。最懷念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去美國的這2個月的時光,跟其他3妞事前分工合作、到了當地互相扶持(?!),一起完成實習。直到過去6年了,我們早已各奔東西,4妞的感情沒有淡過,每年總會抽出時間聚會、更新近況,分享工作、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我相信其他一起去過美國團的學長姊、同學、學弟妹應該也都是這樣的,畢竟曾經同患難過(誤)。

不知不覺、東拉西扯的長篇大論了一番,重點就是,請一定要把握國外實習的機會,真的不會後悔,而且這可能是你工作前最後一次長時間真的在國外並且融入當地生活的機會了(除非有打算要去留學、工作)。

BTW 如果有想要考國考的話,不嫌棄的話也歡迎找我拿筆記(書店小姐的筆記)。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

By 龐龐 (Serena Pang)

看到助教跟老師們的PO文覺得好可惜
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沒人想參加
既然老師都呼喚大家寫下過去經驗,
雖然目前我是一名整天一打三的家庭主婦,
但還是來拋磚引玉一下
希望這麼好的機會不要被圖資所的學弟妹們放棄啊!
(我知道其它系所的學生可是對這種機會虎視眈眈喔~~~~~)

我知道大家不愛看長篇大論
所以先列重點出來

  1. 別擔心語言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到當地很多就聽懂了
  2. 別擔心遠距離戀情--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連短短幾周幾個月都不能等?這種人不要也罷
  3. 當學生時能到處實習/交流是幸福的--因為你是學生,別人對你的錯誤容忍度會比較高。
  4. 學校出錢的實習/交流不參加真的太浪費--自己去參加遊學團旅行團都貴森森耶!
  5. 當全球大學生研究生都自掏腰包到處進行跨國實習時,所上老師都幫忙解決金錢問題了,好實習不參加嗎?
  6. 實習期間以及實習後的假日就是旅遊時間!
  7. 大家千萬別放過這麼好康的機會啊!!!

以下正文(因為趁小孩們睡著才有辦法用電腦,如果因為想睡覺迷迷糊糊之間有些不通順還請見諒)

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我到過國內很多單位實習或是公部門的工讀,高鐵局、外交部、資策會、中研院;但是我必須說,到UWM實習才是最讓人永生難忘的經驗。

在去UWM以前,從來都不曾想過,原來英文考試成績那麼爛的我(英文成績剛好過門檻而已,高中時英文還被當了好幾次),居然也能在華人那麼少的地區存活下來,而且還能不用額外付費,跟當地的學生一起上課討論英文小說內容(美國學費很貴的!)。這段經驗真的很寶貴,讓我敢在往後的人生中一直不斷的往國外飛並居住。

在UWM期間,我在超市裡真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豬肉比牛肉貴,雞胸肉比雞腿貴,coupon的折扣是真的有折而不是加價後再打折,也學會了怎麼樣用那超級難用的電爐炒出一道道的佳餚。往華人超市的兩小時路途中,看見了美國黑人區與白人區的差異,也在當地餐廳親自體驗了一下為何會說中華料理能和法式料理以及義式料理齊名,而老外們愛吃的中華料理究竟為了風俗民情被改造成什麼奇怪的樣子。

學弟妹們可能擔心的遠距感情問題,我必須說只要真有愛,距離不會是兩人之間的問題。在我們這一屆去實習時,我男友當時是直接愛相隨,馬上報了UWM的ESL課程跟了過來,另一位同學是天天跟留台灣的男友煲電話粥,現在我跟她兩對都已經跟當時的男友結婚了。

如果是擔心出國實習會影響到畢業找工作,很抱歉在這部分我無法給出太多建議,因為我沒有出去工作過,就直接結婚生小孩在家當家庭主婦了,頂多在閒暇時刻自己當當小老闆經營經營Amazon、代購、團購,所以我無法說出如果未來要找受雇於人的工作的話,實習會不會有正向價值。但是如果是自己想出來創業的話,我覺得能夠出國增廣見聞是非常好的,能親身體驗到Amazon的各種服務,各個區域的同品牌連鎖店店內販售的品項差異有多大等等,這些經驗都可以影響到一些銷售策略,畢竟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外開始流行,再傳到台灣,如果早一步察覺了動向,就能掌握先機。

講了一堆嚴肅的話題,再來進入到大家關心的旅遊。既然人都在美國了,當然是好好的利用周末假日到處遊樂一番。我們那屆在實習期間,球賽看了,各個特色慶典參加了,玩了紐澳良芝加哥等大城市,實習結束後還兵分兩路去了環球影城和黃石國家公園。平常跟團根本不可能參加的State Festival真的是到了WI之後非去不可的活動。我在美國認識的其它媽媽們即使搬離了WI,也都說小孩到一定年紀後一定會帶小孩回去參加一次State Festival,美國的畜牧產業實在是讓人難以想像。

說真的,我在實習期間,以及後來陪老公Jia Zhang去CMU進行交換研究期間,看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大學生以及研究生,都不停地利用寒暑假前往異國進行實習,累積自己的履歷,而他們的實習機會怎麼來的?通通都是自己一個一個學校系所頁面慢慢搜尋,一封一封email寫給未曾謀面的教授們,或是不停參加各個研討會吸引教授們注意,爭取到面試機會後,還要打敗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競爭對手,最後才能成功爭取到那麼一個位子,成功出國進行實習的。

大家可能覺得那是其它國家,很抱歉,事實上師大其它系所的學生,要爭取出國的機會,也是一樣這麼的困難,沒有其它系所是老師幫忙寫好企畫書結案報告,還給錢讓學生出國的(感謝所上所有老師一起成就了這個實習計畫),其它人也沒有擁有像孟令學長素聿學姊一家在當地直接給予幫助的,真的要好好珍惜。

(如果真的再沒人報名,拜託開放已畢業學長姊報名啦,相信不管是去過還是沒去過的,都可以丟下工作拋家棄子(?)去UWM的啦)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移動力

2014年帶團去筑波、東京
就我印象中,我念大學的那個年代,很少有機會出國交換、實習。出國,可能就是要留學了吧。還記得那時候,有段時間我曾經規劃過要出國留學,GRE都考了,但最後巨蟹座懶得動的個性,還是讓我留在臺灣念土博士。念博士班期間,也沒要求一定要去參加國際研討會,所以我以寫期刊論文為主,到達門檻(比門檻高一點)就畢業了,因為老闆說學校沒啥好眷戀的,既然到達門檻就趕快出去當兵、找頭路。

呃,題外話,那時候老闆要求每個星期至少要看一篇英文論文,還要報告。可我上回在大陸北京師範大學ALIRG時問與會的小朋友,沒幾個人一個星期看至少一篇英文論文。我知道臺灣這邊也是這樣子了。

所以,我是直到在大學任教後才第一次出國,目的:參加研討會,那次應該是去紐奧良參加SIGGRAPH (這太頂級了,我只是去參加)。我的國際移動力,其實是我2009年到了臺師大之後才大爆發的。誰知道,現在一年至少出國五、六次,這國際移動力應該還可以。

2009年起在臺師大圖資所任教。那時候臺師大圖資所有兩個國際移動力特色,一個是鼓勵同學到東南亞僑校服務,幫僑校圖書館整理館藏、架設自動化系統、甚至辦圖書館利用課程、圖書館推廣活動等。比較多是到馬來西亞獨中,但也有人到泰國、菲律賓的。一開始,應該是陳昭珍、謝建成兩位老師牽的線,記得那時候是由老師們籌組、學長姐每年會鼓勵學弟妹參加,甚至有培訓課程,從吃喝玩樂到Koha都會講,同學們最少出國二星期,也有出國將近二個月的。

南方學院與台灣師大推動支援全國(馬來西亞)數校圖書館

東南亞僑校服務
那時候的東南亞僑校服務,一開始是由陳昭珍、謝建成老師組團、向僑委會申請經費。後來變成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自己寫計畫書,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經費,老師的角色淡化。久而久之,老師淡出了、學生也淡出了!

