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碩士在職專班又如何?別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這世間總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為您點播:「恨世間,愛情吶…」),因著一件事,就把一間學校、一個制度說的「無一塊好(bô tsi̍t-tè hó)」。


這就真的是「時空背景不同」了,不要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然後我講的都是我的個人經驗,沒有學理證明。應該是民國90年前後,許多大學紛紛設立「碩士在職專班」,專門招收大學畢業後就出去工作,在職場上已有實務經驗的人。猜想,是其時普設大學、專科學校紛紛升格為技專校院,就現實層面說,越來越多人讀完學士讀碩士,已經在職場上的人自然會覺得學歷不足;就個人專業成長說,工作了幾年,也會覺得當年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已有所不足,想回學校充電一番。在那個年代之前,畢竟只有少數人讀完學士直接讀碩士,因此碩士在職專班的生源不虞匱乏。

那時,我正在交大圖書館工作,館員學歷的確是以學士為多(這和四分之一世紀後的現在來比,可能沒有碩士學位是進不了大學圖書館工作的了),在職專班成了館員專業成長的管道之一。尤其在那時,「數位圖書館」的觀念剛引進圖書館界,有許多新知對已就業的圖書資訊相關人員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交大資訊學院下成立「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時,一開始的確吸引了不少人報考。

誰說念在職專班是來混文憑的?

在那個時代,不像現在因為COVID-19促進了數位學習,所以都還是實體上課。既然是給在職生,時間不是安排在周末假日,就是安排在晚上。那時「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選擇的是晚上開課。說句沒輸贏的,無論是周末假日或晚上開課,用的都是老師(和學生) Extra的時間,在職專班學分費合理地比一般生學分費高也是很自然的吧?

後來,「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的確隨著市場需求降低 (越來越多資訊人、圖資人都有碩士學位了)等緣故就停止招生了。

這裡,我要提的是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1. 路途最遙遠的學生應該是來自臺東吧!記得那時的課排在星期三四晚上居多,我這位學生整整兩年的時間,星期三從臺東搭飛機到松山,再搭客運、火車到新竹,星期四晚上搭夜車晃回臺東,星期五一早剛好上班。整整兩年!喔,我忘了他是不是兩年畢業,要不然還得多花上幾次跑來新竹跟我Meeting的費用。不光只是費用,連精神都很傷!難怪頭髮都白了(一笑)。
  2. 久久我總要講一次,有哪位老師和學生Meeting時會帶到住家社區的會客室咧?ㄟ,我就做過這種事。因為爸媽家住新店社區,民國九十幾年時常會在星期五晚上回去爸媽家過夜。兩位青春美少女學生就約著我在爸媽家社區公設的會客室Meeting,這樣他們就不用跑新竹了。這樣子Meeting下來總有個半年一年吧?然後兩位青春美少女學生現在都已經是二寶(大)媽了!當然更不用說有好長一陣子,不是下午五點過後在交大圖書館和學生Meeting就是在周末開團咪~。是說認真的學生碰到認真的老師,雙方都會很認真吧!如果學生不認真了,老師就提不起勁來認真了!
  3. 在職專班因為已經有職場經驗,所以上課的討論就會比較深刻,因為大家都可以把自己在職場的實務經驗拿出來分享。
  4. 有人說在職專班是交朋友的。我慷慨承認,交朋友是目的之一。說真的,剛開專班時,我還不知道這些學生會從哪裡來,說來,我可能連上面說的那位臺東同學本來就不認識吧?久而久之,就發現會在圖書館界各式各樣的研討會中相見。此外,因為圖書館界本來就是良心事業,無甚利益糾葛,所以交的都是心靈(與酒食)的好朋友
  5. 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提,就是這些以交朋友為目的之一的在職專班同學們(尤其是第一屆和第二屆)到現在還定期聚會!要不是因為COVID-19的緣故,每年暑假總要聚上一次,只是我豬事繁忙,不見得能每次都跟他們見面。今年,我還在因COVID-19謝絕餐廳聚餐中,乾脆來個Google Meeting吧!
團團圓圓的交大數位圖書資訊碩士在專班

後來,我就轉職到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ㄟ,怎麼2009年轉職過來,到現在已經十三年了!我這個人哪,別人的名字最記不住,我也常說,通常就是一開始帶的一兩屆,以及當所長的那幾屆,比較容易記得名字,要不然,就是這一班的同學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自然,又要來回憶一下了。果然是老人家才有的症頭。

