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山七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山七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希波克拉底的試煉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系列前兩部的《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我都看得很滿意,所以一知道系列新作《希波克拉底的試煉》出版了,馬上就下單購買,因為是電子書,所以當然是即買即看囉,而且只花了5小時19分鐘就閱讀完畢。

書籍簡介是這樣寫的 (摘自讀墨電子書詳細書訊):

中山七里的法醫學推理「希波克拉底」系列第三部正式登場!

未知的疾病正在蔓延!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 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

 急劇惡化的神秘疾病,接連發生的可疑死亡,竟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大流行的序幕?

個性怪僻,但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光崎藤次郎教授所率領的浦和醫大法醫學教室來了一位稀客--城都大附屬醫院的內科醫師南条。南条表示對前一天送醫猝死的前都議會議員權藤之死有所疑問。雖然權藤的死因被判定為肝癌,但九個月前做的健康檢查顯示卻沒有問題。被迫前去進行調查的埼玉縣警古手川抓住了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的證據。然而,光崎自司法解剖導出的答案竟是駭人的感染症!緊接著,權藤周遭又出現另一起可疑的死亡案例。法醫助教栂野真琴奉命找出感染源,而循線找到的驚人真相竟是……。

解剖現場的情形有如法庭。坐滿了被告人、辯護人、檢察官,以及旁聽人的法庭。法院本來還吵吵嚷嚷,法官一出場便如潑了水般鴉雀無聲--就和那個情況一模一樣。

致肉體於死的死因是被告人,要求揭露其罪狀的是遺體。手持手術刀的解剖醫是法官,而主宰解剖室的靜謐則與法院的氣氛相仿。 

老規矩~

以下文章觸及真相,小心慎入

既然書籍簡介都寫到"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了,透露一下到底是啥疾病應該也無所謂:突變種的包生絛蟲(絛 音 掏)。

包生絛蟲以肝臟為巢穴,就結果而言會引起肝功能障礙 (Chapter 1 #635)

這回光崎教授不僅關心死人,還關心活人,因為包生絛蟲可能隨糞便尋找新宿主,擴大感染源。光崎教授繼續拿出"個性怪僻、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實力,ㄠ著埼玉縣警刑事部長、渡瀨組長…以及可憐的古手川做事,古手川的領域也從刑事擴展到生活環境課的保健衛生第三科(管食物中毒的),真是可喜可賀 (大誤)!古手川和真琴持續著到死者的喪禮上搶屍體做司法解剖。光崎的個性,書中有鮮明的描述:

光崎是個不知(醫學)學會的常規慣例與學者的心胸狹窄為何物的人,所以即使同在醫療體系,討厭他的人也絕對不少…不過說來奇怪,一知道那個開腸的到現在還是不懂禮貌,竟然感到安心。到了這把年紀很多人都變圓融了… (Chapter 1 #108)

一開始的權藤命案,當情節發展到古手川發現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時,還以為權藤的肝癌是黃麴毒素引起的,卻又被毒素量不足以致癌而推翻,一直到搶到屍體,光崎進行司法解剖後,才發現死因是包生絛蟲的毒素引發了肝癌。自此,急轉直下,從追兇轉成追感染源,後來還演變成真琴和凱西跑到紐約去找紐約市醫檢局和CDC…。

我個人覺得這系列第三集沒有前兩集精彩,但主要是這回中山七里想要探討的議題不再著重於真正的死因,而是其後的社會現象:亂花人民納稅錢的政客、社會不平等與種族歧視,至於官僚機構間的權力平衡與彼此掣肘就更不用說了。例如:

從剛才聽你說的,就一直拿管區、權限當作逃避的藉口。你到底有沒有身為公僕的自覺?不特定多數的一般民眾就要曝露在危險當中,卻還事不關己,是何居心? (Chapter 1 #691)

唉唉唉,上面這串光崎教訓古手川的話,套用在COVID-19的防疫上不是也很像嗎?1922、衛生所、醫院、救護車,基層的公僕就算想幫忙民眾,但還是有層層的約束,不是那麼容易拋開這些約束去做事的!以下這一串這是美國人凱西的說法:

感染一旦擴散,國民的生命就受到威脅。那你還要讓命令系統、管轄、組織理論這些優先於你的任務嗎?組織無法提供協助,古手川刑警私人協助不就好了? (Chapter 2 #1452)

這裡還有一些唉唉唉~

垂直行政的弊端、官方單位的地盤意識、醫療體制的威權主義與不負責任。只是,吃虧的總是患者 (Chapter 2 #823)

這樣的情形想必不僅限於醫療界,凡是有權威的世界便存在階級。所謂的階級,同時也是君子的種姓制度。乖乖服從就大致安全,也不會產生風波。然而,只要無視自己的立場舉止桀驁不遜,當然就會遭到習於階級的人反彈 (Chapter 2 #991)

說起政客,以下這句話才是精彩呢!