我其實是挺佩服參加東南亞僑校服務的學生,尤其在10年前,智慧型手機沒這麼發達、僑校的網路沒有很好,僑校的地點很少在大城市,白天服務完、晚上無處可去,也不能追劇,甚至可能還得洗冷水澡。要我這種好逸惡勞的人在這樣子的環境待一到二個月,我想我是待不下去的,說得誇張一點,某年我去探望僑校服務的同學,待一個晚上就快閃繞跑了,哈但我知道,參加僑校服務的學生都還蠻開心、很珍惜這樣機會的。

以下是昨晚短暫碎碎念時,許瑞庭的回饋:

服務隊到現在永生難忘,跟助教共度夜晚半個月,住在校友家,校友又介紹了些朋友,現在都還有聯繫,甚至還有異業上的交流,是眼前看不到的潛在資源!

另一個師大圖資所的國際移動力特色,是卜小蝶老師、邱銘心老師經營了10年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UWM)圖資學院和圖書館的暑期實習。這個說來是高檔行程了。像前面的東南亞僑校服務,學生得自己寫計畫書、教育部給的每個人的也只是比一張東南亞飛機票多一點的補助、學生還得自己跟對方聯繫,東南亞的環境在那時候和臺灣、美國還是有段差距。

至於UWM的暑期實習,銘心老師幫同學把計畫書寫好(還有結案報告)、和UWM連繫好,還安排到中研院或師大圖書館做行前實習;到了美國,還有在UWM的學長、學姊照顧;更不用說去參加ALA年會。實習,安排在UWM圖書館以及密爾瓦基的公共圖書館,不管是數位典藏、學科服務,都是可以學到東西的。過去幾年,我看到許多同學積極爭取到UWM暑期實習的機會,競爭十分激烈,因為僧多粥少,每年銘心老師都要安排面談,決定出國人選。但,曾幾何時...這個競爭激烈的情況慢慢淡了~

UWM實習
人生,有幾次機會,可以像這樣在美國待上六個星期?雖然要部分自費,但想想這些錢當作是在美遊學的「學費」,又能不走馬看花、浸淫在美國的生活與文化中,再怎麼樣都值得吧!比起一些校級交換生只有一張飛機票、還得自己寫計畫申請...,再次強調UWM真的是高檔遊學團呀。UWM... 我也是有去探望同學的啦,好像比去東南亞好一點,待兩晚快閃繞跑,哈。

我還知道... 有人東南亞僑校服務團和UWM暑期實習團都去過!這幾個人一定得回覆我這篇PO文,講講心得才行。誰誰誰...就是你。

說起校級交換,圖資所學生有勇氣出去交換的好像寥寥無幾,我知道的只有兩位(應該還有),都和我有那麼一丁點關係,一個遠征芬蘭、一個遠征愛爾蘭。據說她們拿到的補助只有一張飛機票。

至於短期遊學,小弟我在2014年還辦過一團和泰國Khon Kaen University的團一起到筑波大學去秋季見學(9月初時),團員們應該也高興得不得了吧,哈哈。

念研究所有決心早點畢業是好事,畢竟碩士班念個四、五年還真的蠻誇張的。但是據我所知,去東南亞僑校服務、UWM實習的同學很少念到四、五年才畢業(有的話也是被一些特殊狀況卡住了),或許是因為這些同學對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都有規劃了吧,即使去了東南亞或美國,都還是能繼續做研究。

人生,大概也只有在大學、研究所的時候,有這種好機會,學校、國家出錢讓你出國又有學習又有玩,讓你體驗不同文化,有心的同學還因此建立人際網絡,這些都是人生的資產呀!希望同學們都把握機會,建立自己的國際移動力。

這時候說...,應該有點不合時宜。如果有機會,同學們也可以到對岸去遊學一段時間。畢竟,不管是要把對岸當敵人或是當朋友,總是得知己知彼,別坐在螢幕前面空想像。

最後,這裡收集了一些國際移動力見證人的發言,讓有興趣的同學參考囉。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大秘密、偷天換日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倪匡筆下,除了不時喟嘆人類的醜惡、劣根性之外,也常用那個政權形容某國,像朱槿、柳絮、黃絹、水葒這幾個大美女都是來自大家心知肚明的某國特務集團。

大家都知道我把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當作三小時間的讀物。最近連續看了二本影射意味極濃的衛斯理系列,《大秘密》、《偷天換日,特別拿出來說說。

大秘密》的故事線是在衛斯理和白素找回紅綾、確認藍絲是白素的表妹之後的事,扶養藍絲長大的天官門十二天官,交給了衛斯理夫妻一份「老十二天官」當初的「日誌」,記錄了老十二天官當年幹下的大事。後來這份日誌的一部份被鐵天音偷走了。衛斯理和白素就去找鐵天音的老爸鐵蛋討論。這鐵蛋自然不是真的名字(衛斯理都這麼說:名字不重要),據說是某政權打天下時的大將軍。大將軍就開始回憶起往事,「最高領袖」(之後就不用「」了)在打天下戰場大局已定之刻,要他掃蕩各地江湖人士和叛亂份子時要注意一些特定人士,隱隱約約就提到老十二天官。

看來還是得從十二天官講起。「十二」... 這個數字,很多人會想起十二生肖,沒錯,十二天官每個人就對應十二生肖,所以十二天官的外型也和十二生肖很是吻合,或曰,其他就算了,那龍呢?... 沒有真實的生物可以對應,自然就得對應身分了。十二生肖的古名請參照這裡

大秘密》講白了很簡單,就是最高領袖在當年打天下時有二個失散的兒子,其中的一個,被老老十二天官收去當成「老龍天官」,因為老十二天官成為某政權打天下時要剿滅的對象之一,所以老十二天官打算讓「老龍天官」去李代桃僵,取代最高領袖(想必兩個人長得很像;就像《書劍恩仇錄》裡的陳家洛、乾隆、福康安)。《大秘密》的結局是寫這件事陰謀敗露,最後沒有成功。有關最高領袖和他兒子失散的事,Google一下就可以發現很多資料,如果你猜得出最高領袖是誰。

《偷天換日》的故事和《大秘密》沒有關係。講的還是某政權在「對日抗戰」(至於某政權在對日抗戰中的角色和地位,在此不做詮釋)時,一位受高層重視的營長去收服江湖人士(土匪之謂),和女土匪「賽觀音」陷入愛河、結為夫妻之後的事。某政權託付給賽觀音一項特殊任務,要她帶領當時政權菁英分子的下一代,從幼兒時集體生活,然後等待機會送到友好國家去接受教育,以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由於當時環境十分複雜,要保證這些幼兒的安全必須根據形勢,將他們不斷轉移、避開戰爭。也因此,得將這項特殊任務託付給有江湖歷練、且能受到信任的人士,那就是「賽觀音」啦。

誰知道,賽觀音負責照顧的203個幼童,偏偏遇到山洪爆發,全部被沖走了。誰知道,這時賽觀音遇到關外鼎鼎大名的土匪頭軍師娘子帶著一批從關外到關內投靠的散兵游勇外加其家屬婦孺五六百人,於是乎「偷天換日」...。其實《偷天換日》只是用暗筆描述,沒有明講。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在這兩個故事裡,都想表達一件事。就是某政權在崛起、立國初期所抱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吸引了眾多有志青年擁戴,但後來為什麼會發生那翻天覆地的十年?可能是因為領袖已經不是原來的領袖,第二代已經不是原來的第二代。當然,更可能是權力使人腐化,或是... 大家都被呼弄了!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出雲傳說7/8殺人 (By 島田莊司)

圖片來源:博客來
說起日本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村京太郎筆下的十津川警部和龜井刑警,雖然西村京太郎的成名作《天使的傷痕》(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殺人雙曲線》和火車時刻表沒啥關係,只是這兩本都已絕版,已經屬於夢幻逸品等級了。另一部佳作的《終點站謀殺案》(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得獎作)就是經典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

