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Yen Wen
聽說現在母校所上學生不太参加甚至沒人要参加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和美國實習。
老師好像很難過……XD
想當初也很想去美國實習,可是知道自己不是認真的學生,也不是讀書和做研究的料,加上當時同班同學都很優秀,報名踴躍,所以我直接放棄!
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在我一考上圖資所時就決定一定要去了,當時馬來西亞跟泰國的服務隊名額很快就額滿了,真的是大家搶著去。我覺得人生不能留下這個遺憾,所以看了青輔會需要圖書館服務隊的名單上,還有個菲律賓的學校,不然就去這個好了,這個在大家印象中治安不太好的國家,好像也沒人有興趣,於是找了同樣憨膽的同師門學長,組了2人隊伍申請計劃,萬萬沒料...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IV)

By Maggie Chen
不知道是不是要回覆在這裡。因為我的臉書好友幾乎沒有在學的學弟妹(我只盲目追求加學長跟大叔好友XDDD)
我是去芬蘭交換一學期,沒看過極光就回來了。
我想人性大抵是相通的,但文化跟地理環境會形塑出人的不同性格和行為模式,而我認為這是交換生生活最迷人之處。
英文常說think outside the box,可有時文化跟地理環境會限制人的想像力。尤其台灣是座島,出國一定要搭飛機,跟其他隨便開個車、過個橋就到鄰國的國家不同。我相信那在思維模式跟行動上就會影響所謂的國際移動力/國際觀。
雖然這是個網路無國界世界地球村的時代,但是有些文化生活面是無法單從搜集資料得知的,都是到當地去生活個幾個月才有可能意識到、體會到的。(例如歐洲食物熱量有多高、台灣美食世界第一、體驗日照時數短真的會使人憂鬱等,阿不是,我開玩笑的)
藉由交換的機會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待幾個月,除了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去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從教學空間設計、課程安排、作業要求、考試方式,甚至是宿舍基本配備的安排等,都跟台灣的環境大不相同。這些都會很新鮮,也會刺激反思為什麼跟台灣不一樣。沒有什麼優劣,但是能看見不同,就已是一大收穫,像我就因此發現人生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
交換生的生活圈大抵也就是跟各國的交換生一起。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國籍異質性越高,聊的事情也越有趣。例如五個交換生各自走不同的program而在芬蘭聚首,可是探看各program背後各國政府對於交換生的補助情形,可以隱約推測一下各國國力跟資源啊啊啊。(Erasmus跟東協的獎金都讓他們的學生毋須邊求學邊煩惱學費,還有每月零用金,我們只有六萬元獎學金還不一定人人都有😭)
當然我理解修課也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去體驗不同的思考邏輯,試著去理解這些邏輯背後的文化因素或可能原因,再反過來自我檢視。芬蘭的經驗讓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教人思考,學會思考後才會開始學會判斷。而思考怎麼教是很有趣的議題。在芬蘭求學很自由,有很多機會去探索,但自己做的決定也要自己承擔。(但我只待一學期,也許只是蜜月期的盲目)
我覺得經費也是很重要啦,走學校交換,申請交換獎學金六萬,但去半年還是花掉了大學四年存下來的錢,還沒回國帳戶就只剩幾千台幣。還好人生最有本錢窮的時候,大概就是當學生的時期吧。大學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人生一定要趁年輕時去窮遊。沒錢很可怕,但是當人真的沒錢時,就會激發求生本能啦。
像我這樣臉皮薄的,年紀再大一點,也許就沒那份勇氣了。出社會有薪水後,要辭掉工作去窮遊的成本更高。現在回想起來,要去體驗國外的生活跟文化,比起出國唸書、留學等,交換生的program其實是最划算的。所以我覺得,有機會利用學校的資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值得賭一把的😬不過,有勇氣做選擇,就要有肩膀承擔~
以上,都是「我覺得啦」,完全不能爲我的話負責。
ps:...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I)
By Jo Chu
已經有很多優秀學長姊分享了超棒經驗談,想不出還能補充什麼,改分享個人小故事吧:
(1)
剛抵達愛爾蘭交換沒多久,國考放榜,有幸上榜,本想立刻返台上班。
彼時,認識的公務員前輩跟我說:「我上班15年來,從來沒有連續休假超過10天過,妳現在不好好享受,以後還要工作到65歲不能停欸!」
現在工作幾年了,覺得當初真該去交換更久...而且該連美國實習都去...
