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公共圖書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共圖書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IFLA 2022 年度公共圖書館入圍館 -- Gellerup Library in Denmark

 

Gellerup Library, Denmark

除了2022 IFLA年度公共圖書館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圖書館之外,還有好幾個入圍圖書館,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丹麥的Gellerup Library了。Gellerup Library位在丹麥的Aarhus。是的,這個城市的圖書館總館就是赫赫有名的Dokk1(不知道哪年可以去造訪一下)。

Gellerup Library位在一個社區再造的地區,圖書館成為社區再造過程中的重要驅動力。這是一個不太有錢的社區,在圖書館興建的過程中,運用了當地失業青年的專才,請他們加入圖書館建設,後來這些失業青年也都找到了各自的一片天。另外,因為社區再造,意思是打掉了不少老建築吧,圖書館的興建中也把舊建築的材料運用在圖書館中。在Gellerup Library的介紹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讀者,說到這個圖書館讓不同膚色的讀者都擁有自由的空間。

以下,是我從介紹影片裡摘錄的一點資訊:

  1. 明亮、有趣和溫馨的氛圍為特色
  2. 設計圖書館時,關注其環境、社會和經濟的永續性
  3. 在社區營(再)造過程中,改變的重要驅力
  4. 圖書館是社區中心(Hub, Center)、民主的基礎建設
  5. 與夥伴、社區協作,重視使用者參與與共建
  6. 圖書館空間是由全體社區民眾所擁有,是民眾的地方和文化聚會場所
  7. 除了和自己熟悉的人,也會在這裏遇見同社區但不熟識的人,累積社會資本
  8. 建築、內容、影響帶來了魔法
  9. 小小的圖書館、大大的影響
  10. 彈性可根據活動性質調整的空間,重視不同區域的連結、互相激盪
  11.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12. 沉思的空間、和周遭環境與生活融合的空間
  13. 關注有孩子的家庭、年輕人和公民驅動的活動
  14. 每周都有針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開放式研討會,並為每個人提供創客空間
  15. 動態的攀岩場、開放與溫暖、小孩與大人、不同顏色人種
  16. 特色服務:家庭作業説明、Folkeinformation(民俗資訊)和當地歷史檔案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22 IFLA Public Library of the Year (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公共圖書館)


今年IFLA選出了美國蒙大拿州的米蘇拉公共圖書館做為年度公共圖書館。稍微看了這個館的介紹,有幾項特點:

  1. 環保意識、地方文化、數位創新
  2. 夥伴關係
  3. 相機設備、製作工作室、家譜研究設施、家庭工作坊、Demonstration Kitchen 
  4. 遊戲、學習、實驗、聚會
  5. 融合周遭環境
  6. 持久、靈活、永續、長期的彈性 (resiliency) 、熱能與太陽能、保水、日光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IFLA-UNESCO 公共圖書館宣言 (2022年版)

 





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2022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年

 

社會和個⼈的⾃由、繁榮和發展是⼈類的基本價值。它們只有通過充分知情的公⺠⾏使其⺠主權利並在社會中發揮積極作⽤才能實現。建設性的參與和⺠主的發展取決於令⼈滿意的教育,以及⾃由與不受限制地獲取知識、思想、⽂化和資訊。

公共圖書館是獲取知識的地方門戶,為個人和社會群體的終身學習、獨立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公共圖書館藉由提供各種知識的取用並促進各種知識的創造和共享來鞏固健康的知識社會,這些知識包括了沒有商業、技術或法律障礙的科學和地方知識。

在每個國家,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圖書館有助於確保全民能夠享有受教育權,以及參與知識社會和社區文化生活的權利。

本宣言宣告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信念,即公共圖書館是教育、文化、包容和資訊的活躍力量,是永續發展以及透過所有人的思想促進和平與精神福祉的重要機構。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並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資訊中心,為使用者提供各種知識和資訊。公共圖書館是知識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地適應新的溝通方式,以履行其為所有人提供普遍取用和有意義地使用資訊的使命。公共圖書館為知識的生產、資訊和文化的共享與交流,以及促進公民參與提供了可公開造訪、近用的空間。

圖書館是社區的創造者,積極主動地接觸新的受眾,並利用有效的傾聽來支持設計滿足地方需求並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的服務。大眾信任他們的圖書館,作為回報,公共圖書館的戮力於主動讓他們的社區知情和瞭解。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是在所有人平等取用的基礎上提供的,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社會地位和任何其他特徵。公共圖書館必須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無法使用常規服務和館藏的使用者提供特定的服務和材料,例如語言少數群體、身心障礙人士、不善於數位或電腦技能差者、素養能力差的人、住院者或在監獄中的收容人。

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必須找到與其需求相關的資訊資源。館藏和服務必須包括所有類型的適當媒體和現代科技,以及傳統資訊資源。高品質、與地方需求和條件相關,以及反映社區語言和文化多樣性是必不可少的。資訊資源必須反映當前趨勢和社會演變,以及人類努力和想像力的記憶。

館藏和服務不應受到任何形式意識形態、政治或宗教審查,也不應受到商業壓力。

公共圖書館的使命

以下與資訊、素養、教育、包容、公民參與和文化相關的關鍵任務應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透過這些重要使命,公共圖書館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和建設更加公平、人道和可持續的社會有所貢獻。

  1. 提供不受審查、包羅萬象的資訊和思想,支持各級正規和非正規教育,以及終身學習,使人們能夠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持續、自願和自主地追求知識;
  2. 為個人創造性發展提供機會,激發想像力、創造力、好奇心和同理心;
  3. 培養和加強兒童從出生到成年的閱讀習慣;
  4. 發起、支持和參與素養活動和課程,以培養閱讀和寫作技能,促進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數位素養技能的發展,讓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具備建設一個知情、民主社會的精神;
  5. 除了為社區提供面對面服務之外,亦能透過數位科技以遠距方式盡可能提供民眾取得資訊、館藏、活動、課程的服務;
  6. 體認圖書館在社會結構核心中的作用,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各種社區資訊和社區組織的機會;
  7. 為社區提供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例如可以影響使用者生活的研究成果和健康資訊,以及促進參與科學進步;
  8. 為當地企業、協會和興趣團體提供充分的資訊服務;
  9. 保存和提供取用地方和原民資料、知識和遺產(包括口述傳統),提供一個環境,提供一個環境,使當地社區可以根據社區的意願在確認要記錄、保存和共享的素材上發揮積極作用;
  10. 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和支持文化多樣性;
  11. 促進對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資產的保護和有意義的取用、藝術欣賞,以及科學知識、研究和創新的開放取用,不論是傳統媒體形式,或是數位化和原生數位形式。

