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V)

By Yen Wen 聽說現在母校所上學生不太参加甚至沒人要参加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和美國實習。 老師好像很難過……XD 想當初也很想去美國實習,可是知道自己不是認真的學生,也不是讀書和做研究的料,加上當時同班同學都很優秀,報名踴躍,所以我直接放棄! 海外僑校圖書館服務隊,在我一考上圖資所時就決定一定要去了,當時馬來西亞跟泰國的服務隊名額很快就額滿了,真的是大家搶著去。我覺得人生不能留下這個遺憾,所以看了青輔會需要圖書館服務隊的名單上,還有個菲律賓的學校,不然就去這個好了,這個在大家印象中治安不太好的國家,好像也沒人有興趣,於是找了同樣憨膽的同師門學長,組了2人隊伍申請計劃,萬萬沒料...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IV)

By Maggie Chen 不知道是不是要回覆在這裡。因為我的臉書好友幾乎沒有在學的學弟妹(我只盲目追求加學長跟大叔好友XDDD) 我是去芬蘭交換一學期,沒看過極光就回來了。 我想人性大抵是相通的,但文化跟地理環境會形塑出人的不同性格和行為模式,而我認為這是交換生生活最迷人之處。 英文常說think outside the box,可有時文化跟地理環境會限制人的想像力。尤其台灣是座島,出國一定要搭飛機,跟其他隨便開個車、過個橋就到鄰國的國家不同。我相信那在思維模式跟行動上就會影響所謂的國際移動力/國際觀。 雖然這是個網路無國界世界地球村的時代,但是有些文化生活面是無法單從搜集資料得知的,都是到當地去生活個幾個月才有可能意識到、體會到的。(例如歐洲食物熱量有多高、台灣美食世界第一、體驗日照時數短真的會使人憂鬱等,阿不是,我開玩笑的) 藉由交換的機會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待幾個月,除了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去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從教學空間設計、課程安排、作業要求、考試方式,甚至是宿舍基本配備的安排等,都跟台灣的環境大不相同。這些都會很新鮮,也會刺激反思為什麼跟台灣不一樣。沒有什麼優劣,但是能看見不同,就已是一大收穫,像我就因此發現人生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 交換生的生活圈大抵也就是跟各國的交換生一起。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國籍異質性越高,聊的事情也越有趣。例如五個交換生各自走不同的program而在芬蘭聚首,可是探看各program背後各國政府對於交換生的補助情形,可以隱約推測一下各國國力跟資源啊啊啊。(Erasmus跟東協的獎金都讓他們的學生毋須邊求學邊煩惱學費,還有每月零用金,我們只有六萬元獎學金還不一定人人都有😭) 當然我理解修課也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去體驗不同的思考邏輯,試著去理解這些邏輯背後的文化因素或可能原因,再反過來自我檢視。芬蘭的經驗讓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教人思考,學會思考後才會開始學會判斷。而思考怎麼教是很有趣的議題。在芬蘭求學很自由,有很多機會去探索,但自己做的決定也要自己承擔。(但我只待一學期,也許只是蜜月期的盲目) 我覺得經費也是很重要啦,走學校交換,申請交換獎學金六萬,但去半年還是花掉了大學四年存下來的錢,還沒回國帳戶就只剩幾千台幣。還好人生最有本錢窮的時候,大概就是當學生的時期吧。大學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人生一定要趁年輕時去窮遊。沒錢很可怕,但是當人真的沒錢時,就會激發求生本能啦。 像我這樣臉皮薄的,年紀再大一點,也許就沒那份勇氣了。出社會有薪水後,要辭掉工作去窮遊的成本更高。現在回想起來,要去體驗國外的生活跟文化,比起出國唸書、留學等,交換生的program其實是最划算的。所以我覺得,有機會利用學校的資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值得賭一把的😬不過,有勇氣做選擇,就要有肩膀承擔~ 以上,都是「我覺得啦」,完全不能爲我的話負責。 ps:...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I)