 自己選出來的議員那麼混蛋,就表示投票給他們的選民都是混蛋 (Chapter 3 #2123)

故事的後半部,真琴和凱西到了大蘋果紐約,中山七里藉著凱西、紐約市醫檢局和CDC的口,說了以下這些話:

現在這個國家由一個在選舉演說裡也大發仇恨言論的人治理,以後這種傾向一定會更嚴重 (時間應該是2017... You Know) (Chapter 4 #2511)

 每次紐約要舉辦什麼大活動,市警和檢方就想把一些不光彩的店從大街上藏起來。明明平常都說妓院是必要之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超級盃就一腳踢翻。而且還連補身湯都不許做了,哪門子的自由國家啊! (Chapter 5 #3236)

嘿嘿,我還以為只有某共產大國會這樣呢!原來…

說來,看這本書,我也長了不少見識。例如,總以為華人才會吃狗肉,原來韓國人也會呀!到韓國可別亂吃補身湯啊!

中山七里在故事的最後還埋了兩個和事件真相有關的哏,一個是感染包生絛蟲的原因,一個是一群都議員不肯說出真相的原因:

考察團和瑞德勒局長買春、吸毒、吃狗肉,任何一件被國內知道了都會被追究責任,也會飽受抨擊。可是啊,這是不惜拿自己的命來換也要守住的秘密嗎? (Chapter 5 #3448)

至於故事中大蘋果紐約的「九九零公寓事件」 ,我就不知道是真是假了!呃,看來是真的,因為網路上找到了這則新聞

對了,我覺得應該是用「試煉」而不是「試練」,雖然後者是日文原書的書名。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界線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雖然是社會派推理,還是宣告一下:本文涉及真相,請慎入!

這本號稱是《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續集的小說,給我的感觸倒沒有《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那麼深。就連是不是稱得上續集,我都有點存疑。在時間序上,《界線》的創作時間稍晚;人物方面,笘篠(音:山篠)、蓮田等宮城縣警、賣名單的五代、疑兇的利根都有在《界線》裡出現,但兩本書的關聯性不是那麼強。

貫穿兩本書的背景就是三一一日本東北大地震,在《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中就提到笘篠的妻子和兒子在三一一大地震中失蹤,但笘篠一直抱著一絲希望,沒去申請宣告死亡。在《界線》裡,某日出現一具屍體,身上的駕照用的是笘篠妻子笘條奈津美的名字…。但笘篠到現場一看,發現死者並不是他的妻子…。後來,又出現另一名死者,同樣的,死者的真正身分並不是駕照上的那個姓名。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死亡醫生的遺產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在書櫃擺了一年的《死亡醫生的遺產》,早在去年六月寫完《開膛手傑克的告白》後就說該看的,中間曾拿起來看了第一章,但一直沒能往下看,直到今日。或許,是因為討論的議題太過沉重吧!

博客來的內容簡介直接點出了這本書的主題--安樂死:

我是「Doctor Death」

繼承了推廣積極安樂死之傑克・凱沃基安醫師的遺志。

人皆生而平等,既有生存的權利,亦有選擇死亡的權利。


以低廉的代價讓人獲得安詳解脫的神秘來訪者,究竟是病患的「救世主」,還是穿著白袍的「索命死神」?

但是當我們來到攸關生命尊嚴的岔路時,心中搖擺不定的指針,最後會在這場艱困選擇中朝向哪一方?

尊嚴與正義,是用什麼標準去決定的?一連串「不存在被害者」的犯罪,到底又該如何予以制裁?

直接挑戰「生命的尊嚴」與「安樂死的善惡」等哲學思考,由「逆轉的帝王」中山七里所獻上,融合「刑偵」、「醫療」、「家族」以及「社會議題」要素的────  「刑警犬養隼人」系列第四作,隆重揭幕!

從推理小說的角度看,這是部追緝讓人安樂死的「兇手」的小說。熟悉犬養的書友們自然知道犬養有個因「尿毒症」長期住院的女兒沙耶香,這次犬養連女兒都拿出來當誘餌了,難怪會被前妻與女兒碎碎念。科學鑑識自然不能缺席,不管是監視器畫面的Zoom In…或是由嫌疑犯留下的泥土分析出嫌疑犯可能的棲身之處,都對鎖定兇手派上用場。當然,免不了最後的抖包袱、大逆轉。

顯而易見地,雖然有前述的「類本格」推理小說元素,這本小說自然是不折不扣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死亡醫生」指的是傑克·凱沃基安(Jacob "Jack" Kevorkian),『他公開提倡透過醫生協助自殺,完善晚期病患的「死的權利」』(維基百科),因為他已經在2011年去世,這部2017年寫就的小說用的「遺產」,應該是指他的精神吧!