資金、立法和網絡

原則上應提供公共圖書館建築和服務的免費使用。公共圖書館是地方和國家當局的責任。公共圖書館必須得到符合國際條約和協定的具體和現代化立法的支持。公共圖書館必須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資助。公共圖書館必須是任何文化、資訊提供、素養和教育之長期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數位時代,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立法必須確保公共圖書館有能力以合理條件採購和提供數位內容取用,就如同採購和提供實體資源一般。

為確保全國圖書館的協調與合作,立法和策略規劃還必須根據商定的服務標準定義和促進全國圖書館網絡。

公共圖書館網絡的設計必須結合國家、地區、研究和專門圖書館,以及學校、學院和大學的圖書館。

經營管理

公共圖書館必須制定明確的政策,確定與本地社區需求相關的目標、優先事項和服務。本地知識和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對這一過程很有價值,本地社區應該參與決策。

公共圖書館必須有效地組織,並且必須保持專業的運作標準。

社區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可以採實體或數位方式獲取服務。這需要位置和設備齊全的圖書館建築、良好的閱讀和學習設施、以及相關技術和方便使用者的充足開放時間。它同樣意味著為那些無法到訪圖書館的人提供外展服務。

圖書館服務必須根據農村和城市地區社區的不同需求而有所調適,同時必須根據弱勢群體、有特殊需求的使用者、多語言使用者和社區內原住民的需求而調整。

圖書館館員是使用者和資源(包括數位資源和傳統資源)之間的積極中介者。 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以及圖書館館員的專業和繼續教育,以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挑戰,對於確保提供充分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領導層應就何謂充足資源的定量和定性定義與圖書館專業人員進行磋商。

公共圖書館必須提供外展和使用者教育課程或活動,以幫助使用者從所有資源中受益。

持續進行的研究應側重於評估圖書館的影響和收集數據,以便向決策者展示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公共圖書館應該長期收集統計數據,因為圖書館在社會中的益處往往會在後代身上體現出來。

夥伴關係

建立夥伴關係對於圖書館接觸更廣泛和更多樣化的公眾至關重要。公共圖書館必須確保與相關夥伴的合作——例如,使用者團體、學校、非政府組織、圖書館學會、企業,以及地方、區域、國家和國際層面的其他專業人士。

實踐宣言

特此敦促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決策者,以及世界各地的廣大圖書館界實施本宣言中表達的原則。


原文網址: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2022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之回顧、實踐與展望

 

公共出借權登記系統

(本文節縮版刊載於2022《文訊》Vol.438 四月號)

108年年中,國內掀起一陣討論「公共出借權 (Public Lending Right, PLR)」的熱潮,最後由教育部、文化部拍板自109年起推動「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實施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 (教育部,2019),並於110年完成第一次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發放。有關試辦計畫推動以來的實施與觀察,在國家圖書館《臺灣出版與閱讀》季刊110年第4期已有許多深入論述,不再贅言。筆者有幸參與108年的討論,繼而成為教育部專案小組成員之一,並於試辦計畫實施過程中行政協助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乃藉本文書寫對於整個過程的一些觀察。

回顧往事

回顧108年年中的討論,雖然有點「前塵往事,俱往矣」,但是總不能「船過水無痕」呀。

當時的論點之一,是把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提升連結到圖書銷售量下滑,然而二者間的消長是否有統計上顯著的關聯,迄今仍未有足夠的證據。對許多愛(購)書人來說,常是經由圖書館認識某位作者,進而購買他的作品,說來這不就是圖書館協助圖書行銷嗎?當然,筆者無法排除的確有民眾只借書不買書,甚至有些民眾根本買不起書只好透過圖書館借書,或是購書不是他們的必要消費;甚至,由於知識來源趨向多元,有許多民眾不再直接以圖書為主要知識來源,更不用說買書了。

另一方面,圖書館界某種程度認為推動公共出借權可能傷害到圖書館的使命,並忽視圖書館長久以來對推廣閱讀的努力。圖書館的使命在於確保民眾無償、普遍、平等地取得知識和資訊,且圖書館已經採取許多舉措支持作者和出版者,包含舉行讀書會、與粉絲見面、為圖書提供展示櫥窗,這些服務讓讀者認識作者、提升作者知名度,而且圖書館還確保了作品的長期保存,即使這些作品已經絕版。

在當時,筆者引用了代表全世界圖書資訊界及其使用者利益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 Institutions, IFLA)」對於公共出借權的立場(IFLA, 2016):

  1. IFLA 並不傾向贊同公共出借權,因其可能危害民眾無償取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儘管如此,IFLA認為大部分現存的公共出借權制度對創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持確實值得讚揚。
  2. 一個國家是否建立公共出借權制度,應權衡「給予創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持」和「可能危及資訊和創意表達的平等傳播」間的利弊得失,尤其公共出借權的推動不能影響民眾免費取得圖書館的資訊。
  3. 圖書館館員應接受公共出借權乃是文化認同,以及支持創作者經濟和社會保障的手段,但前提是公共出借權的經費來源不能排擠到圖書館的經費,應由政府提供獨立財政資助。
  4. 如果建立公共出借制度,則應為文化支持制度或酬勞權,並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
經歷多次座談會、公聽會,以及教育部專案小組的「熱烈」討論之後(平心而論,「熱烈」代表了一丁點的「火花」),終於以教育部和文化部為主辦單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和國立臺灣圖書館為執行單位,秉持「『公共出借權』係政府為落實公共圖書館之核心價值與鼓勵文化創作力,於成立公共圖書館提供圖書借閱公共服務之同時,為保障創作者權益所為之補償酬金。二者是政府於整體文化政策下,所採取的推廣知識與獎勵創作之並行措施。透過實施公共出借權,宣示國家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以獎勵文化創作,有益出版業之發展。」的理念(教育部,2019),自109年起展開試辦計畫。