  1. 的確是剛到臺師大圖資所時帶的第一屆OR第二屆專班。那時候帶著一群學生到南京大學參加「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後來又去上海參加「世博會」。那時候,某人帶著老公,外加一雙兒女前往,那一雙兒女那時跟我混得蠻熟的,如今,兒子今年都考大學了!另外還有一位青春辣媽,那時剛生完小孩,據她的回憶,我沿路幫她張羅哺集乳室。哈哈,自己對號入座囉。
  2. 後來有一屆專班學生,明明我一開始只收了三位學生,後來就跟肉粽一樣,變成了七八個學生(你看,我連我收幾個學生都不知道)。這一屆專班學生,我都暱稱「雙尾團」,ㄟ,統計上久了就會這樣,這雙尾也沒甚麼特別的啦,就是有一位比較早畢業、另一位比較晚畢業,然後有一拖拉庫在同一學期畢業。ㄏㄡ~一屆帶這麼多學生,品質很差吧!我要說的是,這一屆同學的向心力特別強,有總召會盯著大家的進度,更會強ㄠ老師(就是我啦)我的周末時光Meeting(當然,每次給老師的束脩都不會少,ㄟ,的確是肉乾、花生、各地名產啦;啊,束脩不是重點啦!我記得,就那位總召的朋友,在總召畢業後還跟我說:「柯老師,我發現你真的有用心帶OO,我真的沒想到OO的論文這麼有份量。至少SPSS用得有到位!」(之類的,總之,就是總召的論文不是亂寫的)…這屆雙尾團,要不是COVID-19影響,恐怕「環島龍蝦謝師宴」辦不完。啊,有誰有蒸籠宴的照片呀?
的確有聽說,有人以為「碩士在職專班」是來「洗學歷」的,但我都跟臺師大圖資所在職專班的同學們講:「趁早死了這條心」。我相信同學只要來上過一學期的課就知道:課程扎實、老師認真,絕非浪得虛名

海峽兩岸趴趴跑團

雙尾團

對於在職場工作一段時間,想提升學歷的人來說,我覺得「碩士在職專班」絕不像最近新聞媒體上報導的那麼不堪,也給這些同學一點建議:
  1. 不要抱著兩年就能畢業的想法。試想,一般生都不見得能夠兩年就拿到碩士學位了,更何況有工作在身的在職專班同學呢?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估個三年的時間應該不為過。
  2. 承上,但也不要拖太久。說來世事難料,就算讀個三年,但你也不知道這三年會發生甚麼事?有工作上的陞職、有結婚生子,這些都為取得學位帶來變數。很需要一鼓作氣。
  3. 同儕支持很重要。上過好幾屆在職專班的課,以前面臺師大圖資所的兩個回憶來說,我要講的應該都是同儕支持。如果因為是在職生,就不和同屆的同學做朋友,一來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孤單,二來少了彼此鼓勵加油的力量,會讓取得學位的路程特別辛苦。
  4. 碩士論文 VS. 實務專業報告。就圖書資訊學領域來說,我自己都很難區分甚麼是研究論文、甚麼是實務專業報告。我要說的是,其實教育部已經放寬碩士學位的取得可以用「實務專業報告」代替「碩士論文」。大部分圖書資訊學的碩士論文都屬於「實徵論文」,要找個實際上的研究對象(不管是圖書館、讀者…)利用實驗、訪談、問卷等各式各樣的研究方法去進行,也許不一定是創造或遵循理論,但重要的是把整個研究或實務的過程走上一遍 (訂定研究目的與問題、了解前人怎麼做、在實務場域進行研究、歸納研究發現、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說來,碩士論文或實務專業報告一般很難對理論有劃時代的突破,但走過整個研究程序一遭,就在職專班同學來說,就掌握了未來在職場上評鑑現況與追求創新的能力
  5. 承上,無論是碩士論文或專業實務報告,可以挑選與自己職場相關的主題,一來是自己最熟悉的場域,二來可能可以對職場上遇到的問題有所突破。當然,要恪守職場倫理,有些題目是需要向老闆報備或請准的 (在圖書資訊學領域,職場大多數是圖書館,比較沒有那麼敏感,但還是建議需要報備或請准)。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畫妖師 (By 石子)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卷一:故宮密窖
卷二:驅魔戒
卷三:陰陽式神
卷四:妖降
這一回,我沒打算寫長篇大論。去年剛入坑讀墨時,看到有「暢讀」方案,就去訂了一年的小說暢讀。但如同前輩提過的,划不划算存乎一心,訂期還有三個月,我好像才看完八本,誰叫我從讀墨買的書不少、又一直馬拉松,看來得再加把勁,才會更划算一點。

