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破窗 (By 傑佛瑞.迪佛)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破窗的書名源自犯罪學上的 -- 再不起眼的微小犯罪,都可能蔓延擴大,最終導致嚴重犯罪。

破窗理論

因著作者個人經驗而寫成的這部小說,我個人倒覺得和破窗理論的關聯性不大,反而像是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犯罪版,和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現代版的合體。

故事的主軸是由林肯.萊姆的堂兄約瑟.萊姆被控殺人開始,林肯細查警方收集到的所有證據,發現以類別證物(部分特徵與同類型的物質相仿,來源卻不盡然相同,例如地毯的纖維)居多,個別證物很少(來源單一的獨特證物,如DNA和指紋),再加上匿名報案等蛛絲馬跡,乃大膽假設係被未知的犯人X所陷害。進一步假設X曾有過類似的犯罪,在調閱警方類似的犯罪資料後,乃假設犯人有辦法得知受害人與被陷害人的個人資料,於是開始把辦案的方向指向SSD(Strategic Systems Datacorp)這家公司。簡單地說,SSD是一家資料探勘(Data Mining)公司,透過各種來源蒐集個人資料(想當然耳,政府是主要來源之一),再經過分析,了解每個人的生活習性和動態。林肯懷疑X有辦法從SSD最機密的資料庫--內環--中取得受害者與被現害者的個資,進一步加以運用...。更可怕的是,可憐人R在X的牛刀小試之下,改變了整個人生(R在故事最後還解救了艾米莉亞)!

傑佛瑞.迪佛的小說依然是高潮迭起,轉折不斷。整整500頁出頭的小說,讓我花了一整天的工夫一口氣看完,早在前面五分之一,林肯和艾米莉亞就靠著直覺和運氣阻止了X的再次陷害(可惜,沒救到人);差一點,另一個可憐人M就被X偽裝成真正的兇手(You know, 假裝畏罪自殺永遠是真兇構陷他人的一招)。中間,再來兩個轉折,讓你以為和X進一步接觸了。當然,林肯也有推理失敗的時候,還害了某位高階警官掛掉。

偵探小說的忠實讀者可能在中段就會猜到真兇的"真正身分",不過,在這部小說裡,兇手是誰反倒不是那麼重要,在作者後記中,迪佛提到了赫胥黎的經典書"美麗新世界",把未來描寫成個人隱私蕩然無存的社會。還來個提醒:

對了,請讀者多多保重,顧好自己的身分,否則覬覦你身分的人多得是(P505)。

在全民公敵中,政府用了人造衛星監視著每一個人的動向,在破窗中,生物辨識(用的大概是face recognition吧)、車上的RFID感應標籤卡(就高速公路自動收費ETC)、車牌掃描(別忘了路上的攝影機)、電話、刷卡購物成了隨時回報動向的工具(P451-452),尤其當SSD某種程度和美國國土安全部扯上了關係,各種情報可以立即進入SSD的內環。對了,故事中假設SSD背後的大老闆就是美國國土安全部,是在911之後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扶植,希望能夠透過資料探勘事先預防恐怖份子或犯罪(看,關鍵報告裡用幾個先知預知犯罪,這裡是用上電腦技術)。

林肯在故事中說來是無能為力的,因為最後逮捕到兇手有大半真的是靠運氣,當然林肯和艾米莉亞所辨識的微物證據某種程度派上了用場,因著微物證據判斷出嫌犯具有囤積狂的性格,再加上一連串的偶然...。

故事的支線是約瑟和林肯的往日情仇,在故事簡介中提到約瑟是害林肯半身不遂的間接兇手,我只能說,這也太蝴蝶效應了一點(過去發生的一件小事,大大改變了未來,P343)。此外,艾米莉亞和她在冷月中認識的小女孩佩妮,有著類似母女關係的相處,艾米莉亞如何在公事之餘還去處理佩妮的感情事宜,也讓整部小說帶了一點柔軟。

有趣又驚悚的是,X在中間氣到想把所有參與辦案的個資都給大大更改一番。真正驚人的是,書中用了整整18頁,列出了艾米莉亞的個資彙編目錄...(P431-449)。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和 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兩個人演的人骨拼圖(林肯.萊姆初登場)在2000年1月上映,至今已經九年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看到續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