維基百科裡對「安樂死」的定義是這樣的:

安樂死(英語:Euthanasia,源自於希臘語:εὐθανασία,「好的死亡」;εὖ為「好的」,θάνατος為「死亡」)是一種有意地結束生命以減輕人的痛楚或痛苦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屬於不治之症或到了晚期,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負擔,病人或其家屬不願讓病人再受病痛折磨,經過醫生和病人(或其家屬)雙方同意後而採取了結生命的措施。

維基百科裡還羅列了允許主動或被動安樂死的國家。日本不在其中。維基百科裡把中華民國列在「目前已立法容許被動安樂死的國家及地區」,但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應該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其實應該類同於日本在平成十九年公布的《安寧療護決策相關之準則》。幾年前名主播傅達仁到瑞士去進行安樂死,就是因為瑞士屬於「目前已立法容許協助自殺的國家及地區」。

中山七里用了犬養的角度說明了安寧療護,還認為安寧療護或可稱為「消極的安樂死(P64)」:

對於被宣告時日所剩不多的患者,將會停止單純延續生命的治療方式…讓患者緩緩等待死亡到來。

更狠的是,中山七里還鞭了醫院一頓:「但站在醫院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斷採用最新技術進行延命治療,醫療收入就會直線攀升,所以也不難想像經營方打死也不肯停止無效延命治療的心態。」 

從病人和病人家屬角度來看,對於安樂死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所謂的違法行為,就是因為法律不承認才構成違法的沒錯吧?…我們夫妻倆一直忍受痛苦,奮戰不懈。每天不斷消耗金錢跟體力,也磨耗了精神,沒有一天能放鬆下來,兩個人都已經快超出負荷了…但我真的很高興能讓先生安安穩穩地離開人世,我相信他也跟我抱持著一樣的想法。你們肯定沒辦法理解,不必受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吧?我們好不容易才從痛苦中解脫,對Doctor Death的感謝一輩子都感謝不完。(P49)

畢竟,犬養有個生病的女兒,在刑警與父親的身分間擺盪,恐怕是更有感觸的吧。有些警方人士會認為「安寧療護的體制太過鬆散,絕症病患的家屬不得不拜託那種傢伙,於是黑暗醫生就可以光明正大享受眼前的殺人樂趣,同時還受到被害者家屬的感謝…(P73)」

好在,死亡醫生的動機不是為了享受殺人樂趣!!

故事的最後,犬養面臨了是否要放手讓死亡醫生對某人進行安樂死的抉擇,也藉著死亡醫生的OS寫下犬養的心理:

這個男人(犬養)知道人有生的權利,卻完全沒辦法理解也有死的權利。即使他能制裁犯人,也無法制裁罪孽。肯定是因為他女兒也深受重病侵擾的關係吧,所以才無法超然地看待生命。…突然羨慕起這個男人,既膚淺、又幼稚,但是卻擁有一對無法徹底割捨事務的溫柔眼神。(P316)

死亡醫生又是如何看待自己? 

自己(死亡醫生)也曾擁有過像是那樣的眼神吧,只是在戕害了那麼多條性命的過程中,已經徹底改變了,而情感上的某個部分也已經消磨殆盡。(P317) 

 「即使他能制裁犯人,也無法制裁罪孽」!是啊,在不容法律的前提下,死亡醫生是個不折不扣的犯人;但對於「堅信人有死的權利」的人(不管是病人或家屬)來說,恐怕覺得死亡醫生是善心人士。儘管如此,「這是我所要背負的罪孽,你不必扯上關係。」,死亡醫生應該不是認為自己毫無罪孽,只是所背負的罪孽是屬於倫理、道德層面的十字架,不是法律所能制裁的。

就如同犬養會在安樂死的是與非之間擺盪,我想,可能很多人在看完這本小說之後對於「安樂死」還是不會有自己的定論,畢竟「事不臨頭不關己」。最後,就用沙耶香和犬養的對話作結(P320):

爸,你不能接受安樂死對不對?