日本之所以流行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當然是因為日本幅員很大,又有火車、汽車、飛機等多種工具;再加上日本準時到龜毛的個性,有搭過日本火車的人都知道日本火車準點到嚇人(到目前我坐過一次誤點最嚴重的是在今年夏天颱風過後從名古屋到下呂),而且因為路線太複雜,常常一部列車的前半部和後半部會在某地分開分駛不同目的地(或是來自不同地點的火車連成一部),因此西村京太郎筆下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大多在於破解刻意搭乘多重交通工具造成的不在場證明。當然,此類小說在故事一半就知道誰是兇手嫌疑人,就差破解不在場證明。

日本另一類的推理小說是旅情推理小說,內田康夫筆下的淺見光彥系列是這類小說的佼佼者。顧名思義,此類小說遊走日本各地(這點倒跟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很像),多半會搭配歷史事件或神話故事(如《平家傳說殺人事件》、《白鳥殺人事件》)。

《出雲傳說7/8殺人》可以說是旅情+火車時刻表綜合體的推理小說,島田莊司以其《占星殺人》本格推理小說出道後,因為當時的日本流行社會推理小說(松本清張為代表),為了某種程度迎合這個潮流,島田莊司在御手洗潔之外,創造了名刑警吉敷竹史。可是島田莊司又不想完全迎合潮流,所以總是在社會推理中加上十分強烈的本格推理元素,創造了社會派本格推理,其中的經典就是《奇想.天慟》

《出雲傳說7/8殺人》的故事是說在出雲一號沿線的地方支線中陸續發現了右手臂、左手臂、左大腿、右大腿、左小腿、右小腿以及身體部位,唯一沒發現的就是頭部。因為是在出雲一號上發現的,聊著聊著就聊到出雲神話中的八歧大蛇
八歧大蛇有著八個頭、八條尾巴,眼睛如同「酸漿草」般鮮紅,背部上則長滿了青苔和樹木,腹部則潰爛狀流著鮮血,頭頂上則常常飄著雨雲(天叢雲),身軀有如八座山峰、八條山谷般的巨大。非常喜歡喝酒。(From 維基百科)
因為最近在看日本歷史,從繩文、彌生到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女王 (這女王在許多漫畫、小說、電影中都出現過,例如古墓奇兵) ,所以對講日本古代神話的小說特別感興趣,《出雲傳說7/8殺人》就這樣對了我胃口。尤其提到之所以要把屍體切成八塊,就是因為棄屍的諸火車路線就很像八歧大蛇的八個頭,小說中也敘述了八歧大蛇神話的來源:(1) 洪水說;(2) 製鐵說,還有不知道是不是島田莊司杜撰的 (3) 火山爆發說。

因為綜合了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自然故事進行到一半你就會知道嫌疑人是誰,也知道接下來應該就是破解不在場證明了。故事中免不了放了好些張的火車時刻表(不由聯想到網路時代還有人在查厚厚的日本火車時刻表嗎?),自然也利用了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的誤導元素作為破案關鍵,而常人先入為主的想法也是造成這誤導元素生效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列車時刻表

這麼說好了,如果你對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有興趣,又看膩了西村京太郎的制式寫法,而且對日本歷史或神話有興趣,《出雲傳說7/8殺人》是你不可錯過的!

又,日本一向稱舊曆十月為「神無月」,因為這個時節,所有的神都跑到出雲(出雲國是彌生時代的重要古國,也是在日本神話中經常出現的地點,位在島根縣)去開會了,而與此同時,出雲地方則會舉行「神在祭」,出雲大社則是我未來想要去的古神社。至於島根旁邊的鳥取,則有漫畫迷想去的柯南小鎮

出雲、由良站(柯南站)、鳥取位置圖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倪匡之探險系列

這個系列該算是從《拼命》開始,接著《探險》、《繼續探險》、《烈火女》、《大秘密》,到《禍根》告終。

  1. 《拼命》:溫寶裕為了取藍絲,答應藍家峒十二天官去盤天梯(略等於江湖幫會或原始部落的一件困難使命,完成了就可以得到一件極大的報酬,在這裡就是取藍絲),後來知道這件任務就是放藍家峒傳說中的第二顆月亮自由。另一個故事路線,則是《毒誓》裡的杜令和金月亮要回外星,無巧不巧得到苗疆去一趟...。紅綾第一次出現。
  2. 《探險》:故事一開始寫白素在苗疆待了五個月教育紅綾後回來,逼著衛斯理看這五個月來拍的152卷錄影帶,看到紅綾「脫毛」換骨地成長。錄影帶其中一段是白素逼著紅綾回憶小時候,衛斯理問了白素:「你能有的記憶,最早,可以追溯到甚麼時候?」接著,就開始一段又一段的「陳穀子爛芝蔴的往事開始說起。」重點之一,是白素和白奇偉的媽媽、白老大的老婆是誰?連白素和白奇偉都不知道,因為白老大一直不肯說...。一段段的往事就是想追出白素的媽媽!這本書看起來其實還蠻有趣的,沒有科幻,倒有許多江湖幫會的軼事,年代,應該就是1949年前後,從四川袍哥(哥老會)、軍閥,一路講到賣鴉片、苗疆的倮倮人和烈火女(還以為白素的媽媽是倮倮人的烈火女)。在故事的最後,大家猜起白素的媽媽應該是四川軍閥陳都督的大小姐。就結束了。然後,還是不知道紅綾的來歷。


雖然盤天梯也算拼命啦,但《拼命》無可避免地又把倪匡數落人類不文明的概念講了一次。從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殺40萬趙國戰俘、到二戰數千萬人喪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念了一遍。借著外星人杜令的嘴巴說:

人類歷史上許多大屠殺行為,都沒有人拚死以抗,如果一開始就拚死以抗,這種事情必然不能延續幾千年之久。(P 125)
衛斯理則說:
地球人並沒有違背生命的原則,只是對維持生命繼續存在的方式,運用不當。只想到逃走,沒想到拼命。(P 127)

我常常在想,倪匡在寫這些小說時,是不是都已經有先前的規劃了?要不然怎麼會接得那麼順?整個講來,從好久以前的《合成》,就埋下禍根了吧。這個系列,講的其實就是衛斯理尋女、尋岳母記。這個倪匡也太厲害了,在合成裡稍微提到了他的女兒,之後N十年沒有再提過這個女兒,除非像我這種衛斯理迷(不敢講"通"),還真的都沒啥印象。

猶記第一次看探險時,因為衛斯理說這個女野人很重要,心裡就在猜,難道...,紅綾是衛斯理的女兒...,隨著劇情的進展,居然成真!就倪匡所說,探險,其實探的是人心之險。

崇拜倪匡的,是他可以把故事講得跟真的一樣(果然是金庸的好友),這整個系列,從倮倮人、蠱苗、哥老會(袍哥),一直到十二天官(這個龍天官...),似乎都若有所本!昨天興之所至,還去Google了一下"烈火女",結果,出現的都是倪匡的小說,害我真不確定是不是有烈火女...?

之前倪匡自己也說過了:白素、紅綾、藍絲、黃絹(布料系列)& 十二金釵的花系列,呵呵,這個倪匡!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沉默的遊行 (By 東野圭吾)



這本2018年偵探伽利略湯川學的長篇,有與《嫌疑犯X的獻身》相較勁的況味。

23年前的某日,一個12歲的女孩在住家附近公園失蹤,4年後女孩的屍骨在山中被發現,清查後發現嫌疑犯蓮沼寬一,但因為蓮沼在偵訊過程中始終保持沉默,各項線索都只是間接證據,最終法院判決蓮沼無罪。

三年多前的某日,居住在菊野市的並木佐織在傍晚出門後失蹤,三年後在一個燒毀的近似垃圾堆的房子裡發現了佐織的屍體。那棟房子,是蓮沼去世母親的住家,蓮沼再度引來警方的懷疑。但因為始終缺乏直接證據,檢察官作出了「保留處分」的結論,蓮沼被釋放。可想而知,這對佐織的父母、小女兒夏美、前男友高垣智也、三年多前想培育佐織成為歌手的音樂人新倉夫妻、看著佐織長大的鄰居戶島是多麼大的憎恨。

但,蓮沼真的是兩個命案的凶手嗎?