(2)
去越南僑校暑期實習的時候,我剛開始每天都跟某同學吵架,可說互看不順眼,幸好有其他同學出面協調,但後來竟逐漸成為很好的朋友。
這位朋友圖書館實務經驗超強,從他身上學到好多招數,這些實務技巧是上課或是看paper...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

By Wenling Lo
跟上 Serena Pang 學姊的腳步,分享一下在UWM實習的心得跟一點想法。
大概可以猜測得到學弟妹對海外實習會有所顧慮的點,包括語言能力、經費來源、實習內容、課業/生涯或是遠距離感情問題等,我針對語言能力、實習內容跟課業生涯規劃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語言能力:跟很多強者比起來,我不認為自己語言能力有多好、多優秀,頂多只能書信來往(還需要不斷查字典確認生字跟文法)跟生活溝通(大概也只限於social)。到了美國,我被單獨分到Archive部門,全部都是外國館員,一開始其實蠻緊張的,很怕會聽不懂或無法跟館員溝通,但一切都是我過慮了,館員們都很親切的指導、協助我完成實習的內容,在跟我交談時也都很有耐心,真的如學姊所說,到當地多聽多講就會通了(當你趕不上飛機的時候,還能跟地勤用英文吵架呢)。畢竟大家都學了這麼多年的英文,只是沒有使用的機會而已,不表示不會講。
實習內容:我其實很羨慕後面學弟妹能到當地公共圖書館去實習,而且還能負責規劃一個小型專案,這樣的經驗很寶貴,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能放手讓實習生規畫專案的。不過我們那時候去實習的時候,UWM館方很用心的為我們規畫了很多的參訪,也把我們分到不同的部門去實習,Golda...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
By 龐龐 (Serena Pang)
看到助教跟老師們的PO文覺得好可惜
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沒人想參加
既然老師都呼喚大家寫下過去經驗,
雖然目前我是一名整天一打三的家庭主婦,
但還是來拋磚引玉一下
希望這麼好的機會不要被圖資所的學弟妹們放棄啊!
(我知道其它系所的學生可是對這種機會虎視眈眈喔~~~~~)
我知道大家不愛看長篇大論
所以先列重點出來
別擔心語言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到當地很多就聽懂了
別擔心遠距離戀情--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連短短幾周幾個月都不能等?這種人不要也罷
當學生時能到處實習/交流是幸福的--因為你是學生,別人對你的錯誤容忍度會比較高。
學校出錢的實習/交流不參加真的太浪費--自己去參加遊學團旅行團都貴森森耶!
當全球大學生研究生都自掏腰包到處進行跨國實習時,所上老師都幫忙解決金錢問題了,好實習不參加嗎?
實習期間以及實習後的假日就是旅遊時間!
大家千萬別放過這麼好康的機會啊!!!