我承認它有它的道理在,但恐怕無法全盤接受。

那就只是想法不同而已。因為不管是不想讓家人死去,還是不想讓家人繼續受苦下去,其實本質上都是一種體貼。 

對了對了,岔開話題,以前一直覺得犬養這個姓氏很怪,但最近看了《日本節日好吃驚》 ,在11月1日「狗狗之日」提到:

根據古書《日本書紀》記載,第二十七代安閑天皇在西元538年於各地廣設犬養部,派遣專人飼養狗狗來守衛倉庫,而這專門職司養狗人的後代,就以犬養或犬飼作為姓氏,因此人家事實上是養狗的,而不是狗養的,順序不同意義可是差很多呀。目前全日本大約有270人以犬養為姓,14,500人以犬飼為姓。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看過不少中山七里的小說,寫過不少閱讀心得,但就是看這本《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後的心情最為沉重。中山七里的許多小說都有點社會派推理的影子,但是也可以把他們歸在法醫推理(希波克拉底系列)、法庭推理(御子柴禮司系列)、警探推理(開膛手傑克、泰米斯系列),就這本《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是很純粹純粹的社會派推理。還是用書籍簡介開場吧:

  三雲忠勝被殺了。他是一個好人。身為福祉保健所的課長,他竭心盡力為每個案例做最妥善的安排處置,細心照顧提攜後進。作為一個丈夫與父親,凡事以妻子與孩子做為出發點,更別提那些從沒有過的酗酒、賭博、外遇與家暴。從未見過那麼為人著想、體貼善良的人,無論工作與家庭,他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這麼一個好人被殺了,作者用了〈好人之死〉做為第一章的標題。但這不是單一的命案! 接著在第二章,死了個君子縣議員,作者用了〈君子之死〉做為第二章的標題。

ㄟ,推理小說迷再怎麼笨都會猜到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命案一定涉及這兩個死者的過去…。共同的過去就是他們都曾擔任宮城縣鹽釜市福祉保健所的職員。

福祉保健所是啥呢?亂亂找了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的Wiki,裡面寫了很多工作,其中一條和《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最有關係的就是生活福祉部的生活保護:

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保障日本國民而建立的公共救濟制度。 根據《日本憲法》第25條和《生活保護法》的理念,對生活困難的公民進行資力調查,根據他們的需要程度,向主要監護人提供必要的援助,以確保最低生活水準(國家最低生活) 旨在鼓勵自力更生。 (資料來源)

簡單說,就是對於確實生活困難的公民給予救濟金的制度。 然而,因為政府預算有限,不可能每個來申請生活保護的民眾都給予通過。那些保護申請駁回者會不會對生活福祉部的承辦人員、課長心生怨念呢!

啊,當然會,不然就不會有這本書了。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書寫了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後仙台市生活保護率的變化,連帶政府生活保護預算縮減的情形,以及福祉保健所公務員「為預算頭痛」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書寫了被駁回生活保護民眾的困境,裡面有一點我覺得蠻誇張的:

我哥哥十多年前去了東京就音信全無了。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做些甚麼、也不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可是福祉保健所…的說法…就算音信全無,只要沒有證明那個親人沒有經濟能力,申請就不會通過…那等於是叫人硬找出音信全無的親人。(P163)

書裡面用了一個詞,我恰好最近在 日劇「99.9 刑事專門律師 特別篇:新的相遇篇」裡看過:「證明不存在的事物。這便是所謂魔鬼的證明!」…證明沒有謀生能力、證明沒有資產、證明你那音信全無的親人沒有資產。

解剖之後,從她的胃裡取出了一大堆面紙。一定是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吃了。(P262)

這是引發連續殺人事件的某位被餓死的申請生活保護被駁回者的解剖結果。

用來養一群明知會再犯的犯人的,和不願拿出來救濟人微言輕的窮人的,同樣都是稅金…窮人該受保護的順位還在監獄裡的罪犯之下? (P290)

閱讀的同時,讓我想起去年五月COVID-19三級警戒時,對於生活困頓民眾的資助。是的,有些人專走偏門,濫用社會福利,呃,這些人還真的申請得過!但對於一些真正陷入困境者,卻因為他們可能有賣不掉的祖產,卻拿不到救濟金。

身為公務人員,有時候也是很難的。畢竟有政府的政策在上面,要拿捏分寸實在不容易,真有那麼容易依照每個人的需求給予幫助嗎?就算一開始是熱血青年,會不會時間一久磨滅了初心?

在身為公務人員之前,得先是個人吧。在駁回申請時,他們很清楚惠婆婆是甚麼狀況。他們明知不給生活保護費,惠婆婆就會餓死,卻還是冷酷無情地駁回了她的申請。國家和省政府的命令比人命還重要嗎?不是為了替人民服務才有公務員的嗎?不是為了要維護國民的健康才有厚生勞動省的嗎? (P353)

三雲被身邊的人當成好人,但其實他一點都沒變。經常把我判斷無論如何都需要生活保護的申請,以一句預算不足就回絕…我也很清楚社福行政的架構和現況,但三雲他們對於個別申請者實在太不用心了…(P363) 

原來,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就是指在社會底層、連今天的米在哪裡的都不知道、卻又無法得到政府生活保護的人!

