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研究碎碎念 -- 論文主題

我用幾年前臺師大圖資所盧韋伶的學位論文 "業餘攝影愛好者之網路圖像分享網站使用與標記行為研究",在這個研究題目裡包含了幾方面:

  1. 研究對象 -- 業餘攝影愛好者
  2. 研究標的 -- 網路圖像
  3. 研究主題 -- 使用行為與標記行為
研究對象、研究標的、研究主題都是從研究者感興趣、天馬行空想像出來的大主題去限縮、聚焦的產物,目的是為了讓研究有一定的範圍,不至於失焦。上述這篇論文,研究者可能一開始是對 "Web 2.0 使用者發佈資訊的動機和行為有興趣",然後再多次限縮、聚焦的產物。

研究主題會與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有關,也會和使用的理論(或發展的假設)有關,是整個研究的焦點所在。

跟著前述題目往下走"Web 2.0 使用者發佈資訊...",Web 2.0時代,使用者能發佈的資訊包含文字、圖像、影音...,究竟想研究的是所有資料類型或特定資料類型?即使限定了圖像,使用者五花八門,可能有美食愛好者、旅遊愛好者、廚神...,不同種類的使用者,分享和標記圖像資訊的行為也不一。在一個研究中,若甚麼種類的使用者都要去討論,恐怕研究的結果會很發散。

所以我揣摩盧同學(通常我們都叫她魯咪,就不知道和嚕嚕咪有沒有關係)可能是循著這樣子的脈絡把她的學位論文題目訂下來。

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論文題目中沒有提到研究的究竟是哪個網路圖像分享網站?如果再仔細看論文,可以發現她用的是Flickr這個網站。我覺得網路圖像分享的網站雖然很多,每個網站或多或少有些不一樣的功能(或者優使性不盡相同),但若研究的結果只能應用在單一網站(例如用來建議這個網站如何改善),那研究的貢獻其實不高。所以,雖然網站是一個研究的"虛擬場域",但更重要的會是人的行為(研究主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標的。更重要的是,好的研究發現應該是要能夠generalization的(不限於單一平臺、單一系統...)。

再絮叨一下,過幾年後Flickr可能不紅了(甚至被併購、關掉),如果這樣,一個以Flickr為研究主題的論文可能就很快失去價值了。還有,人家已經做了Flickr,如果你再來做Instgram或其他網路圖像分享網站就有點東施效顰了...,除非
  1. 有不一樣的研究對象嗎?
  2. 有不一樣的研究主題嗎?
  3. 當然...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勉強可有不同面向、層次的發現。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