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教育部110年度第1梯次數位學習課程認證規定及指標說明會」分享

 研究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ㄟ,這應該可當作是學術傳播的一環吧。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指標即將邁入3.0,12/22 請我去說明會上以「  師生互動與學習者之間互動」為題進行分享。我就以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我們家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的「統計學」課程進行分享。說真的,申請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需要系所、助教、助理,以及臺師大教務處下的網路大學籌備處的行政支持,因為送認證時的自評表和課程說明書真的不是我這個忙到翻的人處理得來的。我也相信一般的老師應該沒這個精神和時間去處理這玩意。我也覺得,若是學校想要鼓勵老師申請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應該要開個說明會,向有興趣的老師說明整個指標的意義。以我來說,就算申請了二門課的數位學習課程認證,對有些指標還是一知半解。我也是在授課期間一直打擾所上的助教、助理以及網路大學(籌備處),至少得先求量方面的滿足,再來求質的提升。其實,一開始我還是頗猶豫要不要申請課程認證的,因為有個坎我一直邁不過,就是:「實體授課就不一定聽得懂統計了,學生用數位學習會聽得懂嗎?」後來,因為即使不申請認證還是得用數位的方法上課...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Google (Scholar) 會征服(學術傳播)的網際網路?

 研究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這篇部落格文章的題名用了太多括弧。有人可能會說:「咦,不是早就征服了嗎?」幾年前,某位圖資界朋友跟我說,跟研究新手介紹資料庫時,應該優先介紹A&I資料庫(索摘資料庫),再介紹特定出版社的電子期刊系統。我問:「為什麼呢?」因為A&I資料庫是跨出版社、甚至跨文章類型廣泛地蒐集特定領域的文獻,從A&I資料庫可以得到領域的概觀。而特定出版社的電子期刊系統只能查特定出版社的(期刊)文章。這樣說來是沒錯啦,...

非專屬有償授權在學術傳播中的價值

研究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本來有要落落長且一長串,後來想,算了。 就圖資和學術傳播學者的角度來說,以下是我的看法:大學與商業資料庫公司簽約,讓學生自由選擇是否非專屬有償授權,主要著眼於資料庫公司重製、加值與全球行銷,可以提高學術成果在全球與華人市場的能見度與潛在影響力。授權合約的授權範圍係將合約標的進行重製等加值流程後收錄於資料庫等權利產品或服務,以電子形式透過單機、網際網路、無線網路或其他傳輸方式授權用戶進行檢索、瀏覽、下載、傳輸、...

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矛盾金門行

第一次到金門,不是當兵時,而是在開發第一代「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之後巡迴教育訓練之時,可能也是15年前的事了吧?之後,陸續到金門幾次,似乎都來去匆匆,朝辭松山飛尚義,晚離尚義返松山的行程。這次,因為有一整天在金門縣文化局圖資科的工作坊,特地在前後多控留一天,來個金門慢活之旅。             ...

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MS Office中的快速存取工具列

經常編輯MS Office文件的老手們應該記得,在Office 20XX版之前,Office的選單和功能按鈕不像現在的版本分成許多索引標籤,現在的選單和功能按鈕陳列方式雖然可以反映出Office功能的逐漸強化 (但我感覺在Office 201X版後功能的差異已經不大了),但衍生的另一種麻煩是經常在不同的索引標籤中切換找功能,有時候對我這個常打報告、做簡報的人來說就覺得煩。大家可能有發現,在MS Office選單的左上角有幾個按鈕,MS...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人耶?鬼耶?談日本妖怪小說

圖片來源沒有妖怪的妖怪小說好人或壞人裝神弄鬼:妖怪就是人性的七情六慾。除魅~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 (By 京極堂)真的有妖怪的妖怪小說古典派恐怖派 (嗜血恐怖 OR 頭皮發麻恐怖)...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從參考館員、學科館員、學科聯繫館員,到嵌入式館員

研究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 參考服務是圖書館重要的讀者服務之一,美國圖書館學會下的參考與讀者服務學會(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RUSA)認為參考業務包含參考諮詢服務(reference transaction)和其他涉及資訊或研究相關資源、工具,及服務之創建、管理,及評鑑的行動,並進一步說明:(一) 參考諮詢服務乃是由館員推薦、解讀、評估,以及使用資訊資源,以協助讀者滿足特定資訊需求的資訊諮詢工作。(二)...

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從《東京好食光》到「日本好食光」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這本《東京好食光》(出版社:榻榻米出版)是一對旅居日本東京的臺灣小夫妻,在下班與午休時間走遍東京都大街小巷所蒐集來的溫馨好味道。雖然每次去日本前都會在網路上找找其他旅人推薦的食堂或餐廳,但很多都是看看就算,不見得一定都會去造訪。拿到這本書,我想我將來再去造訪東京時,也不會像追星一樣追尋書中所提到的餐廳。有時候,對旅人來說,貪圖的就是心情的契合、情感的連結,在冬日來碗熱湯麵,孤寂時有家深夜食堂也就夠了。常去日本。有時我一個人去,有時我和老婆兩人去,有時整個家族去,不同的組合,看待吃的方式都不一樣。當我一個人去時,比較大的可能是吃百貨公司的割引品(要挑對時候去);和老婆去時,會是割引品+松屋/吉野家/すき家之類的出外人的好朋友+偶一為之的大餐+HAEBS之類的甜點店+RASCAL麵包店+...;家族出遊時,中午通常找找拉麵/蕎麥麵店隨便吃,因為通常住在一泊二食的溫泉旅館,晚上以大餐居多。像底下這張相片,是和老婆二個人去玩時,路上看到「惣菜/總菜」店,自己夾,這已經算中上等級的了!說要對日本吃過的餐廳、食堂有甚麼特別深刻的印象,其實並沒有。但若真要問,勉強還是可以舉出幾家。2015年夏天,那次家族旅遊的行程的重點是伊香保、榛名湖、草津溫泉。在伊香保一間老旅館「一富士」住了三晚。泡湯的品質上有些問題,主要是我們去的那時候,這家老旅館似乎生意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在我們出外遊玩、下午回到旅館時,旅館才加熱大浴場的水。那時候就覺得這樣惡性循環好嗎?我們都猜晚餐料理是跟附近餐廳(好聽一點是叫中央廚房),由餐廳送過來再簡單擺盤。看官們可能會說:「這樣子你也要推薦喔?」我只能說,「一富士」的晚餐真是誠意十足,數大取勝。不信你們看底下的茄子、南瓜、鰻魚、玉米!之所以印象深刻,還一個原因是第四天要離開時,老闆娘還追出到車站跟媽媽道別。說來,應該很少人會在伊香保住上三晚的吧。這幾年,家人聚餐偶爾聊起伊香保,總會說,不知道「一富士」還在嗎?剛剛找了一下,似乎還安好。「一富士」網站。2018年冬天,第二次造訪富士山河口湖,去了忍野八海、冰穴、風穴、山中湖、青木原樹海一帶,趁著打折住在高級旅館「千一景」,一泊二食的料理自然不會壞到哪裡去。這回真是有追到河口湖的名物:河口湖站前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