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1936年首次出版的書,在遠景版的書名為《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在遠流版則名為《美索不達米亞驚魂》。我是覺得沒有啥太驚魂之處,所以就還是用遠景版的謀殺案稱之。赫丘勒.白羅的探案之一,雖然比之1934年首次出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比較晚的作品,但在《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裡有提到,白羅是在結束了本案之後,搭上回倫敦的東方快車…(P308)。

以下略涉及真相,請慎入。

這回不談劇情,您自己看著唄。案件發生地伊拉克哈沙尼附近,一個考古團正在挖掘一個巨大的亞述古城所在地,第一位死者是考古團的團長夫人--連納夫人 (總共兩位死者,畢竟不像金田一耕助死一堆人)。如果您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粉絲,可能會像我看完克莉絲蒂全集後,去買了她那本厚厚的自傳,又或者,透過網路找過克莉絲蒂一生的點點滴滴,那您應該知道克莉絲蒂的第二任老公馬洛溫爵士是位考古學家,我猜這本書應該是就此得到的靈感,還好克莉絲蒂不是那位團長夫人。

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這幾個好像國高中歷史地理的名詞,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中,讓我去查閱了維基百科,原來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呼,意思是「兩條河流中間的地方」,這兩條河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大抵就是現在的伊拉克,兩河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大約是西元前4000年到西元前二世紀。不過我也就是約略看過啦,哈哈。

白羅在《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的中間登場,是在團長夫人被殺之後。找人聊天自然是必備的。看多了重口味的推理小說 (例如中山七里、橫溝正史、李查德)之後,回過頭來看克莉絲蒂是有些不習慣,尤其一堆洋人的名字和在故事中的角色很容易搞混。以談話推動劇情的進展有時會讓我有點不耐。蛋頭白羅在這本小說裡倒有幾個不錯的觀察:

  1. 「這個案子的模式…都是以連納太太為中心而轉移的。我在尚未了解連納太太確實是哪一種人前,我不可能知道她為什麼給人害死,以及誰會害死她。」(P270)
  2. 可以從一個人閱讀的書瞭解他/她。 (不過這個在現代不太通了)
  3. 「一個團體中,同仁的心理狀態通常是直接受到上面那個領導人的影響…所以若團裡有了變化,那個變化一定是來自上面那個人。」(P303)
我在N年前就閱讀過《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這次重看的動機就是為了上面最後一個觀察。我自然記得兇手是誰,但中間情節的推演則是全然忘記了。對於第一次看這本書的讀者,我想是會被騙的,因為克莉絲蒂抖了好幾個包袱!倒是白羅也承認「但是,我說的這些並沒有證據,一點證據也沒有。(P305)」


Related Posts:

  • 嫌疑犯X的獻身 (By 東野圭吾) 自拍書封--就知道我買很久了(好像有重出新版) 《嫌疑犯X的獻身》是東野圭吾筆下偵探伽利略系列的第三作,有人說是東野圭吾鹹魚翻身,一舉拿下日本2006年多項文學獎(包含第134屆直木獎、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維基百科中對本書的劇情簡介如下: 花岡靖子與女兒美里一同住在公寓裡兩… Read More
  • 聚散有時 (By 勞倫斯.卜洛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馬修.史卡德最新探案,我從博客來上打出「即將上市」就開始關注,2020年1月4日出版後也看到許多同好看過這本書。但我一直到了昨日(2020/2/9)買到這本書後才一口氣把它讀完。英文版,在2019年1月31日出版,中文版晚將近一年了。 在書封、譯者後記都提到… Read More
  • 沉默的遊行 (By 東野圭吾) 這本2018年偵探伽利略湯川學的長篇,有與《嫌疑犯X的獻身》相較勁的況味。 23年前的某日,一個12歲的女孩在住家附近公園失蹤,4年後女孩的屍骨在山中被發現,清查後發現嫌疑犯蓮沼寬一,但因為蓮沼在偵訊過程中始終保持沉默,各項線索都只是間接證據,最終法院判決蓮沼無罪。 三年多前的某日,居住… Read More
  • 奇想.天慟 一直以為自己有寫過《奇想.天慟》(舊書名《異想天開》)的閱讀心得,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奇想.天慟》是我最喜歡的島田莊司作品。不同於御手洗潔的(新)本格推理路線,吉敷竹史系列走(新)社會派推理路線。日本社會派推理路線的始祖是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不強調神探、密室推理...等等等,強調結合社會… Read More
  • 一長串的死者 (By 勞倫斯.卜洛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馬修.史卡德系列中最本格派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二本書之一。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本格;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它沒那麼血腥。 一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是一切問題的開始。從一開始提到這個俱樂部,便吸引著我往下看:「...這個俱樂部的結構很簡單。三十一個人格高尚的…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