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約翰哈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約翰哈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暗夜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芮尼克探案堂堂進入第八本,Six More to Go!

原書名Easy Meat,若查字典,釋義是 "someone easily seduced or deceived",應該是「容易受騙、吃虧上當的人」、「易到手的(女)人」,英國俚語是「容易辦的事」。翻譯成「暗夜」,是用來顯示某種「氛圍」嗎?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冷光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一回,愛貓、愛爵士樂、愛三明治、愛啤酒、愛威士忌的芮尼克探長改談「起士」。啊,不,既然芮尼克愛那麼多東西,不如改談「愛」吧。

在推薦序中,盧建彰導演寫說「這是個關於愛的故事」;在譯後記中,譯者李靜宜談到了孤獨無助、人心的距離、孤寂凋萎。愛亂入的我,不禁想起《東京下町古書店》崛田我南人總愛說的「這一切是為了愛呀!」

倒也不是我愛亂入,芮尼克這回真的提到不少次起士,只是,書中用的是乳酪。一直懷疑乳酪和起士是不是同件東西,看起來是。葛呂耶爾乳酪(P36)、嘉士堡乳酪(P225)、斯蒂爾頓藍乳酪(P36、P298)、戈爾根朱勒乳酪(P387)。

書名《冷光》,和《寂寞芳心》、《迷蹤記》、《荒蕪年歲》(Wasted Years) 比起來,有些抽象了。一直在想,有甚麼隱喻嗎?去Google、英漢字典找了 Cold Light的定義:「light accompanied by little or no heat; luminescence」(資料來源)、「emission of light by a substance not resulting from heat; it is thus a form of cold body radiation. 」,看來是「從非發熱物質所發出來的光」。愛,應該是發光發熱的吧,冷光,該不會是熾熱的愛意消散後,剩下的愛的殘跡吧?另外有個片語是「in the cold light of day」,解釋是「If you think about something in the cold light of day, you think about it clearly and calmly, without the emotions you had at the time it happened, and you often feel sorry or ashamed about it」(資料來源)。有道網路辭典還有個解釋是「冷光柔情」。

如同我寫閱讀心得總是上天下地、胡扯一通,芮尼克探案往往是步調慢慢地,除了主軸之外,還有許多支線,往往支線的份量也不小。在《冷光》裡,主軸是一位住房署(看來是個協助中低收入、新移民找到合適住宅的單位)女雇員南曦.費蘭在耶誕夜失蹤,究竟是綁架嗎?或者是自願人間消失?從耶誕節一直到除夕夜,芮尼克遍查了南曦的歷任男友、耶誕夜下午和南曦起衝突的某男子…。然後在新年過後上班時,一封勒贖信寄到了警局。究竟,是綁票勒贖呢?還是有人故布疑陣?兩年前在某地發生的人間蒸發綁票勒贖案和這次的案件有沒有關係呢?支線,就包含了:

  • 兩個年輕人連續打劫計程車司機
  • 耶誕夜下午和南曦起衝突的某男子蓋瑞和他的同居女友(妻子)蜜雪兒,還有兩個小BB卡爾和娜塔莉。典型的貧賤夫妻百事哀 + 家暴情節
一直到看完整本書,我一直在想那兩個年輕人,以及蓋瑞的支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直到我在寫心得時,才發現蓋瑞和他朋友就是那兩個打劫計程車司機的人。啊,我真是後知後覺呀!

說起愛,這本書裡面還真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愛,
  • 總是每天要慢跑六公里的傑克.史凱頓警司,和他老婆的婚姻即將步入終點。看到他被芮尼克兇一頓,就覺得很爽:「我們不該去思考,也不該去感覺,那我們該做甚麼?除了保持身材、打條乾淨的漂亮領帶之外...」(P374)。
  • 琳恩.凱若葛面對生病的父親,和為此憂煩的母親的那種親子之愛。
  • 蓋瑞、蜜雪兒的「雖然家暴但離不開他」的愛。
  • 葛拉翰.彌林頓糾結在他老婆大家庭團圓氣氛中的愛。(這是第一次在芮尼克探案中獎到彌琳噸的家庭吧?)
  • 凱文.奈勒和他老婆重燃愛情。
  • 南曦最後一任男友羅賓.海登對南曦不變的愛情,雖然南曦不要他了。這一段是在書中一直沒有解釋得很清楚的,看來羅賓是個可靠的男人,喜歡登山,沒啥壞習慣,但看來就是普通、正常,沒特別魅力。「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就是了?
  • 馬克.迪文,You Know,他的「愛」總是以誇張的方式呈現。
至於,芮尼克,厚重、穩重的身材,看來也不是沒有女人喜歡他,這一集裡其實看不出來芮尼克還沒脫離離婚的陰影,和南曦的室友戴娜上床這一段是不是必要的情節倒是可以討論討論(啊,又不是做論文)。至於,他對琳恩.凱若葛抱持的到底是主管之情、父女之情,我也不知道以後會怎樣:「這個...女孩,宛如他從來未曾擁有過的女兒,也是他此後永遠不會擁有的情人」(P. 410)?對了,除夕夜時間相衝的約會,芮尼克你到底要赴誰的約呀?戴娜?還是瑪黎安.威茲札克?看來是後者,但你本來想怎麼對戴娜解釋呢?雖然後來不用解釋了。