《畫妖師》系列就是「暢讀」方案裡面的系列小說,總共四卷,簡單說,就是捉妖記。斷斷續續地看,終於把四卷看完 (也因為斷斷續續地看,所以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就難寫心得了)。

直接寫結論:的確,喜歡看《盜墓筆記》的讀者,應該會喜歡這一系列。更何況,《盜墓筆記》的坑沒填完!

就寫幾個重點吧!

  1. 甚麼是妖?妖是人的一種單一慾念的群聚,當同一股慾念聚集過多,就會產生妖。例如刑天就是『恨』的群聚,而『妖核』就是此股慾念中最強大的東西。收入畫中,其實是不會滅的,會永遠存留,如果畫作遭破壞,就會被釋放出來。(卷一 #233)
  2. 畫妖師的工作就是把妖封印到畫裡面。但因為即使將妖收入畫中還是會永遠存留,所以畫妖師的一個支派『仙水妖畫』,就是專門把妖從畫中放出來興風作浪,畫妖師稱他們叫『邪畫師』。
  3. 畫妖師一系列四卷講的就是畫妖師與邪畫師對幹的故事。
  4. 妖中之王共有九個,稱為「九鼎妖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兇惡的九隻妖獸(卷一#97),分別是皇帝、蚩尤、刑天、鳳凰、九尾狐...ㄟㄟㄟ,背不出來。
  5. 九鼎妖王的妖界都有好幾層,舉例來說,九尾狐的妖界就包含趙飛燕、妲己、陳圓圓、貂蟬、胡太后(北齊)、褒姒、妹喜、楊貴妃。鳳凰則是:女人國、呂后、武媚娘、慈禧太后等。要把妖封入畫中,必須突破層層妖界,每一層妖界都是「守關人」在世時的實景重現。
  6. 即使是畫妖師,還有不同角色,例如「造門者」是找出妖界中連通各層的「門」,加快收高級妖的效率;「搜索者」是散發大規模靈網,針對妖界所有人事務進行搜索 (卷一#2744);「通貨商」可以把現實世界中有助於收妖的工具帶入妖界。
  7. 我想這四卷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把世界上各種與妖、魔鬼有關的東東都扯到一塊,例如在華人地區就講妖畫師、邪畫師,天主教就有驅魔師(卷二),日本就有陰陽師(卷三),其實大家都是在收妖(王),只是收妖的方式不同。連西藏活佛轉世的關鍵靈識元核都和妖核有點關係。
  8. 理論上四卷(卷四妖降是放出將近二千隻被困在畫裡面的妖)是結尾了(坑都填完了),雖然最後留了個小尾巴,然後牽到埃及去了。也是啦,可想而知,文明古國的木乃伊若能轉世,應該也是跟靈識元核有關。就看還要不要往下寫了。
  9. 《畫妖師》應該很值得映像化!但因為妖界場景太大,成本有點高,就當作是東方版的MARVEL也不賴。話說回頭,連《盜墓筆記》都可以映像化了,《畫妖師》有何不可!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尼羅河謀殺案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必須老實說,我看的是遠流2002年版本,而不是「克莉絲蒂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珍藏」。自然也不是「尼羅河謀殺案」電影版 (從維基百科來看,電影版除了男主角、女一、女二和主要情節沒變外,出場人物的身分有些更動)。不過電影版找來神力女超人演琳妮.瑞奇威(多伊爾),頗有女一的氣勢!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希波克拉底的試煉 (By 中山七里)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系列前兩部的《希波克拉底的憂鬱》《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我都看得很滿意,所以一知道系列新作《希波克拉底的試煉》出版了,馬上就下單購買,因為是電子書,所以當然是即買即看囉,而且只花了5小時19分鐘就閱讀完畢。

書籍簡介是這樣寫的 (摘自讀墨電子書詳細書訊):

中山七里的法醫學推理「希波克拉底」系列第三部正式登場!