給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請大聲說出來。不要隱忍,向至親,向近鄰,若環境許可,向網路說出你有多辛苦。無事可做關在屋裡,會覺得世上彷彿只有自己一個人。可是,不是那樣的。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寬廣,一定有人關心你、在意你。我也曾為這樣的人所救,所以我敢保證。(P365)

以下涉及真相,慎入!

回來從推理小說的角度評析:一如往常,中山七里在故事的最後又抖了包袱,只是這次的包袱抖得有點喘。抖包袱的意思是,你以為的凶手不是真正的兇手。只是,在鹽釜市福祉保健所打人的是利根、放火燒鹽釜市福祉保健所的是利根,為什麼在最後來了句:「利根為了保護情同弟弟的…做了八年的牢。(P366)」

然後,一開始對於好人的描述,和最後P363(就上面的引文)的描述,實在兜不太起來。難道只有某人看得出來,其他人都看不出來嗎?

此外,在這本小說裡又看到日本人蠻愛用的「非血緣家庭」了。例如日劇「#家族募集中」、小說《接棒家族》

最後,扯得有點遠了,是《動盪》這本書裡談的德國:

他起訴的那些德國人,犯下的是違反人性的罪行,納粹德國的法律是不合理的,不能以服從這些律法為藉口來作為辯護。沒有任何法律,可以開脫危害人類的罪行

我覺得是很難的一件事!如果把上面的納粹德國、法律,改成日本、生活保護制度,就會變成:日本的生活保護制度是不合理的,不能以服從日本生活保護制度來作為辯護,在預算考量下駁回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的申請。 真是令人掙扎呀!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泰米斯之劍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鴉色刑事組」(圖片來源:KKTV)

最近在追劇。「鴉色刑事組」!竹野內豐扮演的入間道雄法官原來是名律師,十二年前一場冤獄,導致被冤罪的被告在獄中自殺,竹野內豐就此轉任法官,希望能有一天能審判日本的法律,重審冤罪。劇中,經常會帶過一尊女神雕像,一手持劍,一手持天秤,這位女神,便是「泰米斯女神」,司法女神。

泰美斯(Themis,希臘語:Θέμις)是古希臘神話的泰坦神。她是擬人化的天賦秩序、公平、法律、自然法與習俗。屬於她的象徵有天秤,象徵平衡及務實;,象徵分辨真偽。(維基百科)

除了日本之外,泰米斯女神在許多國家的法院都會出現,有的高舉天秤,有的高舉劍。有的甚至會把眼睛矇上。矇上雙眼,是希望能不帶偏見地執行正義。

圖片來源


泰米斯女神是出現在希臘神話裡的正義女神,象徵司法公正。…泰米斯的右手握著一把寶劍,一般認為這把劍代表權力。…只不過,這個權力必須和正義一體才行,沒有正義的權力不過是暴力而已。當然,這個權力被誤用的話,就必須立即修正。(P147 By 恩田檢察官)

 《泰米斯之劍》是渡瀨警部的成長史,當時渡瀨才新婚一年,是埼玉縣浦和市浦和署的巡查部長 (還蠻低階的)。故事情節大致如下:

狂風大雨之夜,一對房仲業夫婦慘遭竊賊殺害。菜鳥刑警渡瀨與資深前輩鳴海,憑著線索抓到涉嫌重大的嫌犯楠木,並對他嚴厲逼問,最終獲得認罪口供。五年後的冬季,轄區再次發生竊盜殺人案。竊賊的作案手法十分熟練,而且似曾相識,令渡瀨不禁聯想起那宗房仲夫婦的竊盜命案!難道楠木是無、辜、的?渡瀨的背脊竄起一陣戰慄……潘朵拉的盒子已然捧在手上,揭發或隱匿?他的抉擇是──? 

鳴海瞞著渡瀨偽造證據,陷楠木於罪。一審、二審法官皆採信警察、檢察官的說法,判處楠木死刑。後來楠木在獄中自殺 (這段和「鴉色刑事組」好像啊!)。 五年後,來到平成元年,渡瀨從再次發生的竊盜殺人案,發現原來的房仲業夫婦謀殺案可能是冤罪,從逮捕的竊盜犯迫水取得了新證詞,證明迫水才是原來房仲業夫婦謀殺案的真兇。可惜,為時已晚,楠木已經在獄中自殺了!