By Jo Chu 已經有很多優秀學長姊分享了超棒經驗談,想不出還能補充什麼,改分享個人小故事吧: (1) 剛抵達愛爾蘭交換沒多久,國考放榜,有幸上榜,本想立刻返台上班。 彼時,認識的公務員前輩跟我說:「我上班15年來,從來沒有連續休假超過10天過,妳現在不好好享受,以後還要工作到65歲不能停欸!」 現在工作幾年了,覺得當初真該去交換更久...而且該連美國實習都去... (2) 去越南僑校暑期實習的時候,我剛開始每天都跟某同學吵架,可說互看不順眼,幸好有其他同學出面協調,但後來竟逐漸成為很好的朋友。 這位朋友圖書館實務經驗超強,從他身上學到好多招數,這些實務技巧是上課或是看paper...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I)

By Wenling Lo 跟上 Serena Pang 學姊的腳步,分享一下在UWM實習的心得跟一點想法。 大概可以猜測得到學弟妹對海外實習會有所顧慮的點,包括語言能力、經費來源、實習內容、課業/生涯或是遠距離感情問題等,我針對語言能力、實習內容跟課業生涯規劃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語言能力:跟很多強者比起來,我不認為自己語言能力有多好、多優秀,頂多只能書信來往(還需要不斷查字典確認生字跟文法)跟生活溝通(大概也只限於social)。到了美國,我被單獨分到Archive部門,全部都是外國館員,一開始其實蠻緊張的,很怕會聽不懂或無法跟館員溝通,但一切都是我過慮了,館員們都很親切的指導、協助我完成實習的內容,在跟我交談時也都很有耐心,真的如學姊所說,到當地多聽多講就會通了(當你趕不上飛機的時候,還能跟地勤用英文吵架呢)。畢竟大家都學了這麼多年的英文,只是沒有使用的機會而已,不表示不會講。 實習內容:我其實很羨慕後面學弟妹能到當地公共圖書館去實習,而且還能負責規劃一個小型專案,這樣的經驗很寶貴,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能放手讓實習生規畫專案的。不過我們那時候去實習的時候,UWM館方很用心的為我們規畫了很多的參訪,也把我們分到不同的部門去實習,Golda...

國際移動力 -- 見證人 (I)

By 龐龐 (Serena Pang) 看到助教跟老師們的PO文覺得好可惜 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沒人想參加 既然老師都呼喚大家寫下過去經驗, 雖然目前我是一名整天一打三的家庭主婦, 但還是來拋磚引玉一下 希望這麼好的機會不要被圖資所的學弟妹們放棄啊! (我知道其它系所的學生可是對這種機會虎視眈眈喔~~~~~) 我知道大家不愛看長篇大論 所以先列重點出來 別擔心語言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到當地很多就聽懂了 別擔心遠距離戀情--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連短短幾周幾個月都不能等?這種人不要也罷 當學生時能到處實習/交流是幸福的--因為你是學生,別人對你的錯誤容忍度會比較高。 學校出錢的實習/交流不參加真的太浪費--自己去參加遊學團旅行團都貴森森耶! 當全球大學生研究生都自掏腰包到處進行跨國實習時,所上老師都幫忙解決金錢問題了,好實習不參加嗎? 實習期間以及實習後的假日就是旅遊時間! 大家千萬別放過這麼好康的機會啊!!! 以下正文(因為趁小孩們睡著才有辦法用電腦,如果因為想睡覺迷迷糊糊之間有些不通順還請見諒) 從大學部到研究所,我到過國內很多單位實習或是公部門的工讀,高鐵局、外交部、資策會、中研院;但是我必須說,到UWM實習才是最讓人永生難忘的經驗。 在去UWM以前,從來都不曾想過,原來英文考試成績那麼爛的我(英文成績剛好過門檻而已,高中時英文還被當了好幾次),居然也能在華人那麼少的地區存活下來,而且還能不用額外付費,跟當地的學生一起上課討論英文小說內容(美國學費很貴的!)。這段經驗真的很寶貴,讓我敢在往後的人生中一直不斷的往國外飛並居住。 在UWM期間,我在超市裡真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豬肉比牛肉貴,雞胸肉比雞腿貴,coupon的折扣是真的有折而不是加價後再打折,也學會了怎麼樣用那超級難用的電爐炒出一道道的佳餚。往華人超市的兩小時路途中,看見了美國黑人區與白人區的差異,也在當地餐廳親自體驗了一下為何會說中華料理能和法式料理以及義式料理齊名,而老外們愛吃的中華料理究竟為了風俗民情被改造成什麼奇怪的樣子。 學弟妹們可能擔心的遠距感情問題,我必須說只要真有愛,距離不會是兩人之間的問題。在我們這一屆去實習時,我男友當時是直接愛相隨,馬上報了UWM的ESL課程跟了過來,另一位同學是天天跟留台灣的男友煲電話粥,現在我跟她兩對都已經跟當時的男友結婚了。 如果是擔心出國實習會影響到畢業找工作,很抱歉在這部分我無法給出太多建議,因為我沒有出去工作過,就直接結婚生小孩在家當家庭主婦了,頂多在閒暇時刻自己當當小老闆經營經營Amazon、代購、團購,所以我無法說出如果未來要找受雇於人的工作的話,實習會不會有正向價值。但是如果是自己想出來創業的話,我覺得能夠出國增廣見聞是非常好的,能親身體驗到Amazon的各種服務,各個區域的同品牌連鎖店店內販售的品項差異有多大等等,這些經驗都可以影響到一些銷售策略,畢竟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外開始流行,再傳到台灣,如果早一步察覺了動向,就能掌握先機。 講了一堆嚴肅的話題,再來進入到大家關心的旅遊。既然人都在美國了,當然是好好的利用周末假日到處遊樂一番。我們那屆在實習期間,球賽看了,各個特色慶典參加了,玩了紐澳良芝加哥等大城市,實習結束後還兵分兩路去了環球影城和黃石國家公園。平常跟團根本不可能參加的State...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移動力

