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六個說謊的大學生 (By 淺倉秋成)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ㄟ,好一陣子沒寫閱讀心得了,其實並不是沒看書,只是好像前一陣子天氣太熱了,提不起勁寫。

先說結論,沒有像書籍簡介裡面寫的:『一場絕對猜不到凶手的沉浸式心理戰。日本全國書店員、讀者口碑推崇,屬於當今世代的燒腦神作。狂銷150,000冊,現象級IP改編電影、舞台劇、漫畫。從踏入「面試室」的那一刻起,將顛覆你所有預想』那麼誇張,但不難看就是了,其中更有發人深省之處。

還是先從書籍簡介來,這樣我就不用介紹故事內容了:

「那年,我踏入一生必定走進一次,再平凡不過的面試室,以為那是象徵美好人生的起點,沒想到,卻是踏入一個無比異常的空間……那場兩個半小時的『面試』,讓我的命運從此搭上超乎想像的列車。」<--這是2011年

迅速成長的IT企業祭出高薪,首次招募社會新鮮人,就讀大學三年級的波多野祥吾,與其他五名應屆畢業生,從五千人裡一路脫穎而出,進入面試最後一關。

公司提出的最終面試考題,是要他們在一個月內建立一個團隊,若表現優異,則六個人都可以得到工作。隨著相處時間越來越長,他們也建立起如同夥伴的情誼。

就在六個大學生賭上未來生涯,進行最終面試的途中,意外在面試室的角落發現了六封信,上面各自寫著每個人的名字,打開其中一封,裡頭竟放著「○○是殺人犯」的告密信。告密文暗示:「在場的這六個人,都是不折不扣的人渣。」

為了保住工作機會,他們試圖找出告密信的犯人真面目,一場單純的面試開始走調,變成互揭瘡疤、腥風血雨的人性角力,甚至讓前途光明的他們,留下一生無法抹去的傷疤。

在最終面試的多年後,「犯人死掉」時,一切犯罪動機才正要揭開。<--這是2019年

本書將求職活動中的糾結人心描繪得淋漓盡致,讀來有如一場沉浸式的密室心理戰,不斷翻轉的劇情,令人折服於作者的布局,結尾更是留下深沉餘韻,引人思考自己的過往,以及求職活動的真正意義。

應該可以把這本書歸在(充滿惡意)的日常推理小說吧!雖然有死人,一個是死掉的「犯人」,一個是多年前往事中死去的人。六個主角除了死掉的「犯人」外,其他人都「歸欉好好」,當然心理上的受傷是免不了。

以下涉及故事情節,小心慎入!

上面的書籍簡介標示紅色字體的那段是錯的,真實的情況是:

先將人數篩選到一定程度,再由學生自己去推選,會不會比較好呢?但畢竟彼此不熟,也不會主動打成一片,所以必須給予他們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要是順利達成課題,所有人都能取得內定資格」,等彼此熟識到一定程度後,我再通知變更選拔方式。(#2110, 84%)

是的,就在最終面試前,通知了變更選拔方式:只要錄取一人 。總之,就如書籍簡介所述,在最終面試演變成互揭瘡疤的格鬥場!細節我就不多說了,看官們自己找書來看吧!

在好評推薦中,喬齊安提到了「就活」,其實就是日本話的「求職活動」。在網路上找了關於「就活」的介紹,看來日本年輕人「求職活動」還蠻辛苦的!層層關卡呢!

接下來就是閱讀心得了:

  1. 一點點的敘述性詭計,在好評推薦之後是波多野祥吾自述想要知道「那起事件」的真相。第一章的行文也是用波多野祥吾的「第一人稱」描述。中間間雜著2019年某人訪談當年小組討論會議的參與者,可能很多讀者會以為這個訪問的某人就是波多野祥吾。一直看到第二章才發現:喔喔,弄錯了!
  2. 在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最終面試』,丟出來一張又一張的相片,其實都是人生的片段。是的,每個人在爭取「內定」(或面臨重要時刻)的時候總是會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即使有某種程度的偽裝。誰不是呢?或許是因為原先的美好和丟出來的相片裡所呈現的醜陋反差太大,而讓一個月來建立的團隊信任瞬間崩解吧!「恐怕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善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2225, 88%)
  3. 承上,幸好這六個人都不是窮凶極惡的壞胚子,總算「我」在第二章中找出每個人的良善面。「再也沒有比單憑一面就論斷別人更蠢的事了。不是因為求職活動促使一個人原形畢露,而是這段期間讓人混亂,做出不知所以然的事。小組討論確實暴露大家的醜惡一面,但就像月球背面,只是很小的一部分。」(#2225, 88%)、「雖說早已過了段時間,但我決定面對OO那天下的戰帖。他既然調查出大家的醜惡過往,那我就調查這些醜惡背後的原因為何,不就得了嗎?如果能證明他們不是無可救藥的壞人,OO肯定會豎白旗,感嘆自己過於偏頗,沒有識人的眼光。」(#2211, 88%)
  4. 對公司的人事單位而言,看待「就活」,大概就是求「不過不失」吧!就如同書中的六位主角,即使最終只有一人獲得Offer,但其他五位最後找到的工作也都不錯呀!只是對求職的人而言,對每個可能的就業機會斤斤計較也是很自然的!
  5. 其實我最不解的是這句話:佯裝好青年的腹黑大魔王。畢竟,某人並未真正採取某項行動,而就算採取的某項行動,我也覺得那只是求個公道!
  6. 至於,某人為何要寫告密信,我也只能說,一切都誤會了!(雖然情節不同,但不知為什麼讓我想起了西村京太郎的《終點站殺人事件》)
喔,我也用了敘述性詭計,前面出現的好幾個「某人」、「我」指涉的不見得是同一個人喔。

看小說學冷知識:思美洛 (Smirnoff)是伏特加、Welch's 是葡萄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