試辦實踐

試辦計畫的實施步驟主要分為六部分,包含: 一、建置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二、修改試辦兩館書目暨調整自動化系統;三、辦理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教育訓練;四、協助與受理使用者進行PLR書目登記與補償酬金申請,並進行審核;五、籌組PLR相關推動小組;六、PLR登記系統暨管理系統平臺之系統滿意度調查及評估。

筆者因行政協助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推動試辦計畫,於其中有一些觀察。首先,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計算係基於圖書借閱次數,因此必須整併試辦館年度書目借閱資料。然而,圖書館書目管理的原始目的非為公共出借權,且圖書館於編目時雖遵循編目規則,但實際編目內容須由編目人員判斷編寫,因此可能造成同一本書但在不同圖書館的編目資料不盡相同,是以增添了整併二試辦館書目借閱資料的困難度。復以重複ISBN的情形於各館書目當中屢見不鮮,可能情形主要包括重複書目、不同版次圖書沿用ISBN、套書共用ISBN等樣態,造成書目借閱資料彙整上的困難。當未來公共出借權納入更多圖書館時,整併書目借閱資料的困難度更高,屆時需要預留整併書目借閱資料的前置作業時間,但同時也帶給圖書館持續改善書目品質的契機。

在110年10月至11月間,筆者協助國資圖針對創作者和出版者發放了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的滿意度問卷和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內容涵蓋政策內容、政策實施、政策效益三方面。回應的創作者對於PLR制度和110年度實施情況抱持較高的滿意度。尤其在政策效益方面,參與的創作者普遍認同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的實施宣示了國家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有助於獎勵文化創作,並能激勵創作者持續創作,並能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作品仍在被借閱。雖然就目前實施規模來說,仍未能實質增加創作者的收入,但不可否認地是創作者仍對此有所期待。就此看來,試辦計畫的確達到了其宣示的「對文化創作者的支持,以獎勵文化創作」(教育部,2019)。

從出版者的角度來看,由於試辦計畫鼓勵出版者代創作者登記,以出版者為主要申請者,除必須連線PLR登記系統註冊申請外,還須和創作者交涉、收集所需檢附之資料等,耗費不少時間和人力。但是因為PLR制度主要補償創作者,給予出版者比例較低,且試辦階段借閱次數尚少,造成出版者耗費大量心力卻並未收到相應回報。因此,出版者對於試辦計畫無論在政策內容、政策實施、政策效益等方面的滿意度都較創作者為低。

從焦點團體訪談和試辦期間收到的回饋來看,創作者與出版者普遍認為現行制度中部份流程及所需檢附資料仍太過繁雜,如因圖書版本老舊無法取得版權頁、創作者若要委託不同出版者代登記須簽署多份委託書、出版者取得創作者的委託及資料有困難等。針對這些回饋,試辦單位正針對補償酬金登記申請流程及檢附資料進行研議,期藉由流程的簡化提升創作者及出版者之登記意願。此外,這些作業多是在圖書或作者初次申請補償酬金時才需檢附,之後就可沿用,大幅降低爾後申請的繁雜程度。另一方面進一步說,在目前的代登記制度下,出版者代創作者註冊建檔並代登記作業,實乃無法避免之建置成本,而目前PLR試辦計畫所給予出版者30%金額係給予出版者之補償酬金,並非代登記或代辦費用,故筆者建議制定政策之文化部,倘若後續推行仍採代登記制度,應考慮其他獎勵方式或補助辦法,以鼓勵出版者積極參與並代創作者登記。

經統計109年在二試辦館有借閱紀錄、初步篩選後共計11萬6,666筆書目,79萬5,287次借閱次數,若進一步扣除創作者已故、非本國籍、無符合資格之創作者等系統無法篩選之不符合登記資格之書目後,粗估可登記書目約在8萬2千餘筆。由於單書創作者要達最低發放金額門檻需至少被借閱15次,在此粗估可登記約8萬2千筆書目中,借閱次數在14次以下者有72,463筆(88.52%)、15次以上者有9,395筆(11.48%),亦即近9成的可登記書目借閱次數不高,亦未達單書最低發放門檻,故對於出版者及創作者而言的確誘因較低,在時間、人力不足之情況下,登記量自然有限,或可能因此放棄申請。綜觀110年度的登記情形,登記審核通過的書目雖僅10,414筆,但是在PLR登記系統中出版者及創作者的有效註冊帳號數已超過2千位,其中一千餘位所申請之補償酬金皆亦已達發放金額門檻,其領取金額雖不高,然第一年試辦即發放一千餘位作者與出版者,本次試辦計畫可謂已有好的開始。而第2年登記因考量出版者的時間與人力,試辦單位也從善如流延長登記時程。

在問卷調查中,創作者和出版者普遍認為補償酬金的多寡是影響申請意願之主要因素。對於結算金額不多,以及流程及所需檢附資料繁雜的問題,有出版界人士直言曰「金額少、限制多,誘因不大」(陳宛茜、潘乃欣,2021),而參與執行的出版者在意見回饋實亦有「錢少事多、不得不做」的反應(祝本堯,2021)。對此,筆者覺得還是須回歸到試辦計畫的初衷,事實上藉由109年度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的申請,熱心參與的創作者與出版者的確回饋給試辦單位許多寶貴意見,試辦單位在執行過程中也發掘了不少問題,這正是試辦計畫的精神。如果創作者與出版者都冷眼看試辦計畫,不願意投注心力於補償酬金申請,萬一未來兩年的補償酬金結算金額都未見成長,又如何說服政府與民眾全面實施呢?

