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前陣子,和博士班學生討論「數位人文取向的歷史學研究」,兩個人琢磨出下面幾段話:
歷史學是探究人類過去發展,並提出解釋的一門學科,「傳統中國的知識分科向來是文史哲不分家,因為在探究歷史時,免不了會談到文學與哲學。西方的歷史學強調理性思考,尤其在十八世紀泛科學主義興起後,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產生關聯,講求從人類歷史上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現象探索其潛在的規律和理論(歷史學,2020)。歷史學需要有證據做為立論基礎,這些證據即所謂的史料。余英時在反省史料學派和史觀學派後指出:「史料是史學的下層基礎,史觀則為其上層建構,兩者合則雙美,離則雙傷。」(余英時,1979;黃克武,1984),此亦呈現史料在歷史學中的地位。
至於何謂史料,義大利史學家莫米利亞諾(A. Momigliano)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所謂轉手史料,為史學家或編年家論述彼等所未及親見的事件,僅憑傳聞或直接或間接的參稽原始史料而來。稱頌原始史料,為其真實可靠。稱頌轉手史料為其對資料的解釋與評價公正。」(釋覺明,2013)
史學研究強調對史料進行蒐集、整理、組織、分析、比較、綜整,進而以一家之言貫穿古今中外之變(余英時,1979;黃克武,1984)
也不過就只是要讓博士學位論文的開場顯得有學問點,倒沒有要像我那台灣成兄弟彷彿要跨界到歷史學去。
然後,一不湊巧就從書架上拿下這本《謀殺專門店》 叢書裡的《時間之女》了。Josephine Tey在《謀殺專門店》 中翻譯成約瑟芬.戴,我記得曾經被翻譯為約瑟芬.鐵伊,ㄟ,後者聽起來就很有鐵娘子的味道。
書名 The Daughter of Time,用的是西方的古諺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真實是時間之女),意味著陰謀奸宄與謊言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顯露出真相。Time solves all... Time leads to truth.
在導言裡,詹宏志先生開頭即言:「好的史學家必須是好的偵探,因為他必須窮理如斷案。」同時引用了胡適之先生的一段話:「歷史的考據適用證據來考定過去的事實。」
《時間之女》,是為英國金雀花王朝 (1126-1485)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1452-1485)翻案的歷史推理小說。這理查三世據說在英國歷史上惡名昭彰,因為他把被他關在倫敦塔(發生在這倫敦塔的故事也不少)的兩個侄兒謀殺了,就為了繼承他兄長愛德華四世的王位。莎士比亞的劇作「理查三世」講的就是他的故事。
翻案。始於一個蘇格蘭場的警探格蘭特因為追捕罪犯受傷,躺在醫院病床上,他的女友帶來一堆人物畫像小卡,要格蘭特發揮「相由心生」由人臉判斷身分的本領。結果格蘭特看到理查三世的畫像(就本文最上頭的畫像),覺得他一點都不像歷史中談論的變態國王。於是藉由一位出入大英博物館的年輕歷史學家的協助,蒐集各種史料,最終成功幫理查三世翻案的故事。
咱們因為沒有要做歷史學家,所以就從「大眾史學」的角度稍微看看就好,在維基百科的理查三世條目的確有他的殺侄傳聞、爭議與名聲。
《時間之女》的作者約瑟芬藉著格蘭特之口講出幾件事:
- 寫《理查三世史》的湯瑪士.莫爾生活在都鐸王朝,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就是基於《理查三世史》。所以這本書是轉手史料。加上金雀花王朝是滅在都鐸王朝手裡,而且湯瑪士.莫爾對理查三世的描述是來自亨利七世(都鐸王朝第一代國王)時的坎特伯里大主教,是理查最難對付的敵人。所以...。
- 很多歷史上的事件常是經過渲染的,例如波士頓大屠殺、湯尼潘地事件。
- 亨利七世一開始對理查三世的指控並未包含殺侄(這是多麼好的罪名呀)。直到1500年左右才開始有謠傳理查三世殺侄,後寫入《理查三世史》。
- 理查三世並沒有因為殺侄得到任何好處,因為理查所屬約克家族的王位繼承人共有九人,即使殺了兩個侄兒,按順位還是排不到理查。
- 理查三世與約克家族其他繼承人仍保持友好關係,這些約克家族的人反而是在都鐸王朝時逐一被殺。
- 約瑟芬把兩個倫敦塔小王子之死歸咎於亨利七世,因為需要有登基為王的正當性和急迫性。
- 歷史的詮釋權掌握在掌政者手理,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就像亨利七世與理查三世。
- 單看一方之史觀容易落入為政治服務者的陷阱,但多方爬梳、對比、彙整來自不同源頭的史料,有可能探索出真相。
- 即使研究歷史上的謀殺案,動機、時間、行為、心理狀態依然是辦案的不二法則。
- 釋覺明(2013)。史學導論教材。檢自:http://rel2.nh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58_14ebf564.pdf&dir=personal_subject/&title=%E5%AE%97%E6%95%99%E5%8F%B2%E5%AD%B8%28102-1%29-%E6%95%99%E6%9D%90%E6%8F%90%E4%BE%9B%3A%E5%8F%B2%E5%AD%B8%E5%B0%8E%E8%AB%9650%E5%95%8F。
- 黃克武,1984年,〈一個新的典範:《史學評論》代發刊辭的再反省〉,《史學評論》,第8期,頁153-168。
- 余英時,〈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代發刊辭〉,《史學評論》,史學評論社編,史學評論社印行,台北,1979年,第一期,頁1-24。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