就在菊野商店街的秋祭遊行當日,蓮沼在住處被發現死亡,究竟是自然死亡、意外、或他殺,如果是他殺,兇手是誰?

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展開。

草薙已經是警視廳搜查一課的股長(官拜警部),偵探伽利略湯川學去美國繞了一大圈回來已經升為正教授,無巧不巧地在菊野市的研究室做研究,內海薰還是草薙的麾下。這件事之所以落在草薙身上,是因為23年前的案子就是草薙辦的。草薙知道蓮沼被「保留處分」、釋放後,跟湯川Murmur了一陣,湯川就開始三不五時到佐織父母開的「並木屋」去用餐,一試成主顧。

秋祭遊行當天,還是並木家的小女兒夏美陪湯川去看遊行。

這本小說,藉著草薙心裡講的話,偵探小說迷很快就會看出這明明是阿嘉莎.克莉絲蒂《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現代版,只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發生在密閉的火車空間裡,而蓮沼雖然是死在一個密閉空間裡,但佐織的關係者卻是在菊野商店街秋季遊行現場趴趴走。向前作致敬又能夠超越是這部作品很棒的地方之一。

同樣是善良人的私法正義,80多年前的古典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934年出版)沒有長篇幅去刻劃小說中人物的關係與情感、心理,《沉默的遊行 》不管就草薙,或是佐織親友的角度,都有深刻的情感描述,這加深了推理小說的情感厚度,不再只是純粹的推理遊戲。

但,《沉默的遊行 》沒有就此忽略了「科學」推理的元素。從蓮沼死因的推定(HowDunIt)、眾人在命案過程中的「分工」與手法的推理都十分精彩(而且一再推翻原先的假設)。更重要的是,WhoDunIt、WhyDunIt,也一路從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佐織的父親--翻了好幾番。

別忘了,我前面有寫過的... 蓮沼真的是兩個命案的凶手嗎?

寫推理小說的感想,最難的是不能破梗。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情節... 佛曰:「不可說。」

我不知道何時錯過了湯川學跑去美國的那幾年。但看來《嫌疑犯X的獻身》的石神事件,是湯川心裡的一道陰影,因為在《沉默的遊行 》中湯川提到了這次痛苦的經驗
(...導致那個女人無法承受良心的苛責,讓那個男人的犧牲奉獻化為泡影...)(P347)
幸好這次推理出的真相不至於讓湯川重蹈覆轍。

如果我說《嫌疑犯X的獻身》還是比較好看,東野圭吾可能不太開心(哈哈,他不會知道我這樣說的啦)。我想只是場景格局的不同,《嫌疑犯X的獻身》在比較單純的場景、出場人物中展現了湯川的細緻推理,以及石神的深刻情感;相較於此,《沉默的遊行 》不管在場景、人物、時間跨距上都複雜許多,讀者的情感投射就比較沒法單一深入。儘管如此,這部小說還是超讚的,本來想熬夜看完,但為了我的健康著想,還是免了(但好像掛心這本小說的結局而沒睡好)。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御子柴禮司系列 (By 中山七里)

中山七里的小說,是從《泰米斯之劍》、《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希波克拉底的憂鬱》開始閱讀的,不論從警探推理、法醫推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上上之作,所以後來陸續買了他的好幾本小說。

有趣的是,後來在閱讀他的小說時,都遇到了點撞牆期,包含《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因為實在有點血腥,雖然後來還是看完了,十分震撼,不過這幾本小說都不是今天的重點。至於中山七里著名的岬洋介系列,則因為瑞昇版的字體有點小,閱讀起來不太舒服,還繼續擺著,更不用說得從二手書店才找得到的逸作《再見,德布西》了。




中山七里另一個讓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系列,則是律師御子柴禮司系列。又是一個奇特的設定:御子柴禮司,專門收取高額報酬,讓絕對有罪的被告獲釋,是犯罪者的救星、檢警雙方痛惡的對手。其實我也沒那麼假道學。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有點噁心的設定是:aka 「屍體郵差」,源於御子柴在14歲時犯下殘酷的少女分屍案,進了少年院。在少年院中,經由恩師感化、帶領,改姓更名,考取律師執照,成為律師。光看一個設定覺得還好,但是把這兩個設定放在一起,難怪我拿起這系列小說時有點興趣缺缺。

可能是因為我看這三本書的順序是倒過來的,讓我比較噁心的前兩本反而比較慢看。

第三本《恩仇鎮魂曲》的故事發生在御子柴禮司的「屍體郵差」身分已經被拆穿之後,某日在報紙上看到少年院時的恩師被控在養老院中殺了看護師,於是御子柴就自願擔任恩師的辯護律師,但恩師卻不領情。在這種情形下,御子柴如何發掘犯罪真相,恩師究竟是否有罪?由於這部小說中已經較少回顧「屍體郵差」的往事,又加上情節涉及「緊急避難」、養老院中看護師虐待老人等情節,最後的大逆轉挖掘出真相,讓我看完之後大呼過癮。

第二本《追憶夜想曲》時御子柴禮司的「屍體郵差」身分還沒被拆穿。但第一回就在描述他「屍體郵差」的過往,大概是第三本先打了預防針,所以一開始還是勉強地讀了下去。然後,御子柴接了一個平凡家庭主婦殺害丈夫的案子,明明是現行犯被發現、被告也坦承不諱的情況下,御子柴偏偏還是要插一腳,這個案件的被告也不是御子柴平常幫忙辯護的黑道,誰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故事發展下去,看來對被告越來越不利,這回御子柴應該穩輸不贏了吧?但是,中山七里還是在非常隱晦的情節說明中,讓御子柴丟了一顆炸彈,然後讀者也不會覺得被欺騙了。因為在第三本時,御子柴的身分已經被揭穿了,換句話說... 就在《追憶夜想曲》中,御子柴的身分會爆開!... 我在想... 御子柴在接這個Case前應該就知道被告是誰了吧?

回過頭來的第一本《贖罪奏鳴曲》,一開始的場景就是御子柴在掩埋屍體,挖哩勒,如果真的從這本看起,應該會對這系列小說退避三舍才是。這次處理的是一件幾乎沒有翻案可能的三億元保險金殺人案,被害人是木材加工廠(製材廠)的老闆、被告是老闆娘,他們還有一個腦性麻痺必須坐輪椅的兒子。老闆先是因卡車意外事故身受重傷,然後在醫院裡又被人故意關掉人工呼吸器的電源而死亡,因為有個三億元保險金,老闆娘就被當作被告了。御子柴掩埋的屍體是一個惡德記者,專門拿內幕消息勒索人,因為御子柴的背景,總是會讓人以為那惡德記者就是為了勒索御子柴,所以被幹掉了!這部小說裡,除了Case的進展外,還回溯了御子柴在少年院的往事,當然他的恩師(第三本的被告)在其中有出現。從第一本的情節描述中就會知道為何這系列都要以「曲」為名。

「屍體郵差」的設定是一大「亮點」外,最厲害的是明明覺得兇手應該是誰誰誰了,這三本小說最後都有個大逆轉。另外,中山七里的小說還有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在不同系列的小說裡,主角都會穿插出現,例如,青蛙男系列的渡瀨、古手川在《贖罪奏鳴曲》出現,岬洋介的老爸在《追憶夜想曲》出現,然後御子柴則是在《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出現。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兩生 (By 倪匡) 與 開放取用


倪匡的衛斯理、原振俠、羅開、年輕人、木蘭花系列一直是陪伴我打發無聊時光(或要三小一下時)的良伴,除了上面這些系列外,作品比較少的就是浪子高達和非人協會系列。非人協會系列後來還跟衛斯理系列搭了點邊,因為白素是非人協會的成員之一。