以下正文(因為趁小孩們睡著才有辦法用電腦,如果因為想睡覺迷迷糊糊之間有些不通順還請見諒)
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我到過國內很多單位實習或是公部門的工讀,高鐵局、外交部、資策會、中研院;但是我必須說,到UWM實習才是最讓人永生難忘的經驗。
在去UWM以前,從來都不曾想過,原來英文考試成績那麼爛的我(英文成績剛好過門檻而已,高中時英文還被當了好幾次),居然也能在華人那麼少的地區存活下來,而且還能不用額外付費,跟當地的學生一起上課討論英文小說內容(美國學費很貴的!)。這段經驗真的很寶貴,讓我敢在往後的人生中一直不斷的往國外飛並居住。
在UWM期間,我在超市裡真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豬肉比牛肉貴,雞胸肉比雞腿貴,coupon的折扣是真的有折而不是加價後再打折,也學會了怎麼樣用那超級難用的電爐炒出一道道的佳餚。往華人超市的兩小時路途中,看見了美國黑人區與白人區的差異,也在當地餐廳親自體驗了一下為何會說中華料理能和法式料理以及義式料理齊名,而老外們愛吃的中華料理究竟為了風俗民情被改造成什麼奇怪的樣子。
學弟妹們可能擔心的遠距感情問題,我必須說只要真有愛,距離不會是兩人之間的問題。在我們這一屆去實習時,我男友當時是直接愛相隨,馬上報了UWM的ESL課程跟了過來,另一位同學是天天跟留台灣的男友煲電話粥,現在我跟她兩對都已經跟當時的男友結婚了。
如果是擔心出國實習會影響到畢業找工作,很抱歉在這部分我無法給出太多建議,因為我沒有出去工作過,就直接結婚生小孩在家當家庭主婦了,頂多在閒暇時刻自己當當小老闆經營經營Amazon、代購、團購,所以我無法說出如果未來要找受雇於人的工作的話,實習會不會有正向價值。但是如果是自己想出來創業的話,我覺得能夠出國增廣見聞是非常好的,能親身體驗到Amazon的各種服務,各個區域的同品牌連鎖店店內販售的品項差異有多大等等,這些經驗都可以影響到一些銷售策略,畢竟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外開始流行,再傳到台灣,如果早一步察覺了動向,就能掌握先機。
講了一堆嚴肅的話題,再來進入到大家關心的旅遊。既然人都在美國了,當然是好好的利用周末假日到處遊樂一番。我們那屆在實習期間,球賽看了,各個特色慶典參加了,玩了紐澳良芝加哥等大城市,實習結束後還兵分兩路去了環球影城和黃石國家公園。平常跟團根本不可能參加的State...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移動力

2014年帶團去筑波、東京
就我印象中,我念大學的那個年代,很少有機會出國交換、實習。出國,可能就是要留學了吧。還記得那時候,有段時間我曾經規劃過要出國留學,GRE都考了,但最後巨蟹座懶得動的個性,還是讓我留在臺灣念土博士。念博士班期間,也沒要求一定要去參加國際研討會,所以我以寫期刊論文為主,到達門檻(比門檻高一點)就畢業了,因為老闆說學校沒啥好眷戀的,既然到達門檻就趕快出去當兵、找頭路。
呃,題外話,那時候老闆要求每個星期至少要看一篇英文論文,還要報告。可我上回在大陸北京師範大學ALIRG時問與會的小朋友,沒幾個人一個星期看至少一篇英文論文。我知道臺灣這邊也是這樣子了。
所以,我是直到在大學任教後才第一次出國,目的:參加研討會,那次應該是去紐奧良參加SIGGRAPH...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大秘密、偷天換日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倪匡筆下,除了不時喟嘆人類的醜惡、劣根性之外,也常用那個政權形容某國,像朱槿、柳絮、黃絹、水葒這幾個大美女都是來自大家心知肚明的某國特務集團。
大家都知道我把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當作三小時間的讀物。最近連續看了二本影射意味極濃的衛斯理系列,《大秘密》、《偷天換日》,特別拿出來說說。
《大秘密》的故事線是在衛斯理和白素找回紅綾、確認藍絲是白素的表妹之後的事,扶養藍絲長大的天官門十二天官,交給了衛斯理夫妻一份「老十二天官」當初的「日誌」,記錄了老十二天官當年幹下的大事。後來這份日誌的一部份被鐵天音偷走了。衛斯理和白素就去找鐵天音的老爸鐵蛋討論。這鐵蛋自然不是真的名字(衛斯理都這麼說:名字不重要),據說是某政權打天下時的大將軍。大將軍就開始回憶起往事,「最高領袖」(之後就不用「」了)在打天下戰場大局已定之刻,要他掃蕩各地江湖人士和叛亂份子時要注意一些特定人士,隱隱約約就提到老十二天官。
看來還是得從十二天官講起。「十二」......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出雲傳說7/8殺人 (By 島田莊司)

圖片來源:博客來
