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御子柴禮司系列 (By 中山七里)

中山七里的小說,是從《泰米斯之劍》、《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希波克拉底的憂鬱》開始閱讀的,不論從警探推理、法醫推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上上之作,所以後來陸續買了他的好幾本小說。 有趣的是,後來在閱讀他的小說時,都遇到了點撞牆期,包含《開膛手傑克的告白》、《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噩夢再臨》,因為實在有點血腥,雖然後來還是看完了,十分震撼,不過這幾本小說都不是今天的重點。至於中山七里著名的岬洋介系列,則因為瑞昇版的字體有點小,閱讀起來不太舒服,還繼續擺著,更不用說得從二手書店才找得到的逸作《再見,德布西》了。 中山七里另一個讓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系列,則是律師御子柴禮司系列。又是一個奇特的設定:御子柴禮司,專門收取高額報酬,讓絕對有罪的被告獲釋,是犯罪者的救星、檢警雙方痛惡的對手。其實我也沒那麼假道學。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有點噁心的設定是:aka...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兩生 (By 倪匡) 與 開放取用

倪匡的衛斯理、原振俠、羅開、年輕人、木蘭花系列一直是陪伴我打發無聊時光(或要三小一下時)的良伴,除了上面這些系列外,作品比較少的就是浪子高達和非人協會系列。非人協會系列後來還跟衛斯理系列搭了點邊,因為白素是非人協會的成員之一。 非人協會者: 有過非常人所能忍受、達到、經歷者協會 在好讀上的電子書,把〈魚人〉、〈兩生〉兩個非人協會系列的故事擺在一起,魚人講的是都連加農, 出生在印度南端海邊,一個具有扁平、畸形大腳的人,讓他在陸地上行走時,身子搖搖晃晃,還會踩到自己腳,但到了水中,真是如魚得水的魚人,而且從小被章魚養大。都連加農是海神的意思。故事背景是二戰前、二戰中,因緣際會都連加農還參與過殲滅日本潛水艇的行動,但......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圖書館自動倉儲(ASRS)與法定送存

看到這個標題,大概很多朋友腦袋裡會冒出一堆問號?啥,這兩件事情有甚麼關係? 圖書館自動倉儲(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SRS)是圖書館為了活化圖書館館內空間,用來儲存珍貴或罕用書的設備。透過機器手臂以及與整合圖書館系統的介接,讓讀者可以線上申請調閱圖書資源,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ex. 15分鐘)取得借閱的圖書資源。國外如美國、日本大型圖書館已有若干引進ASRS,國內則是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以下是台灣大學圖書館ASRS的形象影片。 介紹完ASRS,大家應該也還是不知道ASRS和法定送存的關係。 就在昨天,出版界的朋友看到新聞上提到國圖南館要設置ASRS,然後就提到了既然有錢設置ASRS,那麼應該有錢徵集法定送存的出版品。 先說法定送存的意義絕不是在豐富法定送存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的館藏、便利讀者閱覽。而是透過法定送存將我們當代的知識資產傳遞給往後的世世代代,讓文明得以延續、傳承。有人說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開出版社,這句話可以從負面思考,但對我來說,從事出版的朋友其實除了努力讓自己不要虧本之外(能獲利當然最後,只是在圖書出版業營收下滑的現在,我也不敢說甚麼,只能努力買書),出版界的朋友應該都有一份護持文明的信念在才會甘之如飴地繼續前行(這樣有正面吧)。 我本來想講一堆法定送存的大道理,但是發現章忠信老師《著作權筆記》裡面已經寫得很好了: 從中外出版品送存制度之發展觀察,出版品送存制度重點不在於圖書出借,而是「完整保存國家文獻」極為重要之來源與方式,接收送存出版品之國家圖書館,藉此制度持續、完整而有系統地,蒐集所有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紀錄,將該等社會共同文化、記憶、歷史等資料,累積成為歷代文化資產,提供研究利用,對出版人之出版軌跡與成就,亦具保存價值,而非僅是經濟上之負擔而已...。 國家圖書館網頁中有關於法定送存的說明。以下是國家圖書館的宣導影片: 至於國圖南館的ASRS,其實就是為了保存珍貴、罕用的出版品。其中一個方向應該是做為我國出版品文獻保存中心,保存我國重要出版品文獻的Last...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奇想.天慟