非人協會者:
有過非常人所能忍受、達到、經歷者協會
在好讀上的電子書,把〈魚人〉、〈兩生〉兩個非人協會系列的故事擺在一起,魚人講的是都連加農, 出生在印度南端海邊,一個具有扁平、畸形大腳的人,讓他在陸地上行走時,身子搖搖晃晃,還會踩到自己腳,但到了水中,真是如魚得水的魚人,而且從小被章魚養大。都連加農是海神的意思。故事背景是二戰前、二戰中,因緣際會都連加農還參與過殲滅日本潛水艇的行動,但... 自然又引來了作者對醜惡人類的老生常談(為什麼要人殺人之類的...)。

不過〈魚人〉不是這裡的重點。重點是〈兩生〉。

〈兩生〉,有正篇和續篇,顧名思義,講的是倪匡的「轉世」觀點。倪匡筆下對於轉世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例如衛斯理系列中的〈十七年〉。倪匡也提了不少關於「靈魂」的觀點,例如〈搜靈〉、〈圈套〉,概略來說,倪匡認為靈魂就是一組強烈的腦電波,人的軀體/腦袋就是一個電波接收器(類似收音機),當頻率對了,自然就能感應到靈魂,甚至被靈魂附身。

在〈兩生〉裡,倪匡的觀點是人類臨死前若有強烈的心願(例如想完成某件事但一直無法完成),這個心願會化成強烈的腦電波/靈魂。靈媒者也,就是能接到這組腦電波,且腦電波會在強烈心願的框架下自我組合,某種程度達到與靈媒對話。當這組腦電波進入尚未有自由意志的胎兒體內,便會取代胎兒原來會發展的意志,使這組腦電波佔據了胎兒的思想。所以為什麼有人會有前世的記憶等等等,就是因為有一組前人的腦電波佔據了這個人的思想,成為/取代這個人的靈魂,所謂投胎轉世就是這麼一回事。喝「孟婆湯」忘了前世記憶,則應該是那組腦電波不夠強,在進入一個胎兒內時已經消散了。

〈兩生〉講的就是有一位知名學者,因為暴力事件去世,在臨時前把他的思想、知識化成腦電波,在與靈媒阿尼密對話後,就找了一個胎兒「投胎」去了。倪匡的想法是,若人類的知識能透過轉世的方式傳遞下去,則應該可以讓人類的科學發展更為迅速。例如愛因斯坦的知識或能夠投胎轉世,則下一代的愛因斯坦便具有上一代愛因斯坦的知識,不需要從頭學起等等等。

倪匡雖然提了這樣的想法,但也自己嘲笑這種想法,轉世後的知名學者說:

嬰兒的視覺、聽覺,以及聲帶,都無法負擔一個人正常的工作...我的思想並不能讓我的身軀飛起來...
 倪匡又搞了個「黑色幽默」,讓這個知名學者轉世到新幾內亞最內陸的一個穴居人部落裡,讓這個學者即使在轉世後仍帶有前世的滿腹經綸,也無從發揮。

有人會問,這跟「開放取用(Open Access)」有啥關係。這星期我一連參加了好幾場跟OA有關的活動,昨天還看了一部OA的紀錄片(其實還蠻有感的)。紀錄片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當一個全世界最聰明絕頂的人是出生在一個落後國家、無法取得重要的學術資源時,他是還能夠發揮他的才智嗎?

不約而同地,星期二我在成大演講OA時,提到了「如果愛因斯坦當初是出生在非洲,他還會是愛因斯坦嗎?」然後星期四我則是用了倪匡的這個故事。非洲、新幾內亞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匱乏的(資訊、資源)基礎建設是不是會妨礙每個人平等取得知識、發揮天賦才能的機會?這也是開放取用希望弭平的障礙。

今年International OA Week的主題是"Open for Whom? Equity in Open Knowledge",中文主題翻譯為「為誰開放?平等的開放知識」。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圖書館自動倉儲(ASRS)與法定送存

看到這個標題,大概很多朋友腦袋裡會冒出一堆問號?啥,這兩件事情有甚麼關係?

圖書館自動倉儲(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SRS)是圖書館為了活化圖書館館內空間,用來儲存珍貴或罕用書的設備。透過機器手臂以及與整合圖書館系統的介接,讓讀者可以線上申請調閱圖書資源,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ex. 15分鐘)取得借閱的圖書資源。國外如美國、日本大型圖書館已有若干引進ASRS,國內則是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以下是台灣大學圖書館ASRS的形象影片。


介紹完ASRS,大家應該也還是不知道ASRS和法定送存的關係。

就在昨天,出版界的朋友看到新聞上提到國圖南館要設置ASRS,然後就提到了既然有錢設置ASRS,那麼應該有錢徵集法定送存的出版品。

先說法定送存的意義絕不是在豐富法定送存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的館藏、便利讀者閱覽。而是透過法定送存將我們當代的知識資產傳遞給往後的世世代代,讓文明得以延續、傳承。有人說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開出版社,這句話可以從負面思考,但對我來說,從事出版的朋友其實除了努力讓自己不要虧本之外(能獲利當然最後,只是在圖書出版業營收下滑的現在,我也不敢說甚麼,只能努力買書),出版界的朋友應該都有一份護持文明的信念在才會甘之如飴地繼續前行(這樣有正面吧)

我本來想講一堆法定送存的大道理,但是發現章忠信老師《著作權筆記》裡面已經寫得很好了:

從中外出版品送存制度之發展觀察,出版品送存制度重點不在於圖書出借,而是「完整保存國家文獻」極為重要之來源與方式,接收送存出版品之國家圖書館,藉此制度持續、完整而有系統地,蒐集所有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紀錄,將該等社會共同文化、記憶、歷史等資料,累積成為歷代文化資產,提供研究利用,對出版人之出版軌跡與成就,亦具保存價值,而非僅是經濟上之負擔而已...。
國家圖書館網頁中有關於法定送存的說明。以下是國家圖書館的宣導影片:


至於國圖南館的ASRS,其實就是為了保存珍貴、罕用的出版品。其中一個方向應該是做為我國出版品文獻保存中心,保存我國重要出版品文獻的Last Copies。此外,因為國圖在臺北的空間有限,許多館藏都得跟外面租倉庫存放。

身為文化人,當有宏願妥善保存之前世代的文化資產,更應努力記錄當代的文化與知識並將其傳承到世世代代。這應該是所有文化人要攜手合作的,尤其是出版界與圖書館界的夥伴們。

法定送存的確是出版界朋友的負擔,但希望把它看成甜蜜的負擔。對法定送存圖書館來說,也是得有足夠的空間、適當的保存環境來典藏這些送存的出版品,以傳後世。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奇想.天慟



一直以為自己有寫過《奇想.天慟》(舊書名《異想天開》)的閱讀心得,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奇想.天慟》是我最喜歡的島田莊司作品。不同於御手洗潔的(新)本格推理路線,吉敷竹史系列走(新)社會派推理路線。日本社會派推理路線的始祖是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不強調神探、密室推理...等等等,強調結合社會事件。島田莊司的本格推理傑作《占星術殺人事件》問世之後,評價兩極,為了"迎合"當時社會派推理的風潮,乃推出警視廳警探吉敷竹史系列。一開始的吉敷竹史系列走旅情推理路線,但不同於西村京太郎的火車時刻表風格,吉敷竹史系列融合了旅情推理和日本傳說(如出雲傳說),再加上島田無法忘情的本格推理,所以有著本格推理和社會派推理的雙重效果。

《奇想.天慟》亦復如是。社會派推理的元素包含:

  1. 因為3%消費稅剛實施所引發的殺人事件?(呃,現在日本的消費稅都從8%漲到10%了)
  2. 冤獄問題(即使後來吉敷竹史系列的《淚流不止》總結了島田對冤獄問題的研究,但我覺得《淚流不止》的篇幅太長,內容又有部分異色,所以不如《奇想.天慟》來得聚焦)。
  3. 日本二戰期間在朝鮮的強制動員(強拉男丁...)問題(相較於臺灣對這問題的故意忽略,在《奇想.天慟》中對這問題有深刻的反省)。
除了上述社會派推理元素之外,本格推理的元素則有:
  1. 四則短篇小說(奇怪的跳舞小丑、弔死者、白色巨人、小丑與女人)的虛與實。
  2. 臥軌屍體的再復活。
  3. 火車出軌與爆炸的的真相。這個爆炸和前幾年發生在臺灣的某悲劇有雷同處。
我想,之所以喜愛這本小說至極,原因是這本小說有強烈的本格推理調性,但本格推理又不脫離現實,完美地與社會現象結合。就如既晴的導讀標題 -- 十二日園的微小殺機與巨大歷史,看似莫名其妙的殺人動機背後,卻有整個昭和年代的莫名悲哀與深刻的反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一長串的死者 (By 勞倫斯.卜洛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馬修.史卡德系列中最本格派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二本書之一。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本格;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它沒那麼血腥。

一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是一切問題的開始。從一開始提到這個俱樂部,便吸引著我往下看:「...這個俱樂部的結構很簡單。三十一個人格高尚的男子宣誓,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要相聚一堂,吃飯,報告這一年來他們生命中的改變,同時向這一年過世的人致敬。每一年我們都會宣讀死者名單。當三十一俱樂部只剩下一個人之時,他就得找三十個理想的候選人來當會員,在特定的這個晚上讓他們聚在一起。然後朗誦三十個已經過世的兄弟名字,燒掉名單,結束這一章,並開啟下一章。」


這麼個「三十一俱樂部」,夠Man吧?這麼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自從1961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開啟新章後,32年,死了14個人(呃,死了14個人還不算血腥嗎?還好,因為絕大部分的人在馬修出場前就死了),有自殺的、有意外的、有他殺的,這麼高的死亡率難道只是偶然嗎?
於是,有個會員委託了馬修,請他進行調查。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自殺、他殺的案件都有些可疑之處,有可能是同一個人下手的。

Whodunit和Whydunit當然是這本書的重點。畢竟這個私密、低調的俱樂部有誰會知道呢?想來想去就應該是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是兇手,但既然加入了俱樂部又為何要謀殺其他會員呢?讓自己是最後一個人然後開啟下一章也沒甚麼好玩的。

也許本格推理迷會覺得兇手身分的發現太過巧合,但是想想要一連謀殺這麼多人而不被人發現,也唯有這樣了,所以我覺得還蠻合理的 (喔,不能破梗)。

這本書,也是馬修系列中另一個大配角硬漢律師雷蒙.古魯留的首次出場。全書的最後,他也進了匿名戒酒協會 (新版翻譯為戒酒無名會)。

除了辦案之外,馬修和米基.巴魯(這個屠夫)的互動永遠是馬修.史卡德系列中最值得回味的了。馬修啊,差一點變成了別人的戒酒輔導員;再一次,馬修和委託人用了不怎麼合法的方式處理掉兇手;還有,故事的最後馬修和伊蓮終於結婚了。

這本書,提到了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的某重要地標,也因此,我最近(2017.8)在參加華盛頓的會議時還特別去看了一下。
馬修.史卡德的書最適合什麼時候看呢?呃,寂靜的夜晚,淺酌小酒~~~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玻璃太陽 NOIR (by 譽田哲也)



這是一部設定上有點奇特的小說,因為背景是沖繩社運人士死亡車禍所引發的「反美軍基地」大規模示威遊行以及其最終目的之廢除《日美安保》,有那麼點社會小說 + 政治小說;因之引發的殺人事件和警視廳與新宿分局的介入調查(日本警視廳和地方分局的糾葛可以看看織田裕二的《大搜查線》)又有一絲警察小說的味道。最有趣的設定是在現代社會裡置入了「歌舞伎町七刺客」這個看來專司鏟奸除惡的地下團體(總指揮 + () + ()(監控)),讓這部小說夾雜著硬漢派的氛圍。另外,隱藏在所謂正義大纛之下的土地炒作和洗錢,更是大大諷刺了被表相蒙蔽而充當馬前卒的群眾。

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總是引來正反兩面的意見,日本沖繩也是其一。《玻璃太陽》以此為背景,有心人士透過一則假相片的操作,在日本掀起大規模示威遊行。這點正好呼應了全球民粹、假新聞的風潮,讓人深思在參加大規模群眾運動前是否真真切切地了解運動的目的和背後是否有隻黑手作祟。

在現代社會裡,居然有一支「歌舞伎町七刺客」在黑暗的世界裡,以刺殺、偽裝自殺解決黑白兩道無法解決的問題。除了有匪夷所思之感外,也覺得新鮮有趣。譽田哲也寫了幾本「歌舞伎町七刺客」的小說,但是在臺灣並沒有翻譯,有點可惜。

在日本的警察推理小說裡,警察與江湖人士間那似有若無的「關係」(很難用「朋友」、「兄弟」來形容),因為警察體系的複雜大架構,警察的行動往往受到同儕、上級的掣肘(從《女王偵訊室》也可以看出來),有些困難問題,反而透過與江湖人士的默契與諒解獲得解決。在這本書裡亦有同樣的情況發生。或許是在非黑即白的真實世界裡(ㄟ~真實世界也不是那麼非黑即白,但大家都被教導成要當好人),反而讓我蠻愛看這種黑白兩道複雜關係的小說,例如《新宿鮫》系列和《池袋西口公園》系列說來,《玻璃太陽》、《新宿鮫》系列是比較暗黑的,而《池袋西口公園》則是以輕鬆一點的調性來描繪這種關係。

專司解決歌舞伎町黑暗世界問題的「歌舞伎町七刺客」,有種現代"千巴拉"(日文諧音,應該是武士吧... 就那《暴坊將軍》、《遠山金先生》)之感。雖然理性我會說:「ㄟ,應該用法律解決問題。」,但感性我則覺得「好爽」。另外,也讓我聯想到基哥的《捍衛任務 John Wick》,看黑暗世界裡的刺客"ㄅㄧㄤˋ來ㄅㄧㄤˋ去"就覺得真過癮。

閱讀這本小說的原因之一,是在書介中提到了譽田哲也「草莓之夜」系列女主角姬川玲子有露臉,想不到真的只是露臉而已!在書中份量極輕。但也可以說是嘗試資訊偶遇的樂趣。不過《玻璃太陽》其實有兩本,這一本是《玻璃太陽NOIR》 (黑色玻璃太陽),另外有本雙胞胎的《玻璃太陽ROUGE》(紅色玻璃太陽) 應該就是以姬川玲子為主角的故事了,害我又想手滑去買。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掠奪性期刊判斷案例 (二)

我大概每天都會收到一兩篇投稿邀請,有時候Email還很有誠意,說是看了我哪篇文章,覺得很棒,所以請我賜稿。這年頭這樣寫也不會花太多力氣,因為只要有個小程式到索摘資料庫抓書目,然後塞進Email Template就好了。

最近我收到一篇投稿邀請,信裡面說他們的期刊已經發行超過八年、總共有八十多期、將近七千篇文章,還有辦了不少研討會等等。哇,看起來真是好棒棒。我又做了幾件事檢核:


  1. 沒出現在DOAJ和Scopus中。 (請思考投稿的目的是甚麼!)
  2. 出版社看似在Beall's List中沒有,但是有出現在Beall's List的Standalone Journal中。
  3. 強調 ISO 9001:2008 認證 (ㄟ~這有啥用?)
  4. Subject Categories: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ivl Engineering ... ,前面也就算了,但我覺得跨行到土木工程就有點怪怪的。
  5. ISRA Impact Factor 6.351,哇,不要看到IF就歡呼喔。IF前面還掛著ISRA呢!這是啥?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下,又發現一個好棒的資源:List of Misleading and Fake Metrics
  6. Email投稿,而不是有線上投稿系統。
  7. © Copyright 2019 @ Publisher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咦,這一段哪裡怪怪的。一來也不知道是哪個Publisher (沒人這樣寫吧),二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一個字應該要用複數?
  8. 然後聯絡方式都是用Gmail的。
實務上來說,要找尋正確的期刊投稿也不難啦:
  1. 先忽略Email來的邀請,因為這類期刊大多是打散彈槍模式來邀稿的。
  2. 看看期刊有沒有包山包海,啥領域都接受,雖然現在也有Mega Journal是包山包海的。
  3. 如果你是要畢業、要升等的,總是看看你們家裡有沒有任何期刊的白名單。至少DOAJ、Scopus、SCI/SSCI/AHCI還是至少有點品質的。
  4. 請看看小弟我翻譯的想一想、檢查檢查、再投稿,辛辛苦苦寫的文章,花點時間檢查打算投稿的期刊不為過吧!