說起日本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村京太郎筆下的十津川警部和龜井刑警,雖然西村京太郎的成名作《天使的傷痕》(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殺人雙曲線》和火車時刻表沒啥關係,只是這兩本都已絕版,已經屬於夢幻逸品等級了。另一部佳作的《終點站謀殺案》(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得獎作)就是經典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
日本之所以流行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當然是因為日本幅員很大,又有火車、汽車、飛機等多種工具;再加上日本準時到龜毛的個性,有搭過日本火車的人都知道日本火車準點到嚇人(到目前我坐過一次誤點最嚴重的是在今年夏天颱風過後從名古屋到下呂),而且因為路線太複雜,常常一部列車的前半部和後半部會在某地分開分駛不同目的地(或是來自不同地點的火車連成一部),因此西村京太郎筆下的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大多在於破解刻意搭乘多重交通工具造成的不在場證明。當然,此類小說在故事一半就知道誰是兇手嫌疑人,就差破解不在場證明。
日本另一類的推理小說是旅情推理小說,內田康夫筆下的淺見光彥系列是這類小說的佼佼者。顧名思義,此類小說遊走日本各地(這點倒跟火車時刻表推理小說很像),多半會搭配歷史事件或神話故事(如《平家傳說殺人事件》、《白鳥殺人事件》)。
《出雲傳說7/8殺人》可以說是旅情+火車時刻表綜合體的推理小說,島田莊司以其《占星殺人》本格推理小說出道後,因為當時的日本流行社會推理小說(松本清張為代表),為了某種程度迎合這個潮流,島田莊司在御手洗潔之外,創造了名刑警吉敷竹史。可是島田莊司又不想完全迎合潮流,所以總是在社會推理中加上十分強烈的本格推理元素,創造了社會派本格推理,其中的經典就是《奇想.天慟》。
《出雲傳說7/8殺人》的故事是說在出雲一號沿線的地方支線中陸續發現了右手臂、左手臂、左大腿、右大腿、左小腿、右小腿以及身體部位,唯一沒發現的就是頭部。因為是在出雲一號上發現的,聊著聊著就聊到出雲神話中的八歧大蛇:
八歧大蛇有著八個頭、八條尾巴,眼睛如同「酸漿草」般鮮紅,背部上則長滿了青苔和樹木,腹部則潰爛狀流著鮮血,頭頂上則常常飄著雨雲(天叢雲),身軀有如八座山峰、八條山谷般的巨大。非常喜歡喝酒。(From...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倪匡之探險系列

這個系列該算是從《拼命》開始,接著《探險》、《繼續探險》、《烈火女》、《大秘密》,到《禍根》告終。
《拼命》:溫寶裕為了取藍絲,答應藍家峒十二天官去盤天梯(略等於江湖幫會或原始部落的一件困難使命,完成了就可以得到一件極大的報酬,在這裡就是取藍絲),後來知道這件任務就是放藍家峒傳說中的第二顆月亮自由。另一個故事路線,則是《毒誓》裡的杜令和金月亮要回外星,無巧不巧得到苗疆去一趟...。紅綾第一次出現。
《探險》:故事一開始寫白素在苗疆待了五個月教育紅綾後回來,逼著衛斯理看這五個月來拍的152卷錄影帶,看到紅綾「脫毛」換骨地成長。錄影帶其中一段是白素逼著紅綾回憶小時候,衛斯理問了白素:「你能有的記憶,最早,可以追溯到甚麼時候?」接著,就開始一段又一段的「陳穀子爛芝蔴的往事開始說起。」重點之一,是白素和白奇偉的媽媽、白老大的老婆是誰?連白素和白奇偉都不知道,因為白老大一直不肯說...。一段段的往事就是想追出白素的媽媽!這本書看起來其實還蠻有趣的,沒有科幻,倒有許多江湖幫會的軼事,年代,應該就是1949年前後,從四川袍哥(哥老會)、軍閥,一路講到賣鴉片、苗疆的倮倮人和烈火女(還以為白素的媽媽是倮倮人的烈火女)。在故事的最後,大家猜起白素的媽媽應該是四川軍閥陳都督的大小姐。就結束了。然後,還是不知道紅綾的來歷。
雖然盤天梯也算拼命啦,但《拼命》無可避免地又把倪匡數落人類不文明的概念講了一次。從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殺40萬趙國戰俘、到二戰數千萬人喪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念了一遍。借著外星人杜令的嘴巴說:
人類歷史上許多大屠殺行為,都沒有人拚死以抗,如果一開始就拚死以抗,這種事情必然不能延續幾千年之久。(P...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沉默的遊行 (By 東野圭吾)

這本2018年偵探伽利略湯川學的長篇,有與《嫌疑犯X的獻身》相較勁的況味。
23年前的某日,一個12歲的女孩在住家附近公園失蹤,4年後女孩的屍骨在山中被發現,清查後發現嫌疑犯蓮沼寬一,但因為蓮沼在偵訊過程中始終保持沉默,各項線索都只是間接證據,最終法院判決蓮沼無罪。
三年多前的某日,居住在菊野市的並木佐織在傍晚出門後失蹤,三年後在一個燒毀的近似垃圾堆的房子裡發現了佐織的屍體。那棟房子,是蓮沼去世母親的住家,蓮沼再度引來警方的懷疑。但因為始終缺乏直接證據,檢察官作出了「保留處分」的結論,蓮沼被釋放。可想而知,這對佐織的父母、小女兒夏美、前男友高垣智也、三年多前想培育佐織成為歌手的音樂人新倉夫妻、看著佐織長大的鄰居戶島是多麼大的憎恨。
但,蓮沼真的是兩個命案的凶手嗎?