未知的疾病正在蔓延!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 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

 急劇惡化的神秘疾病,接連發生的可疑死亡,竟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大流行的序幕?

個性怪僻,但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光崎藤次郎教授所率領的浦和醫大法醫學教室來了一位稀客--城都大附屬醫院的內科醫師南条。南条表示對前一天送醫猝死的前都議會議員權藤之死有所疑問。雖然權藤的死因被判定為肝癌,但九個月前做的健康檢查顯示卻沒有問題。被迫前去進行調查的埼玉縣警古手川抓住了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的證據。然而,光崎自司法解剖導出的答案竟是駭人的感染症!緊接著,權藤周遭又出現另一起可疑的死亡案例。法醫助教栂野真琴奉命找出感染源,而循線找到的驚人真相竟是……。

解剖現場的情形有如法庭。坐滿了被告人、辯護人、檢察官,以及旁聽人的法庭。法院本來還吵吵嚷嚷,法官一出場便如潑了水般鴉雀無聲--就和那個情況一模一樣。

致肉體於死的死因是被告人,要求揭露其罪狀的是遺體。手持手術刀的解剖醫是法官,而主宰解剖室的靜謐則與法院的氣氛相仿。 

老規矩~

以下文章觸及真相,小心慎入

既然書籍簡介都寫到"美日法醫警探聯手疫調"了,透露一下到底是啥疾病應該也無所謂:突變種的包生絛蟲(絛 音 掏)。

包生絛蟲以肝臟為巢穴,就結果而言會引起肝功能障礙 (Chapter 1 #635)

這回光崎教授不僅關心死人,還關心活人,因為包生絛蟲可能隨糞便尋找新宿主,擴大感染源。光崎教授繼續拿出"個性怪僻、解剖技術超一流"的實力,ㄠ著埼玉縣警刑事部長、渡瀨組長…以及可憐的古手川做事,古手川的領域也從刑事擴展到生活環境課的保健衛生第三科(管食物中毒的),真是可喜可賀 (大誤)!古手川和真琴持續著到死者的喪禮上搶屍體做司法解剖。光崎的個性,書中有鮮明的描述:

光崎是個不知(醫學)學會的常規慣例與學者的心胸狹窄為何物的人,所以即使同在醫療體系,討厭他的人也絕對不少…不過說來奇怪,一知道那個開腸的到現在還是不懂禮貌,竟然感到安心。到了這把年紀很多人都變圓融了… (Chapter 1 #108)

一開始的權藤命案,當情節發展到古手川發現權藤姪子企圖利用事故米毒殺伯父時,還以為權藤的肝癌是黃麴毒素引起的,卻又被毒素量不足以致癌而推翻,一直到搶到屍體,光崎進行司法解剖後,才發現死因是包生絛蟲的毒素引發了肝癌。自此,急轉直下,從追兇轉成追感染源,後來還演變成真琴和凱西跑到紐約去找紐約市醫檢局和CDC…。

我個人覺得這系列第三集沒有前兩集精彩,但主要是這回中山七里想要探討的議題不再著重於真正的死因,而是其後的社會現象:亂花人民納稅錢的政客、社會不平等與種族歧視,至於官僚機構間的權力平衡與彼此掣肘就更不用說了。例如:

從剛才聽你說的,就一直拿管區、權限當作逃避的藉口。你到底有沒有身為公僕的自覺?不特定多數的一般民眾就要曝露在危險當中,卻還事不關己,是何居心? (Chapter 1 #691)

唉唉唉,上面這串光崎教訓古手川的話,套用在COVID-19的防疫上不是也很像嗎?1922、衛生所、醫院、救護車,基層的公僕就算想幫忙民眾,但還是有層層的約束,不是那麼容易拋開這些約束去做事的!以下這一串這是美國人凱西的說法:

感染一旦擴散,國民的生命就受到威脅。那你還要讓命令系統、管轄、組織理論這些優先於你的任務嗎?組織無法提供協助,古手川刑警私人協助不就好了? (Chapter 2 #1452)

這裡還有一些唉唉唉~

垂直行政的弊端、官方單位的地盤意識、醫療體制的威權主義與不負責任。只是,吃虧的總是患者 (Chapter 2 #823)

這樣的情形想必不僅限於醫療界,凡是有權威的世界便存在階級。所謂的階級,同時也是君子的種姓制度。乖乖服從就大致安全,也不會產生風波。然而,只要無視自己的立場舉止桀驁不遜,當然就會遭到習於階級的人反彈 (Chapter 2 #991)

說起政客,以下這句話才是精彩呢!