這回,我絲毫沒有破梗,只能說主軸的發展在最後一百一十頁(要算這麼仔細?)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最後五十頁應該可以猜得出誰是兇手,雖然我又前後對照了好幾次。唉,閱讀具有爵士、藍調氣氛的芮尼克探案總是一不小心沉浸在諸多人物的生活日常中,而忽略了重要線索


或許在下一集,莎朗.嘉納特這位女警,會加入芮尼克團隊,要不然真是浪費了她這個角色了。

倒是,芮尼克幫自己買的聖誕禮物《比莉.哈樂黛全集》CD,芮尼克後來有沒有買台CD Player把它們聽完呀?我倒是從KKBOX聽起Billie Holiday來了!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荒蕪年歲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上星期五拿到《荒蕪年歲》,利用三小時間(小說、小酒、小菜),在三天內閱讀完畢。或許是因為身為推薦人吧,又或許是這回印刷的字體看來比較清楚、比較大(還是我錯覺?),讓我這次速速看完。

在古典推理年代之後(我從阿嘉莎.克莉絲蒂算起),不算『八十七分局系列』(國內只有N年前小知堂有譯本,還有詹宏志的『謀殺專門店』有幾本譯本),在大西洋兩岸、腳踏實地的警案就屬查理.芮尼克和愛德華.X.狄雷尼了 (By 勞倫斯.山德斯)。兩者都是身材壯碩(應該吧)、愛吃三明治(三明治分乾的和濕的也是我從狄雷尼那學到的),只不過,狄雷尼有個深愛他又聰慧的妻子,而芮尼克則是和他老婆離婚了)。

所幸,芮尼克還有四隻陪伴著他的貓。噢,想知道迪吉、邁爾士、巴德、派伯這四隻以爵士樂手為名的貓是怎麼來的,看《荒蕪年歲》就是了。ㄟ,本來沒注意到書籍封面那一坨黑的是啥,現在看來,倒有點像隻黑貓,是嗎?

在下身為老牌偵探小說讀者,始看芮尼克系列,是N年前麥田出版社出過的《寂寞芳心》和《迷蹤記》(?),前者還在我的書櫃裡,後者還得找找。如今看來,東美出版社的譯本比當年麥田出版社的譯本厚上許多,想來當時只是節譯吧(沒做版本比對,不敢下定論)。

喜歡芮尼克系列的人,想來不全然是要猜兇手的,警察小說畢竟還有些硬漢派小說的風格在,不以本格推理的猜兇手為主軸。讀芮尼克,我想是被那四隻貓、爵士樂風慵懶頹廢又無可奈何的氛圍所吸引。

那個芮尼克的年代,還沒有智慧型手機。

看芮尼克,除了看芮尼克破案之外,也看芮尼克和同僚的日常。總是西裝筆挺、三不五時要去跑步健身的警司傑克.史坦頓,從結婚到分居的凱文.奈勒,粗魯無文的馬克.迪文,總是煩惱和母親關係的琳恩.凱洛葛,還有葛拉翰.彌林頓。他們的生活、日常也是芮尼克系列吸引人的一部份。

伊蓮。芮尼克生命中糾纏不清的一部份。《荒蕪年歲》敘明了他們的相識,以及為何離婚。看來大多數偵探小說中的警察,除了狄雷尼比較好命之外,包含芮尼克和吉敷竹史,都曾因為工作太過忙碌、緊急事件不斷發生而忽略了老婆。伊蓮,不是伊蓮.馬岱。

《荒蕪年歲》有著濃濃的爵士、藍調風格(我其實不是那麼清楚二者的區別),因為女二(我說的是露絲)就是藍調女歌手出身,然後書中不斷出現著爵士、藍調歌曲的歌名,看著看著腦袋就會浮現不知哪來的旋律。

故事,跨越了二十多年,從1969年芮尼克還是巡官說起,那一年他瞄到了伊蓮一眼;1974年,因為處理竊案而正式認識伊蓮;1981年,呃,問題慢慢浮現;1992年... ,呃,不知道離婚多久了(得再追《刀鋒邊緣》?)。

探案的主軸,算來有三件,性質都很像,1981年的連續搶案,1992年的連續搶案,以及二個慘綠青少年犯的連續搶案。1981年的連續搶案主嫌普萊爾在關了11年後即將假釋,他的前妻就是女二露絲,普萊爾一直懷疑是露絲出賣了他、讓他被捕。故事就一面回顧著1981年芮尼克逮捕普萊爾的過程;一面辦著1992年的那兩起連續搶案。究竟1992年的連續搶案和普萊爾有關嗎?普萊爾假釋後會不會找露絲報仇?看官們,就自己買書來看吧。

我只能說,後面的逆轉大結局還真是意外呀!

荒蕪的年歲,荒蕪的人生。三明治、伏特加、威士忌、四隻貓,繼續伴著芮尼克前行。噢,差點忘了爵士樂。

PS. 書中有一個地方,把伊蓮翻譯成海蓮(還是甚麼蓮的);然後P367,把萊蘭斯翻譯成萊恩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