就在菊野商店街的秋祭遊行當日,蓮沼在住處被發現死亡,究竟是自然死亡、意外、或他殺,如果是他殺,兇手是誰?
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展開。
草薙已經是警視廳搜查一課的股長(官拜警部),偵探伽利略湯川學去美國繞了一大圈回來已經升為正教授,無巧不巧地在菊野市的研究室做研究,內海薰還是草薙的麾下。這件事之所以落在草薙身上,是因為23年前的案子就是草薙辦的。草薙知道蓮沼被「保留處分」、釋放後,跟湯川Murmur了一陣,湯川就開始三不五時到佐織父母開的「並木屋」去用餐,一試成主顧。
秋祭遊行當天,還是並木家的小女兒夏美陪湯川去看遊行。
這本小說,藉著草薙心裡講的話,偵探小說迷很快就會看出這明明是阿嘉莎.克莉絲蒂《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現代版,只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發生在密閉的火車空間裡,而蓮沼雖然是死在一個密閉空間裡,但佐織的關係者卻是在菊野商店街秋季遊行現場趴趴走。向前作致敬又能夠超越是這部作品很棒的地方之一。
同樣是善良人的私法正義,80多年前的古典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934年出版)沒有長篇幅去刻劃小說中人物的關係與情感、心理,《沉默的遊行...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御子柴禮司系列 (By 中山七里)

中山七里的小說,是從《泰米斯之劍》、《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希波克拉底的憂鬱》開始閱讀的,不論從警探推理、法醫推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上上之作,所以後來陸續買了他的好幾本小說。
有趣的是,後來在閱讀他的小說時,都遇到了點撞牆期,包含《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因為實在有點血腥,雖然後來還是看完了,十分震撼,不過這幾本小說都不是今天的重點。至於中山七里著名的岬洋介系列,則因為瑞昇版的字體有點小,閱讀起來不太舒服,還繼續擺著,更不用說得從二手書店才找得到的逸作《再見,德布西》了。
中山七里另一個讓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系列,則是律師御子柴禮司系列。又是一個奇特的設定:御子柴禮司,專門收取高額報酬,讓絕對有罪的被告獲釋,是犯罪者的救星、檢警雙方痛惡的對手。其實我也沒那麼假道學。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有點噁心的設定是:aka...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兩生 (By 倪匡) 與 開放取用

倪匡的衛斯理、原振俠、羅開、年輕人、木蘭花系列一直是陪伴我打發無聊時光(或要三小一下時)的良伴,除了上面這些系列外,作品比較少的就是浪子高達和非人協會系列。非人協會系列後來還跟衛斯理系列搭了點邊,因為白素是非人協會的成員之一。
非人協會者:
有過非常人所能忍受、達到、經歷者協會
在好讀上的電子書,把〈魚人〉、〈兩生〉兩個非人協會系列的故事擺在一起,魚人講的是都連加農, 出生在印度南端海邊,一個具有扁平、畸形大腳的人,讓他在陸地上行走時,身子搖搖晃晃,還會踩到自己腳,但到了水中,真是如魚得水的魚人,而且從小被章魚養大。都連加農是海神的意思。故事背景是二戰前、二戰中,因緣際會都連加農還參與過殲滅日本潛水艇的行動,但......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圖書館自動倉儲(ASRS)與法定送存
看到這個標題,大概很多朋友腦袋裡會冒出一堆問號?啥,這兩件事情有甚麼關係?