 自己選出來的議員那麼混蛋,就表示投票給他們的選民都是混蛋 (Chapter 3 #2123)

故事的後半部,真琴和凱西到了大蘋果紐約,中山七里藉著凱西、紐約市醫檢局和CDC的口,說了以下這些話:

現在這個國家由一個在選舉演說裡也大發仇恨言論的人治理,以後這種傾向一定會更嚴重 (時間應該是2017... You Know) (Chapter 4 #2511)

 每次紐約要舉辦什麼大活動,市警和檢方就想把一些不光彩的店從大街上藏起來。明明平常都說妓院是必要之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超級盃就一腳踢翻。而且還連補身湯都不許做了,哪門子的自由國家啊! (Chapter 5 #3236)

嘿嘿,我還以為只有某共產大國會這樣呢!原來…

說來,看這本書,我也長了不少見識。例如,總以為華人才會吃狗肉,原來韓國人也會呀!到韓國可別亂吃補身湯啊!

中山七里在故事的最後還埋了兩個和事件真相有關的哏,一個是感染包生絛蟲的原因,一個是一群都議員不肯說出真相的原因:

考察團和瑞德勒局長買春、吸毒、吃狗肉,任何一件被國內知道了都會被追究責任,也會飽受抨擊。可是啊,這是不惜拿自己的命來換也要守住的秘密嗎? (Chapter 5 #3448)

至於故事中大蘋果紐約的「九九零公寓事件」 ,我就不知道是真是假了!呃,看來是真的,因為網路上找到了這則新聞

對了,我覺得應該是用「試煉」而不是「試練」,雖然後者是日文原書的書名。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魔球 (By 麥可.路易士)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

終於,因為讀墨的「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讀完了這本「理論上早就該看過」的《魔球》。之所以說「理論上早就該看過」是因為數年前「大數據 (Big Data)」這個名詞剛出來時,有某一本談論大數據的書,裡面就介紹到《魔球》是大數據的著名應用。


還有,《魔球》的電影版是由布萊德彼特演比利.比恩,ㄟ,我為啥以為是凱文.科斯納演的呢!


那幾年我就一張嘴「舌燦蓮花」到處跟圖書館界同道宣講大數據,就算沒看過《魔球》也能講得頭頭是道,都不知臉紅。例如:那本大數據的書就提到在《魔球》裡「以賽事的影音檔分析球員資料,進行球員訓練、運動損傷預防、治療管理」還是怎樣。但,這次我真的把它看完了,才知道沒怎麼提「賽事影音檔分析」,哈哈。

但撇開我沒真正看過《魔球》不談,在我宣講時的結論中強調「基於資料的決策 (some kind of evidence-based decisions)」就對味了!

再怎麼說,《魔球》這本書是2004年出版的,那時候還沒有大數據這個詞呢!就像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經典案例:WalMart「尿布與啤酒」的故事,發生在1990年代,那時候也沒有大數據這個詞,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可以把它當作是大數據的經典案例之一。

是的,《魔球》在說的,就是美國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和總經理助理保羅·迪波德斯塔(Paul DePodesta)利用棒球統計挑選物美價廉的球員的故事。

一開始,講的是比利.比恩高中時參加大聯盟球探測試的故事:

大聯盟球探測試業餘選手時,「腳程」永遠是最首要的項目。這些球探會隨身攜帶測驗表,測試五大項目──腳程、傳球、防守、打擊以及長打火力。球探們習慣以修車工人的語言,來談這些大男孩。腳程快的,被稱作「有跑胎」;臂力超強的,叫作「有水管」。聽一群球探對話,你會以為他們在討論跑車而不是年輕棒球員,這不是你的錯。 (第一章 #170)

我想,比利.比恩原來這麼厲害呀!後來才發現他的大聯盟生涯也不怎麼樣,主因是他無法承受自己的心理壓力。這個我是頗有體會的,從小我就很討厭競賽型的活動,不管是演講比賽或是運動會,甚至我也不太想去考機車駕照,因為總是會有莫名的壓力。雖然說,我有考到汽車駕照啦。即使現在,或許我可以跑完半馬,但是我也不太想去參加甚麼臺北馬拉松、太魯閣馬拉松的,因為還沒跑,壓力就上來了。

