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完全是胡言亂語的閱讀雜談:電子書與紙本書

 

會不會有不再展示書櫃的一天?

前兩天《書香遠傳》雜誌的主編安排了一場我和其他兩位神人的訪談,一位是Readmoo讀墨龐文真執行長,另一位是聯經出版社凃豐恩總編輯。訪談據說會出現在某一期的《書香遠傳》(廢話),我這篇部落格文章完全是從老古板閱讀人的角度出發,和那天的訪談有點關係又沒那麼大的關係。

單純是談電子書與紙本書。

那一天,跟著龐執行長說的「(紙本)書籍本身就是一項科技對閱讀的影響。」,我則是延伸說,從古人在石壁上留下紀錄,書寫在石碑、竹簡、莎草紙,一直到蔡倫造紙、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術...等等等,這些都是科技對載具的突破,但有價值的是「知識內涵」。

中間... 談到了一點點閱讀量...  我說大學圖書館紙本書的閱讀量是下滑的,但電子期刊與電子書的使用量則是提升的。國家圖書館發布的〈108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顯示出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與借閱人口數是提升的。Readmoo上看到的閱讀量也是增加的。

或許閱讀量和出版社的業績不一定成正比。

至於所謂的出版社業績究竟是只指紙本書的銷售額,或是紙本書 + 電子書?據說好像會分散在不同的營業項目下,這我沒研究就不敢亂說了。

對於喜愛閱讀、又勇於嘗試新載具的朋友們,電子書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一個電子書載具(不管是平板、手機或閱讀器)說不定就可以容納我家書櫃裡所有的書;全文檢索也很容易查找到資訊 (例如李白曾創作哪些跟酒、悲春傷秋有關的詩)。對我而言,我還沒到達用電子書閱讀器產生「心流(flow)」的境界,這應該是我還沒能完全轉移到電子書的主要原因吧!注意:我說的是電子書閱讀器,而不是平板、手機喔,平板和手機…傷眼又更容易讓人分心了。

以前我用電子書閱讀器看的電子書,主要是非文學小說,跟財經、企管、養生比較有關的,例如:《一次看懂小數據》這類的。在高鐵或捷運通勤時看最好,因為可以一個篇章一個篇章地看,沒進入「心流」也無妨。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文學、小說類的,則以好讀上面下載的倪匡科幻小說為主,同樣地,輕鬆讀,沒進入「心流(flow)」也無妨。最近嘗試著看小泉八雲的《怪談》,我想也可以從頭看到尾,只是這還是本短篇小說,可以一篇篇看。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最近何飛鵬先生說了句「電子書定價過高」,然後被媒體誤植為「紙本書定價過高」,結果引發了一番熱烈的討論:這裡是前衛出版社鄭清鴻先生的一篇文章

其實,今天明明是假日,我還在這裡胡言亂語的原因,就是昨天晚上想:「好吧,我要來努力地進入電子書閱讀的天地!」然後就進入了幾個B to C的電子書平臺,包含:博客來、讀墨、華藝、凌網,看看電子書的定價,ㄟ,還真的跟紙本書的價格差異不大。若不談閱讀經驗與心流,光就這價格差異不大來想,電子書的好處,就成了:重量輕、家裡不用有大書櫃了 (說起這坪效,電子書可是大大地領先紙本書。By the way,這坪效的概念是龐執行長說的)。

雖然電子書看似和紙本書有互補的效果,但實際來說,二者還是有排擠效應的。大多數人買了電子書、應該就不會去買紙本書了,反之亦然。所以我也可以理解,出版社不願意將電子書的價格訂得太低,因為如此一來,不但影響紙本書銷售,電子書+紙本書的總營收可能會跟著下降,除非在電子書價格較為低廉的情形下願意買電子書的人口大幅提升。

只是如此一來,對我而言,去買電子書的誘因就不會太大了。畢竟都買電子書,就沒辦法呈現我家書櫃汗牛充棟的景象了呀,哈哈哈。但說實話,如果價格差不多,我寧願選擇對我目前而言較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的紙本書。

另外,我還有一個我可能知道答案的疑問,就是在R平臺上買的電子書,應該沒法在H電子書閱讀器上看,反之亦然對吧?因為DRM的緣故。

就說我是老古板閱讀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