真的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自從渡瀨取得迫水的證詞後,整個浦和署就視渡瀨為異類,畢竟揭發冤罪牽連甚大,不僅是當初偵辦的警察 (渡瀨與鳴海),還牽涉到檢察署、法院、看守所、監獄,吹哨者很難獲得內部認同,自古已然

故事中,也從東京高等法院二審法官、日本第二十位女性法官高遠寺靜的角度來說明法官判案的心理糾葛。啊,高遠寺靜有那麼一丁點像鴉色刑事組」裡的日高亞紀法官呀,也有那麼一丁點像入間法官。

因為死刑是用制度來殺人,所以我很困惑,也很恐懼。我要為將罪的大小和被告的生命掛在天秤上而苦惱,我未把這兩樣東西放在天秤上是不是一種傲慢而苦惱,也為自己的見識和是人的判斷不同而苦惱。(P175 By高遠寺靜) 

法院是個講法論理的殿堂,不容感情用事。一旦判決帶入私人情感,法庭就可能淪為私刑之處。因此,法官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把感情當成判決的構成要件,那就是「市民情感」。(P85)

但就算在上面引用的這段文字,「市民情感」是否真能當作判決的構成要件,其實我是存疑的。只是我覺得,法官的判決要能夠說服市民,即使現在有太多「正義魔人」。

祂是出現在希臘神話裡的正義女神,象徵司法公正。…泰米斯的右手握著一把寶劍,一般認為這把劍代表權力。…只不過這個權力必須和正義一體才行,沒有正義的權力不過是暴力而已。當然這個權力被誤用的話,就必須立即修正。這也是司法從業人員的工作。(P147 By 恩田)

渡瀨在東京高等檢察署的朋友恩田檢察官,對渡瀨講了上面一段話之後,渡瀨就把證據交給了恩田,恩田也藉著媒體之力,揭發了這冤罪事件。啊,遇到了體制的腐敗與僵固,還是得透過第四權嗎?如果這第四權沒有被體制所收買!

渡瀨與高遠寺靜的對話中也有這麼一句,這一句話闡明了渡瀨內心的決定,是要對體制的錯誤視而不見呢?還是要予以更正?

一位我很尊敬的檢察官這麼說:制裁人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所以必須和正義一體,如果不公正的話,就要立刻追究清楚。(P179 By  渡瀨,句中的檢察官是指恩田) 

總之,揭發了冤罪!所有相關人等,從浦和警署,到檢察署、法院的相關人等通通退休或離職,唯獨渡瀨,其理甚明,攤在陽光下的吹哨者,誰也不敢動!但是…渡瀨自此成了孤鳥,也因為揭開了冤罪,和妻子離婚 (究竟是因為一時的家暴?還是因為妻子受不了壓力?就沒明說了)。

渡瀨在心中一直對自己說:「不能再犯第二次錯了!」(P227)

時間,再翻過二十三年,來到平成二十四年,被判無期徒刑的迫水,從東京府中監獄假釋出獄的當天在府中監獄附近被殺。渡瀨這時,已經是埼玉縣警搜查一課的班長,這個時間線,剛好接上《開膛手傑克的告白》,在《泰米斯之劍》就約略提到了渡瀨把古手川派去和犬養聯合搜查。

第三段的故事裡,描述了渡瀨這不合時宜的刑警,重新爬梳二十多年前兩起竊盜案的被害者家屬,企圖找出殺害迫水的兇手。這不合時宜的刑警又撈過界了,東京警視廳、府中署、埼玉縣警,除了撈過界之外,體制內的各單位又怕二十多年前的冤獄再度浮上檯面,各種阻撓的手段層出不窮。這一段也非常精采,除了看到渡瀨對抗體制之外,還包含了真兇和背後藏鏡人的浮現,尤其是藏鏡人那段更是讓人掩卷嘆息呀(其實是覺得很黑暗)對了,這段真的是標準的形式偵緝檔案,很讚喔!

這部小說的批判力道是很強的,除了前面引的一些段落之外,還有:

  1. 殺了四個人還可以假釋出獄?(P276) (這裡其實牽涉了一個「永山基準」,被害人達四人以上為判處死刑的基準)
  2. 監獄沒有發揮更生機構的功能…六成的人會再犯而被抓回去。(P277)
  3. 陪審團制度納入的不是市民感覺,而是市民情緒。(P291)
  4. 被害者及其遺族的人權由誰來照顧?
  5. 逮捕犯人,然後起訴、制裁,多大的權力呀?行使這項權力的人一定陶醉在自己是正義使者的氛圍中,認為自己具備了能夠揮舉正義大旗的知識和學問…這些都是別人給他的權力罷了!有權力的人終究會被其他權力打敗。(P311)
  6. 渡瀨刑警幾次和楠木父母的會面,從被害者遺族的角度批判了日本的司法制度。
怎麼,中山七里的小說和橫山秀夫的一樣沉重呀!