打職業棒球所需要的體能天賦,不如心理天賦來得重要。只有神經超大條的選手,才能滿懷信心,去面對瞄準自己頭部附近的一百哩速球。 (第三章 #919)

中間幾章,岔開去講比利.比恩的先驅者:比爾.詹姆斯(Bill James)。這個人從1977年開始就寫了好幾部關於棒球統計學的書,大致上都取名為《Baseball Abstract》,例如他的第一本書《1977年棒球摘要:提供18項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棒球統計資料 (1977 Baseball Abstract: Featuring 18 Categories of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That You Just Can’t Find Anywhere Else)》。裡面有些有趣的論述,例如甚麼叫失誤:
想要避免失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刻意慢下來,根本沒機會接到球。畢竟,詹姆斯寫道:「你得做對一些事才會被記失誤;就算球是直接朝你過來,那也要你一開始就站對位置。」 (第四章 #1206)

講到用棒球統計挑球員和接受球探的意見挑球員,二者的差異在哪裡呢?比利.比恩在第二章時這麼說…換言之,比利.比恩覺得球探們憑經驗、憑印象做出的決定,錯誤率會比用棒球統計做出的決定高:

 「我問你,」比利.比恩說:「如果布朗穿上球衣後,看起來像麥祖斯基 (德州大學棒球隊外野手,外型有如希臘雕像) 一樣帥,你會把他的名字擺在這面白板的哪裡?」…「你們真以為我們是在賣牛仔褲,對吧?」 (第二章 #789)

書的後半部則是介紹幾位比利.比恩挑來的選手,包含他們的出身、身材(因為不怎麼樣),以及在球場上的表現。說老實話,因為我不算MLB的忠實球迷,所以除了傑森.吉安比 (Jason Giambi)和強尼.戴蒙(Johnny Damon)等少數幾位外,我都沒聽過,不過其他這些我不認識的球員的故事,我看來也津津有味就是了。喔,對了,之所以知道傑森.吉安比和強尼.戴蒙自然是因為王建民囉。喔,還有,這兩位球員都待過比利.比恩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後來成為自由球員去到了邪惡帝國。

書中,沒提到王建民。但是在書寫查德.布瑞佛(Chad Bradford)這位低肩投手的故事中有這麼一段話,你看,是不是很容易聯想到王建民?

這也引發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大聯盟為什麼沒有更多像布瑞佛這種成功的滾地球型投手?答案也同樣明顯:因為沒有第二個像布瑞佛這樣的滾地球投手。以上肩高壓方式投球的滾地球投手,大多數是伸卡球投手,也很容易有控球問題,同時三振能力都不強。無論從統計數據角度或從他這個人的角度來看,布瑞佛都是異數。(第十章 #4041)

講白了, 奧克蘭運動家隊是個沒錢的窮球隊,不像邪惡帝國洋基隊那麼富有,所以自然要錙銖必較、聘用CP值高的球員,而所謂CP值高,不是人長得帥,而是能夠為球隊的贏球帶來貢獻!其他我就不多寫了,就放幾句金句吧:

想要以低成本贏球,祕訣就是買進某些被市場低估的球員特質,同時賣出被市場高估的。 (後記 #4877)

利用科學方法的優異管理手法,居然可以如此低廉,無疑是棒球界最欠缺效率之處。 (第十二章 #4635)

正確的數據是四壞保送、全壘打、三振,再加上其他少數幾項。(第十章 #4041)

觸擊、盜壘、打帶跑──全都很容易弄巧成拙,而且還有一個共通特質:害怕在大庭廣眾下出糗。(第四章 #1372)

 比方上壘率的重要性壓倒一切、平均每打席所消耗的投球數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二章 #678)

喔,你問哪些棒球統計比較重要?在上面這幾段金句應該多少呈現了一些吧?

你可能會問《魔球》為什麼會放在「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原因在我這篇閱讀心得的前幾段已經寫出來了。如果你是一個喜愛棒球的讀者,又缺了幾小時跑「2022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的話,我誠心推薦這本書,會讓你跑得不那麼痛苦!除此之外,麥可.路易士的《橡皮擦計畫》可以說是這本書的續篇,也建議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