一直以為自己有寫過《奇想.天慟》(舊書名《異想天開》)的閱讀心得,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奇想.天慟》是我最喜歡的島田莊司作品。不同於御手洗潔的(新)本格推理路線,吉敷竹史系列走(新)社會派推理路線。日本社會派推理路線的始祖是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不強調神探、密室推理...等等等,強調結合社會事件。島田莊司的本格推理傑作《占星術殺人事件》問世之後,評價兩極,為了"迎合"當時社會派推理的風潮,乃推出警視廳警探吉敷竹史系列。一開始的吉敷竹史系列走旅情推理路線,但不同於西村京太郎的火車時刻表風格,吉敷竹史系列融合了旅情推理和日本傳說(如出雲傳說),再加上島田無法忘情的本格推理,所以有著本格推理和社會派推理的雙重效果。 《奇想.天慟》亦復如是。社會派推理的元素包含: 因為3%消費稅剛實施所引發的殺人事件?(呃,現在日本的消費稅都從8%漲到10%了) 冤獄問題(即使後來吉敷竹史系列的《淚流不止》總結了島田對冤獄問題的研究,但我覺得《淚流不止》的篇幅太長,內容又有部分異色,所以不如《奇想.天慟》來得聚焦)。 日本二戰期間在朝鮮的強制動員(強拉男丁...)問題(相較於臺灣對這問題的故意忽略,在《奇想.天慟》中對這問題有深刻的反省)。 除了上述社會派推理元素之外,本格推理的元素則有: 四則短篇小說(奇怪的跳舞小丑、弔死者、白色巨人、小丑與女人)的虛與實。 臥軌屍體的再復活。 火車出軌與爆炸的的真相。這個爆炸和前幾年發生在臺灣的某悲劇有雷同處。 我想,之所以喜愛這本小說至極,原因是這本小說有強烈的本格推理調性,但本格推理又不脫離現實,完美地與社會現象結合。就如既晴的導讀標題...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一長串的死者 (By 勞倫斯.卜洛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馬修.史卡德系列中最本格派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二本書之一。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它本格;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它沒那麼血腥。 一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是一切問題的開始。從一開始提到這個俱樂部,便吸引著我往下看:「...這個俱樂部的結構很簡單。三十一個人格高尚的男子宣誓,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要相聚一堂,吃飯,報告這一年來他們生命中的改變,同時向這一年過世的人致敬。每一年我們都會宣讀死者名單。當三十一俱樂部只剩下一個人之時,他就得找三十個理想的候選人來當會員,在特定的這個晚上讓他們聚在一起。然後朗誦三十個已經過世的兄弟名字,燒掉名單,結束這一章,並開啟下一章。」 這麼個「三十一俱樂部」,夠Man吧?這麼個低調的「三十一俱樂部」,自從1961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開啟新章後,32年,死了14個人(呃,死了14個人還不算血腥嗎?還好,因為絕大部分的人在馬修出場前就死了),有自殺的、有意外的、有他殺的,這麼高的死亡率難道只是偶然嗎? 於是,有個會員委託了馬修,請他進行調查。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自殺、他殺的案件都有些可疑之處,有可能是同一個人下手的。 Whodunit和Whydunit當然是這本書的重點。畢竟這個私密、低調的俱樂部有誰會知道呢?想來想去就應該是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是兇手,但既然加入了俱樂部又為何要謀殺其他會員呢?讓自己是最後一個人然後開啟下一章也沒甚麼好玩的。 也許本格推理迷會覺得兇手身分的發現太過巧合,但是想想要一連謀殺這麼多人而不被人發現,也唯有這樣了,所以我覺得還蠻合理的...