筆者曾和IFLA公共出借權的專家進行討論,對方認為公共出借權的成本可能很昂貴(柯皓仁,2019)。以試辦計畫而言,出版者耗費不少時間和人力,這些都是成本!而兩個試辦館須肩負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開發、教育訓練、彙整與修正書目和借閱資料、審核補償酬金申請、發放補償酬金、解決爭議、回覆創作者與出版者問題等責任,雖有計畫承辦人員,但仍需要中階主管與公務人力統籌,且因業務量龐大,二館須另行指派館內其他人員協助審核申請,造成承辦人員及館內其他協助人員無暇處理原先業務,對於館內原先處理業務之人力安排造成影響及負擔,這些也是成本!所幸在二館全力投入眾多資源後,促使109年度PLR補償酬金申請和發放作業順利完成。感性地說,館員容或在試辦計畫底定之前有不同的想法,但一旦接獲任務,館員就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使命必達。

前瞻未來


由於公共出借權在我國乃首度實施,無論在政策擬定、PLR登記系統暨管理平臺開發、登記與審核流程乃至於補償酬金發放,都尚在草創階段。試辦計畫旨在使用小範圍的樣本測試登記申請流程與初建置的PLR系統是否需要修正,並蒐集出版者及創作者實際參與的意見與經驗、發現問題並持續修正,以期對原訂制度與實施辦法提出建議,進而建立適於本國之公共出借權制度與實施方式。就此而言,筆者認為試辦計畫已初見其成效。

不容否認地,試辦期間的補償酬金可能不如創作者和出版者的期望,但一個完善公共出借權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時間蒐集出版者及創作者實際參與的意見與經驗、發現問題並持續修正,以期對原訂制度與實施辦法提出建議。為此,在試辦計畫第二、第三年的補償酬金申請,仍需要創作者與出版者的熱心參與,藉此發掘問題、提出制度與流程上的改善建議,進而說服政府和民眾,公共出借權制度是值得長期實施的

創作者是公共出借權補償酬金發放的主要對象,但由於圖書館界所接觸的創作者有限,且相較於同樣施行公共出借權政策之國家,我國缺乏較具規模的創作者團體,因此主要依賴出版公協會轉知出版者的方式來宣傳制度,然而仍有眾多創作者未能得知試辦計畫。未來如何提升公共出借權的能見度,鼓勵更多創作者登記,是值得試辦單位深思的。而藉由公共出借權的實施,催生創作者團體,亦值得期待

IFLA建議圖書館在國家擬引入公共出借權之時,必須積極為了公眾利益參與相關運動(campaign),確保公共出借權可以使作者獲益,但與此同時不會削弱平等取用公共資訊,並且不能使用圖書館預算;IFLA也指出,公共出借權制度的順利實踐需要圖書館和所有利害相關者共同參與政策制定。筆者認為從108年年中我國對於公共出借權的討論伊始,乃至於二所國立公共圖書館執行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期間的盡心盡力,圖書館界都遵循著IFLA的見解,這毋寧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則是公共出借權的法制基礎。截至目前為止,專家學者見解殊異,有《著作權法》取徑,亦有文化政策專法取徑,甚至有人提出修訂《圖書館法》(吳政鴻,2021;邱炯友、吳秋霞,2021;賴文智,2021)。IFLA的立場是應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IFLA, 2016),筆者亦不贊同為公共出借權修訂《圖書館法》第七條。既然公共出借權是文化支持制度下的產物,筆者淺見認為從文化政策專法著手應該是較為適當的。然而筆者並非法律、政策專家,究竟公共出借權如何入法,尚待各方協調與折衝。

創作者、出版者、圖書館都屬於圖書出版市場及產業鏈中的一份子,公共出借權深化了三者間的對話,期盼後續公共出借權的推動,能強化三者彼此間的信賴感,達成永續的和諧共生(邱炯友、吳秋霞,2021)。

參考資料

吳政鴻(2021)。啟動公共出借權,保障本土出版者權益。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22-25
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1888548.pdf

邱炯友、吳秋霞(2021)。臺灣公共出借權之試辦:研究者的實務觀察。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42-49。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834486.pdf

柯皓仁(2019)IFLA公共借閱權專家的信件往返。檢自:https://twpubliclibrary.blogspot.com/2019/05/ifla_68.html

祝本堯(2021)。以出版社與數位之觀點探討公共出借權的實施現況與未來。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52-58。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750690.pdf

教育部(2019)國立公共圖書館試辦「公共出借權」計畫。檢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4F8ED5441E33EA7B&s=F90C95DCDB7FFF69

陳宛茜、潘乃欣(2021)。公共出借權 出版人:誘因不大。聯合報。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223845

賴文智(2021)。公共出借權制度設計的困難與挑戰。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4期,頁36-40
檢自:http://isbn.ncl.edu.tw/FCKEDITOR_UploadFiles/1640750668.pd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 Institutions(IFLA)(2016)The IFLA Position on Public Lending Right (2016)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publications/the-ifla-position-on-public-lending-right--2016-/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110年臺東分區輔導暨圖書館事業發展會報紀行

疫情稍緩,走一趟臺東縣看看他們「建構全縣圖書館合作共享服務體系」的情況。原本規劃是搭飛機當天往返的輔導行程,但早班機沒飛,要買票也買不到,所以只好前一天就搭火車出發。說來,在太魯閣號列車出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無論搭飛機、搭火車,心理上都有點負擔,老婆還去買了甚麼「魚形」口罩給我戴。

臺東,一年大概都會去那麼一兩次,一般都是假私濟公,趁著到這如天堂般的所在出遊,順便演講演講或是晃晃公共圖書館。要不然就是純私人旅程,但每一次吳錦範和張曉倩都會現身來看看我這個恩師。

今年比較特別,因為疫情的緣故,還沒有放心到臺東悠閒出遊。



這次去臺東就純公務了,儘管如此,錦範和曉倩還是趁機到旅館房間來找我,帶了兩罐海尼根加一罐無酒精海尼根,以及三包花生,閒聊了一小時。

純公務的公共圖書館輔導,最高興的就是他們流標了N次的縣圖總館工程終於發包出去、開工了。原來圖書館和游泳館合在一起的工程,建地就在目前的文化處圖書館隔壁,原來應該就是游泳池。經過工地外圍,照了工程告示牌留念。



新總館會和目前文化處圖書館會用連通道相通,世新大學教授(原新北市文化局局長)林寬裕委員和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就特別提醒新舊館間的介面,以及開挖時要注意監測附近民宅和文化處圖書館,因為實在靠太近了。左邊這張圖是從文化處圖書館二樓看工地時照的圖。