圖書館自動倉儲(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SRS)是圖書館為了活化圖書館館內空間,用來儲存珍貴或罕用書的設備。透過機器手臂以及與整合圖書館系統的介接,讓讀者可以線上申請調閱圖書資源,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ex. 15分鐘)取得借閱的圖書資源。國外如美國、日本大型圖書館已有若干引進ASRS,國內則是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以下是台灣大學圖書館ASRS的形象影片。
介紹完ASRS,大家應該也還是不知道ASRS和法定送存的關係。
就在昨天,出版界的朋友看到新聞上提到國圖南館要設置ASRS,然後就提到了既然有錢設置ASRS,那麼應該有錢徵集法定送存的出版品。
先說法定送存的意義絕不是在豐富法定送存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的館藏、便利讀者閱覽。而是透過法定送存將我們當代的知識資產傳遞給往後的世世代代,讓文明得以延續、傳承。有人說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開出版社,這句話可以從負面思考,但對我來說,從事出版的朋友其實除了努力讓自己不要虧本之外(能獲利當然最後,只是在圖書出版業營收下滑的現在,我也不敢說甚麼,只能努力買書),出版界的朋友應該都有一份護持文明的信念在才會甘之如飴地繼續前行(這樣有正面吧)。
我本來想講一堆法定送存的大道理,但是發現章忠信老師《著作權筆記》裡面已經寫得很好了:
從中外出版品送存制度之發展觀察,出版品送存制度重點不在於圖書出借,而是「完整保存國家文獻」極為重要之來源與方式,接收送存出版品之國家圖書館,藉此制度持續、完整而有系統地,蒐集所有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紀錄,將該等社會共同文化、記憶、歷史等資料,累積成為歷代文化資產,提供研究利用,對出版人之出版軌跡與成就,亦具保存價值,而非僅是經濟上之負擔而已...。
國家圖書館網頁中有關於法定送存的說明。以下是國家圖書館的宣導影片:
至於國圖南館的ASRS,其實就是為了保存珍貴、罕用的出版品。其中一個方向應該是做為我國出版品文獻保存中心,保存我國重要出版品文獻的Last...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奇想.天慟

一直以為自己有寫過《奇想.天慟》(舊書名《異想天開》)的閱讀心得,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奇想.天慟》是我最喜歡的島田莊司作品。不同於御手洗潔的(新)本格推理路線,吉敷竹史系列走(新)社會派推理路線。日本社會派推理路線的始祖是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不強調神探、密室推理...等等等,強調結合社會事件。島田莊司的本格推理傑作《占星術殺人事件》問世之後,評價兩極,為了"迎合"當時社會派推理的風潮,乃推出警視廳警探吉敷竹史系列。一開始的吉敷竹史系列走旅情推理路線,但不同於西村京太郎的火車時刻表風格,吉敷竹史系列融合了旅情推理和日本傳說(如出雲傳說),再加上島田無法忘情的本格推理,所以有著本格推理和社會派推理的雙重效果。
《奇想.天慟》亦復如是。社會派推理的元素包含:
因為3%消費稅剛實施所引發的殺人事件?(呃,現在日本的消費稅都從8%漲到10%了)
冤獄問題(即使後來吉敷竹史系列的《淚流不止》總結了島田對冤獄問題的研究,但我覺得《淚流不止》的篇幅太長,內容又有部分異色,所以不如《奇想.天慟》來得聚焦)。
日本二戰期間在朝鮮的強制動員(強拉男丁...)問題(相較於臺灣對這問題的故意忽略,在《奇想.天慟》中對這問題有深刻的反省)。
除了上述社會派推理元素之外,本格推理的元素則有:
四則短篇小說(奇怪的跳舞小丑、弔死者、白色巨人、小丑與女人)的虛與實。
臥軌屍體的再復活。
火車出軌與爆炸的的真相。這個爆炸和前幾年發生在臺灣的某悲劇有雷同處。