對了,有人知道渡瀨刑警的名字是甚麼嗎?因為高遠寺靜法官說他的名字很可愛(P80),究竟有多可愛?

最後,貼上一張埼玉縣和東京的相對位置圖。さいたま市就是埼玉市,浦和區就在埼玉市內。


再來學點新知識:日本有個名詞「出世魚」,會依不同生長階段給予魚不同的名稱。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開膛手傑克的告白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中山七里的小說中有幾部是一開始蠻難下嚥、需要一點點耐心才能漸入佳境的,原因要嘛是太血腥、要嘛是人物設定,前者例如《御子柴禮司》系列,後者如《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系列。

一開場,就是個年輕女子屍體被發現的場景,而且是內臟全被挖空的場景,發現屍體的隔天,帝都電視臺新聞部就收到一封來自傑克的信:
我超越時空,又來到這世界復活。木場公園那案子是我幹的。技巧高超,連讓她哀號的時間都沒有。我正樂在其中—傑克

開膛手傑克,「是於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期間,在倫敦東區白教堂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五名妓女的兇手的化名。犯案期間,兇手多次寄信到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一些屍體的內臟被取出,而根據屍體上的傷口,兇器被認為是如手術刀般銳利的刀,因此推斷兇手有相當程度的外科和醫學技巧,其職業可能是醫生或屠夫(維基百科)」 

同樣的場景,後面又出現在一女、一男的屍體上,光這噁心的場景,要能看下去實在很不容易。

中山七里厲害的地方之一,就是這種難以下嚥的佈局往往隱含著深層的探討議題。這一回,在第二個年輕女子屍體被發現之際,不,應該更早一點,就知道是「器官移植」的「腦死」議題了。

同樣的腦死議題,也出現在東野圭吾的《人魚沉睡的家》。

在《開膛手傑克的告白》的第56-57頁列出了五大腦死判定基準,這裡就不當文抄公了。其實,在「全國法規資料庫」裡也有我國的「腦死判定基準」。在本書第三章「恐慌」的第174-182頁移植推進派代表和以社會學者身分馳名的僧侶「對談」的關於「器官移植」的「腦死」議題也十分精彩。

至於兇手,還是跟抖包袱一樣,抖了第三次才把真正的凶手抖出來,不過這動機是否足以說服人,那就各自認定了 (我是覺得有點弱)。

東京警視廳犬養搭配埼玉縣縣警古手川。對於剛看完《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和《希波克拉底的憂鬱》的我來說,這自然是格外有趣。之所以會這樣搭配,是因為第二個案子發生埼玉縣境內,所以光崎教授串場解剖。這兩個人一搭一唱得非常好,古手川應該是被渡瀨訓練得非常好了,所以面對東京警視廳眾大人(不是犬養)是不卑不亢,犬養和古手川互為油門和煞車。《開膛手傑克的告白》應該是犬養的第一次登場,在這本書裡有介紹了犬養的家庭(外遇、離婚兩次、女兒有嚴重腎衰竭)。說來,《開膛手傑克的告白》是2013年出版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是2015年出版的,所以在《開膛手傑克的告白》裡,古手川還沒遇到真琴,難怪這時的古手川不相信女人,哈哈。

器官移植的受贈者,除了需要接受長期的抗排斥藥物治療外,也擔負了很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獲得別人捐贈的器官,生存就變得責任重大。懶惰、胡作非為這類事,都是不被允許的。活下去就像戴著腳鐐般受到別人的監視。(P252)」

這本小說裡,還反映了電視媒體的嗜血心理、酸民與正義魔人的嘴泡、警視廳刑事部搜查一課搜查本部指揮官好大喜功的心態,不覺得看起來特別應時嗎?呃,別自己對號入座嘿。

在《開膛手傑克的告白》之後,該看《死亡醫生的遺產(The Legacy of Dr. Death)》了。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希波克拉底的憂鬱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上星期剛介紹完《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這星期就看完了《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可惜時報出版社只有出這兩本而已,希望能趕快把另外兩本出齊。

