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毒巧克力謀殺案

出版社:遠流
叢書名:謀殺專門店 065
作者:Anthony Berkeley
原作年代:1929

故事一開始,一位先生(我們叫他A吧)在他經常流連的私人俱樂部裡,得到一盒別人寄給他朋友的巧克力(朋友收到包裹隨手轉贈給他),他帶回家後,他的太太吃了巧克力卻被害死了。這是誰下的手?為了什麼?目標是要謀殺那位收到巧克力的朋友(尤其這個朋友聲名狼藉,有了老婆還在外頭捻花惹草。我們就叫這個朋友B吧。),或是死者的先生,還是死者她本人?受害人之死是意外的牽連,還是蓄意的規劃?又如何可能規劃?你怎麼知道收件人會把巧克力轉贈給「特定的」別人?警方偵辦這個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了膠著,不得不求助於一個由各種愛好推理藝術人士組成的業餘社團「犯罪圈」來幫助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小說迷竟分別找出六個完美的推理結論來,六個不同結論都能有效解釋案情,也就是都能合邏輯地破案!但,事實真相只能有一個... [[摘自詹宏志導讀]]
若你是偵探小說迷,你能夠邏輯地想出幾種解答?以下是幾種可能性 (我只挑最直覺的,以免影響大家看小說的樂趣...)
  1. 殺錯人了,是B的太太送的巧克力!(誰叫我先生要捻花惹草)
  2. 殺錯人了,是B捻花惹草對象的老公或情人送的巧克力!(居然敢對我的安娜達動手動腳)
  3. 其實啊,是A趁機殺了他老婆
  4. ...
作者真是厲害呢,其實六個不同的結論聽起來都言之成理(只差證據了!有些偵探會說,根據我的推論,這就是唯一的答案,要證據?這是警察的事!)更精彩的是,到最後冒出來的那個 "正確" 答案!
我想,作者拋出了一些問題要推理小說迷想想看吧...
  • 心理層面的線索和實質證據哪一項比較重要?
  • 偵探小說裡所謂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嗎?有沒有別的解釋?
  • 邏輯上、動機上、手段上行得通並不一定代表真相!
  • 有的偵探會列出符合兇手形象的一堆特徵,然後鎖定符合這些特徵的某一特定人士。Is it 100% correct?
Further Reading...
1. 褚藍特最後一案 (遠流謀殺專門店 014) -- Written by E. C. Bentley
2. 裁判有誤 (遠流謀殺專門店 057) -- Written by Anthony Berkeley

0 意見:

張貼留言