大家應該沒看過怪手在游泳池裡游泳吧?左邊這張圖是臺東縣文化處提供的怪手游泳圖。
再來一段臺東縣文化處提供的怪手工作圖


回頭來講臺東縣圖書館事業發展委員會。這好像是我參加的第三次了,前兩次都是縣府主秘當主席,這次臺東縣饒縣長親自出席,我想是對臺東縣文化局同仁莫大的鼓勵。至於縣長的發言,大家去Google一下應該就可以找到不少新聞,我就不多寫了。

縣長親自主持果然對各鄉鎮長的出席有很大助益,十六鄉鎮市中有十一個鄉鎮市長親自出席。其實前兩次即使是主秘當主席,出席的鄉鎮長都有十個以上。我想之所以要請縣市長當「縣市圖書館事業發展委員會」的主席,一來就是要讓縣市長重視轄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二來有縣市長當主席,鄉鎮長多少會把鄉鎮圖書館的經營放在心上。


「臺東縣圖書館事業發展委員會」的重頭戲之一是請各鄉鎮首長報告一年來鄉鎮圖書館的發展業務,雖然很不好意思讓鄉鎮首長報告給我們聽,不過我還是有努力聽、努力做了整理,以下大致歸納我所聽到:

  1. 疫情期間服務不停擺:鹿野推出的【閱讀樂在家--防疫樂書箱】活動,館員根據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紳士/淑女、樂齡、繪本療癒挑選12本書放在一個書箱,讀者可以預約借書箱回家,從6/24到8/31界出了393箱的書籍。其他像關山用Google表單幫讀者調書(應該可以在自動化系統裡直接處理?)、延平的書箱歡樂送、綠島線上預約取書(關山應該可以比照辦理)。我想不論推出甚麼服務,重點是在疫情期間圖書館服務不停擺,才能顯示圖書館真正的價值
  2. 異業結盟、機關合作:鹿野與矯正機關合作、卑南和旅宿業合作、成功鼓勵其他單位到圖書館開會、池上和樂齡活動中心合作。不論是異業結盟或機關合作,都可以提升圖書館的能見度,久而久之就地可以呈現圖書館的價值
  3. 行動書車:長濱、延平、海端運用行動書車深入部落社區、學校,順帶進行說故事活動,對於原住民居多的鄉鎮不啻是落實閱讀平權的具體行動。文化處圖資科謝良英科長說,這些行動書車都是文化處募集來然後移交給鄉鎮,由鄉鎮圖書館自行規劃行動書車的路線和時程。
  4. 課後陪讀:延平的課後陪讀,池上將圖書館做為晚自習場所。相較於大都會,這類的服務對偏鄉來說更顯重要吧,畢竟偏鄉沒那麼多安親班,圖書館就是一個安全的場所
  5. 新科技宣傳:文化處幫館員同仁們進行短影片製作的培訓,從腳本到素材,並利用快速入手的手機APP和網路工具創意運用,快速上字幕與音樂,從無到有完成一支1-3分鐘的短影片,用最簡單的方式、最快速的時間、做出有質感的影片。ㄟ,這個我也想上課耶!
  6. 和學校、教育處的配合:記得上次的事業發展委員會中,我有提到鄉鎮市可以多和學校合作,畢竟中小學生是圖書館讀者中的大戶,也可以和學校中的圖書推動教師密切配合,或者鼓勵學校去申請圖書推動教師計畫。這次我聽到綠島、大武、海端有提到和鄉鎮裡中小學的合作,不論是班訪或是到學校說故事。儘管中小學應該是不歸鄉鎮首長管轄,但是中小學應該會很樂意聽鄉鎮首長的建議和圖書館合作吧。我想在許多縣市裡,圖書館事業發展委員會都會納入教育局處首長,也是因為公共圖書館和學校的合作對國家幼苗有很大幫助吧。
  7. 善用社會資源:這個綠島有提到。
過程中,于玟委員有提到鄉鎮圖書館辦了許多才藝班,但畢竟圖書館是以閱讀為主,可以進一步把這些活動和閱讀結合。我之前也提過幾次了,當社區民眾沒有養成進圖書館的習慣前,利用才藝班吸引民眾入館實在是無可厚非,但最好能夠進一步與主題書展、成果展結合。例如教民眾針織、手作,就可以展示相關的圖書,我覺得這樣的搭配就蠻不錯的。

信誼的劉維中總編輯則提醒館員,在進行線上說繪本故事前,務必要和出版社聯繫取得同意,同時在說故事時不宜逐頁逐字解說,『說書人要能CosPlay、演繹書中人物、甚至創造劇情』(這我舉一反三四五來的)。畢竟繪本頁數少、字數少,一頁一頁翻,在網路上都被看光了,出版社會比較猶豫。

詹昭雄老師則是幫鄉鎮首長和館員同仁們複習服務品質日常管理的PDCA循環。我學到的是除了說我們做了甚麼業務、辦了甚麼活動之外,還要具體陳述這些業務與活動的量化或質性成果。而機關單位裡遇到的待解決、改善之問題,可分為三種:(1) D--真因,對策皆明;(2) A--真因已明待對策;(3) X--現況待釐清真因待驗證。而一個機關單位之所以能超越其他機關單位,就在於能針對X提出創意、有效的解決對策。感謝詹老師認證我適合對銀髮族演講。

哈哈,我忘記寶煖召集人講了啥囉,應該是已經到最後我也累了。有啦,寶煖老師提到,以社區民眾的需求為出發點,發想圖書館服務。她說了一個故事,好像是一個母親因為家人生病,只好偷偷摸摸把家裡小朋友放到圖書館裡。偷偷摸摸是這位母親也知道把圖書館當托嬰中心是不好的。但館員同仁發現之後,跟母親說,若真有需要,就還是跟館員說一聲,館員還可以幫忙看前看後,小朋友在圖書館裡若遇到有說故事時間,館員也可以帶他們去參加。會後我說,我還蠻擔心很多家長還真的把圖書館當托嬰中心的。寶煖老師說:她覺得在偏鄉圖書館可以這麼做,畢竟社區小,大家可能多少都認識,也的確有這種需求;在大都會裡她就不會提了。因時因地符合在地需求的圖書館服務

林寬裕老師的閱讀時間:《尋找你的幸福城市:你住的地方決定你的前途》(本書已絕版)。你覺得住在哪種城市比較幸福:是有大百貨公司、大賣場的城市呢?還是有些小店、步道、小咖啡廳、『小酒吧』(這我加的)的城市呢?寬裕老師的開示:「以上委員們的高談闊論大家聽聽就好,重要的是在地民眾的需求」。誠哉斯言!