玻璃太陽 NOIR (by 譽田哲也)

這是一部設定上有點奇特的小說,因為背景是沖繩社運人士死亡車禍所引發的「反美軍基地」大規模示威遊行以及其最終目的之廢除《日美安保》,有那麼點社會小說 + 政治小說;因之引發的殺人事件和警視廳與新宿分局的介入調查(日本警視廳和地方分局的糾葛可以看看織田裕二的《大搜查線》)又有一絲警察小說的味道。最有趣的設定是在現代社會裡置入了「歌舞伎町七刺客」這個看來專司鏟奸除惡的地下團體(總指揮 + 三(動)手 + 三(動)眼(監控)),讓這部小說夾雜著硬漢派的氛圍。另外,隱藏在所謂正義大纛之下的土地炒作和洗錢,更是大大諷刺了被表相蒙蔽而充當馬前卒的群眾。 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總是引來正反兩面的意見,日本沖繩也是其一。《玻璃太陽》以此為背景,有心人士透過一則假相片的操作,在日本掀起大規模示威遊行。這點正好呼應了全球民粹、假新聞的風潮,讓人深思在參加大規模群眾運動前是否真真切切地了解運動的目的和背後是否有隻黑手作祟。 在現代社會裡,居然有一支「歌舞伎町七刺客」在黑暗的世界裡,以刺殺、偽裝自殺解決黑白兩道無法解決的問題。除了有匪夷所思之感外,也覺得新鮮有趣。譽田哲也寫了幾本「歌舞伎町七刺客」的小說,但是在臺灣並沒有翻譯,有點可惜。 在日本的警察推理小說裡,警察與江湖人士間那似有若無的「關係」(很難用「朋友」、「兄弟」來形容),因為警察體系的複雜大架構,警察的行動往往受到同儕、上級的掣肘(從《女王偵訊室》也可以看出來),有些困難問題,反而透過與江湖人士的默契與諒解獲得解決。在這本書裡亦有同樣的情況發生。或許是在非黑即白的真實世界裡(ㄟ~真實世界也不是那麼非黑即白,但大家都被教導成要當好人),反而讓我蠻愛看這種黑白兩道複雜關係的小說,例如《新宿鮫》系列和《池袋西口公園》系列。說來,《玻璃太陽》、《新宿鮫》系列是比較暗黑的,而《池袋西口公園》則是以輕鬆一點的調性來描繪這種關係。 專司解決歌舞伎町黑暗世界問題的「歌舞伎町七刺客」,有種現代"千巴拉"(日文諧音,應該是武士吧......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掠奪性期刊判斷案例 (二)

我大概每天都會收到一兩篇投稿邀請,有時候Email還很有誠意,說是看了我哪篇文章,覺得很棒,所以請我賜稿。這年頭這樣寫也不會花太多力氣,因為只要有個小程式到索摘資料庫抓書目,然後塞進Email Template就好了。 最近我收到一篇投稿邀請,信裡面說他們的期刊已經發行超過八年、總共有八十多期、將近七千篇文章,還有辦了不少研討會等等。哇,看起來真是好棒棒。我又做了幾件事檢核: 沒出現在DOAJ和Scopus中。 (請思考投稿的目的是甚麼!) 出版社看似在Beall's...

掠奪性期刊判斷案例 (一)

最近有位老師問我,有個新興開放取用期刊邀請他擔任編輯委員,問我的看法。我說圖書館是非常支持正派經營的開放取用期刊的,但是對於開放取用期刊的品質還是要審慎,以免落入掠奪型期刊的陷阱。 我根據老師給的期刊,做了點初步的功課: 出版社:出現在 Beall’s List 中,就算不立即拒絕,也要先有警覺。 編輯群:看似有臺灣的學者!認識嗎?打電話、電郵問問為什麼他們會想加入這個期刊的編輯群。 發表文章:才一卷一期: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