我想,之所以喜愛這本小說至極,原因是這本小說有強烈的本格推理調性,但本格推理又不脫離現實,完美地與社會現象結合。就如既晴的導讀標題...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一長串的死者 (By 勞倫斯.卜洛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馬修.史卡德系列中最本格派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二本書之一。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本格;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它沒那麼血腥。
一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是一切問題的開始。從一開始提到這個俱樂部,便吸引著我往下看:「...這個俱樂部的結構很簡單。三十一個人格高尚的男子宣誓,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要相聚一堂,吃飯,報告這一年來他們生命中的改變,同時向這一年過世的人致敬。每一年我們都會宣讀死者名單。當三十一俱樂部只剩下一個人之時,他就得找三十個理想的候選人來當會員,在特定的這個晚上讓他們聚在一起。然後朗誦三十個已經過世的兄弟名字,燒掉名單,結束這一章,並開啟下一章。」
這麼個「三十一俱樂部」,夠Man吧?這麼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自從1961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開啟新章後,32年,死了14個人(呃,死了14個人還不算血腥嗎?還好,因為絕大部分的人在馬修出場前就死了),有自殺的、有意外的、有他殺的,這麼高的死亡率難道只是偶然嗎?
於是,有個會員委託了馬修,請他進行調查。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自殺、他殺的案件都有些可疑之處,有可能是同一個人下手的。
Whodunit和Whydunit當然是這本書的重點。畢竟這個私密、低調的俱樂部有誰會知道呢?想來想去就應該是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是兇手,但既然加入了俱樂部又為何要謀殺其他會員呢?讓自己是最後一個人然後開啟下一章也沒甚麼好玩的。
也許本格推理迷會覺得兇手身分的發現太過巧合,但是想想要一連謀殺這麼多人而不被人發現,也唯有這樣了,所以我覺得還蠻合理的...
玻璃太陽 NOIR (by 譽田哲也)

這是一部設定上有點奇特的小說,因為背景是沖繩社運人士死亡車禍所引發的「反美軍基地」大規模示威遊行以及其最終目的之廢除《日美安保》,有那麼點社會小說 +
政治小說;因之引發的殺人事件和警視廳與新宿分局的介入調查(日本警視廳和地方分局的糾葛可以看看織田裕二的《大搜查線》)又有一絲警察小說的味道。最有趣的設定是在現代社會裡置入了「歌舞伎町七刺客」這個看來專司鏟奸除惡的地下團體(總指揮 +
三(動)手 + 三(動)眼(監控)),讓這部小說夾雜著硬漢派的氛圍。另外,隱藏在所謂正義大纛之下的土地炒作和洗錢,更是大大諷刺了被表相蒙蔽而充當馬前卒的群眾。
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總是引來正反兩面的意見,日本沖繩也是其一。《玻璃太陽》以此為背景,有心人士透過一則假相片的操作,在日本掀起大規模示威遊行。這點正好呼應了全球民粹、假新聞的風潮,讓人深思在參加大規模群眾運動前是否真真切切地了解運動的目的和背後是否有隻黑手作祟。
在現代社會裡,居然有一支「歌舞伎町七刺客」在黑暗的世界裡,以刺殺、偽裝自殺解決黑白兩道無法解決的問題。除了有匪夷所思之感外,也覺得新鮮有趣。譽田哲也寫了幾本「歌舞伎町七刺客」的小說,但是在臺灣並沒有翻譯,有點可惜。
在日本的警察推理小說裡,警察與江湖人士間那似有若無的「關係」(很難用「朋友」、「兄弟」來形容),因為警察體系的複雜大架構,警察的行動往往受到同儕、上級的掣肘(從《女王偵訊室》也可以看出來),有些困難問題,反而透過與江湖人士的默契與諒解獲得解決。在這本書裡亦有同樣的情況發生。或許是在非黑即白的真實世界裡(ㄟ~真實世界也不是那麼非黑即白,但大家都被教導成要當好人),反而讓我蠻愛看這種黑白兩道複雜關係的小說,例如《新宿鮫》系列和《池袋西口公園》系列。說來,《玻璃太陽》、《新宿鮫》系列是比較暗黑的,而《池袋西口公園》則是以輕鬆一點的調性來描繪這種關係。
專司解決歌舞伎町黑暗世界問題的「歌舞伎町七刺客」,有種現代"千巴拉"(日文諧音,應該是武士吧......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圖書館如何支持OA2020?