于玟老師的閱讀時間:《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皓皓老師的閱讀時間:《艱難的抉擇:台灣對安全與美好生活的追求》+ 《池袋西口公園:計數器少年》。然後我們兩個人就談起了松本清張的《砂之器》,即使在創作出版幾十年後的現在來看,其中的詭計都是佳作!此外,我們兩個都追日劇。

最後,我想以最近去跟銀髮族演講時與聽者的互動做結語:
你們會有事沒事去鄉鎮公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嗎?(眾聽者搖頭)你們會有事沒事去圖書館嗎?(眾聽者點頭)

是的,公共圖書館就是這麼一個在社區裡,你愛來就來、愛去就去的公共設施。不論你是去公共圖書館找書看書、自修、參加活動,或者只是去吹冷氣,圖書館就是一個這麼EASY的場所。ㄟ,講來講去又會講到 Third Place和「不在圖書館,就是在往圖書館的路上」的老哏了,就到此告一段落囉。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1994「公共圖書館宣言」

 

圖片來源:臺南市立圖書館官網


先說有關公共圖書館的名言,不過我要說聲對不起,我已經找不到這些名言的出處了...

  1. 圖書館是天堂存在的證據
  2. 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3. 如果你有一座花園和一間圖書館,就有了你所需的一切
  4. 培養出我今日成就的是我家鄉的一個小圖書館
  5. 這莎士比亞故鄉的公共圖書館是我每天作詩的研究室,太喜歡了
  6. 圖書館開啟了世界之窗,激發人們探索及追求生命品質的改善
  7. 圖書館是除了家、工作地點之外的第三場域
  8. 民眾的教育、閱讀、資訊、娛樂、休閒中心
  9. 先進的世界大都會,必有先進的圖書館
  10. 先進的國家,必有先進的圖書館營運體系
  11. 圖書館是提升國家及大都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
  12. 圖書館是最容易贏得民心的施政目標
IFLA/UNESCO在1994年發表的「公共圖書館宣言」,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公共圖書館奉行的圭臬,這十來項的宣言涵蓋了資訊、素養、教育、文化、休閒等面向[1]:

  1. 從小建立與強化兒童的閱讀習慣
  2. 支援各種層級的正規教育及自我進修
  3. 提供個人創造性發展的機會
  4. 激勵兒童與青少年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5. 促進民眾對文化資產的認知,以及對藝術、科技成就與創新的欣賞
  6. 提供對所有表演藝術的取用
  7. 培養跨文化對話與鼓勵多元文化
  8. 口述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播
  9. 確保民眾取用各式的社區資訊
  10. 提供地方企業、協會、組織充分的資訊服務
  11. 促進資訊與電腦素養技能的培養
  12. 支持、參與和舉辦適合各種年齡層民眾的活動及課程
後來,在2010年有一份「公共圖書館宣言補充建議」[2]:
  1. 公共圖書館建築的發展應強調社區/文化空間,而非知識的藏書樓
  2. 運用Web與Web 2.0提供服務,並前瞻Web 3.0與Web 4.0
  3. 與社區連結提供必要的訓練與教育。館員與資訊科學家應擔任教育家與個人知識指導者的角色,而非僅是資訊守門員
  4. 藉由在Web建立國際化的文化通道,發展全球智慧,促進國際知識的交流與跨文化的理解
  5. 跨國合作,在尊重所有文化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壁壘與檢查制度
  6. 支持館員接受繼續教育,鼓勵發揮主動的精神
  7. 發展圖書館特有的數位化館藏服務與知識,建構吸納各種形式之知識、教育與資訊的複合式圖書館
  8. 改善館藏查詢系統與資料庫的可用性,尤其是針對弱視或視障人士
  9. 建立與網際網路環境相關的國家與國際標準
  10. 公共圖書館應成為文化的寶庫,館藏與活動類型應兼顧當代與過去,並同時扮演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與文化中心的角色,成為一個融合各項資源與服務的機構
然後呢,到了2021年,隨著全球政經與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公共圖書館宣言」即將有新版,請大家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 UNESCO (1994). 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IFLA Journal,21(1), 66-67. Retrieved from http://www.ifla.org/VII/s8/unesco/eng.htm.
  2. Koontz, C., & Gubbin, B. (Eds.) (2010). IFL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Guidelines (2nd ed.).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Saur.

新版「公共圖書館宣言」即將面世


 

1994年由IFLA/UNESCO公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向為公共圖書館運作與服務的圭臬。將近三十年後,隨著全球政經與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公共圖書館宣言」即將有新版,請大家拭目以待。有幾項重點將融入新版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參考文獻):

  1. 公共圖書館在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所扮演的角色:圖書館持續採用新的傳播方式,為全人類提供普及性的資訊與知識取用;做為終身學習的提倡者,圖書館在民主社會中所辦的教育者的角色應擴展到數位素養與傳統素養,當然也包含媒體素養及資訊素養。
  2. 遠端取用(remote access):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所學習到的經驗教訓中,公共圖書館發現提供虛擬取用和參與的策略對於公共圖書館至關重要。 因此,圖書館為社區提供的服務將強調面對面服務與遠端服務並重。更新後的宣言將強調,提供虛擬、遠端取用資訊、館藏和活動的資通訊技術將被視為圖書館使命的一部分。
  3.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為資訊交流、文化共享和公民參與的公共場所,圖書館應被視為促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推動力。 圖書館通過與資訊、素養、教育和文化有關的活動,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建立更公平、更人道和可永續發展的社會有莫大貢獻。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祝福!行政法人高雄市立圖書館



2017/9/1 起,高雄市立圖書館將改為行政法人。早在2002年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通過「行政法人建制原則」,其中的第一項「行政法人之設置條件」第3點就規定,大學、博物館、圖書館得設置行政法人(大家若有印象,民國90幾年時,也是喊著大學法人化)。而根據地方制度法,直轄市社會教育、體育與文化機構之設置、營運及管理屬地方自治事項。爰此,自2017年年初,高雄市政府就積極規劃高雄市立圖書館的行政法人化,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通過各項審查、立法程序後,成為臺灣第一個立法通過設置的地方行政法人公共圖書館。