2014年帶團去筑波、東京 就我印象中,我念大學的那個年代,很少有機會出國交換、實習。出國,可能就是要留學了吧。還記得那時候,有段時間我曾經規劃過要出國留學,GRE都考了,但最後巨蟹座懶得動的個性,還是讓我留在臺灣念土博士。念博士班期間,也沒要求一定要去參加國際研討會,所以我以寫期刊論文為主,到達門檻(比門檻高一點)就畢業了,因為老闆說學校沒啥好眷戀的,既然到達門檻就趕快出去當兵、找頭路。 呃,題外話,那時候老闆要求每個星期至少要看一篇英文論文,還要報告。可我上回在大陸北京師範大學ALIRG時問與會的小朋友,沒幾個人一個星期看至少一篇英文論文。我知道臺灣這邊也是這樣子了。 所以,我是直到在大學任教後才第一次出國,目的:參加研討會,那次應該是去紐奧良參加SIGGRAPH...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大秘密、偷天換日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倪匡筆下,除了不時喟嘆人類的醜惡、劣根性之外,也常用那個政權形容某國,像朱槿、柳絮、黃絹、水葒這幾個大美女都是來自大家心知肚明的某國特務集團。 大家都知道我把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當作三小時間的讀物。最近連續看了二本影射意味極濃的衛斯理系列,《大秘密》、《偷天換日》,特別拿出來說說。 《大秘密》的故事線是在衛斯理和白素找回紅綾、確認藍絲是白素的表妹之後的事,扶養藍絲長大的天官門十二天官,交給了衛斯理夫妻一份「老十二天官」當初的「日誌」,記錄了老十二天官當年幹下的大事。後來這份日誌的一部份被鐵天音偷走了。衛斯理和白素就去找鐵天音的老爸鐵蛋討論。這鐵蛋自然不是真的名字(衛斯理都這麼說:名字不重要),據說是某政權打天下時的大將軍。大將軍就開始回憶起往事,「最高領袖」(之後就不用「」了)在打天下戰場大局已定之刻,要他掃蕩各地江湖人士和叛亂份子時要注意一些特定人士,隱隱約約就提到老十二天官。 看來還是得從十二天官講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