公開取用運動在過去20年中做出了許多值得稱讚的努力,但進展緩慢,我們距離實現理想的開放資訊環境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更糟糕的是,即使新的OA策略取得進展,最大的傳統出版商正在通過年度訂閱價格上漲和混合出版(雙重收費)來強化其付費高牆並獲取鉅額收入。為了最終使公開取用成為學術出版的預設模式,我們需要採取集體行動並將用於訂閱的經費轉為投資公開取用。
如果你同意…
研究人員應保留完全的權利,以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擁有在他們選擇的期刊上發表的自由,並參與他們希望的出版服務;
目前的訂閱模式及其不斷高築的付費牆,對於完整實現科學研究和達成公開取用之基本目標是一大障礙;
學術出版應該得到經濟上可持續和透明化之商業模式的支持,並從過時的傳播體系限制中解放出來。
請鼓勵您的機構或組織表達對OA2020的支持,確認下列原則:
我們的目標是根據學術社群特定的出版偏好,將當今大多數學術期刊從訂閱轉變為OA出版。與此同時,我們繼續支持新的和改良的OA發布形式。
我們將把目前用於期刊訂閱的資金轉為支持可持續的OA模式,以實現此一轉型過程。因此,我們打算重新盤點現有用於期刊訂閱的資金流向,確定成本和可能節省經費的透明度,並採用機制避免不必要的出版障礙。
我們邀請參與學術出版的所有各方,特別是大學、研究機構、資助機構,圖書館和出版商,為了學術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利益,迅速有效地進行合作。
建立OA發展藍圖
支持OA2020的機構和組織承諾,根據他們自己的出版偏好,將目前用於訂閱的資金轉為支持公開取用出版模式,從而實現當今學術期刊的大規模轉型。
由於圖書館目前管理訂閱支出和出版商談判,他們將在設計和實施其機構的OA發展藍圖中發揮主導作用,並取得教師和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參與。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創建自己的發展藍圖以在本國環境中推動轉型並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的步驟。
1.
了解現況(政策、基礎設施、程序、利害相關者)
訂閱期刊資金分配的決策程序為何?重新調整資金流向需要哪些步驟?
您是否屬於圖書館聯盟的一份子,透過聯盟可以協調並簡化流程和談判,以實現最大影響?
您的圖書館是否訂有旨在利用公開取用機會的採購策略?
您的機構是否訂有公開取用政策,支持學術傳播過渡到公開取用?
可以使用哪些管道與教師和行政管理階層達成共識?
需要哪些步驟、資源和授權才能重新組織圖書館對公開取用工作流程的支持?
2.
分析和評估您的槓桿能力(財務和出版數據)
收集貴機構研究人員出版趨勢的數據,包含:出版社和期刊分布情形、公開取用出版品與付費出版品的比例、通訊作者的比例。
收集研究人員OA出版品背後的金融交易數據,並將其與出版商的訂閱支出進行比較。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在期刊級別進行比較。
借助引用數據(即您的研究人員在他們自己的出版品中引用哪些期刊)、出版數據(研究人員發表的期刊)和COUNTER...
OA2020是甚麼碗糕?

OA2020是一項全球倡議,旨在通過促進和鼓勵現今學術期刊從當前訂閱模式(Paywall, 付費高牆)轉變為公開取用(Open Access, OA)模式,後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和重複使用學術產出,並確保透明度和可持續性的出版費用。
儘管公開取用是全球學術界、研究理事會和資助機構的共同願景,但世界上近85%的學術成果仍然被鎖在付費高牆之後,抑制了研究的全面影響,並給機構預算帶來了巨大壓力。
公開取用倡議和過去二十年的其他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進展緩慢。為了最終使公開取用成為學術傳播之預設模式,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快速處理當今大多數付費學術期刊所帶來問題之策略。我們不能繼續維持壟斷機構預算的期刊訂費上漲,我們期待開放資訊環境(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