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毒巧克力謀殺案

出版社:遠流
叢書名:謀殺專門店 065
作者:Anthony Berkeley
原作年代:1929

故事一開始,一位先生(我們叫他A吧)在他經常流連的私人俱樂部裡,得到一盒別人寄給他朋友的巧克力(朋友收到包裹隨手轉贈給他),他帶回家後,他的太太吃了巧克力卻被害死了。這是誰下的手?為了什麼?目標是要謀殺那位收到巧克力的朋友(尤其這個朋友聲名狼藉,有了老婆還在外頭捻花惹草。我們就叫這個朋友B吧。),或是死者的先生,還是死者她本人?受害人之死是意外的牽連,還是蓄意的規劃?又如何可能規劃?你怎麼知道收件人會把巧克力轉贈給「特定的」別人?警方偵辦這個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了膠著,不得不求助於一個由各種愛好推理藝術人士組成的業餘社團「犯罪圈」來幫助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小說迷竟分別找出六個完美的推理結論來,六個不同結論都能有效解釋案情,也就是都能合邏輯地破案!但,事實真相只能有一個... [[摘自詹宏志導讀]]
若你是偵探小說迷,你能夠邏輯地想出幾種解答?以下是幾種可能性 (我只挑最直覺的,以免影響大家看小說的樂趣...)
  1. 殺錯人了,是B的太太送的巧克力!(誰叫我先生要捻花惹草)
  2. 殺錯人了,是B捻花惹草對象的老公或情人送的巧克力!(居然敢對我的安娜達動手動腳)
  3. 其實啊,是A趁機殺了他老婆
  4. ...
作者真是厲害呢,其實六個不同的結論聽起來都言之成理(只差證據了!有些偵探會說,根據我的推論,這就是唯一的答案,要證據?這是警察的事!)更精彩的是,到最後冒出來的那個 "正確" 答案!
我想,作者拋出了一些問題要推理小說迷想想看吧...
  • 心理層面的線索和實質證據哪一項比較重要?
  • 偵探小說裡所謂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嗎?有沒有別的解釋?
  • 邏輯上、動機上、手段上行得通並不一定代表真相!
  • 有的偵探會列出符合兇手形象的一堆特徵,然後鎖定符合這些特徵的某一特定人士。Is it 100% correct?
Further Reading...
1. 褚藍特最後一案 (遠流謀殺專門店 014) -- Written by E. C. Bentley
2. 裁判有誤 (遠流謀殺專門店 057) -- Written by Anthony Berkeley

Related Posts:

  • 殺人暗黑館深深覺得篇幅長不一定是好小說(殺人暗黑館共有上下兩冊,合起來有1200頁)。 雖然有人覺得暗黑館是綾十行人「館系列」的登峰造極之作,但我覺得整個情節的描述太多的不必要。敘述性詭計仍然是這本書的賣點,千萬不要讓作者的用詞遣字給唬弄過去,雖然他把所有事情都攤在陽光下寫出來,但是一切都在很細微的地方,很難… Read More
  • 冷光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一回,愛貓、愛爵士樂、愛三明治、愛啤酒、愛威士忌的芮尼克探長改談「起士」。啊,不,既然芮尼克愛那麼多東西,不如改談「愛」吧。 在推薦序中,盧建彰導演寫說「這是個關於愛的故事」;在譯後記中,譯者李靜宜談到了孤獨無助、人心的距離、孤寂凋萎。愛亂入的我,不禁想起《東京… Read More
  • 風格迥異的百物語   百物語是日本民間的一種習俗,多半發生在夏天的夜晚。“百物語”興起於江戶時代,是一種集體召喚鬼魂的遊戲。遊戲一般在暗室內進行,大家點燃一百支蠟燭,直到說完第九十九個怪談後,剩下最後一支燈芯。相傳這時若有人吹熄最後一根蠟燭就會引來鬼魅。所以往往說故事的人會心裡有個警惕,輪到自己說故事的時候,千萬不… Read More
  • 少年與狗 (By 馳星周) 圖片來源:讀墨電子書這是第一次看馳星周的作品。他的名字聽過很多次,每次都覺得怎麼跟周星馳的名字那麼像,也以為他是臺灣或香港的作家。結果,居然是日本作家,用馳星周這個筆名還真的因為他是周星馳的影迷。他的作品在臺灣翻譯得並不多,只有十幾年前尖端、臺灣角川有中譯本。馳星周的作品應該是偏向社會派… Read More
  • 荒蕪年歲 (By 約翰.哈威)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上星期五拿到《荒蕪年歲》,利用三小時間(小說、小酒、小菜),在三天內閱讀完畢。或許是因為身為推薦人吧,又或許是這回印刷的字體看來比較清楚、比較大(還是我錯覺?),讓我這次速速看完。 在古典推理年代之後(我從阿嘉莎.克莉絲蒂算起),不算『八十七分局系列』(國內只有N…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