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P的密室

相較於十萬字大長篇、四十萬字大長篇、八十萬字大長篇的御手洗潔新本格探案,我還是鍾愛天才神探御手洗潔的小長篇本格探案。

這本P的密室收錄了兩篇短篇御手洗潔探案,特點是第一篇發生在御手洗潔五歲時、第二篇則是御手洗潔國小二年級時。小小年紀就擁有成人般的知識(例如:畢氏定理和魯米諾反應),這當然跟他的出生背景有點關係。

兩篇比起來,我比較愛第一篇,因為密室的機關和新幹線時刻表一樣,是我覺得很累的東東。

不過,說起來,疑團的難解與否是一回事,人性才是重點。



(圖片來源:博客來)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2012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

美國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每兩年會發表一次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最新的一次是2012年所發表,摘錄如下:

傳遞與證明圖書館價值(Communicating value)

向學校當局與教職員工生證明圖書館的價值。不是光高喊「圖書館是學校的知識核心」這樣的口號,而是要提出證據證明。例如:運用圖書館館藏或參與圖書館利用課程對學生成績GPA的影響、學科(聯繫)館員(liaison librarian)的價值、圖書館資源與對學生和老師成就的貢獻。

資料庋用(Data curation)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訂定了研究資料分享的政策,凡是要向NSF申請計畫的研究者必須提出一份兩頁的資料管理計畫,描述未來會如何傳遞與分享研究資料。圖書館可以運用其特長之數位典藏、機構典藏、開放取用的知識,協助研究社群設計與實踐包含資料描述、存儲管理、重複使用在內的規劃(此即所謂的資料庋用)。而這也是項研究社群傳遞與證明圖書館價值的方式之一。

數位長期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

歷年來,圖書館已經購買了許多電子期刊或為特殊、罕有的資源建置了數位典藏;對於這些數位化資源應進一步考量他們的長期保存與永續利用。

隨高等教育環境變動而調整(Higher education)

在這個資訊無所不在、以及文憑不再至上(老編註:應該是國外吧)的世界裡,人們開始思索、挑戰高等教育的角色,例如:念大學與研究所對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如何?而逐漸興起的線上教學與學位學程、全球化亦不斷挑戰地傳統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不斷轉變對圖書館的影響反映在:對館藏發展的期望、如何因應新舊世代讀者的特性提供館藏與服務、圖書館如何持續向母機構展現價值。

近年來,巨型線上開放課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MOOC)的發展亦值得學術圖書館(和高等教育)的關注。

持續導入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資訊科技持續驅動學術圖書館的未來性思考(futuristic thinking)。2012 Horizon Report 提出的多項教育科技發展趨勢亦能適用於圖書館,包含:(1) 人們渴望能隨時隨地取用資訊與社會媒體/社會網路;(2) 接受與採用雲端科技;(3) 賦予協作(collaboration)更多價值;(4) 高等教育角色所面臨的挑戰 (見前一項);(5) 新的教育典範如線上與混成學習;(6)強調挑戰為基礎(challenge-based)的學習與主動(active)學習。在2012 Horizon Report中指出在這些趨勢下,圖書館必須協助學生培養數位媒體素養技能,以及建立適當的指標來評量寫作、出版、研究等方面的新興學術形式。

與圖書館有關的新興資訊科技則包含資源探索服務(Web-Scale Discovery Service)、community-sourc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s、處理設備借還的自動販賣機(vending machines)。

因應行動環境推出新服務(Mobile environment)

隨著行動載具的普及化,學術圖書館須因應此一趨勢提供行動化服務,包含行動版OPAC、行動化館藏(資料庫、電子書、電子期刊、有聲書等)、行動化參考服務等都是值得發展的方向。

讀者導向的電子書採購(Patron driven e-book acquisition)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會成為電子書採購方式的主流,利用PDA方式採購電子書可以取得高需求的電子書,而非買了一整個Package卻又沒有多少讀者看的電子書。PDA亦是圖書館證明其價值的方法之一(可以證明圖書館預算是花在刀口上)。

隨學術傳播模式的演進提供相應的服務(Scholarly communication)

近年來,新興的學術傳播與出版模式發展十分迅速,學術圖書館必須主動參與關注、參與。利害關係者正在探索期刊、學術專書、教科書、數位媒材的新興出版模式,以建立永續的計價、授權與使用模式。與期刊有關的發展包含過刊(historical content)的開放取用、作者支付出版費用的開放取用,以及對"Big Deals"未來的不確定性。

因應學術傳播模式的不斷演進,學術圖書館必須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例如建立或擴展出版服務就是一項可思考方向,圖書館可提供的出版服務包含:(數位存儲庫服務、作者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數位化服務、管理研究資料庫集(老編註:亦即資料庋用)、詮釋資料制訂與編目、數位長期保存等。

如何讓學生以便宜的價格取得電子教科書或電子指定參考書也是圖書館可以嘗試的方向。

此外,學術圖書館亦可參與如Digital Library of America (DPLA)或HathiTrust等計畫。

培養館員因應新挑戰的能力(Staffing)

學術圖書館必須藉由聘僱非傳統圖資的館員,或者重新配置、重新訓練既有的館員,使圖書館能培育足以面對新挑戰的館員。繼續教育、專業發展、採取有策略且富創意的方法聘任館員、改組現有職務、對館員重新訓練是學術圖書館可思考的館員成長方法。

至於館員所需要的新技巧則包含資料庋用、數位資源管理與長期保存、評鑑、學術傳播、支援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了解使用者行為與期望(User behaviors and expectations)

人的特性就是"懶"、"貪方便",最小努力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s)是一般人們在搜尋、取用資源的慣性(要說劣根性也行)。圖書館除了應運用各種方式將紙本與電子資源(physical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很快速地提供給讀者之外,也應該要做到讓讀者能夠用最方便的方式取得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也就是館員啦。換句話說,如何透過社會媒體、即時傳訊、線上聊天、行動參考服務等方式,讓讀者能方便、即時地連絡館員是一個需要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ARC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2). 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rln.acrl.org/content/73/6/31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