圖片來源:Amazon.jp

圖片來源:Amazon.jp

說在前頭:應該有讀者覺得封面很讚吧。封面繪者:遠藤拓人,我找出了他的個人網站,裡面有不少令人驚豔的作品喔。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連同姊妹作《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已經重複看了幾次,雖然故事細節已經忘了,但大致還記得整本書的架構。這回複習《希波克拉底的誓言》老實說是為了另一篇還沒寫的追劇心得–「法醫女王」,重看還是值得的!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御子柴禮司系列 (By 中山七里)

中山七里的小說,是從《泰米斯之劍》、《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希波克拉底的憂鬱》開始閱讀的,不論從警探推理、法醫推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上上之作,所以後來陸續買了他的好幾本小說。

有趣的是,後來在閱讀他的小說時,都遇到了點撞牆期,包含《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因為實在有點血腥,雖然後來還是看完了,十分震撼,不過這幾本小說都不是今天的重點。至於中山七里著名的岬洋介系列,則因為瑞昇版的字體有點小,閱讀起來不太舒服,還繼續擺著,更不用說得從二手書店才找得到的逸作《再見,德布西》了。




中山七里另一個讓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系列,則是律師御子柴禮司系列。又是一個奇特的設定:御子柴禮司,專門收取高額報酬,讓絕對有罪的被告獲釋,是犯罪者的救星、檢警雙方痛惡的對手。其實我也沒那麼假道學。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有點噁心的設定是:aka 「屍體郵差」,源於御子柴在14歲時犯下殘酷的少女分屍案,進了少年院。在少年院中,經由恩師感化、帶領,改姓更名,考取律師執照,成為律師。光看一個設定覺得還好,但是把這兩個設定放在一起,難怪我拿起這系列小說時有點興趣缺缺。

可能是因為我看這三本書的順序是倒過來的,讓我比較噁心的前兩本反而比較慢看。

第三本《恩仇鎮魂曲》的故事發生在御子柴禮司的「屍體郵差」身分已經被拆穿之後,某日在報紙上看到少年院時的恩師被控在養老院中殺了看護師,於是御子柴就自願擔任恩師的辯護律師,但恩師卻不領情。在這種情形下,御子柴如何發掘犯罪真相,恩師究竟是否有罪?由於這部小說中已經較少回顧「屍體郵差」的往事,又加上情節涉及「緊急避難」、養老院中看護師虐待老人等情節,最後的大逆轉挖掘出真相,讓我看完之後大呼過癮。

第二本《追憶夜想曲》時御子柴禮司的「屍體郵差」身分還沒被拆穿。但第一回就在描述他「屍體郵差」的過往,大概是第三本先打了預防針,所以一開始還是勉強地讀了下去。然後,御子柴接了一個平凡家庭主婦殺害丈夫的案子,明明是現行犯被發現、被告也坦承不諱的情況下,御子柴偏偏還是要插一腳,這個案件的被告也不是御子柴平常幫忙辯護的黑道,誰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故事發展下去,看來對被告越來越不利,這回御子柴應該穩輸不贏了吧?但是,中山七里還是在非常隱晦的情節說明中,讓御子柴丟了一顆炸彈,然後讀者也不會覺得被欺騙了。因為在第三本時,御子柴的身分已經被揭穿了,換句話說... 就在《追憶夜想曲》中,御子柴的身分會爆開!... 我在想... 御子柴在接這個Case前應該就知道被告是誰了吧?

回過頭來的第一本《贖罪奏鳴曲》,一開始的場景就是御子柴在掩埋屍體,挖哩勒,如果真的從這本看起,應該會對這系列小說退避三舍才是。這次處理的是一件幾乎沒有翻案可能的三億元保險金殺人案,被害人是木材加工廠(製材廠)的老闆、被告是老闆娘,他們還有一個腦性麻痺必須坐輪椅的兒子。老闆先是因卡車意外事故身受重傷,然後在醫院裡又被人故意關掉人工呼吸器的電源而死亡,因為有個三億元保險金,老闆娘就被當作被告了。御子柴掩埋的屍體是一個惡德記者,專門拿內幕消息勒索人,因為御子柴的背景,總是會讓人以為那惡德記者就是為了勒索御子柴,所以被幹掉了!這部小說裡,除了Case的進展外,還回溯了御子柴在少年院的往事,當然他的恩師(第三本的被告)在其中有出現。從第一本的情節描述中就會知道為何這系列都要以「曲」為名。

「屍體郵差」的設定是一大「亮點」外,最厲害的是明明覺得兇手應該是誰誰誰了,這三本小說最後都有個大逆轉。另外,中山七里的小說還有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在不同系列的小說裡,主角都會穿插出現,例如,青蛙男系列的渡瀨、古手川在《贖罪奏鳴曲》出現,岬洋介的老爸在《追憶夜想曲》出現,然後御子柴則是在《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出現。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