掠奪性期刊判斷案例 (一)


最近有位老師問我,有個新興開放取用期刊邀請他擔任編輯委員,問我的看法。我說圖書館是非常支持正派經營的開放取用期刊的,但是對於開放取用期刊的品質還是要審慎,以免落入掠奪型期刊的陷阱。
我根據老師給的期刊,做了點初步的功課:

  1. 出版社:出現在 Beall’s List 中,就算不立即拒絕,也要先有警覺。
  2. 編輯群:看似有臺灣的學者!認識嗎?打電話、電郵問問為什麼他們會想加入這個期刊的編輯群。
  3. 發表文章:才一卷一期:Vol. 1 No. 1,缺乏可以驗證的資料。我請老師可以看看這三篇文章的品質。
  4. 期刊刊名雷同於另外兩個刊,一個被DOAJ收錄了,另一個有出現在SCIMAGO的期刊排名清單裡。
  5. ㄟ~這期刊連ISSN都沒有。
根據上述判斷,我給老師的建議是,資料太過匱乏,不足以證明本期刊的正派經營,暫緩同意邀請。


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圖書館如何支持OA2020?



公開取用運動在過去20年中做出了許多值得稱讚的努力,但進展緩慢,我們距離實現理想的開放資訊環境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更糟糕的是,即使新的OA策略取得進展,最大的傳統出版商正在通過年度訂閱價格上漲和混合出版(雙重收費)來強化其付費高牆並獲取鉅額收入。為了最終使公開取用成為學術出版的預設模式,我們需要採取集體行動並將用於訂閱的經費轉為投資公開取用。

如果你同意

  • 研究人員應保留完全的權利,以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擁有在他們選擇的期刊上發表的自由,並參與他們希望的出版服務;
  • 目前的訂閱模式及其不斷高築的付費牆,對於完整實現科學研究和達成公開取用之基本目標是一大障礙;
  • 學術出版應該得到經濟上可持續和透明化之商業模式的支持,並從過時的傳播體系限制中解放出來。

請鼓勵您的機構或組織表達對OA2020的支持,確認下列原則:

  • 我們的目標是根據學術社群特定的出版偏好,將當今大多數學術期刊從訂閱轉變為OA出版。與此同時,我們繼續支持新的和改良的OA發布形式。
  • 我們將把目前用於期刊訂閱的資金轉為支持可持續的OA模式,以實現此一轉型過程。因此,我們打算重新盤點現有用於期刊訂閱的資金流向,確定成本和可能節省經費的透明度,並採用機制避免不必要的出版障礙。
  • 我們邀請參與學術出版的所有各方,特別是大學、研究機構、資助機構,圖書館和出版商,為了學術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利益,迅速有效地進行合作。

建立OA發展藍圖

支持OA2020的機構和組織承諾,根據他們自己的出版偏好,將目前用於訂閱的資金轉為支持公開取用出版模式,從而實現當今學術期刊的大規模轉型。
由於圖書館目前管理訂閱支出和出版商談判,他們將在設計和實施其機構的OA發展藍圖中發揮主導作用,並取得教師和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參與。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創建自己的發展藍圖以在本國環境中推動轉型並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的步驟。

1.      了解現況(政策、基礎設施、程序、利害相關者)
  • 訂閱期刊資金分配的決策程序為何?重新調整資金流向需要哪些步驟?
  • 您是否屬於圖書館聯盟的一份子,透過聯盟可以協調並簡化流程和談判,以實現最大影響?
  • 您的圖書館是否訂有旨在利用公開取用機會的採購策略?
  • 您的機構是否訂有公開取用政策,支持學術傳播過渡到公開取用?
  • 可以使用哪些管道與教師和行政管理階層達成共識?
  • 需要哪些步驟、資源和授權才能重新組織圖書館對公開取用工作流程的支持?

2.      分析和評估您的槓桿能力(財務和出版數據)
  • 收集貴機構研究人員出版趨勢的數據,包含:出版社和期刊分布情形、公開取用出版品與付費出版品的比例、通訊作者的比例。
  • 收集研究人員OA出版品背後的金融交易數據,並將其與出版商的訂閱支出進行比較。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在期刊級別進行比較。
  • 借助引用數據(即您的研究人員在他們自己的出版品中引用哪些期刊)、出版數據(研究人員發表的期刊)COUNTER JR5報告以及與貴機構相關的其他標準,建立更有力的評估當前訂閱價值的標準。
  • 了解當前訂閱的內容有多少可以透過其他來源取得公開取用版本。
  • 根據您的分析和評估實務中收集的證據,構建業務案例以支持您的轉型計畫(抽離於訂閱模式的資金,轉而投資公開取用)。

3.       與您的研究者社群和行政階層人員對話
  • 調查您的研究者社群,以評估他們對公開取用優點的理解,並了解他們在特定學科出版上所需取得的支持。
  • 開展宣傳活動,向教師和研究人員提供在權利、選擇、影響機會、國內政策和可用的出版支持服務等方面的建議。
  • 在制定轉型計畫時,向教師和行政部門展示您的業務案例,諮詢並請他們提供建議。

4.      準備並執行您的轉型計畫
  • 根據學科等相關情境觀點,確定公平出版成本的標準。
  • 準備重組預算結構並建立新的資助方案模型,例如:編列資金以支持本國性和區域性的公開取用出版計畫,或是創建公開取用出版和共同資助方案。
  • 建立監督成本和確保透明度的機制。
  • 計算和分配(或保留)資源以涵蓋轉換成本。
  • 根據研究社群的偏好,實施抽離訂閱資金的策略,例如:逐步減少訂閱支出、藉由過渡許可協議(transitional license agreement)含納公開取用的元素、參與訂閱檢討和取消「包裹套裝(Big Deal)」的訂購方案
  • 採用策略投資公開取用出版,例如:將訂閱資金轉移到公開取用出版模式,包含:合作出版、學科典藏庫、機構和區域出版前導計畫等。
  • 通過聯盟集中層級或個別機構層級的服務協議,為研究人員和純公開取用出版社或相關的出版前導計畫建立連結。

5.      參與當地和國際宣傳工作
  • 贊同OA2020倡議並簽署OA2020支持意向
  • 積極參與OA2020網絡和其他推動公開取用的國際計畫(Plan S)
  • 參與跨機構或聯盟談判,以便更有效地與出版社達成公開取用出版協議,以控制定價。
  • 向資助機構和政府倡導訂定OA Mandates並建置OA基礎設施,以支持開放的學術傳播。
  • 投資開放取用平台和服務,滿足研究人員的需求和目標。

資料來源:本文係翻譯自OA2020官網:Take Action,並取用官網圖案。
延伸閱讀:OA2020是甚麼碗糕?


OA2020是甚麼碗糕?