高雄市政府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美術館、歷史博物館、電影館採行政法人運作,在高市圖之後,2018年還會有流行音樂中心亦會採行政法人方式運作。

高市圖之所以考慮採行政法人運作的主要理由包含:圖書館專才專用、財務鬆綁有彈性、異業結盟等等。在圖書館專才專用方面,高市圖提及一年有250位左右的圖資系所畢業生,但是在國家考試制度下,僅有少數圖資系所畢業生能夠考進公部門圖書館,這無疑是國家人才的浪費。但我也常跟高市圖說,不要把「讓圖資人多進到圖書館來」當作行政法人化的主要理由之一,因為再怎麼樣都是僧多粥少,而且圖資系所培養出來的人,不止能在圖書館服務,還可以在外面的資訊、知識管理產業界立足。此外,若有其他教育背景者通過國家考試進入公圖職場,願意為公圖奉獻亦是歡迎的。

但是在人才方面的另一個問題,我覺得更嚴重的,是留不住人才的問題。之所以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之一,因為公圖的同仁工時長、工作量大,而且他們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民眾,同時專業也受到壓抑,民眾可能會覺得公圖館員就是在流通櫃台做借書還書的動作而已,其實對我們圖資專業來講,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絕不僅於此。此外,公圖館員的職等偏低,以高市圖來說,他們有將近70個7職等的同仁,但只有一個8職等的缺。8職等,在大學圖書館裡相當於編審,編審上面還有組長,那職等當然就更高。意思是說,就算公圖的同仁做了幾十年,都還很難升上8職等,那有心向上者當然就不願意留在公圖了。過去幾年參加公共圖書館的訪視中,都可以看到公圖人力不足的問題,還有所謂做了三十多年的「臨時人員」,這些人即使有圖資背景,在現行體制下都還是無法成為正式人員。我也常常問各公共圖書館的館長,難道不能多一些人(例如新北市圖一個人要當好幾個分館的主任)、多一些職等,但看來在現行公務體系下是很難的!

成為行政法人後,看來在人事進用上會有比較大的彈性,因為進用的人不再是公務人員,好處是可以因職掌的需要來找適當的人。以圖書館經營者的立場,應該根據職掌限定任用資格條件,並建立標準來遴選圖書館營運專業人才,以及進入圖書館領域後在職訓練機制。否則用人過於彈性,且未依職掌限定任用資格條件,恐影響圖書館服務的專業性,而淪為活動中心或藝文中心。而且必須妥善規劃轉為行政法人後的用人、升等與激勵等機制,切勿僅淪為聘用約用人員之目的僅為降低人事成本,讓公圖同道的血汗依舊。短期也必須妥善處理公務、約用人員雙軌並行時的磨合。

人事鬆綁只是一個開頭,目的是要為了做服務的提升。如果人事鬆綁這個結沒辦法打開的話,以目前公務體系的工作環境要去提升服務,我覺得其實是有困難的。圖書館絕對不只是借還書而已,參考諮詢、書目療法...等等的服務,我們圖書館不是不想做,但在現有的環境下,光處理借還書、辦辦閱讀活動就已經忙翻了,哪有空去做進階的服務呢?至於行政法人化之後,是不是就可以讓公圖同仁的工作環境品質改善,恐怕也還有待觀察。

在財務鬆綁方面,在現行公務體制下,公圖是無法對外募款的,大多必須透過基金會的名義進行募款。過去高市圖也是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成為行政法人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募款;而且,也不需要受到政府採購法防弊不興利的重重限制。重點是:行政法人與自償性無連帶關係,過去高市圖的自籌經費可能不到1%,在行政法人化後,整體經費的95%仍然靠政府的核撥和補助,自籌經費占整體最高的5%。我想這是對的,若把自籌經費比例拉高,高市圖非得想方設法賺錢,而失去的服務的本質。

我國公共圖書館館藏的豐富性和服務的專業性,相較於歐美國家,仍有待提升和強化。說實在的,雖然高市圖行政法人後不追求高自償性,但是不可諱言,藝文活動的推廣等等較諸於圖書館本質的典藏、閱覽工作來說還是比較亮眼。若未來,把重心放在藝文活動,而僅維持基礎的閱覽服務,則圖書館的功能無法充分發揮,亦無法成為進步社會的重要力量。

對於我們圖書資訊專業的老師來說,對於高市圖(或者未來還有其他圖書館想效法),我們關心的是:公共圖書館是教育、資訊、休閒、文化的場所,假設公共圖書館變成行政法人後,會不會忘了它原有的職責和服務目標?

若說行政法人可以使人事和財務鬆綁,那高市圖進一步要自己惕勵的是:人事和財務制度的鬆綁,究竟可以為民眾帶來甚麼樣的益處?能否讓公共服務有所提升?

我想,對於高市圖行政法人化,各方的看法不一。但在地方自治的大帽子下,其實無啥可置喙的。期盼高市圖能不忘初衷,在人事、財務鬆綁之後,能夠更提升對市民的服務,為臺灣的公共圖書館制度與服務樹立典範!高市圖的每一步,大家都在看。

祝福!行政法人高雄市立圖書館。

圖片來源:由 KasugaHuang - 自己的作品,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連結




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波蘭弗洛茨瓦夫總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的波蘭名字是Tadeisz Mikulski Lower Silesian Public Library,圖書館的波蘭文寫法是biblioteka;Silesian一般翻譯為西利西亞,是中歐的一個歷史地域名稱,主要部分在波蘭西南部,現今劃分為波蘭的很多省分,其中一個是下西利西亞省(Lower Silesian);Tadeisz Mikulski似乎是波蘭的一位文學史家。

在下西利西亞省總共有611個圖書館和分館,總館藏量為950萬冊書與50萬件特藏,總讀者數大約812,000人。這個圖書館是弗洛茨瓦夫(Wroclaw)的總圖書館,也指導下西利西亞省的圖書館。

說來有趣,她就位在弗洛茨瓦夫最負盛名的舊城廣場,但是在舊城廣場繞了數回,從來沒注意到她的存在,只留意到這尊自由女神小矮人,真是丟臉呀!給個地址吧:Rynek 58, Wroclaw。

