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教育部110年度第1梯次數位學習課程認證規定及指標說明會」分享

 

研究生命週期 (圖片來源)
ㄟ,這應該可當作是學術傳播的一環吧。

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指標即將邁入3.0,12/22 請我去說明會上以「  師生互動與學習者之間互動」為題進行分享。我就以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我們家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的「統計學」課程進行分享。

說真的,申請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需要系所、助教、助理,以及臺師大教務處下的網路大學籌備處的行政支持,因為送認證時的自評表和課程說明書真的不是我這個忙到翻的人處理得來的。我也相信一般的老師應該沒這個精神和時間去處理這玩意。

我也覺得,若是學校想要鼓勵老師申請數位學習課程認證,應該要開個說明會,向有興趣的老師說明整個指標的意義。以我來說,就算申請了二門課的數位學習課程認證,對有些指標還是一知半解。我也是在授課期間一直打擾所上的助教、助理以及網路大學(籌備處),至少得先求量方面的滿足,再來求質的提升

其實,一開始我還是頗猶豫要不要申請課程認證的,因為有個坎我一直邁不過,就是:「實體授課就不一定聽得懂統計了,學生用數位學習會聽得懂嗎?」後來,因為即使不申請認證還是得用數位的方法上課 (誰叫我們是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呢?),該做的準備、該有的互動反正也免不了,就牙一咬、心一橫,開幹了

因為是數位學習課,測驗、討論、作業、合作學習等等等的真的是免不了。有些課程單元的形成性線上評鑑(就單元測驗啦)考考基本概念應該還沒問題,但是討論怎麼辦呢!還好,統計這門課其實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不管是媒體上經常公布的施政滿意度調查等等等,還有,我們的學生大多是中小學老師和圖書館館員,再怎麼說,打打成績、做做滿意度調查總是稀鬆平常的事,因此盡可能從工作、生活中找尋討論的議題,會是在課程認證中有關非同步議題討論的要領。另外,得利用暗樁、或者鼓勵比較願意發表意見的同學領頭、或是要求同學除了發表自己意見之外還得對別的同學的發表進行評論,形成討論的風氣。當然,要跟學生說,討論的質與量會列入期末評分,所以我其實會對同學的討論有個五等第(應該說給1-5分)的分數。

當然,從科普書讓同學閱讀、再討論也是可以用的方法。這次的統計課中,我用了以下這本科普書,在裡面根據課程單元主題請同學閱讀相關的篇章再發表感想,引發討論。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本書有電子書,而且是「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TAEBDC」有買的電子書,正好可做為電子書融入教學的一個範例。
約翰.強森、麥可.葛拉克著,吳書榆譯(2017)。一次看懂小數據:MIT經濟學家帶你搞懂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聰明做決定。
我自己覺得表現比較差,或者需要改善的,是同步數位課程的師生與生生互動。這堂「統計課」的同步數位課程我是讓同學們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分組閱讀量化(問卷)的學位論文,畢竟將來大家都是要寫學位論文或技術報告的,趁這個機會看看別人怎麼寫、針貶一番也是好的。所以這門課的師生、生生互動主要是對同學的報告和他們報告的學位論文內容進行評論與建議,間或有同學會彼此給意見。昨天在說明會中,計畫主持人陳定邦教授有建議比較沒有同步數位教學經驗的老師可以先設計教案,分配每個主題講的時間,以及規劃在甚麼時候要丟出甚麼議題來討論,點名同學回答或是鼓勵比較優秀的同儕先發言,可以營造討論的氛圍,有助於師生與生生互動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在LMS平臺上留下證據。我自己很感動的是,在課程中安排了合作學習,請同學們可以在線上文字討論,或利用線上視訊平臺討論完後把討論過程錄影下來後上傳到LMS。我們家的同學還真的很努力地把所有過程都記錄下來了

數位學習課程認證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認證,而是希望提升數位學習課程的品質。說真的,數位學習課,不只是老師累、同學累,助教也累,如果要認證,學校教務處(臺師大是教務處下的網路大學籌備處)的同仁也很累。在這裡一併感謝

說起來,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的「統計學」數位學習課程,10次議題討論區、11次計算練習作業、8次線上單元測驗卷,學生真的很累!!!但是我花星期六日改作業、回應議題,也是很累好不好,哈哈。

對了,有同學反映「統計學」還是多一點面授課比較好。但我想,既然已經錄好了,未來在面授的時候應該可以採用翻轉教室的方式進行。這個我還得去多學一點。

最後,附上昨日說明會的簡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