OA2020是一項全球倡議,旨在通過促進和鼓勵現今學術期刊從當前訂閱模式(Paywall, 付費高牆)轉變為公開取用(Open Access, OA)模式,後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和重複使用學術產出,並確保透明度和可持續性出版費用。
儘管公開取用是全球學術界、研究理事會和資助機構的共同願景,但世界上近85%的學術成果仍然被鎖在付費高牆之後,抑制了研究的全面影響,並給機構預算帶來了巨大壓力。
公開取用倡議和過去二十年的其他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進展緩慢。為了最終使公開取用成為學術傳播之預設模式,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快速處理當今大多數付費學術期刊所帶來問題之策略我們不能繼續維持壟斷機構預算的期刊訂費上漲,我們期待開放資訊環境(ope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預期效益能立即實現

關於OA2020

OA2020倡議於2015年第 12屆柏林公開取用會議(Berlin Open Access Conference)上成立,全球公開取用運動的思想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為實踐開放資訊環境提供兼容並蓄、可行和快速的具體途徑。
植基於2003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公開取用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和之後2013年的使命宣言OA2020旨在藉由將現今的科學期刊從當前的訂閱模式轉變為公開取用,以加速轉型至公開取用。
OA2020所設想的轉型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該分析表明,學術界已經在期刊出版上所投注的費用,已經足夠用以將期刊出版轉型為公開取用,而公開取用至少是成本中立(cost-neutral)的。這項分析業已出版在20154月馬克斯普朗克數位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的一篇白皮書

OA2020的目標

在繼續支持其他公開取用策略的發展的同時,OA2020旨在實現:
  1. 根據學術社群特定的出版偏好,將現今學術期刊的核心從訂閱轉變為OA出版。
  2. 藉由將當前用於期刊訂閱的資源轉換為支持可持續發展之OA模型資金,從而實現這一轉型過程。
  3. 讓參與學術出版的所有利害相關者,特別是大學、研究機構、資助機構、圖書館和出版商參與變革行動,以實現快速有效的轉型,使學術界和整個社會受益。

運作方式

改變的力量掌握在學術界全球研究社群可以採用一種簡單、通用的策略來推動學術傳播的轉變:將資金由訂閱模式抽離並投資公開取用。機構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對此策略採取行動,系統性地減少他們在訂閱上投入的資金,並將這些資金轉移到支持各種公開取用出版模式。
我們的目標是清楚的,因為80%的學術出版品掌握在少數出版商手上,但卻有越來越多出版商所依賴的學術出版機構正在接受OA2020策略。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只要關鍵少數的全球研究密集型機構承諾擁抱OA2020,我們可以達到2020年目標的轉折點。
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訂閱模式顯示出前所未有的脆弱跡象:其他公開取用倡議正一步一步削弱付費高強的訂閱模式,但也許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研究人員正在轉向海盜平台以獲取科學研究出版品,這正明確表示目前的訂閱模式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當今學者的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聯盟加入OA2020倡議,利用其訂閱支出作為槓桿將公開取用導入學術出版系統,我們的集體力量和覆蓋面提升。當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將其訂閱支出導向公開取用,我們可以最終打擊付費高牆模式並建立一個新的開放資訊環境。

什麼我們需要OA2020倡議

我們花了太多錢。即使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訂閱價格在過去十年中上漲了60(而標準通貨膨脹大約為16%)並繼續上漲。但這並非全貌:在付費訂閱期刊中的「混合型(Hybrid)OA出版讓出版商得以「雙重收費(double dipping)」,從資助機構和學術界獲取更多資金。
我們希望現在有更多的影響力。15年前,學術界定義了公開取用是二十一世紀取得研究成果的範式。儘管過去做了許多值得稱讚的努力,但只有約15%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出版時免費獲得。按照這個速度,我們的研究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被整個科學界所接受和重複使用。
我們想收回權力。目前缺乏競爭的態勢,使得出版商的寡頭壟斷造成絕大多數科學文章陷於付費訂閱期刊的死結中,出版商甚至要求研究人員放棄對其作品的使用和再利用的全部權利,出版商更每年從圖書館和研究機構獲益超過20億美元,利潤約達30-40%。
我們希望促進創新。付費高牆模式已經是印刷時代的遺跡,它阻礙了數位環境的全部潛力,並與二十一世紀的研究需求脫節,當今的研究需求應植基於自由查詢探索和分享全球科學產出。我們需要創新的出版服務,這些服務將改善而不是阻礙研究過程。
我們需要合理化我們寶貴的時間。資助機構、研究機構和學科典藏庫在傳播研究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們的更新資料的速度很慢,而且耗時耗時,而且往往令人困惑的合規性和資料新增流程令研究人員和圖書館都感到沮喪。
我們需要一個基於證據的解決方案。MPDL 白皮書表明,出版系統中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將學術期刊從訂閱模式轉變為公開取用模式,而Pay it Forward Project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SCOAP3的成功證明了已建立的期刊可以切實可持續地從訂閱轉換為公開取用。
我們需要平衡競爭環境。研究者和全球大多數高等教育系統,依賴於當前期刊系統提供的出版服務和品牌價值,但這些已過時(Legacy)的出版商之市場力量阻礙了開發和採用新形式的終身教職(tenure)和升等制度。
我們需要一條快速、可持續的通往完全公開取用環境的道路。壓力從四面八方浮現:像SciHub這樣的破壞性因素有可能破壞學術傳播鏈,而機構編列在期刊的預算已經拉伸到了極限。一些國家高等教育和圖書館聯盟邁出了巨大的第一步,談判過渡性的抵消協議(Offset Agreement) ,但除非學術社群在轉型的下一步快速和集體地繼續前進,否則我們將冒著這些初始協議變成常規模式的風險。
成功的關鍵在於全球各研究組織,因為他們決定如何分配資金。這些組織之間若能達成廣泛的全球共識,即從訂閱期刊中撤回所有支出,並根據自己的學術社群的公開取用出版偏好,將這些資源重新分配給公開取用出版倡議和服務。

誰能獲利

1.      研究人員
  • 保留按自己的意願自由分享和重複使用研究的權利。
  • 藉由他們喜歡的管道進行公開傳播,提升研究產出能見度。
  • 在他們選擇的期刊上發表,參與他們想要的出版服務。
  • 立即、免費且不受限制地取用所有最新之經過同儕評審的研究。
  • 支持公開取用和開放科學,無需改變他們的研究和出版實踐。

2.      圖書館
  • 在新興的公開取用環境中代表其機構在學術傳播中發揮核心作用。
  • 鞏固他們與研究人員的合作夥伴關係,在他們的研究和出版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進行合作。
  • 滿足新一代研究人員的需求,使他們不受阻礙地獲取一切。
  • 在管理其機構的策略利益方面展示新價值。
  • 在塑造未來圖書館的作用方面培養創新和領導機會。

3.      資助機構和研究機構
  • 最大化他們的形象和學術影響,確保所有研究成果都可以在他們的典藏庫和研究人員想要的任何地方自由和立即可用。
  • 對出版商施加直接的市場影響力,以控制學術出版的成本。
  • 解放扭曲的科學資訊市場,加強科學交流,促進創新,促進知識進步。
  • 確保資金使用及所資助之研究成果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4.      出版商
  • 通過與客戶群的雙贏合作,為新興的公開取用環境確保可行的過渡路線圖。
  • 與機構、圖書館和研究人員建立策略夥伴關係,為進一步整合建立信任和合作機會。
  • 創造條件,將他們的努力轉移到資訊和研究服務的技術創新上,而不是花費精力來加強付費高牆。
  • 為新的市場進入者獲得更多機會,因為目前鎖定在「包裹套裝(Big Deal)」中的資金被解放並可用於支持其他出版計畫和服務。

科學與社會最終將能全面公開取用最新科學研究,為學術傳播中創新和透明的新世界秩序打下良好基礎。

OA2020社群

來自五大洲數百個學術機構已經表明支持OA2020倡議,包括國家和國際研究理事會、資助機構、大學協會、研究機構、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出版商。支持

資料來源:本文係翻譯自OA2020官網:To be Informed,並取用官網圖案。
延伸閱讀:圖書館如何支持OA2020?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