圖書館門口的自由女神小矮人
沒錯,圖書館的門口就有這麼一尊自由女神小矮人,猜想是要表達圖書館支持Freedom of Expression (表述的自由)的立場。底下這張照片是從廣場往圖書館方向照的,最中間的那一棟就是圖書館。
正中間就是圖書館,一樓正面有BIBLIOTEKA字樣
一進一樓(其實是Level 0),一個小展覽廳,屋頂圖案很炫麗,仔細看看,應該是人群從知識之樹吸收知識養分的概念,展覽廳正在展出的是民眾心目中對他們極具影響的書。旁邊有個小攤位擺了很多書,語言不通,但猜想是奇幻文學書店(Fantastyczna Ksiegarnie)。
一樓展覽廳
下西利西亞省民眾和館員心目中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書
奇幻文學書店
這棟建築物至少有五層吧,但對外開放的只有 0 到 3 樓,樓層圖如下所示。幾個比較重要的區域包含:兒童閱讀區(強調七大洲兒童館藏,從小培養世界觀呀)、有聲讀物區 (包含點字)、參考資料區。說有American Corner和Alliance Francaise也就算了,最令人驚奇的是居然有個Window On Korea韓國區,這我就不知道為啥了!這個圖書館強調現代化科技,有超過140部電腦、最新的複印設備、採用ALEPH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有豐富的電子書,以及一個名為「數位化下西利西亞(Digital Lower Silesia)」的資料庫。
樓層圖
以下就直接讓圖片說故事囉...
兒童閱覽區一

兒童閱覽區二

兒童閱覽區三,裡面有個中國屏風

有聲書區

閱覽區

Window On Korea、德國圖書館



這是要照書架

書庫區

室內陳設

電腦與閱覽區


閱覽區

閱覽區
因為之前去了希維德尼察公共圖書館,對他們的書標貼法感覺很有趣,所以這回也特別留意。結果發現了兩種不同情形,底下這張圖的書標的確有分類號,也和書架標號吻合。但也有一種是以作者姓字母標號的。

書上的索書號和書架標號吻合
另一件有趣的事,怎麼這裡也在貞子呀!!!裡面貼這一張海報,看來看去都像貞子,上頭寫的標題,乍看之下以為是中文字,再仔細一瞧原來是 HORROR DAY!

貞子 Horror Day
平常都是在舊城廣場往四周照,難得可以登上舊城廣場周遭的建築物,當然要反過來照照舊城廣場囉~
舊城廣場 (可惜逆光了)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公共圖書館粉絲專頁

國立圖書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臺南市

苗栗縣

南投縣

嘉義縣

屏東縣

花蓮縣

臺東縣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公共圖書館對民眾在生活中的影響

Vakkari & Serola (2012)針對15~79歲的芬蘭民眾以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公共圖書館在芬蘭民眾生活中的影響,有效回收樣本為1000(回收率16.7%)。調查顯示,芬蘭民眾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可歸納為四構面共22種情形,這四個構面分別為教育(education)、工作與業務(work and business)、日常活動(everyday activities)和休閒(leisure time)( 1)。其中影響最大的前五種情形分別為:閱讀小說類書籍(71%)、閱讀非小說類書籍(67%)、利用閒暇時間自我學習(58%)、獲得旅遊度假資訊(45%),以及參與文化活動(42%);影響最小的五種情形則為:尋找工作求職之資訊(13%)、參與社會議題之討論(17%)、瞭解消費者權益或資訊(24%)、培養對於戶外活動/健身/運動的興趣(24%)、獲得育兒知識和學校教育之資訊(25%)

1.           教育
2.           工作
獲得學習機會
尋找工作求職之資訊
輔助正規教育的學習(如國中小、高中職、大學)
完成特定任務(例如學校作業、工作目標或專案等)
獲得與工作相關的學習機會
培養工作技能
利用閒暇時間自我學習

3.           日常活動
4.           休閒
獲得處理家務之資訊
閱讀小說類書籍
獲得育兒知識和學校教育之資訊
閱讀非小說類書籍
獲取居住、房屋資訊(例如:家居維修)
參與文化活動(例如:觀賞戲劇或音樂會)
瞭解消費者權益或資訊
參與創作性活動(例如:樂器演奏或唱歌)
獲得健康或醫療資訊
培養對於戶外活動、健身、運動的興趣
獲得旅遊度假資訊
培養對於大自然的興趣(例如:賞鳥)
促進人際關係
培養對歷史及社會類別之主題的興趣

參與社會議題之討論
資料來源Vakkari, P. & Serola, S. (2012). Perceived outcomes of public libraries.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4(1), 37-44.

為了解公共圖書館在臺灣民眾生活中的影響,筆者於201410月間以Vakkari & Serola (2012)的研究為基礎,針對臺灣民眾實施問卷調查[1],有效回收樣本共733份。調查的初步結果如 1,影響最大的前五種情形分別為:獲得學習機會(85%)、利用閒暇時間自我學習(82%)、閱讀非小說類書籍(74%)、獲得健康或醫療資訊 (67%),以及閱讀小說類書籍(65%);影響最小的五種情形則為:參與創作性活動(26%)、參與社會議題之討論(34%)、尋找工作求職之資訊(37%)、參與文化活動(41%),以及培養對於大自然的興趣(42%)

比較臺灣與芬蘭的情形可發現,閱讀小說類書籍、閱讀非小說類書籍,以及利用閒暇時間自我學習都排在兩國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影響的前五名;參與社會議題之討論和尋找工作求職之資訊則皆排在倒數五名。較為特別的是,參與文化活動在芬蘭排名前五名,但在臺灣則排於倒數第四名。此外,我國讀者自認可由圖書館獲得學習機會和健康或醫療資訊等方面之幫助;而芬蘭之讀者則認為圖書館可滿足其在獲得旅遊度假資訊及參與文化活動兩方面之需求。


圖1 臺灣公共圖書館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參考資料:Vakkari, P. & Serola, S. (2012). Perceived outcomes of public libraries.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4(1), 37-44.




[1] 本問卷調查僅為前期問卷調查,未來作者規劃實施大規模正式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