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死亡終有時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話說,《死亡終有時 (Death Comes as The End)》應該是最近看得最順暢的一部克莉絲蒂小說了,有可能是因為我耍廢,空出了一整個晚上來閱讀的緣故吧。雖然裡面的人名翻譯得有點拗口,蓮梨桑、葉瑪西、莎蒂琵、艾匹、南翡兒…的名字,還真有點亂七八糟。

好吧,就幫人名翻譯找個藉口吧,因為這本書的故事不是發生在現代,而是發生在西元前二千年埃及尼羅河西岸的底比斯。古代埃及人的名字可能本來就有點怪吧,翻譯起來也就這樣了,最怪的名字應該是書中祭祀業司祭英賀鐵吧,我一看到這個名字,就想起「神鬼傳奇」電影裡的印和闐,哈。

就如同作者序裡提到的「時間和地點對這個故事來說都是附帶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無妨」,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愛恨情仇自古已然,只是這個故事帶了濃濃的埃及尼羅河氣氛。

情節大抵是這樣,司祭英賀鐵有三兒一女,妻子和繼室過世已久。女兒蓮梨桑喪夫後回到娘家。司祭英賀鐵有錢有勢,有很多產業,但他沒有把權力下放給三個兒子,還是盯著三個兒子葉瑪西、索巴卡、艾匹做事,三個兒子中葉瑪西、索巴卡已經娶妻,艾匹就是個小屁孩。這一家除了英賀鐵的三兒一女、二個媳婦、一群孫兒女之外,還有英賀鐵的母親伊莎和一個「不斷標榜自己功績,埋怨自己像個苦力一樣地工作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感激過她」的老女僕喜妮,以及一個從小和蓮梨桑一起長大的管事侯里,另外當然有一群傭人。然後,英賀鐵年老入花叢,從北方的孟斐斯帶了一個年輕的新妾南翡兒回來,年紀甚至比蓮梨桑還小,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位同樣來自孟斐斯的年輕書記卡梅尼。

ㄟ,上述情節稍微變化一下,的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吧?富貴人家的大老爺,雖然兒孫滿堂,但臨老入花叢娶了個小女生當姨太太,紛爭從此而起。過了不久,姨太太被謀害…。

是的呀,過了不久…在英賀鐵一次出門辦事時,南翡兒的屍體被發現在斷崖底下。古埃及和現在不太一樣的地方…可能沒有赫丘勒白羅和珍瑪波,可能法律制度也不太健全。於是「一家人同心」地告訴英賀鐵這是個意外。

You Know,木乃伊其實就是「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維基百科),所以呀,古埃及人是相信神鬼、靈魂的。南翡兒死後不久,大媳婦莎蒂琵在南翡兒死亡的同一地點也掉下斷崖,死前留下的訊息就是「南翡兒」…。這下子大家就開始緊張,覺得有鬼來報仇了。又過不久,葉瑪西、索巴卡飲酒中毒,葉瑪西倖存、索巴卡死亡,有一個小男僕說看到一個很像南翡兒的女人在酒中加了些粉末。哇,難道真的有鬼?

於是乎…艾匹死了、伊莎死了、喜妮死了,真的是鬼來復仇嗎?

俗話說…人比鬼可怕!克莉絲蒂又不是寫鬼故事,想當然耳是人下的毒手。

故事情節到此為止,不透漏太多線索囉。

古埃及的背景,的確可以在故事裡加點和現代(雖然這本書初次出版是在1945年,離現在也四分之三個世紀了)不一樣的元素,例如毒藥摻在綿羊油做成的香膏裡。

但,不分古今,人性還是一樣的美麗與醜惡

要分享的,是故事中的一些金句:

  1. 有一種邪惡是來自外在,它從外界攻擊,所以人人都見得到;但是有另一種是在內部滋長,沒有顯出任何外來的跡象。它一天一天慢慢地成長,直到最後整個果實都腐爛掉了—被疾病吞噬。(P19)
  2. 所有的墳墓裡總是有一道假門…人也是像那樣。他們造出了一道假門—以便欺瞞。如果他們感到軟弱,感到無能,他們就造出一道堂皇、自信、虛張聲勢、具有壓倒性權威的們。然後,過一段時間,他們也信以為真。他們以為,而且每個人也都以為,他們就是那樣。(P110-111)
  3. 你真幸運,你已經找到了內心的快樂。(P167)
  4. 我給你一個教訓,我漂亮的孫子。女人家採取的是迂迴戰術。(P170)
  5. 男人從混沌初始就殺害他們的兄弟。(P184)
  6. 一個心存邪惡、意圖邪惡的男人或女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她知道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把心中的邪惡意圖掩藏起來。因此他/她不敢有任何不尋常的行為表現。(P190)
  7. 邪惡早已經存在,深藏在你家人的心中,南翡兒的到來只不過是把深藏的邪惡引發出來而已。(P268)
《死亡終有時》應該是克嬸的粉絲們比較少討論的一本書,畢竟它不是克嬸的名探系列 (不管是白羅、瑪波、或是湯米與陶本絲)。誰是兇手倒不難猜,我喜歡的是這本書古埃及的氛圍,還有故事裡淡淡的愛情與哀愁。



Related Posts:

  • 死亡終有時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話說,《死亡終有時 (Death Comes as The End)》應該是最近看得最順暢的一部克莉絲蒂小說了,有可能是因為我耍廢,空出了一整個晚上來閱讀的緣故吧。雖然裡面的人名翻譯得有點拗口,蓮梨桑、葉瑪西、莎蒂琵、艾匹、南翡兒…的名字,還真有點亂七八糟。好吧,… Read More
  •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By 阿嘉莎.克莉絲蒂)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這本1936年首次出版的書,在遠景版的書名為《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在遠流版則名為《美索不達米亞驚魂》。我是覺得沒有啥太驚魂之處,所以就還是用遠景版的謀殺案稱之。赫丘勒.白羅的探案之一,雖然比之1934年首次出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比較晚的作品,但在《美索不達米… Read More
  • 荒蕪年歲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上星期五拿到《荒蕪年歲》,利用三小時間(小說、小酒、小菜),在三天內閱讀完畢。或許是因為身為推薦人吧,又或許是這回印刷的字體看來比較清楚、比較大(還是我錯覺?),讓我這次速速看完。 在古典推理年代之後(我從阿嘉莎.克莉絲蒂算起),不算『八十七分局系列』(國內只有N… Read More
  • 祭念品 (By 泰絲.格里森)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一開場就十分吸引人的場景,波士頓克利斯賓博物館的新館長上任後盤點博物館藏品,在地下室發現一具木乃伊,人稱X夫人,覆蓋軀體的亞麻布經過碳十四判定後認定是西元前二世紀托勒密王朝的古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博物館把X夫人搬到醫院去做電腦斷層掃描,還找了莫拉.艾爾思法醫前來… Read More
  • 葬禮變奏曲 (By 阿嘉莎 克莉絲蒂)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葬禮變奏曲》(After the Funeral) 是翹鬍子仁丹偵探赫丘勒白羅探案之一,對我而言,應該是除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這幾本搬上大螢幕的白羅探案之外,我閱讀最多次的一本。遠流版的《葬禮變奏曲》(呃,我曾經有買過遠景版,書名翻譯為《葬禮之…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