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邱炯友老師在FB上PO了短文『當Computer Science被譯為「資訊科學」時,我們該怎麼算這筆帳?我是圖資人。』我這個跨行的人只好來不負責漫談,反正讀一篇「計算史學/計量歷史的歷史(History of historical computing)」也讀到累了。
要了解資工系在臺灣的早期發展,追溯一下臺灣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這三個學校的資工系沿革就可以囉。
三個學校裡,交大算是最早有資工相關學系的,從交大資訊學院的沿革來看,1965年就成立自動控制工程學系,後來陸續改名為控制工程學系、計算與控制工程學系(後來分成計算機科學系、控制工程學系,1979年更名為計算機工程學系/研究所。
清華大學則是在1977年成立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記得我在交大念書時,有些老師開玩笑地說:簡稱「管策所」(呃,為免不敬,就不把諧音寫出來了)。1988年改名為改名為「資訊科學研究所」。
臺灣大學在系所簡介裡這麼寫
民國66年教育部核准臺灣大學成立資訊工程學系,招收學士班學生,隸屬工學院,為臺灣最早以「資訊」命名之系所。
所以......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冷光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一回,愛貓、愛爵士樂、愛三明治、愛啤酒、愛威士忌的芮尼克探長改談「起士」。啊,不,既然芮尼克愛那麼多東西,不如改談「愛」吧。
在推薦序中,盧建彰導演寫說「這是個關於愛的故事」;在譯後記中,譯者李靜宜談到了孤獨無助、人心的距離、孤寂凋萎。愛亂入的我,不禁想起《東京下町古書店》的崛田我南人總愛說的「這一切是為了愛呀!」
倒也不是我愛亂入,芮尼克這回真的提到不少次起士,只是,書中用的是乳酪。一直懷疑乳酪和起士是不是同件東西,看起來是。葛呂耶爾乳酪(P36)、嘉士堡乳酪(P225)、斯蒂爾頓藍乳酪(P36、P298)、戈爾根朱勒乳酪(P387)。
書名《冷光》,和《寂寞芳心》、《迷蹤記》、《荒蕪年歲》(Wa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